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doc_第1页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doc_第2页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doc_第3页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doc_第4页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学业水平测试看高中历史新课程中的教学问题姚锦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2007年江苏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是我国新课程条件下检测高中历史学习状况的首次省级考试。其命题方式、特点和测试结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新课程的高考命题,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据统计,整卷平均难度为0.76。全卷有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其中,60分的单项选择题30道,平均难度为0.88;10分的正误判断题5道,平均难度为0.78;每题10分的材料解析题2道,平均难度为0.77;10分的问答题1道,难度0.60。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反映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题教学成效不理想试卷按照必修一、二、三模块的专题顺序选择和组织考试内容。试题的设计,注意考查学生对专题型历史现象的掌握情况与认识程度。测试结果显示,专题教学的成效不甚理想。一是同一专题知识结构的不完整。第38题,要求从“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和“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三个历史阶段,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考查了专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阶段特征的把握情况。考生不能完整地掌握纵向的专题知识,每个阶段的内容都有严重的缺失。第一问有关维新思想政治主张的问题,有近一半的考生答不到“变法图存”或“主权在民”的要点;第二问有关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问题有三分之二的的考生缺少“民众觉悟提高”和“青年学生思想空前解放”的要点。这一情况在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中同样存在。二是同一专题不同阶段历史现象的混淆。在选择题和判断题中,难度值在0.75以下的试题有7道,其失误大体上都是由于不能正确分辨同一专题中类似的历史现象造成的。第17题,要求考生从“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四个对外开放现象的选项中,选出符合20世纪90年代的内容。对此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分不清不同历史阶段对外开放进程的不同表现。第20题也是如此。该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两次工业革命进程及其影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结果,有相当多的学生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现象当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现象,难度为0.64。这种张冠李戴的答题失误在主观题中也较为常见。如有的考生在回答第36题图示的政治制度时,将郡县制由秦朝的写成了西周的、将废除丞相制度由明朝当成了清朝,第38题则将三个代表的理论也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思想理论成果等等。三是不同专题之间缺少联系。试题中有关原因与条件、意义与影响的试题,大都要求对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历史现象进行联系。答题中,这部分内容得分较少。第37题,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能力要求极低,但由于平时学习中缺少联系,有的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写成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有的甚至写成政治多极化的趋势。第38题第二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够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同一时期“对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人们爱国热情的空前高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现象联系起来思考。上述问题,反映出专题教学还不成熟,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新课程条件下的专题教学要根据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教学价值,注意从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两个方面完善其教学的思路与策略。尤其要改变以往通史教学中单一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探索以专题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整体教学,关注专题纵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横向知识结构的联系性。有效的专题教学,要求学生拥有专题知识结构的建构能力、历史阶段特点的概括能力以及不同专题之间的联系能力。(二)问题解决能力偏低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小高考”之称,它兼有高考资格考试和高中会考的双重职能,成绩优异者还能获得高考加分的鼓励。为此,试卷对能力考查有一定的要求。试题的设计,尤其是主观题的设计,虽然难度不大,但已经注意到诸如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特别是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但这部分的测试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没有掌握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第36和37题中的第问,文字不多、关键词信息明确,“古代中国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和“当今世界区域经济集团示意图”学生比较熟悉。与此相关的问题不必依据材料就能够回答,得分普遍较高。另外一些需要依据材料回答的问题,学生的困难则较大。第36题的第问“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通过寻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隐含其信息的“内阁”制度。第37题第问“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一题,信息比较隐蔽,需要在理解材料和问题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结果,多数人要么大段抄写材料,要么错误回答,说明考生没有掌握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有限。第36题有两问要求学生谈自己的认识。一为“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二是“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答题中学生一般都是重复教材的表述,很少有体现自己想法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弄不清楚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区别。第37题,有关(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的提问,明显涉及到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并渗透着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情意目标的要求。在回答存在的问题时,学生除了陈述课文的表述以外,不会综合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回答解决问题的建议时,也不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要么泛泛而谈,要么提不出建议,说明学生缺乏问题探究的方法与策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第38题“概括指出它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这一问,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表述,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答题的失误,反映出学生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历史问题。多数人只是凭常识罗列一些与解决重大问题有关的具体表现,如“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政策”等等。并不理解问题的要求,也没有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一般不会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为材料,在总结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什么重大贡献的基础上作出判断,更不会对具体表现进行综合的概括。上述现象说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偏低。面对历史问题,考生没有敏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和质疑动力,也不具备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问题解决过程显得力不从心、浅尝辄止。反映了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历史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条件下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紧要之处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作为当前新课程教学中的切入点。其中,如何将历史现象作为问题探究的对象、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和表征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和策略,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三)不同版本教材对答题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学业水平测试不仅能体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也能反映出不同版本教材在实现相关考试目标中的不同效能。今年江苏的历史学业水平测试,90%左右的考点以本省使用的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共有部分为考查对象。共有部分不是都要有文字明确表述的内容,它是指不同版本教材在体现课程标准的专题目标及其要点目标中,选择相同知识内容的倾向性。只要教材中存在,不管以文字或非文字方式呈现,也不管是否出现在课文系统或辅助课文系统。换言之,它可以是文字部分明确表述的内容,也可以隐含在文字表述之中的内容。但从考查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言,教材中有文字叙述的内容应当优先于隐含教材叙述中的内容。表一:试题答案与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分析题型题号考查的知识点及其所属专题难度与题干设计答案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人教版人民版选择题2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二)0.88文字叙述资料卡片20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五)0.64隐含在叙述之中其余试题人教版与人民版都有文字叙述判断题31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现象(二、三)0.65照片照片和文字32洛川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三)0.84文字叙述33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八)0.593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0.89数据隐含在叙述之中35毕加索的画、美术流派(八)0.92绘画材料解析题36秦、唐、元中央行政机构(一)0.88框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一)0.85史料文字叙述隐含在叙述之中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一)0.75史料37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八)0.72示意图文字叙述世界贸易组织(八)0.83史料隐含在叙述之中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八)0.66史料文字叙述问答题第38题康有为梁启超寻求变革的思想(三)0.50文字叙述隐含在叙述之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0.64文字叙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0.65隐含在叙述之中注:表中所引人教版和人民版教材均为本届学生使用的课本,2005年第2版。从考试的公平性考虑,如果以考查识记性目标为主的试题,不同版本教材应该都有比较明确叙述的内容。如果以考查理解性和应用性目标为主的试题,不同版本教材不必要有明确叙述的内容,只要在教材中存在就行。以这一原则作为分析的基础,可以发现有的试题人教版与人民版教材在实现考试目标上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试题的命制则有待商榷。在客观题中,第2题有关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以此作为考查目标无可非议,人民版教材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呈现肯定不如人教版的文字叙述。第31题和第33题在命题技术上值得商榷。第31题,有关以南京举行日本投降仪式为其见证抗战胜利的依据并要求学生对此作出判断,似有不妥。其知识点比较偏,教材中没有文字表述,人教版的照片甚至没有相关的文字解说,以此作为考点有点强人所难。第33题的难度高达0.59,是因为命题出现了双重判断的失误。试题前半部分为错误判断,后半部分则为正确判断(至少教材上是怎样说的),这样的表述难以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主观题中,有的试题答案不同版本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叙述,有的则都没有叙述。相对而言,人教版教材的内容与试题答案的相关性更强。如,第36题第二问“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相关答案“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等内容,人教版教材在“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一目中有比较明确的叙述。而人民版教材则没有明确的表述,相关内容隐含在“海内为郡县”以及“秦王朝的官僚机构”两个子目内容的叙述之中。这种情况在第36、37题的第三问和第38题的第二问中也有较多的表现。一般而言,结构完整的教材比较有利于考试目标的实现。适当地呈现有关历史原因、意义和影响等被称为历史结论性的内容,有利于全面发挥教材的工具性功能和资源性作用。以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有部分为主要考试内容,可以协调一个地区同时使用不同版本教材所带来的矛盾以及问题。但是,命题可以根据考查目标选择相关内容,不必迁就教材的具体呈现方式。可以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教材观,引导教材的研制者进一步改善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测试结果同时显示,考卷中所出现的旧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答题成绩往往不如新旧教材共有的内容。如,第29题有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