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_第1页
13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_第2页
13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_第3页
13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_第4页
13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春地域文化(专)第二次任务_0009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子夏认为,对人才应看重: A. 小德 B. 大德 C. 学以致其道 D. 学而优则仕 满分:2 分 2. 在魏国推行的这场政治改革中,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由()制定和实 施。 A. 子夏 B. 李锂 C. 吴起 D. 孙膑 满分:2 分 3. 韩非子思想中,()是来自申不害的思想。 A. “法” B. “术” C. “势” D. “孤” 满分:2 分 4. 隋唐之际的(),是理学思潮的先驱人物。 A. 王通 B. 司马光 C. 傅山 D. 韩非子 满分:2 分 5. 申不害的政策首先强调发展()。 A. 经济 B. 政治 C. 军事 D. 外交 满分:2 分 6. ()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 A. 吴子 B. 战国策 C. 国语 D. 论将 满分:2 分 7. ()图强震动了三晋大地,在其影响下其他各国也掀起了社会改革的 浪潮。 A. 秦国变法 B. 晋国变法 C. 韩国变法 D. 魏国变法 满分:2 分 8. 霸王政治的核心是(),晋文公的政治抱负也不例外。 A. 尊王攘夷 B. 郭偃之法 C. 文公之政 D. 外举内举 满分:2 分 9. ()是三晋儒学的创始者。 A. 孔子 B. 子夏 C. 子张 D. 路由 满分:2 分 10. 晋文公在执政之后,虽然没有否定传统用人的“亲亲”之策,但在用人 方面更加强调(),这就为任用异姓大夫当政奠定了政治基础。 A. 楚材晋用 B. 尚贤 C. 知礼 D. 改革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魏文侯是春秋战国之际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ACD) A. 治国讲究儒、法并重 B. 思想道德领域,重视法家思想 C. 热心参与子夏之儒的学术活动 D. 对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满分:3 分 2. (ABD)是晋国的掘墓人。 A. 韩 B. 赵 C. 秦 D. 魏 满分:3 分 3. 李锂强力推行(AB)的政策,就是根据实际功劳的大小来选拔和任用 官员,目的是削去无所作为的世袭贵族的爵禄,吸引天下贤士文武人 才到魏国。 A. “食有劳而禄有功” B. “夺淫民之禄以贲四方之士” C. “立木为信,大治” D. “商鞅变法” 满分:3 分 4. 在异性卿大夫推行的改革中,最有影响力的是(AC)主持的改革活动。 A. 赵宣子 B. 晋文公 C. 范宣子 D. 晋献公 满分:3 分 5. (BCD) 是改革传统的典型表现。 A. “曲沃代翼” B. 晋献公时代新的政治举措 C. 晋文公时代新的政治举措 D. 异性卿大夫改革 满分:3 分 6. 杨深秀提出了(ABC)等新政措施。 A. 废科举 B. 兴学堂 C. 采集万国之良法改造中国 D. 戊戌变法 满分:3 分 7. 吴起治军的主要手段是(ABCD) A. 赏罚严明 B. 言而有信 C. 训练严格 D. 改进管理 满分:3 分 8. 人说三晋古地“多辩士”,著名的纵横家(BC)曾在三晋叱咤风云,一度左 右着战国末期的天下形势。 A. 孙膑 B. 苏秦 C. 张仪 D. 吴起 满分:3 分 9. 子夏儒学的主张是:CD A. 小德 B. 大德 C. 学以致其道 D. 学而优则仕 满分:3 分 10. (CD)是继王通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对于理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 A. 白居易 B. 李白 C. 王安石 D. 柳宗元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子夏是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孙膑是战国前期颇有成就的军事家和改革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晋国的变法运动虽有外在历史条件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晋国政治的内在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荀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异性卿大夫的政治改革,是晋国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的一次巨大变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古代中国专制政治思想之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巩固于晋文公时的任用异性卿大夫的政治改革,使晋国的人才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 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在西周时代,正统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维护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 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以“文公之政” 为核心的先进思想推动了晋文公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 晋国社会的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三家分晋”是晋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先进思想得以不断产生的重要经济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李锂改革措施的最大成就是颁行系统的法律条文。在总结前人成就的 基础上,写下了秦律6 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三家分晋” 是晋国经济力量与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曲沃代翼”顺应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也为晋国的全面发展掀起了崭新的篇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三晋法家思想,代表了时代的潮流,也是左右着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政 治的主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晋文公的改革,不仅仅是晋国长期称霸天下的发端,也是战国时期三 晋各国形成和壮大的最终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四、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 为什么说波澜壮阔的晋国变革开创了春秋时代的改革先峰。 晋文公即位后,实行“通商宽农” 、 “明贤良” 、 “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 赵衰、 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 面。 此前的齐桓公也通过改革使得他霸业有成,接连的霸主,都因为改革而使得国富民强,给 天下诸侯做出了榜样,由此,各诸侯国纷纷效仿,不断推出改革,以求得强大。由此,春 秋时代的改革,浩浩荡荡地开始。这些改革,影响深远,以至于后来的魏国、秦国等,都 发动了大的社会变革,从而在历史的舞台上,占得了一席之地。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 分析战国法家思想在三晋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为什么三晋法家思想不 仅代表了时代潮流,而且左右着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的主流。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战争频繁,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富国强兵成为时代的主题。 三晋法家思想不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而且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的建 立及其之后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探析三晋法家思想产生的原因,不 能不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晋法家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点确是至关 重要的。 1.深厚的文化底蕴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周初,周成王攻灭商朝的方国唐,并封其 弟叔虞于此,建立诸侯国。由于唐地“封在夏墟”又“戎狄之与邻” ,因此,周公因地制宜, 在唐诰中,要叔虞“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用有夏的政策,并结合戎狄的法度来 治国理民。这是叔虞治国的大政方针。叔虞子燮父即位后改唐为晋。晋从立国到三家分晋, 存续约六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晋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晋文化。 而这一文化的基石则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略。这一因时因地制宜的基本国 策的确立,从根本上规定了晋文化的发展走向,使得“晋国没有形成宗法礼制的浓重 传统,相反却养成尚武 、 重法 、 尚农的风尚。 ”“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 制传统,由此掀起蓬蓬勃勃的变法思潮” 。 重法度、尚变法。重法度、尚变法是晋国的传统。这一传统可上溯到唐国的开国之时。 周公对叔虞的诰词唐诰 ,就是孔子所说的“唐叔之所受法度。它是“经纬其民,卿 大夫以序守之”的法度。从变法的角度来看,唐初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治国方针, 就是对周初礼法的变革。唐之后,晋国的重法、变法传统不绝。晋献公时,晋臣制定“士 之法” 。晋文公在位期间,大臣郭偃(即高偃、卜偃) 制定“ 郭偃之法” ,帮助文公变法。冯 友兰先生认为“齐桓之霸靠管仲,晋文之霸靠郭偃。公元前 633 年,晋文公作“被庐之法” , 按杜预的观点是“修唐叔之法” 。 左传文公六年(前 621 年) 记载,晋国执政赵盾(即赵宣 子)制“夷搜之法”(也称“赵宣子之法”), “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这部法律是对“被庐 之法”的彻底修正,被孔子称之为“夷之搜也,晋国之乱制也。 ”左传宣公十六年(前 593 年)记载,士会(范武子) “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即“范武子之法” 。公元前 573 年,士渥浊(士贞伯)任太傅, “修范武子之法” ;司空右行辛 “修士之法” 。晋平公四年(前 554 年),范宣子任中军将,执晋国政。八年 (前 550 年),制刑书一部,即“范宣子刑书” 。 前 513 年,晋臣赵鞅、荀寅“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 成文法的活动。这种重法度、尚变法的传统,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三晋法家。可以说,因时 因地制宜、重法度、尚变法的晋文化传统,是孕育三晋法家思想和法制实践的沃土。 2.大变革的时代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历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战乱不息的大 变革时期。前后约 550 年。与西周社会相比,春秋时期最大的特点是“礼崩乐坏。 ”周天子 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和权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逐渐变为 “自诸侯出” 、 “自大夫出” ,甚至“陪臣执国命”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西周礼制全面崩溃。 臣弑君、子杀父、下犯上、废嫡立庶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司马迁说,春秋中, “弑君三 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按军功授爵 取代世卿世禄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不断出 现, “井田制”逐渐瓦解。许多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颁布法令,承认私田的合 法性。齐国“相地而衰征” ,晋国“作爰田” ,鲁国颁布“初税亩”令等等。春秋时“礼崩 乐坏”的另一个表现是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周王朝政治上的软弱和经济上的衰退,已 无力阻止诸侯间的战争。鲁齐的长勺之战(前 684 年) 、楚宋的泓水之战 (前 638 年)、晋楚的 城濮之战(前 632 年)、晋秦的淆之战(前 627 年) 、楚晋的邲之战( 前 597 年)、晋齐的鞍之战 (前 589 年) 、晋楚的鄢陵之战(前 575 年) 等战争的硝烟笼罩着这个时代。 春秋之后,社会的变革逐渐深入,而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也在不断升级。正是因为诸 侯间的连年战争成为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因此,人们将春秋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 前的这一时代,称为“战国” 。战国七雄分裂对峙,相互攻伐,战事不绝。就兵力而言,楚 兵一百万,魏兵七十万,秦兵六十万,赵兵四五十万,齐兵七十万,韩、燕兵卒各三十万。 与春秋相比,战国时的战争,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旷日持久、伤亡惨重。正如孟子 所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公元前 262 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 赵将廉颇坚守长平达三年之久。公元前 260 年,赵军降秦,秦将白起将四十余万降卒坑杀。 实际上,战争的残酷性早已告诉人们,只有国富兵强,才能国安家宁。可以说,社会的变 革,富国强兵的要求,是诱发三晋法家思想产生实践的又一重要原因。 3.特殊的地理位置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全部历史都必须用地理观点来研究,地理提供了历 史和文化的自然背景和舞台场景,历史事实与它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意义。 ”我国有学者指出, 战国时“各个学派的流传分布,往往也有其地域的特点,大略的形势可以描绘如下”:儒、 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的楚、陈、宋;在燕国和附近的齐国,方士也很盛行, 后来阴阳家就在齐国发展起来;法家主要源于三晋。虽然我们不同意“地理环境决定论” 的观点,但不可否认,思想的产生和实践的进行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 系。三晋之所以成为法家产生的渊薮,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位置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 不可忽略的要素。在战国七雄中,韩赵魏三国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西有强秦,东接田齐, 北面燕国,南临荆楚。再加三家分晋后,三国的政治、军事等中心的转移,使三国少有天 然屏障。赵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 ),后由中牟迁都邯郸。魏初定都安邑 (今山西夏 县西北),于公元前 361 年迁都大梁 (今河南开封)。韩原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 ,后由宜 阳、阳翟迁都郑(今河南新郑 )。在地形方面,魏国“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 名山大川之阻。魏之地势,故战场也。 ”韩国与魏相类。地势“平夷洞达” , “八面受敌 之场” , “其势可谓危矣” 。赵国“中央之国也,杂民之所居也。彼固亡国之形也” 。这 与“地形利害,天下莫若”的秦国和“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的齐 国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上可知,韩赵魏三国不仅介于大国之间,而且地形大致平坦通达,少有山川之险, 是战争的多发地带。在兼并战争中,要想获胜,最需要的是国富兵强。而要使国富兵强, 必须要调动广大下层民众的积极性,使农民积极生产,使士兵奋勇杀敌。因此,鼓励“农 战” ,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有效途径。显然,原来重在维持政治等级秩序、社会稳定以及维护 贵族利益的宗法礼制,难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严酷的战争和富国 强兵的需要,迫使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立足于现实,回答并试图解决这一社会问 题,三晋法家由此而产生。他们认为必须变革旧有的礼制,制定明确、具体、公开的成文 法,打破“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刑传统;主张君主专制、 “以法为本” 、 “以法治国” 、 “以刑去刑” 、 “一断于法” ;依靠赏罚、术势保证法的实施。其出发点是鼓励“农战” ,其 目标是富国强兵和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国家的存在。商鞅变法时规定:“戮力本 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 属籍。 ”即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纳租税者,可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弃本逐末或怠惰 而致贫交不起租税者,全家被罚为官奴婢。宗室贵族,若无军功,就要被取消其爵禄和贵 族身分。韩非子说:“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 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但需要明确的是, 法家的“以法为本”实际上是以刑为本;法家的赏罚是“刑九而赏一” ,而刑是严刑峻罚; 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君主专制下的用刑治国。 4.多元思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一些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为安邦强国,纷纷 提出主张,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