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_第1页
2008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_第2页
2008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_第3页
2008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_第4页
2008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 年滁州市开发区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09-06-10 信息来源: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区经济处 2008 年,我市各省级开发区(工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 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园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 发展势头。 一、开发区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滁州经济开发区、全椒经济开发区、天长经济开发区、定远工业园、凤阳工业园、 明光工业园等六个省级开发区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来安经济开发区、来安汊河经济开发区、 南谯经济开发区三个筹建的开发区。到 2008 年底,9 个开发区已开发面积 63.1 平方公里, 入驻企业 1088 家,实现经营收入 278.6 亿元,增长 43.1%;完成工业增加值约约 61.5 亿元, 同比增长 26.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 31.4%;实现财政收入约 9.52 亿元,同比增长 36.6%,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17.1%,新入园企业 317 家,当年新开工项目 196 个。开发区已成为我 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开发区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滁州市经济开发区:以家电制造、机械(汽车)制造、纺织服装、林产品深加工、电子信 息等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区内支柱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椒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是机械、电子、服装,目前正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 产业,一些知名企业如宁波金帅电器、浙江路杰机械、双友集团、新大陆等纷纷落户开发 区。 天长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以机械电子、家用电器、仪表线缆、轻工纺织、生物工程、医药 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明光工业园:重点发展以食品饮料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玩具、 矿产加工和日用化工等 6 大主导产业,最终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现代制 造业聚集区。 定远工业园:初步形成五金机电、新型材料、轻纺玩具、粮油加工、光电新能源等主导产 业。 凤阳县工业园:园区利用当地石英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玻璃产业,在入园企业 51 家中, 玻璃制造企业达 23 家。玻璃产品销售收入 28 亿元,占园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 80% 南谯经济开发区(筹):入区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和配套加工业为主,初步形成家电配套、 机械制造、轻纺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非金属深加工六大主导产业。 来安经济开发区(筹):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塑料编制、机械配件、服装玩具、工程塑料 和硅能等五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硅能产业。 来安汊河新区(筹):以建材、汽配两大产业为抓手,并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 流业,认真做好产业规划,全力推进一批大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新区发展自我特色。 二、2008 年开发区建设情况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2008 年,全市各县市区继续集中财力搞好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开发区坚持规划先导、 适度超前、综合配套的原则,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市 9 个省级开发区当年共新 开发面积 21 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5.1 亿元。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编 制了城北新区规划、城北新区与城东工业园接口规划和老区内整规划;新开工建设新安路、 彩虹路延伸段、花都路、桃园路和明珠路 5 条道路;启动了康佳配套工业园厂房建设,一 期开工面积 1.83 万平方。天长市开发区在去年全面启动二期 4 平方公里建设的基础上,今 年又投入建设资金 2 亿元,用于二期“五纵三横”道路路网、安置小区以及各项配套设施 的建设任务,确保了年底前将园区框架拉开到 8 平方公里。全椒县开发区全年投入资金 1.6 亿元,围绕项目承接,坚持“规划一片、拆迁一片、建成一片” ,重点实施了纬二路以北、 纬三路以南、经三路以西地块建设以及绿化、亮化等工程。其它各开发区的开发进度也明 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高。 (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园区实力显著增强。 2008 年,各开发区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资本和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不 断创新引资方式,拓展引资的渠道和领域,开展各种形势的招商资活动,效果显著。全市 9 个省级开发区共引进项目 196 个,利用境外资金达 130 亿元,总量占全市的 32.5%,同 比增长 42.5%。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了投资规模 5 亿元的中凡硅科(上海)有限公司 二氧化硅提取纯硅项目,总投资 3 亿元的深圳宇阳科技公司手机研发、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投资规模 1.8 亿元的宇培集团二期物流园项目,总投资 1.56 亿元的安徽小岗村食品公司年 产 4 万吨果蔬罐头项目,总投资 1.5 亿元的滁州光明电器工业园电力系统项目;来安经济 开发区引进万鹏铝业、明君焊丝、图强文具、板桥消防、乔安服饰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 科技含量较高以及中国知名品牌企业的入驻,投资均超亿元;南谯工业园区引进了安徽大 雄国际农贸食品城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 20 亿元,规划建设超 100 万,计划 35 年建 设完成。 (三)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建设和谐园区。各开发区在园区征地过程中,扎实做好征地农 民的安置工作,认真解决失地群众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滁州市经济开发区陆续 开发建设了三个拆迁居民安置小区,共建设完成 52 栋居民小区,建筑面积 16.23 万平方米, 2008 年新开工建设 23 幢 7.6 万平方米居民安置楼,续建 25 幢 9.2 万平方米;对失地农民 努力做到失地不失业,把“4050”人员作为重点,优先安排公益岗位,优先推荐用工;加 大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老年农民给予补助,为上千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社会养老 保险。天长市经济开发区已建成一期安置房 26 栋近 125000 平方米,二期 34 栋近 167500 平方米的安置房除少数受前期高压杆线影响推迟开工外,均已竣工验收。由于各开发区在 建设中落实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确保了开发区 稳定发展,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发展环境。 (四)创新管理体制,优化投资软环境 全市各开发区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打造“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服务 型政府,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环境,摸索和建立一些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 一是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 “一岗双责”帮办服务。开发区对新入区项目,围绕 立项筹建、审批、建设、投产,严格按照“一站式”要求提供高效服务,简化审批程序; 对在建项目,做到责任到人、限时定效,主动热情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 项目建设进度;对建成投产的项目,主动与各企业保持联系,倾听企业意见,及时了解生 产情况,掌握企业动态,主动为企业建设和发展排忧解难。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认真执行国家的土地、环保等政策。滁州市经济开发区努力提高土地 集约利用水平,对新进区项目以合同方式明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和 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占比重四项指标,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供地或核减面积,对征而未用地收 取闲置费或予以调整。天长经济开发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和高效集约利 用土地,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在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开发区将投资额在 2000 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 130 万元/亩以上 列为企业入区的硬指标,拒决污染项目进区。 三是创新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滁州市开 发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关于实施“四大战略” ,推进“二次创业” ,促进经济平 稳较快增长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 20082012 年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在放宽市场准入 条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优化财税体系、强化融资体系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并就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做了倾斜,如:设立中小企业扶持发展奖励基金,对自主创新、 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品牌企业、支柱企业、上市公司都给予政策性奖 励、补助。再如,为抵御当前金融风险,鼓励入园企业早日开工,对 2009 年底前竣工投产 企业所贷流动资金给予贴息补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企业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波动较大。 如电子、五金、服装等产品出口企业,其产能受到很大冲击,已有部分企业半停产,或压缩 产量、 “减员降薪” 。 (二)用地指标缺乏,发展空间受阻。 由于各开发区开发展速度加快,已批准的工业建设用地基本使用完毕,部分开发区出现项 目等地的情况,甚至出现项目因供地不及时而流失的现象。土地问题已日益成为开发区招 商引资工作首当其冲的障碍。 (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近几年,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用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向开行融资投入开发区建设,加快了开发区建设步伐。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 求量大,现有的资金渠道无法满足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急需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 四、2009 年工作思路 (一)科学规划,多方筹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努力使开发区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 注重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密切与金融部门的 联系,争取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同时运用 BT、BOT 等建设方式,形成政府、金融、社 会共同投资的新格局。 (二)多重举措,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在运作主体上,坚持“四突出,四为主” ,即突出以商招商,以园区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业为 主;突出主阵地招商,以吸引大项目和国内外 500 强企业为主;园区企业增资扩建,以引 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新项目为主;突出项目跟踪,以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开工率为主。 同时,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依托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三)强化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环境 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帮扶指导制度、24 小时值班制度, 做到“三个一” ,即一条龙终身服务、一岗双责帮办服务、一心一意保姆服务。把实行优质、 高效、快捷的服务和树立全心全意、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作为效能建设的重点,提高服务 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黄山市 2009 年经济开发区发展报告 作者: 地区科 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0-1-19 我市开发区建设从 2003 年开始起步,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有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 区 1 个,即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 6 个,分别是安徽黄山 经济开发区、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安徽黄 山工业园区、安徽徽州经济开发区;经市政府批准,九龙机械电子产业园作为黄山经济开 发区组成部分。以上 8 个开发区规划总面积 82.16 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 66.86 平方公 里。 一、2009 年我市开发区发展情况 2009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开发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 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 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各开发区呈现出 项目推进速度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经济效益上升的良好态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特色产业的 集聚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 (一)克难而进,各项经济指标走势向好 面对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严峻形势,各开发区积极应对,抢抓机遇, 化危为机,努力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 609 户,其中工业企业 535 户,出口型企业 58 户。 2009 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6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 8 亿元,工业项目投资 30 亿元, 较上年分别增长 20%、9.5%、25.5%。2009 年度实现工业总产值 131 亿元、工业增加值 35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9674 万美元、税收收入 5 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78.4%、68.4%、36.4% 、80.8% 。 (二)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为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打造良好的园区硬环境,市及各区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 设力度,为企业入驻构筑坚实的平台。据统计,全市开发区 2009 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投资 8 亿元,较上年增长 9.5%。歙县开发区坚持 “政府投入、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 多元化融资机制,累计投入 5.5 亿元,建设园区道路总长 20 余公里,绿化面积 10 万平方米, 园区实现了路、水、电、通讯、网络“五通一平”目标,基本完成开发区一期开发。休宁 开发区 2009 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1.76 亿元,尧舜板块“五纵四横”框架道路全部拉开, BT 项目“一渠三路五桥” (总长 3.9 公里)已基本竣工,园区总长 10.4 公里的路网及配套 设施将基本建成。祁门开发区累计投入 4.35 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华杨园区一期、二期、 三期建设大会战。 (三)强化招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招商引资是推动园区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市委、 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抓好招商引资工 作。各开发区紧紧抓住长三角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民资外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 思路和招商方式,积极参与第四届中博会和第五届徽商大会,围绕“十大工程”建设项目、 围绕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围绕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优势, 注重招大引强,培育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机械电子、纺织 服装、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市开发区全力推行“领导带头、业 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协同”的全员招商机制,今年新签约项目 40 个,协议资金 15 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6 个。歙县开发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县外资金 8 亿元(含续建) ,引进外 资项目 627 万美元,新签约落地项目 20 个,协议投资 6.1 亿元,实际投入资金 2.8 亿元。 黄山工业园区开展“百日会战”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抓好宜兴铜缆线产业链招商,委托浙 江民营经济研究所招商,目前已签约入园项目 12 个,协议资金 5.4 亿元,其中 5000 万元 以上项目 2 个。 (四)加强调度,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推进 各开发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 同时,狠抓项目开工和竣工投产,定期召开调度会,落实区县领导联系园区项目工作机制, 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整体提速,努力实现签约项目早落 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2009 年,全市开发区新开工项目 132 个,建成投 产项目 72 个,分别比上年增长 37.5%、30.9% 。市开发区 2009 年新开工项目 22 个,新投 产项目 16 个。歙县开发区列入市“十大工程”项目 26 个,年初计划总投资 74200 万元, 到 12 月底已完成投资 74500 万元。 (五)节约用地,集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我市山多地少,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全市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实行工业用 地向开发区集中,开发区用地向投资强度大的项目集中。各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断 增强,坚持循序渐进,梯度开发,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杜 绝“花园厂房” ,对长期闲置未开发的土地,依法进行清理盘活,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祁门县开发区对入园企业严格把好“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建设期限、产业方向、投入产 出、环境保护”六个关口,努力实现单位土地投资效益最大化。歙县开发区对永驰气动、 安鑫农产品、杭富钢构等项目进行清退,实施“腾笼换鸟” ,清理闲置土地 80 余亩,盘活 资源,提高了开发区投资强度。 (六)立足服务,园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招商更要安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市开发区不断增强服务意 识,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造良好的园区发展“软环境” 。一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工业 用地项目实行“五通一平” ,执行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出让最低标准。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 要求的新办工业企业,建设标准厂房对外出租的企业,市内迁址到开发区的老企业,均享 受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返等优惠政策。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改进工作 作风,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种 审批手续由开发区管委会全程代理服务,努力实现“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政府 办” 。三是积极提供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市及区县领导 主动与金融机构协调,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举办银企对接会,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帮助企 业渡过难关。 (七)以人为本,和谐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开发区既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也是社会和谐的展示区。各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 取各种措施,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园区。一是广开城乡居民就业渠道。据统 计,到 2009 年底,全市开发区共接纳 2.8 万人就业,比上年增长 9.8%。特别是国际金融 危机爆发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较大,各开发区通过“大篷车下乡” 、发布网络信 息等方式,组织开展劳动用工招聘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深入群众做好思想工作,争 取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执行信访公开接访制,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按时发放失 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落实有关政策待遇。积极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对失地农民兴办二、三产业的,在工商登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狠抓安全 生产不放松。针对园区施工场所和企业生产过程中易发多发的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开展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现场督查,加强安全隐患问题排查,努力建设平安园区。 二、开发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资金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我市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看,开发区规模扩张还比较缓慢, 年均仅开发 3.73 平方公里,2009 年仅开发 2.56 平方公里,较前几年平均数还不到。园区 配套设施还不健全,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仅有部分板块达到“五通一平”标准。究其原 因,一是我市和区县财力比较薄弱,单纯依靠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园区建设资金需求;二是 园区土地开发成本高于土地出让价格,企业上缴的税收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三是市场化 融资方式和渠道还比较缺乏。 (二)招商引资困难,项目建设速度不快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信心受挫,工业项目招商形势十分严峻。虽 然全市各级各部门优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工作仍然不甚理想。有些项目 签约之后,迟迟不能落地;有些项目协议资金和实际到位资金缺口很大;有些企业由于流 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生产开工建设不足,效益下滑,增速放缓。 (三)规划定位不清,产业特色不够明显 一是开发区建设缺乏前瞻性,存在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现象。有的开发区缺少总体规 划,有的规划不科学,有的规划没有很好执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健康发展。二 是开发区产业特色比较模糊。各开发区之间主导产业基本雷同,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不多, 上下游企业不配套,产业链较短,难以形成集团化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 用不强。三是企业规模不大。大企业较少,销售收入大多在 5000 万元以下,亿元以上企业 较少,缺少具有重大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四是片面追求入园企业数量,不同程度存 在“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问题,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较少,致使园区发展后劲不足。 (四)用地指标紧张,未来发展空间受限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后,我市各开发区普遍存在供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项目 及时开工建设。祁门开发区现仅有存量工业用地不足 100 亩,工业用地问题已成为开发区 招商引资首当其冲的障碍。九龙工业园区由于用地指标限制,41 户入园企业中,只有 11 户企业办理了土地证,1 户企业办理了房产证,土地证和房产证不全给企业融资带来了很 大困难,企业扩大再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五)发展环境不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开发区管理职权有限,协调难度大, “保姆式”服务难以落实到位,少数部门大局 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影响项目入驻和企业以商引商。另一方面,开发区集工业新城和城 市新区于一体,承担的社会事务日益增多,管理体制有向传统行政体制复归的倾向,偏离 了开发区以招商引资、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初衷。 三、2010 年开发区建设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工作措施 2010 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做好 2010 年开发区各项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 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 2010 年,开发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 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宏伟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 管理”的思路,坚持“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的原则,以“园 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的有利时机,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积极培育增 长点,聚集产业群,实现工业规模化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 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工作措施 1、科学规划园区发展 一是认真制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资金集聚、用地 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 和环境承载能力,着眼长远,超前谋划,为开发区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科学定位 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所在区域特色,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 划,实行各开发区错位发展,形成 12 个拳头产品,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步伐。三 是着力打造“园中园” 。按照王福宏书记“产业重点再突出”的要求,加紧谋划建设“特色 产业园” ,使全市“特色产业园”总数达到 8 个以上。加快推进企业退城入园、新签招商项 目入园工作,鼓励招商引资项目打破行政区划,按产业定位入区,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 聚,力求园区产业重点再突出、工业企业再集中。四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展示区。坚持 “三个围绕,一个不上” ,对新进项目严把环保关,坚决防止引进污染大难以治理、占用土 地多附加值不高的项目。对现有项目、企业,要帮助和督促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要切实增强招商引资促发展的紧迫感,按照“三个三分之一”要求,认真落实“一岗双 责”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二要抓住东部沿海 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深入摸排江浙沪粤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新线 索,采取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宽招 商领域,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快速增加入区工业企业个数和提升入区企业投资规模。三要 按照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通过功能配套和产业链条延伸, 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效应。四要更新招商观念,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 为主到质和量并重的转变,由引进单个项目向引进整体产业的转变,力争实现招商引资签 约项目数量、资金到位比例、项目建设速度、新型工业项目比重的新突破。五要高度重视 现有企业扩张,培植壮大已经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企业增资扩股和发展新项目,扩大产能, 提高效益,尽快做大做强。 3、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认真落实领导牵头、分工负责、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层层夯实责任,确保重大项目顺利 实施,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投产率。改善服务环境,及时协调解决项 目前期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开辟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 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在审批、核准、立项等方面开辟提速快办、主动协办、 跟踪督办等绿色通道,为项目推进提供快捷服务。加强项目履约督查,对入园项目建设进 度、实际完成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履约情况进行督查,并与相关优惠政策挂钩,对建 设进度快、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大的企业给予奖励,建立扶优劣汰的管理机制。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园区扩张步伐,2010 年力争新开发园区面积 8 到 10 平方公里,为即将来临的新一轮 经济高速发展夯实基础。抓好物流基地和园区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为制造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企业物流方案设计等综合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物 流成本。加快园区新建板块征拆平整、道路桥梁、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供气、供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开发区服 务功能和水平,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工、宜商、宜居、宜乐的新城区。 5、努力破解土地制约 坚持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相结合。在盘活存量方面,一是按照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要求, 完善项目供地政策,严把土地投资强度和项目质量关,严格执行“三定”原则,即以项目 定土地、以投资强度定面积、以税收能力定政策,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工业项目、高 新技术项目和大项目用地。二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查和利用,逐宗摸清全区项目用地现 状,做到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对停产企业、闲置厂房进行招商嫁接, 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的企业,限期达到投资额或限期收回土地,对无开发能力的项目依法收 回所占土地。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开发区绿化、道路等建设标准,减少土地资 源浪费。在拓展增量方面,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工作,合 法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二是要用好用活土地整理折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 置换等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三是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计划指标。 6、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进一步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大力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 (如开行)贷款支持。充分利用城投、信用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尽力缓解 园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大投资,鼓励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 业走上市融资途径。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时机,找准宏 观政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与园区的结合点,积极谋划、编制、推介、申报一批项目, 重点申报开行贷款、财政扶持贴息和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类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的政 策支持项目。 7、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市里制定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 各项规费征收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各项审批程序做到能快则快,能简则简。二是把 项目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项目服务中心,积极从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用工服 务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创造一切条件让 外商投入成本最低、取得效益最佳。三是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把实行优质、高效、快捷的 服务作为效能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项目 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督查督办制等,增强服务项目建设的能力。 沈阳经济区发展报告 2009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沈阳经济区的发 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产 业发展和空间整合步伐加快,区域同城化和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09 年沈阳经济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构筑区域发展新框架 沈阳经济区建立了高层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确定 深化区域合作和加快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设的方向和重点。2009 年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 会议是历届联席会议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盛会。会议的主题是“加快推进新型工 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造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八城市重点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 配套改革,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促进机制体制创新,打造城际间节点、工业园区 及产业集群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会议确定了沈阳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近期的工 作重点。一是要努力争取国家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二是要继续加 快交通、通讯一体化步伐,努力实现沈阳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三是要加快城际连接带 建设,带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四是要加大产业集群建设,要在城际连接带的节点上 加快建设产业集群,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夯实城市化的产业基础。五是要加快体制机制 创新,深化区域合作。六是要进一步加快沈阳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沈阳在沈阳经济 区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不断夯实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实施路径。目前,沈阳经济区基 础设施一体化在推进沈阳经济区整体一体化中进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沈阳市重点围绕交 通道路、环境治理两个方面快速推进了一批影响沈阳经济区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沈抚城际铁路正式通车,沈抚两市对站点及沿线开发建设和环境整治进行 了全面规划;沈铁城际铁路已全面开工建设;沈彰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全面 展开。 高速公路。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辽中至新民段全面建成通车,新民至铁岭段 74 公里 拆迁核量工作已全部完成,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沈彰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沈丹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沈阳三环到桃仙机场段已全面竣工通车。 城际间快速通道。沈阳至抚顺、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本溪、沈阳至营口的国家级和省 级的城际公路改造项目全面展开。在沈通线、沈抚大道、北 102 国道、沈营线等改造完成 的基础上,正在加速推进沈抚二号公路和沈本公路的建设。 城际公交化。沈阳与抚顺已实现公路客运公交化运营,目前开通了三条线路,沈铁两 市之间也实现了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行。在此基础上,沈阳市还开通了至鞍山、本溪、营口、 辽阳 4 条“双休日”经济区城际公交线路。 环境治理。沈阳市与经济区各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合作稳步推进。沈阳市与抚 顺市签定了沈抚同城化环保工作框架协议 ,建立了沈抚东部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同时, 沈阳市大力推进辽河、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沈阳市还 与经济区各市联合开展了节能减排专项治理,共同建立了环境保护信息网络化共享机制。 (三)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配置不断优化 在沈阳市的积极推动下,沈阳经济区内要素市场和社会事业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区 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金融市场一体化。沈阳市的盛京银行已与经济区内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或城市信用社完成了 股金注资工作。沈阳市还与经济区各市在资产业务合作、柜面通业务、信用卡代理、资金 业务、国际业务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并正在积极推进中。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取 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沈阳与经济区各市共同确定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 一审核鉴证、统一收费标准”和“互认经纪会员从业资格、互认产权交易凭证”等产权交 易市场建设目标,最终将全面实现经济区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体化。 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目前,沈阳市正在积极推进跨地区商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经济区统一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沈阳市与经济区各城市 共同签署了沈阳经济区商贸流通业合作协议 ,不断推进了经济区城市间商业项目的交流。 同时,沈阳市还邀请经济区各市共同举办大型的商贸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 了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相互融合。 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沈阳市不断加强区域人才市场建设,为沈阳经济区搭建了信息 集中、服务方式多元化的人才交流大平台。目前,沈阳市已牵头举办了多次“沈阳经济区 大型人才招聘会”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这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劳务合作方 面,沈阳市与经济区各市成立了劳务交流合作组织,并多次共同召开经济区劳务合作双向 招聘洽谈会。沈阳市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经济区劳务信息资源共享。经 济区各市还共同建立了劳动市场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工作机制、供求信息共享机制、招聘洽 谈合作机制和就业服务同城化机制,全面促进了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 房地产市场一体化。沈阳市以沈阳经济区房交会为载体,实现了经济区内房地产市场 联动,举办了百姓购房节,并赴经济区其它城市巡展,在各市设立房地产办事机构咨询处。 在沈阳市的积极努力下,目前,经济区八城市实现了个人异地购房公积金贷款“同城化” , 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发放异地贷款突破亿元。特别是沈阳市公安、劳动保障、交 通、建设、公积金管理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沈阳经济区房地产市场 一体化。 旅游市场一体化。目前,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大旅游圈已初步形成。沈阳市联合经 济区各市推出了一批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游旅线路,联手开展宣传促销活动,联办和组 团参加旅游展会,培育和挖掘共同的客源市场,打造沈阳经济区旅游品牌。还共同创意策 划举办了旅游节庆和开发旅游产品活动,实现了节庆旅游资源的共享。2009 年 5 月 1 日, 沈阳经济区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挂牌运行,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旅游集散中心。 (四)共同举办区域大型活动,提升经济区整体对外开放水平 沈阳经济区各市通过共同举办“沈阳经济区房地产交易会” 、 “沈阳经济区汽车展销会” 、 “中国(沈阳)国际中小企业大会”等大型活动,扩大区域发展的经济外向度,全面提升 了经济区的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沈阳经济区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投资的洼地。 2009 年,沈阳市组织沈抚、沈铁、沈本、沈辽鞍营、沈阜五大产业经济带内的相关区县 (市)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及港澳台等地又集中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 (五)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推进速度加快,成为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已编制完成,并进入实施阶段。目前,沈阳市正在重点 推进沈抚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沈抚新城的东陵产业区正在加大 智能港建设,快速推进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沈抚新城的棋盘山生态区正在加快推进中旅国 际小镇、泗水科技小镇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目标。沈本一体 化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围绕沈本一体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和沈本产业经济带 发展规划 ,沈本两市正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化区域合 作。 二、2010 年沈阳经济区工作安排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 2009 年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 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沈 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以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加强区域体 制和机制创新;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载体,构筑区域发展新空间;以沈抚同城化和 沈本、沈铁一体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沈阳经济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沈阳 经济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重点任务 1全面启动沈铁、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阜城际连接带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布局, 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沈阳市推进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建设,在城市空间发展上采取三 个模式。沈抚城际连接带发展采取同城化模式,沈铁、沈本、沈辽鞍营城际连接带发展采 取珠链式城镇布局模式,沈阜城际连接带发展采取区域组团式城镇布局模式。五条城际连 接带要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和城市带,成为沈阳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做好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加速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沈阳中心城市 的带动作用,率先在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科技研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金融、城乡 统筹、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先行先试,为全面开展沈阳 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奠定基础。特别是沈阳将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加速推进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沈北新区、铁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的综合配套改革。 3率先消除城市壁垒,大力推进沈阳经济区市场、户籍、社保、生产要素等方面一体 化,促进区域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在商贸物流业一体化方 面,鼓励我市商贸企业在经济区其它各市发展连锁经营,努力推进商品批发市场和大物流 园区建设;在金融一体化方面,加快与周边城市的区域金融资源整合,加强金融信息共享 平台建设;在旅游业一体化方面,继续整合八城市的旅游资源,共建经济区大旅游圈;在 环境治理一体化方面,联手加强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共同打造沈阳经济区的碧水蓝 天;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消除影响人口流动的障碍,逐步实现人口管理一体化; 在社会保障一体化方面,积极探索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改革,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一 体化。 4加强区域交通、环保、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沈阳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影响力、辐射力。继续加强经济区交通、环保、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沈 阳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阜新的公路网络,沈抚二号线、沈本大道 2010 年将全面建 成通车;积极推进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加快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建设,积 极推进沈阳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公交化。加强辽河、浑河流域水环境整治,推进污水处理厂 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电信资源共享工程。 5研究制定促进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建设的重大政策,并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的政策 支持。综合提出我市推进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建设的政策建议。重点研究推进沈阳经济 区城际连接带建设的贷款贴息、土地增减挂钩、财税等方面的政策建议;重点研究沈阳经 济区城际连接带新城和新市镇机构设置方面的政策建议。加强与省和国家的沟通,积极争 取省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6.加快沈抚同城化、沈本和沈铁一体化建设步伐,全面带动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设。加 快沈抚新城建设,使之成为沈抚两市产业优化承载区和创新型产业基地。要全面推进东陵 产业区“中国智能港”建设和棋盘山“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沈本一体化。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要重点推进。加速推进 沈铁一体化,要加快建设沈铁二号线、沈铁城际铁路,构筑区域发展新载体。 7.完善沈阳经济区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沈阳经济区联席会议制 度,特别是要策划筹备好“2010 年沈阳经济区书记市长联席会议” ,使之更具有战略性和 实效性。要通过举办高峰论坛、专题推介、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沈阳经济区建 设发展的成就和发展战略,为经济区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开展大型招商活动, 努力培育和打造沈阳经济区战略品牌,扩大沈阳经济区国内外影响力,提高沈阳经济区整 体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推进部门、行业间开展有效的合作与对接 活动,逐步消除地区间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和共识,全面促进沈阳经 济区发展建设。 黄山市 2009 年经济开发区发展报告 作者: 地区科 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0-1-19 我市开发区建设从 2003 年开始起步,经过几年发展,目 前已有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1 个,即安徽歙县经济 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 6 个,分别是安徽 黄山经济开发区、安徽休宁经济开发区、安徽祁门经济开发 区、安徽黟县经济开发区、安徽黄山工业园区、安徽徽州经 济开发区;经市政府批准,九龙机械电子产业园作为黄山经 济开发区组成部分。以上 8 个开发区规划总面积 82.16 平方 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 66.86 平方公里。 一、2009 年我市开发区发展情况 2009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开发区以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 旅游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以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 为抓 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扩大内需 政策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优 化服务环境,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各开发区呈 现出项目推进速度加快、产业集聚效应显现、经济效益上升 的良好态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逐 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特色产 业的集聚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 (一)克难而进,各项经济指标走势向好 面对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严峻形 势,各开发区积极应对,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努力将金融危 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 609 户,其中工业 企业 535 户,出口型企业 58 户。2009 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 46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 8 亿元,工业项目投资 30 亿 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20%、9.5%、25.5%。2009 年度实现工业 总产值 131 亿元、工业增加值 35 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9674 万美元、税收收入 5 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 78.4%、68.4%、36.4%、80.8%。 (二)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为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打造良好的园区硬环境,市及 各区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 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为企业入驻构筑坚实的平台。据统计,全市开发 区 2009 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投资 8 亿元,较上年增长 9.5%。歙县开发区坚持“ 政府投入、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 商引资”多元化融 资 机制,累计投入 5.5 亿元,建设园区道路 总长 20 余公里,绿化面积 10 万平方米,园区实现了路、水、 电、通讯、网络“五通一平 ”目标,基本完成开 发区一期开发。 休宁开发区 2009 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1.76 亿元,尧舜板块 “五 纵 四横 ”框架道路全部拉开, BT 项目“ 一渠三路五桥”(总 长 3.9 公里)已基本竣工,园区总长 10.4 公里的路网及配套 设施将基本建成。祁门开发区累计投入 4.35 亿元,先后组织 实施了华杨园区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大会战。 (三)强化招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招商引资是推 动园区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 确提出全市上下要按照“三个三分之一 ”的要求抓好招商引资 工作。各开发区紧紧抓住长三角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民资外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思路和招商方式,积极参与 第四届中博会和第五届徽商大会,围绕“ 十大工程” 建设项目、 围绕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围绕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 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优势,注重招大引强,培育特色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