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申论冲刺(全的)_第1页
2011年申论冲刺(全的)_第2页
2011年申论冲刺(全的)_第3页
2011年申论冲刺(全的)_第4页
2011年申论冲刺(全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申论热点问题 土地乱批租问题(“圈地热”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经济开发与环境污染(科学发展观)问题 能源危机问题 “电荒”问题(“油荒” 、 “煤荒” 、 “水荒”等)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政府危机管理问题 “民工荒”问题 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问题 信用危机问题 拆迁与保护群众利益问题 “三农”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干部下海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入园难 城市化背后的留守儿童 整治低俗文化 公共安全问题 地方历史文化热 地沟油、食品安全与监管体制 教育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小城镇建设 农产品安全问题 违规广告治理 低碳经济 群体性事件 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手机短信文化 食品安全问题 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土地乱批租问题(“圈地热”问题) (一)原因 1、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政绩冲动 2、地方干部考绩机制不完善,诱发“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3、 未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 4、国家土地储备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5、少数党员干部的腐败 (二)危害 1、影响粮食安全 2、损害农民利益 3、侵蚀土地收益 4、破坏市场秩序 5、影响经济发展 6、扰乱社会稳定 7、滋生腐败 (三)对策 1、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财政、投资等体制 2、改革和完善地方干部考绩机制,杜绝“面 子工程”和“形象工程”3、改革现行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制度,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权利 4、大力推行计划用地,严格按程序 办理,通过招标拍卖,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有形地产市场 5、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 6、改革国家土地储备 制度 7、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批租违规违法者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按党纪政纪处理,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 责任 8、设立举报热线 9、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度 (四)标题 1、莫让土地“农转非”2、圈地“圈”了谁?3、对“圈地热”说不(亮红灯、叫停)4、 “圈地热”休矣! (当止) 二、贫富差距问题 (一)表现 1、个人差距拉大 2、城乡差距拉大 3、行业差距拉大 4、地区差距拉大 (二)原因 1、改革开放的推进序列和东部沿海的各种特殊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东部和中西部差距的作用 2、 “二元” 结构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3、个人所得税征收总体效果不理想 4、行业垄断的存在 5、对保险福利的漠视 6、违规、 违法经营行为严重 7、少数党员干部的腐败 (三)对策 1、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3、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如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开征遗产税等) , 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4、调整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 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6、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7、多渠道 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8、加大反腐败力度,杜绝“官商经济” (三)论证 1、维护社会公正,政府义不容辞 2、不妨从个人所得税征收开始 3、警惕社会分配不公 4、用最仁慈的心 关注最弱势的人 三、经济开发与环境污染(科学发展观)问题 (一)问题或表现 1、经济开发失当:(1)低水平开发;(2)野蛮开发;(3)开发缺乏有效指导 2、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尤为严重。 (二)对策 1、大力宣传贯彻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使其深入人心,彻底改变以往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狭隘发展观 2、 绝对禁止低水平开发,关闭已经开发的低水平项目,同时暂停正在开发的低水平项目,并且严禁审批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低 水平项目 3、倡导“适度开发”,对于野蛮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予以政策约束,对于严重污染的企业予以严处 4、对经 济开发给予有效指导,从政策性指导和技术性指导两个方面入手 5、建立生态危害官员问责制,对环境保护未能尽责的官员 进行责任追究,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6、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课题组,专门研究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 GDP 体系 7、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和培育我国的绿色 GDP 体系,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政策 8、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治理污染经验,彻底摈弃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再恢复的传统工业化发展老 路 (三)论点 1、经济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我国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 2、经济开发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一手抓经济 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两手都要硬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选择 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5、科学发展观并不只是一种理论和口号,而必须是切实的行动和实践, 和就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都积极行动起来,从我作起,从现在做起,落实这一方针政策。 (四)标题 1、 “先发”还是“后发”?2、开发:请为子孙后代想想!3、对“乱开发”说不(亮红灯、叫停)4、 “乱 开发”休矣!(当止)5、严禁“乱开发”6、呼唤“绿色 GDP” 四、能源危机问题 (一)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 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 1、制订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节能法、可再 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3、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4、加强管理与监督检 查 5、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三)标题 1、构筑经济发展与能源的新型关系 2、打造节能型社会 3、杜绝能源浪费需用“重典” 五、 “电荒”问题(“油荒” 、 “煤荒” 、 “水荒”等) (一)原因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电力需求增加,但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需求增长 2、高耗能产业用电负荷增加, 电力供需矛盾加剧 3、局部电网结构薄弱,输配电“卡脖子”问题严重 4、煤炭与电力行业的电煤价格之争以及煤炭供应紧 张 5、持续干旱导致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水电出力不足 6、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家电、电脑等消费品的大幅增加对生活用电产 生了巨大需求 (二)对策 1、扩大电力建设投资规模 2、搞好电力生产调度 3、加强电源电网建设 4、理顺电力价格机制 5、搞好煤、 电、运衔接 6、加强用电管理 7、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8、在全社会倡导节能的良好风气 (三)标题 1、 “电荒”莫心慌 2、冬天,你把空调开低 1 度吗? 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一)问题或表现 1、食品加工使用有毒有害的添加剂,或使用过量的添加剂 2、食品质量不达标,特别是乳品营养指 标和成分含量达不到要求 3、食品标签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标识或标识不符合要求 4、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 发了境外市场的信任危机,导致出口逆差 (二)对策 1、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 2、严厉打击生产、 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假冒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3、严把食品质量关,取信于民,同 时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形象,促进出口 4、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把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当作 头等大事来抓 5、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增强对食品危机的处理能力 (三)论点 1、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要予以高度重视 2、能不能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是对政 府能力的重要考验 3、政府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四)标题 1、民以食为天 2、从菜篮子看政府责任 3、食品安全,事关重大 七、政府危机管理问题 (一)问题或表现 1、对危机预防与危机准备的缺乏足够重视,往往在危机的灾难性后果发生后才想办法补救,耗费了 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 2、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所欠缺,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普遍存在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的问 题 3、理论界和有关部门忽视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注,未作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二)对策 1、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树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采取前瞻性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和 降低危机的可能危害 2、疏通信息的传播渠道,及早向社会公布危机信息,事实证明,尽早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杜绝 或减少流言的产生 3、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求新闻发言人能够得体、准确、负责的做出新闻发言并回答各方提问,这对 公共危机的良好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切实提高政府的能力,不仅仅是危机处理能力,只有明确政府职能并全方位的 提升政府能力,才能打造责任政府 5、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和深入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国情 的理论体系,并大力推广和应用。 (三)论点 1、密云游人踩踏恶性事故以及 2003 年的 SARS 危机暴露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缺陷 2、公共危机管理应 该由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回应与危机恢复四部分并组成的循环 3、公共安全问题集中反映了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与政 府的行为责任能力,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十分重视政府能力的提升 (四)标题 1、危机管理:政府的另一种挑战 2、危机与时机 3、危机猛于虎? 八、 “民工荒”问题 (一)问题、原因或表现 1、民工来源减少 2、社会用工需求增加 3、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 4、区域需求不均衡,用人单位户籍限制等不合理规定,促使民工开始西行或北上 5、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 民工外出减少 6、黑职介、传销、色情场所等因素影响民工外出打工安全 7、信息不畅通,民工无序流动,就业难和招工难 在局部地区同时出现 8、用工年龄限制严,导致年龄性民工荒 9、用人素质提高,技工供不应求,出现技能性民工荒 (二)对策 1、发展生产力,推行机械化,通过技术进步从根本上减少用工需求 2、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反映民工 供需情况 3、提高民工待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尊重民工价值 4、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执法,保障民工合法权益 5、调整用工标准,适当放宽年龄、性别、地域、经验等限制,扩大用工范围 6、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动力总量,提 高劳动生产率 7、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导向作用 8、校企联合,市场调节,定单式培养专 业对口的人才 9、各地要加强农村教育、农民继续教育的步伐,以知识和科技引导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 10、要积极打破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源头上解决“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三)论点 1、民工荒的现象若继续深入,将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社会用工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劳 动力的增长速度,这是导致民工荒现象的重要原因 3、解决民工荒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热心关注和共同努 力 4、把握供求关系变化的规律,充分发挥宏观导向和市场的调节作用,从根源上解决民工荒一类的由发展中的不协调所产 生的问题 (四)标题 1、为农民兄弟“导航”2、实现民工与用人单位的“亲密接触”3、呼唤以权利为基础的制度保障 九、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问题 (一)原因 1、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背景下,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弱势地位,身份地位的不平等使之在其外出打工 时经常受到歧视 2、劳动、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3、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工程款拖欠情况严重 4、劳动力市场和 用人制度不规范 5、民工的维权意识相对淡薄 (二)对策 1、社会要提供给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尊重农民人格 2、各级劳动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建筑 业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拖欠和克扣工资的建筑业企业,要责令其及时补发工资;不能立即补发的,要 制定清欠计划,限期补发 3、对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企业,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向社会公布有关企业名单,并 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暂停该企业在本地的投资资格 4、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开发项目的监管,严格施工审 批程序,对资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办理开工手续 5、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工程款支付的监 督,使建设项目能够按期支付工程款,杜绝拖欠工程款的恶性攀比现象。6、规范劳动力市场,规范用人制度,企业在招用 民工时,必须依法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用工备案,对签订劳动合同收取抵押金、风险金等违法行 为,一经发现,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打破“年终结算”模式,工资至少是每个月支付一次或者一部分,每月支付的工 资至少不能低于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8、设立维权热线或举报热线 9、国家应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给农民多 提供些培训机会,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论证 1、民工工资无小事 2、怎一个“拖”字了得?3、民工工资拖不得 4、民工工资:考量政府诚信 十、信用危机问题 (一)原因 1、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信用道德体系产生巨大冲击 2、缺乏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3、少 数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公信力缺失 (二)对策 1、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这是巩固信用体系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2、借鉴西 方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快信用体系立法 3、加快建立企业、中介和个人信用档案 4、鼓励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 同构筑社会信用体系 5、对广大党员干部中加强诚信教育,树立“取信于民”的良好政风。6、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广大青少 年中加强诚信教育,倡导“诚信为本”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论证 1、打造信用中国(文化)2、共筑诚信长城 3、信用:人的第二生命 4、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孔子) 5、政府要带头守信 十一、拆迁与保护群众利益问题 (一)概括所给材料所映了湖南省嘉禾县在珠泉商贸城建设中集体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应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要把控制城市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作为 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明确领导责任,搞好协调配合,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制 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二)对策 1、各级政府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纠正城镇建设和房屋拆迁中急功近利、盲目 攀比等导致的大拆大建行为 2、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拆迁规模,控制征用农用土地 3、各级政 府要严格执行房屋拆迁程序,规范拆迁行为 4、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补偿安置政策,同时要积极认真做好拆迁中的群众思想 工作 5、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和审批程序盲目扩大拆迁规模、滥用职权强制拆迁造成严重后果、故意 拖欠挤占挪用拆迁补偿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论点 1、拆迁过程中是否尊重和保护群众利益是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尺 2、控制拆迁规模,严格拆 迁管理,是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一项重要措施 3、拆迁过程中绝对不能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 (四)标题 1、乱拆迁“拆”掉了什么?2、拆迁必须依法行政 3、拆迁权力岂能滥用? 十二、 “三农”问题 (一)概括上述材料集中反映出目前我国最为关键的“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成败得失的关键,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摸索出中国农业的增长之路、中国农民的致富之路、中国农村的 发展之路,是近年来党中央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解决不 行的地步了。 (二)对策 1、解决“三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决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中央 当前指导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2、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事关农民根本利益。各级农业部门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加强土地承包管理,依法落实和维护好 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坚决防止和纠正违法调整土地、随意收回承包地、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和侵占农民流转收益等问题。3、要在切实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同时,大力宣传和落实好中央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 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现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双增”目标。4、通过立法和 集中的专项治理整顿,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这一国 家战略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5、做好“三下乡”活动,将知识和致富经验带到农村,带动中国农村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 6、建 设生态型的农村、科技型的农村和发展型的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三)论点 1、 “三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 “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3、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标题 1、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 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趋向了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 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即“黄宗羲定律”的怪圈。2、土地:“三农”问题的核心 3、解决“三农”问题从减轻农民 负担开始 十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一)原因 1、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整个社会劳动力饱和 2、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3、高校扩招 4、部分 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 5、少数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6、就业政策和体制不顺 (二)对策 1、尽一切可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 题 2、加快高校部分专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进程 3、适当放慢高校扩招步伐,进一步优化结构,狠抓质量 4、采取多种措 施,改变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 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生正确就业观念 的引导 6、理顺就业政策和体制 7、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标题 1、就业难,难于上青天?2、 “鸡尾酒疗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3、自主创业,空间无限 4、高校扩招 且慢 十四、干部下海问题 (一)原因 1、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干部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 2、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 3、部分干 部闯荡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 4、传统“官商文化”的深刻影响 5、企业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战略型人才 (二)对策 1、建立健全干部离岗制度,使其身份、职位、工资与原机关彻底脱钩 2、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一律不准经商的规定,杜绝“翻牌公司”3、建立健全离任审计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干部离岗时干净明白 4、完善 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制度,以消除“暗箱操作”现象 5、充分发挥党组织对下海干部的教育、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论证 1、干部下海,回头是岸 2、干部下海,小心触礁 3、莫让“仕场经济”玷污市场经济 4、对干部下海说不 (亮红灯、叫停)5、 “干部下海”休矣!(当止) 社会保障制度 2010 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 加社会保障投入,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第三,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第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让社会保障有法可依,增强强制力。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退休 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第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 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资源都很稀缺。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石油、 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1%和 4.5%;45 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面积不 足 1.5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2。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 10 个百分点左右,单位 GDP 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 3 倍左右。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 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发达国家上百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近 20 多年来在我国集中 出现。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重化工业较快增长还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 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 因此,在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 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第二、循环经济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 益恶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 展中国家也要发挥后发优势。 对于我国来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树立负责任 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当前,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 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其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 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 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 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四、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 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第五、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 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第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 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持续的努力。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构建节约 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入园难 (一)政策解读 2010 年 7 月 13 日至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召开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 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会议专门邀请了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校代表出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 院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二)背景链接“入园难” ,是小孩上幼儿园困难,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比上大学还难。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 幼儿园已经出现入托难现象,成为社会问题引起关注。近年来,随着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迅速上升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 教育的迫切需求,家长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追求“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前教育也像“小升初”一般出现了择校 现象,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对“入托难”反映强烈。 (三)问题表现(1)目前,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10400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其中“80 后”占 56.7%, “70 后”占 28.6%),78.5%的人感觉周围存在幼儿园入园难的情况,其中 33.8%的人说这个情况“很普遍” 。 89.6%的人赞成把学前教育 纳入义务教育,其中 59.1%的人表示非常赞成。(2)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在我国,幼教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重仅为 1.3%,这 一数字远远低于东南亚的泰国 16.4%,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投入不足,幼儿园的运营开支就不得不转嫁到社会,由家 长埋单。(3)在北京,全市 1266 所幼儿园中,公办园只有 331 所,在园幼儿占北京市收托总量的 35.2%。现有幼儿园的接受 能力约 22.7 万人,只能容纳一半的适龄幼儿。在南京,目前全市有 440 多所幼儿园,其中教育系统办园只占 10%左右。 (四)原因分析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定性不清晰,造成政府职能弱化趋势。第二,政府的办学体制总体思路 设计出现偏差,造成办学结构不均衡。 第三,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了投入严重不足。第四,目前政府、社 会和家庭对幼儿园的成本分担机制极不合理。 (五)对策建议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办好幼儿园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第二,要建 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保 障幼儿园安全,大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第三,要探究并遵循学前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改进 教育教学方法,健全幼师培养培训体系,依法落实幼师地位和权益,完善资格准入和质量监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四,健全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健全这一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学前教育的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提高学前教育 经费在 GDP 中的支出比例,以促进和提高儿童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水平。 城市化背后的留守儿童 【核心观点】(1)留守儿童现象,给学校带来太多的“负荷” ,由此逐步形成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格局的变化,应当引起 更高层次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2)父母在外地违法犯罪,给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带来的压力更大,特别是当他们随着年龄增 长,逐步走向社会时,如何引导、帮助他们靠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去“撑起一个家庭” ,的确需要相关部门去研究思考。 (3)留守儿童工作从全国到地方还基本处于“无领导机构、无牵头部门、无职能定位”的“三无”状态,各地的政策大部分 缺乏针对性,停留在口号层面的比较多。(4)多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保障留守少年儿童的权益,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法规,但贯彻落实很不到位,留守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亟待改善。(5)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可以 参考广东省的经验推广 “希望家园”建设。在相关的贫困村建立“希望家园” ,规划“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学习帮助、 文体活动”四大功能。 “希望家园”是对接爱心、承载资源的平台。企业可命名援建;大学生可在这支教助学;城市少年儿 童可在这手拉手献爱心;村中退休老师、老干部可在这发挥余热;爱心民众可到这结对认亲等等。 整治低俗文化 深度分析低俗文化的沉渣泛起,背后存在着唯利是图、获取利益的动机,但决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更不是出版产业正 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恰恰相反,这些现象是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低俗文化的 涌动,既与当今社会文化,尤其是影视、互联网带动的“娱乐至上”潮流有关,又与我国文化发展不够均衡、文化表现形式不 够多样、文化创新能力亟须提高、文化核心价值观亟待加强有关。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思想多元化引发的观念碰撞比较 激烈,而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在建立之中。越是在这个时候,大众媒体承担的责任就越重,不能失去自己的 判断力,不能赢了收视丢了责任。 权威观点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 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表现和影响当前,低俗化不仅限于电视节目,它几乎成为娱乐文化的通病。这种低俗化表现为:激发猎奇心理和偷 窥欲望,贩卖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宣扬“拜金主义”和奢侈消费、甘当金钱的奴才;炒作明星绯闻,披露个人隐私, 哗众取宠,恶搞成风。对于低俗文化来说,一切能吸引眼球的手段和能带来“人气值”的低级趣味都可用来制造卖点,这 是媒体社会和“眼球经济”的特有产物,这种产物是对人的一种贬低。低俗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健康 形象,被无限放大的扭曲的价值导向,终将会把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引向歧途。作为成年人都感到迷失、迷茫和矛盾的事, 那些尚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很有可能会一头扎在媚俗文化中不可自拔地接受所谓的“主流” 。 措施 一要树立雅的标准,以雅反俗,以雅代俗。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能够登堂入室,既凸显出当前我国优秀文艺产品 的匮乏,也表明健康、美好的文艺产品的创作远未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建道德体系,特别 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要规范媒体行为,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 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此外,还要以正确、积极、有力的社会和文艺批评,帮助公众区分作品的良莠、层次。 二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统一,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任何文化产品,不论形式如何出新,内容如何丰富,最终都要有益 于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果一个文化产品缺乏应有的社会效益,那么它的经济效益就失去 存在的依据,就会沦为不折不扣的文化糟粕。这样的糟粕即使能赢得一时的“青睐” ,最终也会为人所唾弃。事实证明,任 何文化产品只有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着意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活力,也才能赢得长久的经济效益。 三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广大官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低俗文化产品是物欲社会的映射,要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 壤,应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入手。而首先应从官员自身的价值观与情操着手,从自觉抵制“三俗”之风开始。涉黄与贪 腐相辅相生,自然也离不开官员自身的低级趣味、低俗文化。这种状态助长了民间低俗文化成风,直接导致了物欲横流的 拜金思潮蔓延和价值观畸形发展。网友希望,把麻将声换成键盘的敲打声,把觥筹交错声换成琅琅的读书声,用和谐的家 庭氛围驱散色情干扰 如果官员都能以身作则,即便不能完全消除社会低俗风气,至少也能为除去这些滋生低俗文化 的社会土壤送来一阵清风。 【一句话点评】 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 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建社会主流价值,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公共安全问题 1、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 (1)由于没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帝惩罚人类,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后果; (2)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增多的趋势;(3)由于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干部工作的失 误,没有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也引发某些突发性公共事件。 2、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措施(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 系。 “群体性事件” ,要采取妥善协调方式解决,不是矛盾激化。(2)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正常的官员 晋升机制,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放在岗位上。(3)领导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4)建立预警机制 和长态性预防机制。(5)组织分工,协调工作。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包括自愿的团体,或非盈利的机构参与,都予 以鼓励。(6)做好财力和物资储备。(7)搞好宣传教育。把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纳入普及型常识教育,通过媒体、展览等形式, 增强人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8)法律法规建设。对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干部,要根据情节追究 其责任。(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防止社会根源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最根本措施。 地方历史文化热 权威观点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胡锦涛 内涵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应该坚守其人文 内涵。对于一个国家,文化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软实力的核心所在;对于一个民族,它是精神符号,精神寄托。 影响各地为何不惜代价的争“名人故里” ,这是利益驱动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博弈。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可以开发一个 景点,扩大知名度,拉动旅游,带来效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无视文化发展形成的规律,无视道德、伦理的底线,无视历 史事实的凭空臆造,把一些神话人物和传说当成文化遗产来“产业”化,则是对文化的亵渎与玷污。 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 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 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措施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倾向,为正确把握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向,防止文化遗产被滥用、 歪曲,造成文化遗产庸俗化、功利化,要从以下方面对文化遗产给予保护。第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各地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文 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传播,使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挥积极作用。第二、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 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妥善处 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展的关系。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等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时,要加强 监管,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和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肆意歪曲和滥用。第三、科学甄别认定,确保文化遗产的权威性、严肃性。 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 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 【一句话点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 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尺 地沟油、食品安全与监管体制 【对策】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制约和影响了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改变和完善监管工作, 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标准还依旧是各自为政,参 差不一。如问题奶粉,在流出地就能拿到合格的报告,而在流入地检测就不合格。海南豇豆在海南残留合格,而出了岛就 超标等等。因此,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完善各环节之间的监管衔接,堵塞食品安全 漏洞。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历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利益和避责的需要,在各 环节的衔接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看似都在管实际上谁都不管,协调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出现问题都是推委 扯皮,追起责任来都感到很冤。3.监管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现在的体制是监管的责任分散在很多部门,只是各部门职责 的一部分,普遍存在着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紧张的困境,很难引起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必将影响到食品安全日 常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一旦有专项行动,就临时组织力量搞搞突击,难有大的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长、覆盖面广、 涉及部门多,环节衔接松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再加之食品流通范围广,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保证食品质量安 全,是摆在政府和各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有一点轻视和大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决不可掉以轻心。同 时,要进一步改善监管模式,缩短监管战线,把监管职责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限度,实现权责的统一,以确保食品安全的 最终目标的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 教育改革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 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 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 20 字工作方针。2010 年 6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这是进入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 10 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 年 5 月,北京市 正式启用新的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新办法依据新的法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其中在免费和就近入学方面规 定,非本市户口的儿童、少年将与本市户口的儿童、少年享受一样的待遇。 意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 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 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 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历来被看作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 手段;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 性。政府应该把义务教育看成一件彻头彻尾的公益事业,不应掺杂丝毫的经济思维、功利观念。吴起的举措也体现了现代 社会治理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前瞻性。 “把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发展水平和公正程度的公共产品,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 得平。 原因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前,我国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成熟、不发达、不均衡的社会主义,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表现为:第一,我国教育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高, 条件还不够好,尤其是人民接受好教育的愿望还不可能很快满足。第二,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尽管我国教育 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投入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 教育人口和最旺盛的高水平教育需求。我国教育经费占世界教育经费的比例不到 3%,但受教育人口超过世界教育人口的 15%, 而且广大家长对子女的受教育层次都有很高的期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机会一直从小学读到大学、研究生; 影响教育、医疗和住房是当代百姓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而教育是立国之本,孩子是国家未来。吴起的免费教 育被称为“政绩工程” ,是因为:第一,它为所有孩子,尤其是穷人的孩子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实现了人人享有教 育的权利。第二,增加教育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产生拉动内需的效果,而且这种“内需”更为刚性更加迫切。 第三,它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它本身的社会效益,自然也十分 巨大。 措施 2010 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座谈会和全国三次会议上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教育发展和改 革规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理 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第二,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 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第三,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 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 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民免费教育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这对于我国推行义务教育 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因此,发展义务教育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一是 “提质量”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 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 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缩差距”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 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 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 区义务教育发展。三是“重配置” 。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