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_第1页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_第2页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_第3页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_第4页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化 学(第一模拟) 命题报告本试卷旨从基础出发,以07年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和广东省考试说明为依据,题 型结构参照最新的广东试卷模式,以必修1、必修2和选修4课本(人教版)为主要内容,第卷(选择题) 主要根据近几年广东高考的常考点和热点进行编排,充分体现考点覆盖面广,热点突出的特点,第卷 (非选择题)主要以实验或工业化工生产为背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 际出发,充分考查探究和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当前正处于复习第一轮阶段,打好基础,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尤为重要,以课本知识为题材,展开 拓广,不出偏题难题,才符合新高考形势。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u=64 S=32 O=16 C=12 N=14 H=1 Ba=137 第卷(选择题 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红珊瑚栖息于 2002000 米的海域,产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它与琥珀、珍珠被 统称为有机宝石。在中国,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征,一直用来制做珍贵的工艺品。红 珊瑚是无数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大量堆积形成的干支状物,其红色是因为在海底长期 积淀某种元素,该元素是: ANa B. Fe C. Si D. Cu 1. 答案:B 解析:根据平常我们对各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了解,铁的化合物多数有颜色,红色的比较多。 2下列各种试剂中:浓溴水 食盐溶液 浓 H2SO4 Na 2SO3 溶液 石灰水 氢硫酸 Na 2SO4 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不容易变质而浓度变小的组合是: A B C D只有 2. 答案:D 解析:浓溴水容易挥发,浓度变小,浓 H2SO4 容易吸水,浓度也变小,食盐溶液和 Na2SO4 溶液因水蒸发而浓度变大,Na 2SO3 溶液、氢硫酸、石灰水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3含氢氧化钠 10.00 克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 14.35kJ 的热量,表示该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是: ANa OH( ag)+HCl (ag)Na Cl(ag)+ H 2O(l ) H14.35kJ/mol BNa OH(ag )+HCl (ag)Na Cl(ag)+ H 2O(l ) H28.70 kJ/mol CNa OH + HClNa Cl + H2O H57.40kJ/mol DNa OH( ag)+HCl (ag)Na Cl(ag)+ H 2O(l ) H57.40kJ/mol 3. 答案:D 解析:10.00 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根据中和热的定义: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酸 2 和碱发生反应,生成 1mol 水时的反应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应该为 14.35kJ4。即H57.40kJ/mol ,C 答 案主要没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4最近科学家公布了新合成的一种烯烃,始祖鸟烯(Pterodactyladiene),形状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其 键线式如右图,其中 R1、R 2 为烷烃基。则下列有关始祖鸟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始祖鸟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B若 R1=R2=甲基,则其化学式为 C12H16 C在一定条件下,1mol 的始祖鸟烯能与 2mol H2 发生加成 D始祖鸟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 原理是一样的 4. 答案:C 解析:同系物的概念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乙烯是链状结 构,而始祖鸟烯是环状结构,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始祖鸟烯化学式应该为 C12H14,因为它的分子 中含有两个双键,可以与 2mol H2 发生加成;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与溴水反应属于加成 反应,原理不一样。 5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1 mol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完全取代,需要 2NA C12 B、常温常压下,mg 乙烯与 mg 丙烯中均含有(3m/14 )N A 对共用电子对 C、标准状况下,22.4 L Br 2 中所含的分子数为 NA D、1 molL -1 Mg(NO 3) 2 溶液中含有 NO3 的数目为 2NA 5. 答案:B 解析: 1 mol 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完全取代,需要 4NA C12,标准状况下是 Br2 液体,1 molL -1 Mg(NO 3) 2 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求算,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相同时,共用电子对 相等,乙烯:(m/28) 6 6.、B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BA,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 AB,由此可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 A、B 可能在同一周期 B. AB 肯定是离子化合物 C. A 肯定是金属元素 D. A 可能是A 元素,也可能是 A 元素 6. 答案: D 解析:因为原子半径 BA,形成化合物 AB,B 显负价,A 、B 不可能在同一周期,同周期 元素原子半径渐小;AB 有可能是 H C1 或 HF,B、C 选项就错,AB 可能是 Li C1 或 BeS 等,D 正确。 7已知化合物 A(C 4Si4H8)与立方烷(C 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右 图) ,则 C4Si4H8 的二氯化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3 B.4 C.5 D.6 7. 答案:B 解析:化合物 A(C 4Si4H8)的分子结构可知,其二氯化物 有四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在不同碳原子上 1 种,两个氯原子分 别取代在不同硅原子上 1 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在碳原子、硅原子上 2 种(平面对角线和立体对 角) 8调味剂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向其中加入盐酸适当处理可得谷氨酸,谷氨酸具有两性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将一定量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C食盐是咸味剂,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钠 D木糖醇(C 5H12O5)是一种甜味剂,它属于多羟基化合物,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8. 答案:A 解析: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所以应该具有两性,将一定量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 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增大的,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木糖醇(C 5H12O5)葡萄糖(C 6H12O6)的分子 式可知,两着并非同系物。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气液分离;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除去 CO2 中少量的 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 B C D 9. 答案:B 解析:中的乙烯虽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反应,但生成 CO2,混入新杂质,中要除去 CO2 中少量的 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 CO2 与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 10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 NH3 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 N2、H 2 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 SO3 的利用率,用稀硫酸将 SO3 转化为 H2SO4,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 C12 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0. 答案:D 解析: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 NH3 液化分离,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N2、H 2 的转化率,但不 能加快正反应速率,可以预热炉气。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 SO3 的利用率,用浓硫酸将 SO3 转化为 H2SO4,电解饱和食盐水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产生的 H2 和阳极产生的 Cl2 相混合而引起爆炸, 又能避免 Cl2 和 NaOH 溶液作用生成 NaClO 而影响烧碱的质,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存在比铜活泼的金属, 所以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 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2 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 0 分) 11今年是勒沙特列(Le Chatelier1850-1936)诞生 157 周年。用勒沙特列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常见 现象,如:打开冰冻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这跟下列有关的因素是: A、温度 B、浓度 C、压强 D、催化剂 11. 答案:A C 解析:啤酒起大量泡沫是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变小,这跟温度、压强有关。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 3 + 4NH3H2OAl O 2 + 4NH4 +2 H2O B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 CO 32 + 2CH3COOHCO 2+ H2O+ 2CH3COO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HCO3 +OHCO 32 + H2O D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铜片 3Cu +8H +2NO3 3Cu 2 +2NO+4 H2O 12. 答案: C D 解析:Al(OH) 3不会溶于过量氨水,A 错,小苏打是 Na HCO3,B 错。 13下列化学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量筒量取 20.00mL0.10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 NaNO3 杂质 C用重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D用管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气体 13. 答案:A D 解析:量筒精确度才 0.1,不能量取 20.00mL,渗析法能分离胶体和溶液,B 对,硝酸钾 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用重结晶法,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 跟空气的密度很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一般用排水集气法。 14三氯化氮分子中每个原子其最外层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且氮与氯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氮原子。 则下列关于三氯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N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Cl 元素强 B在 NCl3 分子中 N 为+3 价,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 HNO2 和 HCl C在 NCl3 分子中 N 为 3 价,NCl 3 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 NH3 和 HClO DNCl 3 跟水反应生成 NH4Cl、O 2 和 Cl2浓 14. 答案:A C 解析:氮与氯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氮原子,则 N 得电子能力比 Cl 强,非金属性强,N 应该为3 价,水解产物化合价没变化,应该是 NH3 和 HClO。 15水热法制备 Fe3O4 纳米颗粒的反应是 3Fe2+2S2O +O2+xOH Fe3O4+S4O +2H2O,下列说法中, 6 正确的是: A每生成 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4mol BFe 2+和 S2O 都是还原剂3 C1mol Fe2+被氧化时,被 Fe2+还原的 O2 的物质的量为 1/3mol Dx=2 15. 答案:A B 解析:从化合价的变化看, Fe 和 S 的化合价都升高,Fe 2+和 S2O 都是还原剂,O 的化合 价降低,被还原,每生成 1mol Fe3O4,反应的 O2 是 1mol,得到的电子数是 4mol,根据电荷守恒规律, 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当然为 4mol ,从方程式中直接可以算出 x=4。 16将 AsO +2I+2H+ AsO +I2+H2O 设计成右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其中 C1、C 2 均为碳棒。34 3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甲组:向 B 烧杯中逐滴浓盐酸 乙组:向 B 烧杯中逐滴加入 40%NaOH 溶液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组操作过程中,C 2 做负极 B乙组操作过程中,A 容器溶液颜色变浅 C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D甲组操作时该装置为原电池,乙组操作时该装置为电解池 16. 答案:B C 解析:甲组向 B 烧杯中逐滴浓盐酸,平衡向正方向移动,I 失去电子进入 C2 做正极,而 乙组向 B 烧杯中逐滴加入 40%NaOH 溶液,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I2 得到电子变成 I,颜色变浅,B 对; 两次操作,电子移动方向相反,C 也对;甲、乙组操作时都为原电池反应,没有外加电源,不是电解池 反应。 17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D.该化学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17. 答案: C 解析:反应达平衡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图 中可以看出,平衡态到平衡态不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因为平衡态的逆反 应速率不等于平衡态的逆反应速率;只有在增大体系的压强,才能使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又因为到达平衡态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 反应。 18现有一澄清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 、Mg 2 、Ba 2 、CO 32 、SO 42 , 现取二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6mol (2)第二份加足量 BaCl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 可能存在 B 100mL 溶液中含 0.02mol CO32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 C Mg2 可能存在 D Ba2 一定不存在 18. 答案:BD 解析:根据(2)可知:原每份溶液中 n (SO 42 )=2.33233=0.01 mol, n (CO 32 )=(6.27- 2.33) 197=0.02 mol, Ba2 一定不存在,100mL 溶液中含 0.02mol CO32 ,则 Mg2 与不能 CO32 大量共存; 根据(1)可知:n( NH4 )=0.06mol,因为 2n( SO42 )+ 2n (CO 32 )=n (NH 4 ),故 K 一定不存在。 19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 N2、O 2 外,还含有 SO2 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 有害气体。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 SO2 含量的是: ANaOH 溶液、酚酞试液 BKMnO 4 溶液、稀 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19. 答案:B C 解析:测定 SO2 含量必须要能跟 SO2 反应,而且可以用 颜色变化来准确确定反应终点。A 和D 虽然都能反应,但 A 在完全生成 Na2 SO3 时溶液还是碱性,没变色,而 D 在 SO2 还没与氨水完全反应就开 始变色了。 20.在 100 毫升某一元弱酸(Ka10 3 10 7 )的溶液中,以 0.50mol/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后得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 0.15 mol/L: B该弱酸的电离常数(K a)是 105 C在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 D在滴定过程,为求滴定终点,最合适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20. 答案:B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用 Na OH 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 PH 范围是在 711,变色范 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而且用去 Na OH 的体积是 20 毫升,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 200.50/100=0.10( mol/L) ,因为滴定前该弱酸的 PH=3,电离常数(K a)= 103 103 /0.1=105 第卷(非选择题 共 80 分) 三、 (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9 分)(实验) 21、 (5 分)实验室里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操作往往需要方法或技巧,下表中 A 栏列出操作的要求或目的, 请在对应 B 栏中填上方法或技巧: 序号 A B 用滴管从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让往玻璃导管套上橡皮管容易些 为使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液体不溅出 往大试管里加入颗粒状锌 实验室保存液溴,避免液溴挥发掉 21解题探究:本题关键是靠平常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观察和动手培养。 参考答案: 用指头捏紧滴管胶头排出气体,伸到液体里,放开指头 先把玻璃导管要插入的一端用水湿润,轻轻转动插入橡皮管中 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6 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 在试剂瓶中的液溴上边加一层蒸馏水,并用玻璃塞塞紧,用蜡封口 思维拓展:目前高考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涉及面广,琐碎,学生容易忘记, 文字表达能力又是薄弱环节,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很有必要。 22、 (1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全体同学进入一家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做社会调查,工厂负责人向同学 们展示两个处理方案,并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 方案甲: 方案乙: (1)两个方案哪个符合当前生产的绿色理念,为什么? ; (2)写出方案甲中的 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工厂负责人指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 这么说的道理是: ; (4)用简便的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铁屑,如果有,请你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 (5)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该工厂把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通过 、冷却结晶、 、洗涤、 自然干燥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 完成上面操作步骤; 洗涤绿矾晶体可以用少量冰水,目的是 。 22解题探究:本题甲、乙两个方案所用起始材料相同,目的也都是得到相同产物铜,但中间处理环节 不一样,要注意方案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由此引发对方案处理优缺点的思考。 参 考 答 案 : ( 1) 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2) CuO + 2 H+= Cu2+ + H2O Fe + Cu2+ = Fe2+ + Cu 。 (3)确保 Cu 完全置换出来 (4)可用磁铁检验是否含铁屑(或取样品加入盐酸看有没有气泡产生) ;将所得铜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5) 蒸发 、过滤 。 减少洗涤过程因晶体溶解而耗损产品。 误区警示:问题(4) “用简便的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铁屑”,要避免学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含铜废料 黑色固体及残留物 足量稀硫酸、加热 蓝色溶液及不溶物 过滤 滤液 加铁屑 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 过滤 红色粉末 在空气中灼烧 含铜废料 碎铜、碎电缆皮、其他杂质 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入空气并加热 蓝色溶液及不溶物 过滤 滤液 加铁屑 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 过滤 红色粉末 粉碎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 利用磁铁检验是否含铁屑是最佳方法。 23. (12 分)配位平衡也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存在着平衡移动,它同溶液的 PH 值、沉淀的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等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形成配位物时,常常出现颜色的变化、溶解度的变化、PH 值的改变等现象。Br -与 Cu2+反应生成配位化合物,就存在配位平衡。 Cu2+ 2Br- Cu Br2 Cu2+ 4Br- Cu Br4 2- 已知:C 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Cu Br4 2-在水溶液中显黄色,蓝色与黄色并存时显绿色,C u Br4 2-浓度 越大,颜色越深。同时,温度可能对C u Br4 2-的稳定性有影响。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浓度对 Br-与 Cu2+的配位平衡的影响,于是做了下列的假设与猜想 (填写空缺的假设): 【假设与猜想】 1、增大配位离子(Br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配合物的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加深; 2、 3、温度变化可能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配合物的形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温度变化也可能使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抑制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准备】 (1)C uSO4 溶液的 准 备 : 分 别 取 3 份 8g 无 水 CuSO4 固 体 , 各 加 入 水 稀 释 到 100ml、 50 ml、 25 ml( 第 三 种 溶 液 已 饱 和 ) ; (2)NaBr 溶液的准 备 : 分 别 取 2.6g、 5.2g、 5.2gNaBr 晶体,各加入水稀 释 到 50 ml、 50 ml、 25 ml。 问题 1:两份不饱和 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 molL-1; 三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 、 molL-1; (上述答案数字取小数后一位) 问题 2:粗略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实验现象】 表 1、不同浓度的 Br-溶液与某一浓度的 Cu2+溶液反应 编号 5 mlCu2+溶液(molL -1) 10 ml Br-溶液(molL -1) 现象 第一份 CuSO4 溶液 a 溶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 第一份 CuSO4 溶液 b 溶液由蓝色变为草绿色 第一份 CuSO4 溶液 c 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 8 表 2、不同浓度的 Cu2+溶液与某一浓度的 Br-溶液反应 编号 5 mlCu2+溶液(molL -1) 10 ml Br-溶液(molL -1) 现象 d 第一份 NaBr 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 e 第一份 NaBr 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草绿色 f 第一份 NaBr 溶液 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 表 3、不同温度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 编号 5 mlCu2+溶液(molL - 1) 10 ml Br-溶液(molL - 1) 温度 现象 第一份 CuSO4 溶液 第一份 NaBr 溶液 25 溶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 第一份 CuSO4 溶液 第一份 NaBr 溶液 60 溶液由蓝色变为草绿色 第一份 CuSO4 溶液 第一份 NaBr 溶液 75 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 问题 3:上表中 b= e= ; 问题 4:通过表 3 得出的结论是 ; 问题 5:上述反应根据的原理是 。 23.解题探究:【假设与猜想】从第一个假设不难判断第二个假使是 Cu2+的浓度的影响; 【实验准备】第一份不饱和 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1600.1=0.5 (molL -1) 第二份不饱和 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1600.05=1.0 (molL -1) 第一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61030.05=0.5(molL -1) 第二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5.21030.05=1.0(molL -1) 第三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5.21030.025=2.0(molL -1) 【实验现象】 从表 1 的现象可以看出 Br-溶液浓度不断变大,同理表 2 的 Cu2+溶液浓度也不断变大,表 3 则可以看出温 度升高,配合物浓度在不断变大。 参考答案: 【假设与猜想】 增大 Cu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配合物的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加深; 【实验准备】 问题 1:0.5 1.0;0.5 1.0 2.0; 问题 2: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 【实验现象】 问题 3:1.0 1.0 问题 4:温度升高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配合物的形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 5:勒沙特列原理(或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 思维拓展:探究性习题近年是高考热点,也能体现新课标特点。 四、 (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2 分)(无机) 24. (7 分)富含 O2 的小溪流一旦经过某些含硫矿石 ,如黄铁矿 (FeS2,其中铁的化合价为+2 价) ,这些溪 水严重被污染,变成含有浓度很高的 Fe2+和 SO42,而且带有酸性;当富含铁的溪水和其它水混合时,溶于 水的铁以针铁矿FeO(OH)的形式沉淀出来,覆盖小溪的底部,而水仍保持酸性。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写出表明黄铁矿在小溪中被 O2 氧化成 Fe2+和 SO42-的离子方程式 : ; (2)写出表明 Fe2+被 O2 氧化而生成针铁矿的离子方程式: ; (3)如果黄铁矿全部转化成FeO(OH)和 H+,那么要使 1 吨纯水的 PH 值降到 3.0,需要 FeS2 的物质的量为 mol。 24.解题探究:(3) 根据(1) 、(2) 可知:FeS 24H+ 因为 C(H +)=110-3 molL -1,而 1 吨水=1000L n (H +)=1000L110-3 molL -1 =1 mol 那么 n (FeS 2)=0.25mol 参考答案:(1) 2FeS 2+7O2+2H2O = 2Fe2+4SO42-+4H+ (2) 4 Fe2+O2+6H2O = 4FeO(OH)+8H+ (3) 0.25mol 联想质疑: 环境背景题材是近年来广东高考无机题重点关注的题型,也与新课程的理念吻合。考查的知识内容多样 化,利用信息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变能力,既不超离课本内容,又提高一个高度。 25、 (10 分)有 A、B 两个容器,A 为恒压容器,B 为恒容容器。在相同温度下 A 中充入 2molSO2、1molO 2,B 中充入 1molSO2、0.5molO 2。此时两个容器压强相 等。维持温度不变,A、B 中的反应均达到平衡。平衡时,两容器中反应 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QAkJ、Q BkJ,A 容器中气体体积为起始时的 (假设各54 状态下各种物质都是气体) 。 (1)平衡时 A 容器中 SO3 的体积分数是 ; 10 平衡时 B 容器中 SO3 的体积分数 (填、2QB,而 Q 是 2mol SO2 完全反应的生成热,它是最大的。 (3)2SO 2(g) + O2(g) 2SO3(g) 1+a 0.5+a/2 0 平衡时 B 容器的物质的量是 1.5mol 所以:(1 +a+0.5 +a/2):1.5=5:4 a=0.25 参考答案:(1)50% A,形成化合物 AB,B 显负价,A 、B 不可能在同一周期,同周期 元素原子半径渐小;AB 有可能是 H C1 或 HF,B、C 选项就错,AB 可能是 Li C1 或 BeS 等,D 正确。 7. 答案:B 解析:化合物 A(C 4Si4H8)的分子结构可知,其二氯化物有四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在不 同碳原子上 1 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在不同硅原子上 1 种,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在碳原子、硅原子上 2 种(平面对角线和立体对角) 8. 答案:A 解析: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所以应该具有两性,将一定量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 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增大的,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木糖醇(C 5H12O5)葡萄糖(C 6H12O6)的分子 式可知,两着并非同系物。 9. 答案:B 解析:中的乙烯虽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反应,但生成 CO2,混入新杂质,中要除去 CO2 中少量的 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 CO2 与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 10. 答案:D 解析: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 NH3 液化分离,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N2、H 2 的转化率,但不 能加快正反应速率,可以预热炉气。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 SO3 的利用率,用浓硫酸将 SO3 转化为 H2SO4,电解饱和食盐水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产生的 H2 和阳极产生的 Cl2 相混合而引起爆炸, 又能避免 Cl2 和 NaOH 溶液作用生成 NaClO 而影响烧碱的质,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存在比铜活泼的金属, 所以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1. 答案:A C 解析:啤酒起大量泡沫是 CO2 在水中的溶解性变小,这跟温度、压强有关。 12. 答案: C D 解析:Al(OH) 3不会溶于过量氨水,A 错,小苏打是 Na HCO3,B 错。 13. 答案:A D 解析:量筒精确度才 0.1,不能量取 20.00mL,渗析法能分离胶体和溶液,B 对,硝酸钾 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溶解性受温度影响不大,可以用重结晶法,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8, 跟空气的密度很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一般用排水集气法。 14. 答案:A C 解析:氮与氯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氮原子,则 N 得电子能力比 Cl 强,非金属性强,N 应该为3 价,水解产物化合价没变化,应该是 NH3 和 HClO。 15. 答案:A B 解析:从化合价的变化看, Fe 和 S 的化合价都升高,Fe 2+和 S2O 都是还原剂,O 的化合3 价降低,被还原,每生成 1mol Fe3O4,反应的 O2 是 1mol,得到的电子数是 4mol,根据电荷守恒规律, 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当然为 4mol ,从方程式中直接可以算出 x=4。 16. 答案:B C 解析:甲组向 B 烧杯中逐滴浓盐酸,平衡向正方向移动,I 失去电子进入 C2 做正极,而 乙组向 B 烧杯中逐滴加入 40%NaOH 溶液,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I2 得到电子变成 I,颜色变浅,B 对; 两次操作,电子移动方向相反,C 也对;甲、乙组操作时都为原电池反应,没有外加电源,不是电解池 反应。 17. 答案: C 解析:反应达平衡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衡态到 平衡态不是增大反应物浓度,因为平衡态的逆反应速率不等于平衡态的逆反应速率;只有在增大 体系的压强,才能使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又因为到达平衡态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 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体积减小。 18. 答案:BD 解析:根据(2)可知:原每份溶液中 n (SO 42 )=2.33233=0.01 mol, n (CO 32 )=(6.27- 2.33) 197=0.02 mol, Ba2 一定不存在,100mL 溶液中含 0.02mol CO32 ,则 Mg2 与不能 CO32 大量共存; 根据(1)可知:n( NH4 )=0.06mol,因为 2n( SO42 )+ 2n (CO 32 )=n (NH 4 ),故 K 一定不存在。 19. 答案:B C 解析:测定 SO2 含量必须要能跟 SO2 反应,而且可以用颜色变化来准确确定反应终点。A 和 D 虽然都能反应,但 A 在完全生成 Na2 SO3 时溶液还是碱性,没变色,而 D 在 SO2 还没与氨水完全反 应就开始变色了。 20. 答案:B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用 Na OH 滴定该弱酸溶液达到终点 PH 范围是在 711,变色范 围最合适的指示剂是酚酞,而且用去 Na OH 的体积是 20 毫升,该弱酸在滴定前的浓度是 200.50/100=0.10( mol/L) ,因为滴定前该弱酸的 PH=3,电离常数(K a)= 103 103 /0.1=105 21解题探究:本题关键是靠平常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观察和动手培养。 参考答案: 16 用指头捏紧滴管胶头排出气体,伸到液体里,放开指头 先把玻璃导管要插入的一端用水湿润,轻轻转动插入橡皮管中 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慢慢竖直 在试剂瓶中的液溴上边加一层蒸馏水,并用玻璃塞塞紧,用蜡封口 思维拓展:目前高考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涉及面广,琐碎,学生容易忘记, 文字表达能力又是薄弱环节,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很有必要。 22解题探究:本题甲、乙两个方案所用起始材料相同,目的也都是得到相同产物铜,但中间处理环节 不一样,要注意方案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由此引发对方案处理优缺点的思考。 参 考 答 案 : ( 1) 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2) CuO + 2 H+= Cu2+ + H2O Fe + Cu2+ = Fe2+ + Cu 。 (3)确保 Cu 完全置换出来 (4)可用磁铁检验是否含铁屑(或取样品加入盐酸看有没有气泡产生) ;将所得铜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5) 蒸发 、过滤 。 减少洗涤过程因晶体溶解而耗损产品。 误区警示:问题(4) “用简便的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铁屑”,要避免学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利用磁铁检验是否含铁屑是最佳方法。 23.解题探究:【假设与猜想】从第一个假设不难判断第二个假使是 Cu2+的浓度的影响; 【实验准备】第一份不饱和 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1600.1=0.5 (molL -1) 第二份不饱和 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1600.05=1.0 (molL -1) 第一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61030.05=0.5(molL -1) 第二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5.21030.05=1.0(molL -1) 第三份不饱和 NaBr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5.21030.025=2.0(molL -1) 【实验现象】 从表 1 的现象可以看出 Br-溶液浓度不断变大,同理表 2 的 Cu2+溶液浓度也不断变大,表 3 则可以看出温 度升高,配合物浓度在不断变大。 参考答案: 【假设与猜想】 增大 Cu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配合物的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加深; 【实验准备】 问题 1:0.5 1.0;0.5 1.0 2.0; 问题 2: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实验现象】 问题 3:1.0 1.0 蓝天家教网 伴您快乐成长 问题 4:温度升高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配合物的形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问题 5:勒沙特列原理(或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 思维拓展:探究性习题近年是高考热点,也能体现新课标特点。 24.解题探究:(3) 根据(1) 、(2) 可知:FeS 24H+ 因为 C(H +)=110-3 molL -1,而 1 吨水=1000L n (H +)=1000L110-3 molL -1 =1 mol 那么 n (FeS 2)=0.25mol 参考答案:(1) 2FeS 2+7O2+2H2O = 2Fe2+4SO42-+4H+ (2) 4 Fe2+O2+6H2O = 4FeO(OH)+8H+ (3) 0.25mol 联想质疑: 环境背景题材是近年来广东高考无机题重点关注的题型,也与新课程的理念吻合。考查的知识内容多样 化,利用信息考查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应变能力,既不超离课本内容,又提高一个高度。 25.解题探究:(1)设平衡时 A 容器中有 2x mol SO2(g)转化为 2x mol SO3(g),则: 2SO2(g) + O2(g) 2SO3(g) 2mol 1mol 0 (2-2x) mol (1-x) mol 2x mol 3:(3-x)=5:4 x=0.6 % SO3=1.2/2.4=50% 因为开始时两个容器压强相等,则体积 VA=2VB,平衡时 B 容器的压强2QB,而 Q 是 2mol SO2 完全反应的生成热,它是最大的。 (3)2SO 2(g) + O2(g) 2SO3(g) 1+a 0.5+a/2 0 平衡时 B 容器的物质的量是 1.5mol 所以:(1 +a+0.5 +a/2):1.5=5:4 a=0.25 参考答案:(1)50% 因为平衡时 B 容器的压强 平衡时 A 容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