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广西都安劳务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0 年 04月 14日 17:11:06 来源:都安县委宣传部 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潘广军 “劳务经济”是以实现劳动力配置为直接目的而经营劳动力资源的活动,其本质特 征有以下两点:首先,劳务经济活动的经营对象是劳动力资源,而非其他资源;第二, 劳务经济活动的目的是直接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劳动力资源配置为间接目的、或不以劳 动力资源配置为目的的活动不属于劳务经济活动。劳务经济的经营方式多样,可以是服 务型,也可以是生产安置型,其主要形式有劳务中介、劳务代理、劳务承包和劳务派遣 等。劳务输出本质上就是劳务经济,是我国劳务经济的主要方面。 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务经济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举措,对都安这 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来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最直接、最 有效的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取得巨大经济 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劳务产业何去何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考 虑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本人结合对都安瑶族自治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现状的调查,进行 了冷静的探索及思考: 一、 都安劳务产业发展现状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偏西,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全县总面 积 4098平方公里,石山面积占 89%。19 个乡镇 24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 66.9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 62.65万人、农村劳动力 32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 21万多人, 占农村劳务力总数的三分之一。1982 年 10月,都安成立县级劳动服务公司,开始了由政 府组织的零星的劳务输出项目,并逐步走入正常、规范的轨道。自“八七”扶贫攻坚以 来,都安县将劳务输出当作一项“短” 、“平” 、“ 快”重大扶贫项目来实施,强力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目标,截至 2009年,全县年向区 内外组织输出劳动力达 15.63万人,其中跨省输出劳务人员 7万多人,主要输入广州、 深圳、东莞等地的各类企业;区内输出劳务人员 5万多人,主要在南宁、柳州、贵港及 相关沿海沿边地区的各类企业;县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达 3万多人,劳务输出年收入达 5亿多元,有效促进全县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农民的较快增收。据统计,2001 年2009 年 全县人均外出劳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 47%;人均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 达 30%以上。“闯出路子,挣回票子”已成为都安县农民的一种新理念。已获得中华人民 共和国护照的韦景江、蓝庆松等 30名农民工在都安职业教育中心培训后,去年 7月 14日 签证出国越南,参加中国南方电网广西电力工程建设公司有技术有技能的劳务人员前往 越南进行国际劳务,成为都安县第 一批出国劳务的农民工。都安县从劳力输出到智力输 出的趋势,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变得日益明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既为该县城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又为农民 开辟了更多的增收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都安频现“一人打工, 全家脱贫;两人打工,全家致富;三人打工,全家住城”的景象。部分打工者把积累的 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都安农民工进城创业园”创业,“回归经济”有效促进了 都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 年,都安县被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全区县级人 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综合试点县”,同年都安县被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 厅、自治区财政厅确定为“全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 二、主要成效及影响 一是借地生财,促农增收。大量农民工走出家门、走出土地外出务工,利用发达地 区现有的生产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创业,不仅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起到了代地生财的 作用,促进了土地的适当集中利用,有利于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施放了本地发展的空间 和潜力。实践证明,外出务工挣钱就是投入少、见效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旱 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二是借地育才,增长本领。农民群众外出务工,不仅能大幅增加自己的收入,更重 要的是,可以在发达地区接受熏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学到知识,学到技术,学到 经验,积累资本。都安县劳务输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 城市务工,不仅挣了票子,壮了胆子,要了娘子,嫁了汉子,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 视野,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技能,强化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劳务输出对该县而言, 输出的是劳动力,带回的是人才,带回的是财富,带回的是生产力。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劳务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成效十分明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冷静的去探索、去思考,我们更不应该忽视给当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劳务工作劳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都安县大量劳动力外出 务工,务工人数已经超过了当地的富裕劳动力。这种现状,使输出地劳动力缺乏、雇工 成本增加,尤其是年富力强、有技能、懂管理的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输出地产业的发 展。如今的农村,已很难见到年轻的小伙、姑娘从事生产工作,一些初高中毕业生一到 社会就外出务工,留守在本地的小伙子找对象也成了问题。一些服务行业、龙头企业很 难用到比较年轻、有文化的人才,只能用一些 4050人员。如何解决发展劳务产业与本地 产业用人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大量本地劳动力外出务工,使本地龙头企业、个体 单位用人成本增加,制约了本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今年该县在甘蔗种植砍运、番茄 葡萄采摘、水稻玉米制种去雄和收获阶段严重缺乏劳动力,人工日工资长到每天 4050 元,还要管吃管喝,这样当地用人成本反而高出了外地企业。农村劳务输出对于农村经 济提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 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劳力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一是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结构偏低。据调查,都安农 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及人员占 2.2%,高中(中专)占 17.6%,初中占 64.1%,小学 占 17.1%,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造成外出就业困难、工种层次低,95%的外出打工 农民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体力劳动。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不高。多数出 外打工的农民转移前很少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必备的基本技能,多数农民工连基 本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普遍知识都不具备,部分外出人员尽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缺乏 技能,只能以手工力气活为主,干一些技能低下的苦工、杂工,靠苦力生活。 (二) 外出务工人员待遇偏低。一是生存条件恶劣。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做的是城里 最苦最累的活、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简易工棚,生存的状况严重低于社会平均水准。 二是工作强度大。民工们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缺失。 三是工资收入较低。据调查,约占 30的人月平均工资在 450至 800元之间,低于当年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四是无法享受法定休息时间。约有 80的农民工不能享受法定休息 时间,约 45 的人没有休息日,连续超负荷劳动。五是家庭负担重。选择外出打工的民 工家庭普遍负担较重,劳动所得绝大部分要寄回家养活一家老小。因生活压力过大导致 他们在被企业欠薪时,有的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讨薪。六是遭遇社会不公。身处异乡的民 工不仅被众多的城里人歧视,还常常遭到各种不同的管理部门以各种理由来管制盘剥, 如暂住费、管理费、城管费等。同时,跟在他们身边的子女也难以享受到正常的教育。 (三) 社会服务机制不够完善。一是服务管理滞后。在劳务输出地,乡镇一级劳动 服务管理部门人员多为兼职,办公经费及场地难以保障,更没有完整的服务规范和劳务 输出服务网络,致使劳务供求信息不畅,跟踪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劳务输出工作的 有效组织开展。二是服务意识不强。部分乡(镇)主观认为把农民外出打工,是农民的 个人行为、是农民工自己的事,与政府工作无关,没有真正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与 转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致使农民外出务工处于自发自流形态。 三是技能培训滞后。培训机构的市场针对性和培训专业的实用性不强,“培训输出” 一体化机制尚未健全,加上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意识差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使得培 训工作的成效不够明显。目前,都安县约 3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技能培 训。 (四)农民工维权机制不健全。一是当前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未能全部覆盖农 民工这一领域。部分民工在异乡住无所居、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二是参加社会保险难 度大。有 40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用工单位普遍认为为民工投保会增加用工 成本,且农民工自身也认为思想观念等原因不愿投保。三是用工合同签订率低且不规范。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 30的农民工没有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在签订的劳动 合同中,有 1/3以上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属于对维权不利或侵权合同,给农民工依法维 权留下不少隐患。四是劳动作业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煤矿、非煤矿山事故频发, 安全形势较严峻。一方面是矿山作业生产环境较恶劣、安全系数不高,另一方面是矿采 企业为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不舍在安全生产方面过多投入,不配备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矛盾,今后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转移“与“吸纳“并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再高,也只是权益只计,短期效应, 要想真正走向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只有使人才的“转移“与“吸纳“保持平衡, 使本县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适当吸纳引进东部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促进经济转型,壮 大地方经济,才是我们发展劳务输转的最终目的。当然这种差距在短期内不可能减少, 但作为西部落后地区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都安县应该认识到这种负面影响,要有改变这 种现状的意识和理念。因此只有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产业吸纳力。着眼创建农 村劳动力中转吸纳基地,牢固树立“抓调整就是促增收“理念,坚持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不动摇,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打造农民工吸纳平台。稳定、有序扩张本地企业的 快速发展。以创建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精准化, 统筹发展制种业、密洛陀野生葡萄酒产业、番茄加工、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合理扩张 发展规模,夯实矿产资源开发,壮大龙头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 吸纳的强势载体,创造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就地转移消化的良性循环。只有塑造“优势 基地转移劳动力、特色产业吸纳劳动力“、“留住本地人才,吸纳外地人才“、让孔雀不再 东南飞,才是我们奋斗的最高目标。 2、“数量“与“质量“并存。多年来,在发展劳务输出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数量 “轻质量“的问题,一味注重输出了多少人(次),而轻视了务工者的自身素质建设。发 展劳务输出重点应提高劳动力的水平和技能,发展技能型、管理型人才,提高劳务输出 的质量,适当压缩输出人数。做到“本地用人不紧张,外出人员有保障“的可喜局面,避 免因噎废食,“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全方位拓展劳务输出,全力打造“密洛 陀故里保姆” 、“都安建筑” 、“都安装潢”等都安劳动力品牌优势。深度发掘现实 潜力,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新模式,推进劳务 经济产业化,发挥本地企业对市场开拓的先发优势,夯实农业种植、养殖,拓展龙头企 业带动、建材煤炭矿产资源开发等优势新兴产业,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构筑适宜平台。广 借基地企业、对口输出高素质“产业工人“,叫响都安劳务输出品牌,促使更多农民“走 出家门学习,返回家乡创业”。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 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 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 和自主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县,如何利用劳务输出这一平台,走好壮大劳务经济这盘棋,做 大做强都安劳务经济,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家认为,作为现代经济发展基础的资本可分为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 本,而这三类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 20、16、60。可以说人力资本决定 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后劲。为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都安县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放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 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完善措施、健全体系、设立“窗 口”、提高质量方面积极实践探索。通过政府倡导推动、依托能人带动、中介组织牵动、 群众自发联动等措施,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劳务输出要向规范化、规模化、 组织化方向发展。据统计,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县常年外出打工人员仍达到 15万人以上,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12,比去年增长 25,打工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在 全国建立劳务输出基地 6个,从业领域涉及 15个,全县人均打工收入 420元。 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全国农产品价格相差无几,价格提升空间很小; 靠科技增产提质、增加收入也有一定的限度;“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加工形成的利润也 不可能直接转移到农民身上,靠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也很有限。可以说,如果就 农业谈农业,站在农业这个小圈子里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势必将走进“死胡同”。要 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可以 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农村劳动力数量,促进农业资源的相 对集中,进而增加留在农村的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外出打工已经成为都安县农民增加 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一直是传统农村实现工业化的制约因素。温州之所以 经济发达,与他们的劳动力合理分配是分不开的。外出务工人员输出时是劳力,回来时 可能就是非常活跃的生产力;挣回来的资金,就可能变成创业的资本。100 人外出务工, 就很可能有 5个、10 个成为老板、企业家,这就是孕育人才。这一部分人回来以后,就 会大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安县返乡农民工韦金东个人投资 20多万元于今年 3月创办 “创业园区”都安恒昌针织厂,从事纺织品(半成品)来料加工,吸纳了 46名返乡 农民工就业,达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投资 12 亿元的都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项 目、投资 3亿元的都安建兴机械有限公司项目都是返乡人员投资兴建的。目前,全县返 乡创业人员中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就有 40多人,发展竹藤草芒编织、毛织加工等各类 “创业园区”10 多个,总投资 20多亿元,已建成 1000万元的项目 20多个。外出人员返 乡创业,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打造就业创业平台,推动劳力实现就地就业 一是要发展个体私营实体经济,培植劳动力输出载体。要认真落实发展个体私营经 济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一批以种植、养殖、运输、营销、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专业 大户,不断延伸产业链,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要打造 本地企业吸收平台。近年来,都安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竹藤编织 为主,机械、机电、农产品加工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有个体私营企业 1000多家。本地企业每年吸纳本地劳动力 10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 9000多万元。三是要 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平台。围绕国家扩大内需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2005 年以来,都安县继续发展无土安置经验,把扶贫和建设 “南宁卫星城”结合起来,在县城周边荒埌地建设六柱安置点,并和八仙新村整合成 “农民工回乡进城创业园”。规划的创业园住宅区、商业区、景观、路网、学校和工厂 等设施齐全,和县城隔澄江河相望。创业园 6.2平方公里,建设期 10年,规划投资 12.7 亿元,安置 7000户 3.5万人,逐步成为县城东城区。这是集扶贫开发、城镇化、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复合型扶贫新模式!目前,都安在外打务工人员达 15万人,劳务输 出年均收入 3.5亿,部分打工者多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管 理人员甚至是老板。他们把几万、十几万、几十万资金带回到基础设施完善的都安“农 民工进城创业园”进行创业,如今,数百栋大洋楼屹立都安县城东城区,出现了“一人 打工,全家脱贫;二人打工,全家致富;三人打工全家驻城”的喜人景象。把农民送出去 打工,再把挣到的钱的农民工迎回来创业,都安就这样完善了劳务输出“一务龙”服务 体系,深受都安瑶山群众的欢迎。农民工“回归经济”正在进城创业园里生根开花结果。 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每年能吸纳约 5000多本地农民工就地务工。四要是打造农业 企业化带动平台。该县加大涉农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企业,全县已 发展竹藤编织、旱藕粉丝、蚕茧加工、烤烟、制糖等农业企业 100多家,带动 5600多户 农户发展种养业。特别是 2007年引进永鑫华糖集团建设都安永鑫糖厂,发展甘蔗种植 8 万多亩,每年榨季能为当地提供 1000多个临时岗位,仅此一项就实现打工收入 1500多 万元。 (四)、构筑开发人力资源“平台”,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据央视经济报道称,近年以来,广东、福建等地 72的企业感到招工困难,工厂只 招收到往年 14 的工人,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 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属于低谷 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练好内功, 强化教育,加快发展劳务经济。一是强化宣传效能,营造大氛围,形成大气候。特别要 宣传发展劳务产业先进经验,重点宣传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重视劳动力转 移,把劳务经济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使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二是 强化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零散型向组织型转变,无序化向规 范化转变。都安县要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针对外出劳动力不同层次的特点,依托 农业、劳动、教育、扶贫等部门,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今年以来, 都安县在县职教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农广校、才艺学校、驾驶学校等定点培训机构开 展了竹藤草芒编织、汽车驾驶、毛织加工、电工、焊工、计算机、摩托车修理等 9个工 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举办李兆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开办电 工技能、计算机、焊接技术、酒店服务与管理培训班共 8期,培训 516人。科技,农业、 林业等部门和 19个乡(镇)还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 1.5万人。要根据用工单位需求,积极组织各村(社区)劳务对象参加机动车驾驶、电气 焊、木工、服装裁剪、家政、保安、建筑、电工、计算机信息化、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 班,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并与云南、贵州及湛江、广州、深圳、东莞、 南宁、百色、宜州等省市多家劳务中介组织和大型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劳动用工关系, 为农民增收开辟广阔的空间;经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扶贫办向东莞、南宁等地 “半工半读”技能培训输出劳力 150余人。地苏乡百益村韦秋友参加县人劳局举办 2007 年装修装潢培训班后到百色从事装修装潢工作,月薪 5000元,现在已当领班管理公司, 自己购买小车、还建起了楼房。三年来,共培训 24627人,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 1532 人,创业培训 17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6499人,劳动预备制培训 5236人,企 业职工培训 1186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977 本,其中鉴定中级工 25人,初级工 1952 人。 要对全县剩余劳动力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就业意向等进行了分类 管理,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储备库,及时掌握劳务人员动态,进一步强化乡(镇)村(社 区)两级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建设,形成了高效快捷的劳务输出网络。要以劳务就业现场 招聘会为载体,促进人才供需矛盾协调发展。要举办“春风行动”劳动就业现场招聘会, 区内外多家企业到现场招聘员工,提供务工岗位。今年 4月 13日,都安与河池市团委联 合举行“河池青年就业行动现场招聘会”,43 家区内外用人单位提供 4000多个就业岗位, 当天近两万余名农民工前来求职,2267 人当场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极大缓解全县返乡 农民工和农村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通过从网上搜索信 息等形式,定时将各地区就业信息下发到各乡(镇)村(社区),正确引导农民外出打 工。同时,各乡镇还利用外出打工人员的反馈信息,广泛联系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了 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发布 劳务信息,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稳定,使全县的劳务输出逐步由 季节型向长年型、松散型向团队型、“箭头型”向“米字型”、打工型向职业型的提高 和转变,确保劳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提高外出务工农 民的就业率。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建立由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的劳务输出领导组织 体制,统筹劳动力“输出”、“回引”工作。四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和各类组织,积极 开展维权活动,培养外出务工人员的归属感。五是强化外出人员的家乡情结,引导外出 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积极发展“回归经济”。通过宣传引导、感情沟通、政策支持等, 使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一些打工能人返乡率逐年提高。同时,引导他们投资农田水利基 础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着力提高打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反哺能力,实现 “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的双赢目标,把劳务派遣等人力资 源开发的重任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层次。 劳务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 和新要求下,靠传统方式孤立地抓、静止地抓是行不通的。必须通盘考虑,统筹推进, 形成机制,做到“一揽子”推进,“一条龙”服务,这样才能把劳务经济培育成一个农 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培育成第一资源型经济。 从发展大局看,做到“三个统筹”。一是与商贸物流、制造业、特色农业相 统筹。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 确定了广西到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任务: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 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培育我 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这是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制定劳务经济发展规划与工作目标时,必须首先考虑商贸物流、 制造业、特色农业在生态建设区、工业发展区、城镇建设区等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及环境 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时序,做到有条不紊、扎实推进。二是与项目建设 相统筹。全县近两年争取实施的各类重点项目,不但本身会产生大量用工需求,而且将 带动形成一批骨干优势产业及其关联配套产业,需要长期、大量、稳定的产业工人。为 此,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劳务供需关系,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三是与 产业布局相统筹。县委、县政府规划发展的机械制造、野生葡萄酒酿造、竹藤草芒编织、 山羊、蔗糖、造纸、建材、桑蚕、旅游等主导产业,是都安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强力支撑。发展劳务经济必须坚持推进就地转移,尽力引导和优先保障本县域重点产 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 从产业开发看,做到“三个整合”。一是统筹整合劳务信息。建立全县统一、 乡镇及部门为组成单元、企业参与,集劳动力资源、劳务用工信息、劳务维权服务三位 一体的劳务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统筹整合培训资源。由县劳务工作协调领导 小组将所有涉及劳务培训的平台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集中度,按照“先计划、后培 训,先审核、后实施”的原则,广泛开展对城乡富余劳动力的短期技能培训。三是统筹 整合转移方式。当前,劳动力转移方式很多,有群众自发转移、中介机构转移、能人带 动转移、政府引导转移、企业招聘转移等。为了提高输转的规模和质量,今后,要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进行统筹整合,既要提倡多种方式并用,哪条路可行就走 哪条路,更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促成走“订单式”输出等规模化、组织化路子,确保 转移有序、稳定、高效。 从输转效益看,强化“三个服务”。 一是强化政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 就业管理、培训补贴、返乡创业、户籍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务工者和创业 者外出放心、创业宽松,充分得到政策保障。二是强化维权服务。重点加强对基层劳务 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