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病项目培训教材_第1页
布鲁氏病项目培训教材_第2页
布鲁氏病项目培训教材_第3页
布鲁氏病项目培训教材_第4页
布鲁氏病项目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 兰 察 布 市 人间布鲁氏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 传染,疫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一旦感染布病, 不经过规范治疗极易转为慢性,不仅增加治愈的难度和 时间,而且很可能导致终生劳动力的丧失。 布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畜间布 病流行不仅导致产畜量下降,同时危及畜牧业大市的基 础地位,对畜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我市的布病防控形 势十分严峻。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乌兰察布市人 间布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 据我市当前布病 流行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概况 乌兰察布市是布病的历史流行区,上世纪八十年 代以前大部分地区布病疫情流行严重。八十年代后,通 过卫生、畜牧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大力开展人畜间的 普查、监测与人间布病治疗,因地制宜进行畜间检疫、 2 免疫和扑杀淘汰病畜, 根除传染源的布病综合防治措 施,从而使我市人 畜间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市牛羊等牲畜数量的快速增长以 及地区间牲畜及其产品交易频繁,未能全面落实布病疫 情防控措施,畜间布病疫情出现流行和扩散,加之牲畜 由集体放牧变为家庭圈养,增加了人畜间接触感染的机 会。 统计显示,2001 年全市人间布病年发病为 6 例, 2004 年增加到 446 例,进入 2006 年猛增到 2215 例, 此后我市人间布病一直呈现高发态势, 特别是 2009 年,全市年发病例上升到 2927 例,超过了上世纪七十 年代的 2632 例,突破历史最高水平,2010 年,全市报 告新发病例为 2837 例从 2001 年2010 年全市十 年间累计报告人间布病 14489 例,疫情覆盖全市 11 个 旗县市区。据国家疾控中心调查,人间布病漏报率为 59.4,依此推算,我市人间布病实际患病人数要远远 大于上述统计数据,我市布病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二、目标与任务 1、总目标:确保 2013 年以旗县为单位达到布病 国家基本控制标准,力争二年达到上述标准。 3 2、2011 年以旗县为单位当年人间布病发病率比上 一年下降 50%。 3、2012 年以旗县为单位当年人间布病发病率比上 一年下降 50。力争以旗县为单位人畜间布病疫情达 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 4、2013 年查漏补缺,巩固达标成果。 三、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动员及调查摸底 2011 年 1 月份开始,市政府召开全市布病防控工 作会议,做好宣传动员,提高各级领导防控布病的认识 水平,成立和健全全市各级布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严 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市政府与各旗县市区政府签订布 病防治责任状,落实各旗县市区布病防治任务,明确旗 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开展人间布病流行病学 调查,摸清各旗县市区人间布病底数。 (二)组织实施 2011 年 1 月开始到 2013 年底,充分利用新农合、 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民政救助等政策。做好布病 归口管理,规范化治疗,免费救治工作,做好健康教育, 疫区处理工作。 4 (三)考核评估 每年度以旗县为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以 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数,畜间检疫、扑杀病畜率、免疫达 标率为标准,综合评估。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数是衡量畜 间布病疫情和防控措施落实的主要依据,作为考核评估 的主要指标。 2011 年以旗县为单位人间布病发病率比上一年下 降 50%以下。 2012 年以旗县为单位人间布病发病率比上一年下 降 50%。力争以旗县为单位人畜间布病疫情达到国家基 本控制标准。 基本控制区考核标准为: 人间布病疫情要达到: 1、人间感染和发病:全县(旗、市、区)无新发病 人和用血清学方法抽检受布病威胁 200 人以上,阳性率 在 1%以下。 2、畜间感染:未接种菌菌的牲畜或接种菌菌 18 个月后的育龄畜,牧区抽检 3000 血清以上,农区、半 农半牧区抽检 1000 份血清以上。试管凝集实验阳性率: 以旗县为单位,羊在 0.5%以下,牛在 1%以下,猪在 2% 5 以下。以乡镇为单位,羊在 1%以下,猪、牛在 2%以下。 3、以旗县为单位,抽检羊、牛、猪流产物 200 份 以上,如流产物数量不足,补检正常胎盘等,检不出布 氏菌。 4、现患布病病人 50以上获得规范治疗。 5、检出的阳性畜已淘汰。 连续两年以上具备上述 1、2、3 项,并达到 4、5 项要求,为基本控制旗县市(区)。 (四)通报奖惩 对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实行单项考核,严格按目标 任务奖惩兑现。 四、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责任。 各旗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布病防 控工作,充分认识当前我市布病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站在布病会导致我市畜牧业毁灭性打击和确保人民身体 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来认识防控布病的重要意 义,要把布病防控列入各旗县政府的首要任务,确保人、 财、物足额到位,成立旗县市区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布 6 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 大布病防治组织实施执行力度,有效控制疫情发生。 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对不能及时有效采取防控 措施的、人畜疫情连续 3 年评估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旗 县市区,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当地牲畜及畜 产品向外输出和销售。 要强化向政府信息上报,实行每月一报制度,建 立政府督查,部门督导,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各旗 县工作进度。 (二)认真履职,联防联控,各负其责。 布病控制的根本在于畜间传染源的根除,因此, 切实加强农牧业部门源头控制是布病整体防治的关键。 故必须从源头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检疫、 免疫、淘汰、扑杀的畜间综合性布病防控措施。 人间布病的防控以切断传播途径和患病救治为主 要手段。要加强监测,主动调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人 群,及时掌握人间布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 报告、早治疗,有效降低布病慢性化。布病治疗实行归 口管理,建立规范转诊制度,提高急性期病人发现率和 转诊到位率。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和旗县市疾控中心是诊 7 断和治疗布病的定点救治单位,对定点诊断治疗单位要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落实规范化治疗方案,布病患者检 查治疗费用,农牧民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居民纳入 医疗保险管理范畴。要通过政府补贴,民政救助等方式 解决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实行免费治疗。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基层疾 控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布病患者的发现、 诊断水平,普遍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要定期对布病患者 进行随访,提高布病患者的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 要积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切实增强高危人 群的防控意识,积极倡导人畜分处,接保羔防护,接触 污染物洗手,剪羊毛清理棚圈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与干预 服务,切实提高重点人群布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 护意识。要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向高 危人群和广大农牧民群众讲解布病防治知识,制做布病 防护手套,提高行为干预能力。 卫生部门负责做好人间布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 调查,现患病人诊治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工 作。卫生和畜牧部门要互通疫情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疫 情的联防联控。共同做好暴发点疫区处理工作。 8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布病防控工作纳入本地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善各级畜牧、地方病防治 (疾控)机构布病防治工作条件。布病防控与新农村新牧 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解决人畜分处,改善人居环 境的卫生状况,降低人畜接触感染布病的几率。 (三)要严明纪律。 为确保防治工作收到实效,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 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必须限期完成。按照国务院要求, 各旗县市区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必须负总责,分 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必须切实担当起这一重任。要加 大督查力度,市监察局、督查室要抽组专人,组成专项 督查组,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 况,要强化行政问责,严肃追究因失职等行为造成工作 没有完成或引发重大安全事件的有关责任人。 9 布鲁氏菌病流行学与预防控制 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 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 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 物疫病。 1887 年(Bruce)首次分离到布氏菌。据报告,目前 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 160 多个存在人畜布 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一、病源学 (一)布鲁氏菌属的形态 布鲁氏菌为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其大小约在 0.30.6um 之间,常呈球杆状或短杆状。 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常呈单个排列,极少数呈 两个相连或短链状、串状排列,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 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在不良条件的影响下,本菌 易发生变异。 10 (二)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分类: 1850 年 WHO 将布鲁氏菌分为羊、牛、猪、绵羊附 睾、沙林鼠、犬 6 种 19 个生物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犬四种意义最大,其中羊 型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较重。 我市感染人间布病患者的布鲁氏菌菌型以羊型为 主。 (三)布鲁氏菌的抵抗力 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可长时 间生存,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均 很敏感,在 3漂白粉、甲酚液内数分钟被杀灭。对各 种物理因子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低温和 干燥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11 布鲁氏菌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时间 环境名称 生存时间 土 4 天4 个月 尘 2172 天 粪 3 天4 个月 水 5 天4 个月 尿 4 天5 个月以上 畜舍及周围 4 天5 个月以上 皮毛 45 天4 个月以上 衣服 3080 天 鲜牛奶 2 天18 个月 酸乳 2 天30 天 奶酪 25 天67 天 冻肉 1447 天 12 腌肉 20 天45 天 布鲁氏菌的理化特性 物理因子 生存时间 化学因子 生存时间 湿热 60 60 分钟 新洁尔灭(0.1) 30 秒 湿热 80 30 分钟 来苏儿(2) 13 分钟 湿热 100 30 秒 漂白粉 (0.2-2.5) 2 分钟 干热 80 60 分钟 过锰酸钾(0.1- 0.27) 715 分钟 直射日光 1-4 小时 氢氧化钾(2) 3 分钟 散时日光 7-8 天 肥皂水(2) 20 分钟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一)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 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鲁氏 菌贮存 宿主。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 播,随后波 及人类。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 13 行病学上最为重要。 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主要 传染源。 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啮齿动物如 豚 鼠、小白鼠、家兔是敏感的实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 源。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 各种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可以不同。我国北方大部分 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 广西和广东,猪是主要传染源。 野生动物 野羊(黄羊、岩羊) 、野牛、野猪、斑马、狼、兔、 狐狸、野鼠(野生灰鼠、林鼷鼠、细趾黄鼠、砂土鼠、 布氏田鼠、沙漠森林鼠)等野生动物,已由细菌学证明 可以被布氏菌感染。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 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人感 染人的实例;有人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 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 14 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 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而人与人发 生传染罕见。 (二)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 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 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 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 中。 经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粘 膜进入机体。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奶制品(白油) , 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容 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 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 15 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生产菌布氏菌菌冻干菌种 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畜圈内牲畜的活动, 尘埃飞扬易使畜群以呼吸道感染。 传播因子 含有布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因 子,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被布氏菌 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 (三)人群易感性与免疫性 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高发人群与传染源和传染因子密切接触的机会、程度有 关布病患者可重复感染布氏菌病。患布病、或感染后 能刺激机体产生各种免疫应答,但不能产生良好的、稳 定的、持久有效的免疫力,免疫力保持时间较短,水平 亦低。 不同种间有交叉免疫性有共同抗原 G。疫区居民 可因隐性感染而获免疫力所以病后或免疫后仍可再感 染 (四)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使机体致敏,机体再次与布 氏菌抗原接触时,可出现各种过敏反应 16 (、型)不同类别的过敏反应产生的机率 是不同的,第型过敏反应产生机率最高。基于这种过 敏反应建立的检查技术被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疫 和临床诊断。 人间分布特征 (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 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 员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2)性别: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 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的多寡。 (3)年龄:各年龄组均有感染发病报道。由于青壮 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目而感染率比其他年 龄组高。 时间分布特征 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羊种布氏菌行区有明显 的季节性高峰。发病高峰在 45 月。夏季剪羊毛和乳 制品增多,也可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猪种菌和牛种 菌流行区,发病季节性不明显。 地区分布特征 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 17 镇。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牧区 草原辽阔,居住分散,因此病人分布广,很少集中暴发 和流行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 少量牲畜,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但由于居住较密集,发 病易呈点状爆发,城市病人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 企业或城郊养殖户。 18 19 不同疫区流行特点 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 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1、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科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 源是病羊。羊种菌各生物型对人、畜均育较强的侵袭力 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和流行,疫情重。 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牛种布氏菌疫区: 牛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牛种菌生 物型较多,毒力不一,有的菌株毒力接近羊种菌强毒株。 就总体而言,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的侵袭力,即 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 响畜牧业发展。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 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 20 少。 3、猪种布氏菌疫区: 猪种布氏首疫区主要传染 潭是病猪,通常由猪 1 型和猪 3 型菌致病,毒力介于羊 种菌和牛种菌之间。同一生物型茵株,既有强毒株,也 有弱毒株猪种菌对猪致病力强对羊、牛致病力较 低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率 低,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 4、犬种布氏菌疫区: 犬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犬种菌除 了侵犯犬,引起犬流产外,也可使猫、牛、猪、兔、梅 花鹿、鼠等动物感染,产生抗犬种布氏菌抗体。人也可 被感染,但症状较轻。 5、混合型布氏菌疫区: 两种或两种以上布氏菌同时在一个疫区存在,这 与羊、牛在一个牧场放牧或圈舍临近有关。由于彼此接 触密切,菌种可以发生转移,羊种菌转移到牛多见,也 有羊种菌转移到猪;猪种菌、牛种菌也可以转移到羊。 混合型疫区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 布鲁氏菌病的自然疫源性 21 布鲁氏菌在自然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形成一个独 立于人、畜布病之外的一个完整的疾病循环。布病属于 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为了掌握布病流行范围、疫情严重程度和流行规 律、制定防止措施,必须首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一般有下面几种类型:1、个别 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2、暴发点调查;3、地区流行病 学调查。 个别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对新发病例的调查。 确定是否布病,查明发病原因,提出治疗方案和预防方 法,防止疫情扩大。 调查方法: 1、询问患者病史,除了询问患者现病史和既往史 外,要特别注意与家畜、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接触时,饮 食生奶、生肉史,接触和操作布氏菌史。 2、填写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检查体征。 4,采血作布病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必要时作血液、 关节液,滑囊液的布氏菌分离培养;还可作皮内变态反 22 应等试验,以确定诊断。 5,除了对患者本人作调查外,也应了解当地有无 类似病人 分析内容: 1、确定是否布病,核实发病日期,定临床型,作 疫情报告。 2、追查传染源。 3、判断传播途径和传播因子。 4、分析传染可能发生的范围和蔓延条件。 5、找出发病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 地区流行病学调查 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是对一个地区、县、乡或牧场 范围内的调查以了解布病在该地区内的流行规律、动态, 查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和对生产建设的影响,以便制定 防治规划。 地区性包括下列内容: 掌握地区的一般资料 布病资料 掌握地区的一般资料 1、人口资料:人口数,性别,职业,人口迁入, 23 迁入资料。 2、自然地理、气象资料:土壤,地势,草原和耕 地面积,气温,湿度,风向。 3、家畜种类、数量,饲养方式,改良、配种情况。 4、牲畜疫病防治,历年布病检疫、免疫和买卖、输入、 输出地点和头数。 5、居民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卫生水平,布病免 疫接种情况。 6、医疗卫生和畜牧兽医防治力量,当地人、畜间 有哪些疫病。 布病资料 人间布病发生情况: 历年新发布病人数 患者人数患者年龄、性别、职业 临床症状类型及死亡情况 各项布病化验结果 传描途径和传播因子 影响流行因素 畜间布病情况: 各种家畜历年流产、空怀数 24 历年布氏菌检出情况 不同种、不同畜龄、雌雄性家畜布病化验阳性 率比较 病畜体征 疫史追溯,布病从何时、何地、何种牲畜传入 形成疫源地的原因 疫情变动趋势 布病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 布病监测 概念和意义:疾病监测也叫疾病监察,是从外文 翻译而来的,英文叫“surveillance of disease” 系统的疾病监测是 1950 年美国从疟疾开始,随后用于 对多种传染病进行监测。其目的是掌握疾病分布动态、 分布频率、各方面影响因素,以便及时和不断地对防治 对策和措施进行修正,不能把它理解为单纯的疫情预测。 布病监测是控制布病在人、畜间流行的一种流行 病学方法。通过对病原体、传染源、传染因子、传播途 径、流行特点、及环境生态学的研究,上报各级政府及 卫生、畜牧兽医部门,旨在实施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 25 发病和死亡,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 监测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对疾病监测工作非常重视它在世 界若干国家和地区内支援当地建立疾病监察中心。已于 152 个会员国合作,及时收集一些疾病疫情动态资料。 现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国家级的布病监测中心,制 定监测计划培训专业人员出版情报资料指导全国的布病 监测工作,协助国家卫生行政最高当局,根据监测资料 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我国在一般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 种已经做了一些监测工作,已建立监测点,但没有建立 完善的监测体系,因而有比较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除了中央一级卫生、畜牧部门、研究机构要管外,各省、 市自治区。都要全面注意地区的布病疫情,要选择若干 个代表性(不同疫情、不同地理条件、不同生产经营特 点)的县(旗、区)为监测点,组织有卫生防疫、医疗 和畜牧兽医人员参加的布病监测工作队(组),进行细 致的布病监测。 监测队成员应具有布病流行病学、细菌学、血清 学、临床诊断治疗、医学统计、科技情报分析等知识。 26 以便开展工作,必要时应事先进行培训。 监测内容和方法 监测报告 监测工作队(组)或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收集 的资料及现场调查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每年写出布 病监测报告上报和抄送有关部门。 布病监测报告 重点是人间和畜间布病分布,疫情变动情况及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的评价和疫情预测。 监测内容和方法 收集资料 对监测点(县)应收集以下资料: 社会调查资料 自然地理,全县面积、土壤、气候资料。 人口总数,性别,年龄,名族,职业,人群移 动情况。 生产经营种类、特点、生产方式。 居民生活水平、卫生状况、饮食习惯。 医疗卫生和畜牧兽医防治力量。 当地人畜间有过哪些疾病?目前流行情况(布病 资料另列) 27 动物资料: 各种家畜(羊,牛、猪马、驴、骡、骆驼、犬、 鹿等)数量,分布,饲养方法,配种方式。 家畜调拨、流动、输入、输出地点和数量。 历年各种母畜流产、空杯率统计。 野生动物种类。 布病资料: 疫史追溯,可靠的最早发现布病的年代、地址、 疫情 既往历年人间及畜间布病调查方法及结果、发 病率、患病率、感染率。 布氏菌检出情况(年份,宿主菌型、菌效、毒 力)。 历年人间相畜间布氏菌菌免疫情况(菌菌名称, 途径、剂量,免疫数)。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 一般应连续五年或更久,主要考察四项指标。 掌握全县布病患者数,特别是新发病人数,按照 人布氏菌病的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 28 床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结果确定病人。按姓名、年龄、 性别、职业、民族、住址、发病日期、主要症状体征、 检验结果等项目填写布病忠者登记表 ,建立布病患 者档案,以后每年进行访视、检查。对已康复者,不再 定为布病现患,对新发现的布病患者,填表登记。 观察人群布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在没有作过或 近二年没有作过人间布氏菌菌预防接种的地区,可以用 布病免疫学方法(查抗体及皮肤变态反应)检查一定数 量的人群(尤其是接触羊、牛、猪及其产品的是威胁职 业人群) ,比较阳性率的变动情况。 对羊、牛采血作布病化验检查,羊可用布氏菌水 解素作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猪布病流行应对猪采血检 查通过化验,计算感染率。 检查布氏菌,监测点(县、旗)应建立布氏菌分离 培养实验室,在羊、牛流产季节及时收集流产羔、犊作 布氏菌分离培养。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2007)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 29 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菌生产、使用 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 A。 临床表现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 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 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 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 实验室初筛 平板凝集试验(PAT) (见 C11)或虎红平板凝 集试验(RBPT)(见 C12)阳性或可疑。 皮肤过敏试验(见 C2)后 24h、48h 分别观察 1 次, 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 20cmX20cm 及以上(或 4.0cm2 以上)。 血清学检查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 C13)滴度为 1::10+以上, (或病程一年以上者 SAT 滴度为 1:50+ 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菌接种史者,SAT 滴度虽 30 达 1:100+及以上,过 24 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 4 倍及以上)。 补体结合试验(CFT) (见 C1,4) 滴度 1:10+及以上。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见 C1,5)滴 度 1:400+及以上。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 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诊断原则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 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 21、22 和 231 中 任一项阳性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 232 或 233 中任 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隐性感染:符合 21 和 232 或 23。3 中任 何一种方法阳性,但不具备 22 者。 31 布鲁氏菌病防治原则及措施 (一)防制工作原则 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全 社会积极参与。 (二)防制措施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和易感畜群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发生、发展 和转归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源,就是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 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这三个条件统称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当三 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就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蔓 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有 助于制订正确的防制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布病患者就医行为 疑似患者首诊时选择的医疗机构时个体诊所和村 医。 首先考虑的医疗机构收费,其次是交通方便。 没有就诊的疑似患者中,37%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 出现布病疑似症状后,只有 25的人出现症状后 直接就诊。 进行治疗的人中停止用药(慢性化部分原因): 61的人是感觉好了,而非到了规定疗程 ;11的人 是因为药没了;10的人是因为服药后肠胃反应大。 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示范基地研究初步经验 通过基线调查掌握地区实际的发病患病情况,发 病因素,得到一些重要的参数 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建立了病例管理的模式,探索了病例治疗补助和 病例发现激励的机制。 探索了促进畜间防控措施落实的机制。 防控领导小组 41 村长,兽医,养殖户、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 宣传教育。 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论在布病防治方面的具 体实践。 探索了区域化人间布病防治的目标。 人间布鲁氏菌病宣传干预方案 用现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法,区分不同目 标人群,制作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采取多种形式 宣传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推广科学卫生的养殖方式,引 导养殖户对新进牲畜实行隔离观察;实行人畜分离,减 少人与畜的接触;促进高危人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 少感染机会。 1、宣传要点: (1)布病的概念 (2)布病的特点 (3)对人健康的危害 (4)受感染动物种类 (5)传播到人的途径 (6)个人防护措施 2、行为干预 42 利用监测调查和“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牧区, 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生活行为干预服务;接受 培训的乡村医生要常年为农牧民提供预防咨询服务,全 面提高重点人群预防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改变当前一些农牧民人畜共舍、徒手接羔、饮用或食用 生乳及未熟肉食、接触污染物不洗手进食和皮毛加工不 带口罩等不良卫生习惯。 四、人间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工作方案 物资准备 除按常见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理所需共同物资和交 通工具外,尚需以下几类: (一)进行检疫、血清学检测、诊断等所需各类试 剂及器材等。 (二)对治疗病人所需药物及疫区场地的消毒药品。 (三)在进行调查时所需表格、病例卡及宣传资料 等。 (四)病人治疗所需病房、病床及集中治疗的场所; 亦可与当地医疗部门协调进行分散治疗。(五)个人防护 用品。 43 布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程序与措施 (一)确定疫情。 对首发病例及某些早期病例调查:发病时 间、 地点、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感染 因素、与牲畜及其产品的接触情况,做皮试、取血检查 抗体水平及带菌情况等,并填写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1确认病例 (1)接触史:(2)临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 2核实疫情: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发生了 3 例以上病人成为暴发。疾控人员通过确认病例数量、发 病时间、涉及范围等核实疫情。 3初步提出对疫区处理意见:疾控人员能根据上 述情况,初步提出对布病疫情现场处理的办法和措施。 (二)成立布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指挥部 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部部长,成员由畜牧 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行政领导、畜牧兽医和医疗卫生专业 机构领导、以及当地涉疫机构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负责人 等人员组成。 (三)划定疫区范围。 根据发生暴发疫情现场所处的地理环境、人居环 44 境、病人数量、家畜数量、养殖条件以及疫情可能波及 的范围等实际情况划定疫区的范围。农区 1 个院落或几 个院落(甚至 1 个村落)及其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牧区 1 个牧户或 1 个浩特及其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养殖场以 1 个场区及其可能被污染的环境。 (四)现场处理 l、治疗病人;将病人送往当地医院或布病专科门 诊进行综合治疗。 2、传染源管理: 疫畜:扑杀疫畜。 染疫的野生动物:发现染疫野生动物,应扑杀 处理 3、切断传播途径 实施布病检疫;立即对疫区牲畜全部检疫,阳 性畜予以淘汰或隔离饲养。 对被布鲁氏菌污染的奶、肉、内脏等一律当场 销毁。 对牲畜流产物、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皮毛等,一 律予以消毒处理,对传染源栖息之地或厩舍予以严格消 毒。 45 对操作布氏菌实验室及生产菌菌车间立即消毒。 4、护易感人群: 发放消毒液。要求易感者饭前饭后要用消毒液 洗手。 宣传教育:立即发放宣传单,宣传布病个人预 防知识。 5、暴发原因调查 组织疾控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分析 判断找出此次流行原因,总结共同特征及规律,为最终 控制布病暴发提供依据。 对疫区人群调查:年龄、性别、职业组成,民 族特点及饲养家畜的情况(育种、数量、饲养方式、配 种方式等)。 对疫区的有关单位调查:屠宰场、奶粉厂、肉 类加工厂、鲜奶供应单位、皮毛收购加工等单位的生产、 卫生情况、管理情况及职工的健康状况。 疫区自然特点: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乡 镇、山区、平原、水草状况、家畜养殖情况和野生动物 分布情况等。 46 查阅当地有关布病流行资料及历次处理情况, 并对今年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进行调查。 实验室检查:对疫区的所有人员进行血检。 综合分析:对上述所获得的资料和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暴发的来源和主要的传播因素, 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 (五)总结与报告 通过对疫区的可疑病例调查、确认以及人员组织、 现场处理等一系列疫区处理措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 必须进行总结与汇报。 1、总结:对本次布病疫情现场处理总结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可采取座谈、专访、讨论等,但应总结以下 内容: 各部门参与及协作情况。 现场处理程序和措施。 引发此次暴发疫情的原因、形式、传染源及流 行特征和规律等。 在处理本次布病流行中有无创意性的办法和措 施。 在此次调查和处理布病中经验、教训和存在问 47 题。 2、信息反馈及报告 信息反馈:在本次处理布病疫情并得以控制 后疾控人员向当地领导及疾控单位反馈处理情况及资 料,并提出咨询性意见、建议和看法,为今后控制和预 防布病提供参考。 汇报及报告,对本次布病疫情现场处理后,疾 控人员有责任向本单位及部门领导汇报并上交工作总 结汇报此次处理工作日程、程序、疫情性质、程度、 采取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向当地提出了哪些咨询性 意见,建议。以及当地对本次处理工作的看法、评价等 内容。 布病常用消毒方法: 1、常见的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法、浸泡消毒法、 火焰消毒法、熏蒸消毒法和紫外线照射法等。喷雾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