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十一五规划_第1页
平潭十一五规划_第2页
平潭十一五规划_第3页
平潭十一五规划_第4页
平潭十一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潭十一五规划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平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 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省会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定位、主动融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跨跃,为把我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滨海旅游城市而努力 奋斗。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一)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五”时期,在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伟大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搞建设,克服困难前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 长足进步,为“十一五” 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到40.64亿 元, “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5.5%;农业总产值可达26.33亿元,年均增长 5.5%;工业总产值 可达6.91亿元,年均增长7.0%;财政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年均增长11.5% ,其中地方财政 收入从2000年的0.7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32亿元,年均增长8.9%; 2、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产业有所增强。据初步统计,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14.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 年40.5:12.8:46.7,调整为2005年36.2:15.9:47.9。第二产业有所增强,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有 了长足的进步,比重由2000年的25.4%提升到2005年48.7%。 3、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逐年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35.5亿元,比 “九五” 时期增长100.4% 。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 力和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县域内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全县公路总里程206公里,其中等级公 路150公里。生产、生活设施不断改进,通讯设施优化,现有城乡固定电话用户75708户, 移动电话用户76493户。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2平方公里,城区供水、供气、垃圾处理、 园林绿化等建设取得新进展。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日趋和谐。预计到2005年底,城镇人口增至10万人,城市 化水平达到25.8%。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播影视工作取得 新成绩,铺设了海底光纤电缆,建成了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卫生事业 继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千分之 六点八。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基本农田得到保护,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此外, “双拥”、人防和海 防工作进一步发展。 5、城乡居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向小康目标迈进。预计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可达8746元,年均增长 13.5%;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119元,年均增长4.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00年的 11.54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13.40亿元,年均增长6.3%。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建立了养老、 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 会优抚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开始启动。 6、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发展活力得到增强。五年来,平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求突 破,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比重上升。 国有企业结构性调整取得新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金融、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 和人事、分配制度等项改革逐步深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也取得新成效;以养老、失业、 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县、乡两级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有序推进, 政府依法行政职能转变工作进一步加强。这些改革成果为我县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 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基础。 在充分肯定“十五” 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平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主要是:长期作 为海防前线,发展受到影响,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 发展工业困难,第二产业比重偏底;地方财力较弱,财政负担沉重;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 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多,环境保护任务繁重;陆岛交通 依然是瓶颈,预计“十一五” 末期跨海大桥竣工通车后,陆岛交通才会得到根本性改善。 (二)未来发展面临的环境 展望未来,平潭的发展环境总体上趋于宽松,有利因素增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平潭发 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为平潭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平 台。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及福州外港建设,为平潭发展带来了新的 机遇,随着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出台平潭的海洋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必须 紧紧把握当前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对接省会中心城市, 在主动融入中发展,在接受辐射中受益,进而实现平潭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 特别要看到的是随着台海局势的缓和,平潭在对台经贸中的区位优势、地位优势和重要作 用将进一步凸显,建设对台贸易重要基地成为可能。要善于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把机遇 和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做强做大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 部署,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海洋优势, 实施海洋兴县、海洋强县战略,重点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滨海旅游、海洋加油、海岛风 电、海洋运输和船舶修造业等为主导的海洋产业;以大城关建设为中心,带动促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区域功能突出、经济结构合理、城镇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进步的发展新格局,把平潭建设成为经济 繁荣、山川秀美、文明开放的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滨海旅游城市。 (二)战略定位 全面考察平潭未来五年面临的发展环境、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和“省会中心城市” 的战略要求,平潭未来发展定位如下: 1、发展目标定位: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滨海旅游城市。充分发挥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和滨 海旅游资源优势,联接福州、依托全省、面向全国,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把 平潭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山川秀美、文明开放的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滨海旅游城市。 2、基本功能定位: 建设“八大基地”。 (1)中国隧道工程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平潭遂道产业优势,以提升工程技术和企业资质为 突破口,进一步壮大实力和从业人员队伍,做大做强隧道工程产业。 (2)中国海岛风力发电基地。充分发挥平潭风能资源优势的特点,加快风能资源开发利用 步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 (3)福建滨海旅游基地。平潭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地理位置优越,有众多符合当前国 际需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特别是所拥有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和 省级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色。近年来通过举办中国福州海坛 国际沙雕节和水仙花节,进一步提高了平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长远发展看,平潭有条 件建设成为国际性、集海岛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城市。 (4)福建海洋运输基地。抓住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时机,立足现有基础,继续发 展海洋运输业,建设成为福建海洋运输业新基地。 (5)福建船舶修造改装基地。平潭发展船舶修造改装产业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好,省里已 批准在平潭设立“福建省国防经济动员船舶修造改装中心”。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培育扶持力 度,发展壮大船舶修造企业,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水平,力争批准设立国家级“船舶修造改 装中心”。 (6)福建远洋渔业、生态养殖和海产品加工基地。平潭发展远洋渔业、生态养殖和海产品加 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已经拥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 “十一五”期 间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号召,继续做大做强这一传统产业。 (7)福建对台经贸合作基地。充分发挥平潭对台优势,继续拓展对台农业合作、劳务、贸易 等经贸往来,增强服务功能,发挥窗口、中继点的作用,努力建设海峡两岸物流中转中心, 逐步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对台经贸合作基地。 (8)福建海洋加油基地。充分发挥平潭紧邻台湾海峡国际航线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海洋 加油等补给业务,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 “十一五”期间,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 11.0%,达到全市11%的平均水平,超过全省平均9.5 %的增长速度,2010年实现全县生产 总值68.5亿元。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续发展海水养殖、远洋捕捞、海洋运输和隧道工程等传统产业 的同时,突出发展风电产业、现代旅游业、海洋加油业等新型产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使平潭海洋经济特色更加明显。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5.1:19.7 :55.2。 3、生态环境美化绿化。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海岛”,人居环境得到优化 美化,投资软硬环境显著改善。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3.2 %,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40%。 4、社会文明更加进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提升国民科技素质、 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010年,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城镇化水平达33以上。 5、人民生活进一步小康。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公益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达到1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 口自然增长重率保持在千分之八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41.6万以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 保率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福州市平均水平。 (四)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平潭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1、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实施海洋立县和海洋强县战略,始终瞄准“建 设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海滨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真正把巨大的海洋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逐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争取隔 几年上一个台阶,把平潭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大县、强县。 2、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适用技术和高 新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滨海旅游、海洋加油、海岛风电、海洋运 输和船舶修造业等为主导的海洋产业,形成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型产业为支柱、基础产 业为支撑的相互配套、紧密协作、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 运作,鼓励社会力量、优势企业创办海洋产业和工业小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鼓励 乡镇围绕主业开发,兴办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 3、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桥、港、水、电为重点,统筹规划, 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推进平潭大桥、新兴港口、路网、信息网、电网、供排水网和燃气 管网的建设,夯实城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可 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优先安排出岛通道建设,解决交通瓶颈。应当立即着手编制引水进岛 的规划工作,排除发展中的新问题。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大城关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强城 乡统筹的力度,大力推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合理聚集,形成以大县城为核心、副中心为骨干、 卫星镇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交通便捷、信息通畅、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格局。加强 城乡统筹的力度,促进岛屿乡镇、发展相对滞后乡镇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5、坚持科教兴县战略,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加大科教投入,大力促 进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围绕海水养殖、海洋运输、船舶修造等海洋产业,促进高科技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构建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良好环 境,为产业升级并向知识经济迈进奠定基础。 6、推进社会事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科技、 教育的同时,继续加快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公共 服务,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发展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7、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 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把维护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政治稳定和 社会安定,建设“平安平潭” , “诚信平潭”, “祥和平潭”,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8、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效益型社会。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和 现代滨海旅游城市”目标,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和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并举,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循环 利用、集约利用原则,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促 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9、坚持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对台经贸。对外开放是平潭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全方位扩 大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外资外贸并进,软硬环境并重,更加 注重软环境建设,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外经贸对平潭经 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拉动作用。力争在对外开放方面有新的突破,扩大吸收利用外资规模。 要发挥平潭的相对优势,做好对台文章,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 10、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激活社会发展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完 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激发 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三、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 这个任务展开。平潭是个岛县,渔业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要以农村稳定、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继续发展特色种植业,提升农业综合竞争 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安全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执法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经济 以建设海洋与渔业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管理。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强渔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把渔业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切实落实水产养殖 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围绕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目标和生产关键问题,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广浅海和垦区虾池优质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保鲜冷藏精加工技术和 海洋捕捞现代化技术。建立健全乡镇水技推广体系,完善渔业110设施配套,加强服务体系 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渔业现代化 建设,实现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新跨越。至2010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37万吨,年递增 2.6,其中捕捞19.5万吨,养殖17.5万吨,养捕比例提升到4753;渔业产值27亿元,年递 增3.4;水产品加工产值7亿元;渔区人均年收入8500元,年递增9.9。 1、海水养殖业。不断扩大海带、紫菜、牡蛎、花蛤等品种的养殖面积,重点开发2030米 等深线浅海。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资源,突出抓好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实施统一 规划和项目引进,积极推进优势水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搞好已通过市审批的岚台渔业水产 养殖试验区规划建设,大力拓展精品渔业。鼓励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虾池鱼虾 贝藻混养、套养、轮养、海上吊养等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基 地和花蛤无公害养殖基地,加强放流品种苗种培育和放流水域生态环境监管,大力发展生 态渔业。建立国家级坛紫菜原种场,实施鲍鱼人工放流自然增值项目,推进养殖业上规模、 提档次、出品牌。力争至“十一五”末,全县养殖总面积达10万亩,其中无公害养殖区增加 到5万亩;鲍鱼养殖总量达 l 亿粒,产值5亿元;生态养殖花蛤达15000亩,产量3万吨,产 值1.5亿元。利用交通方便、经济发展较好的渔区、海岛,完善配套服务,开展渔区旅游观 光;利用澳前等重点渔港,创办渔业休闲场所,发展休闲渔业,培育渔业经济新增长点。 2、海洋捕捞业。压缩破坏资源的定置网和拖网作业,继续发展轻型作业,保持近海捕捞产 量零增长或负增长。积极引导鼓励远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入渔船只,发展轻型、节 能、高效和一船多具兼轮作业,促进与印尼近海捕捞和加工业项目的合作与发展,争取建 立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拓展外向型渔业。至“十一五”末,近海轻型作业达800条,总产值 3.7亿元;远洋渔船达70艘,年产优质经济鱼7万吨,产值5亿元。 3、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渔港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项目资金,筹 建东澳中心渔港,山边西楼、国彩、苏澳、青峰、钱便澳5座二级渔港,实施下湖澳、看澳 二级、渔港二期工程,新建、改建澳前坛角底、紫兰、东礁,屿头屿南、东贵,苏澳先进, 南海北楼,芦洋马腿等9座三级渔港。整治清理敖东安海澳、东庠葫芦澳、东澳、苏澳、竹 屿等天然渔港及航道,完善渔港功能。 4、海洋渔业经济区功能区划 岛屿沿岸滩涂养殖带。海水鱼类养殖。培育以苏澳、澳前、北厝为主产区的海水鱼 类养殖。 虾、蟹养殖。培育以流水、苏澳、澳前、岚城为主产区的虾、蟹养殖。贝类 养殖。建立以北厝、苏澳、大练、流水为主产区的贝类养殖基地。藻类养殖。建立以敖 东、南海、屿头、澳前为主产区的藻类养殖基地。 海洋捕捞区。鱼类捕捞。培育以流水、敖东、澳前、东痒、白青为主产区的海水鱼 类捕捞。 虾、蟹捕捞。培育以流水、敖东、东庠、白青为主产区的虾、蟹捕捞。其它 海产品捕捞。培育以敖东、南海、东庠为主产区的其它海产品捕捞。 (二)提升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水平 围绕“稳量、抓特、创优、增效”的工作构思,以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结构多元化、 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拓展外向型农业经济。改造甘薯、花生两大传统种植模式,垒大畜牧、 果蔬两大重点产业,建立优质商品薯基地和花生高产稳产示范基地,稳定粮油作物生产, 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动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两岸共同开发的农产品基地。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适当缩减甘薯种植面积,推行甘薯五改、间作套种、脱毒甘薯应用 等农业科技新成果,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花生播种面积,推广“闽花 3号”、 “泉花327” 、 “泉花648”、 “抗黄一号” 以及白皮花生等优良新品种。推广花生高产配套技 术措施,努力提高花生单产和产品质量。稳定粮油作物生产。稳定粮食产量,增加优质商 品薯数量,提升传统农业产值。 “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稳定在3万吨左右,主要油料作物 产量争取上万吨;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46。 2、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大优质、专用、高效、抗病粮油经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 和推广力度,促进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加快粮油作物品种更新步伐。引种优质高产的特种 商品薯和花生新品种,促进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把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利用 近台和海岛天然隔离条件优势,引进试验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珍稀果蔬新品种。 3、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大力示范、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农药,实施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 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完善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加强疫病监测。加大粮 油作物产业化生产进程,逐步增强加工增值能力,努力提高种植效益。 4、发展品牌特色农业。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 有机食品生产。发展有机农业,推广设施农业,扩大订单农业,培植生态农业,开发旅游 观光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 竞争力。到“十一五” 末,种植日本大葱5000亩;马铃薯10000亩;优质西甜瓜5000亩;果树 面积3000亩。 5、优化畜牧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畜牧生产结构,发展优质、低耗畜禽 良种,推广配方饲料,科学饲养,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继续实施动物无规定疫病区项目建 设,提高疫病防治技术,完善重大疫病监控制度。建立无害化生产示范场,消除“餐桌污染” ,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到2010年,实现肉类生产 8500吨,规模养禽场蛋禽存栏数达30万羽以上。 6、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带划分。名优甘薯种植区。培育以流水、中楼、岚城、芦洋、敖 东、平原为主要种植区的名优甘薯。优质花生种植区。建设以中楼、北厝、流水、平原、 岚城为主要种植区的优质花生基地。名优西瓜种植区。培育以芦洋、岚城、平原、流水 为主要种植区的名优西瓜产品。蔬菜种植区。建设以中楼、岚城、流水、澳前为主要种 植区的蔬菜基地。名优花卉种植区。培育流水、中楼、岚城、敖东四大水仙花种植基地。 (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以“政府为核心、部门为纽带、农民为鼎足”三位一体态势,积极稳妥推进水利建设。抓住 全省实施农村水利“六千” 工程的有利时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抗旱工程、节水灌溉 工程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争取一批水利工程项目挤进省、市项目盘子,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 “十一五” 期间,建设水利工程312处(座),包括节水灌溉工程、供水工程、山地水 利工程、围垦工程、水库工程、城防排涝工程、海堤加固工程、水库加固工程以及水土保 持综合治理项目。 (四)创新农村发展机制 稳定各项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零税负政策。发展水产品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 提高农村经济自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继续组织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 工程”、 “绿色证书工程” 和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力争 户均掌握1项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妥善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抓好农村税费改革 后续配套工作,积极探索推进以农村集体林权、海域使用权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 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为农户和乡镇 企业创造一个好的融资环境。 (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实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战略,抓好重点小城镇建设。确定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 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镇,重点扶植,发展成为有影响、有地方特色的卫星镇。 2、搞好乡村建设规划。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分 步实施”的原则,搞好乡镇村规划,按规划发展经济,铺设乡村道路,建设居民住宅和社会 公共事业,切实做到规划先行,发展有序。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相结合。注重农村住宅质 量的提高,注重农村住宅内部卫生设施、水电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建房向“实用、经 济、安全、美观”转变。加大村容镇貌的整治力度,提高村镇人居环境质量。 “十一五”期间, 建设村镇住宅7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7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61万平方米。 3、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着重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水、气、路、桥、厕、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村镇路面硬化、环境美 化、街面绿化、卫生洁化、夜景亮化等“五化”工程,为村镇农民创造一个舒适、安逸、明 快、协调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一是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1所由政府 主办的卫生院,充分利用国家加强对农村卫生院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期,强化对农村卫生院 建设力度,力争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达标。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模式, 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县、乡、村 卫生机构纵向合作,发挥社会化卫生服务网络整体功能。 (2)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适当补助,对农村贫困家 庭和五保户实行医疗救助。 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海岛型工业发展新格局 充分利用海洋水产优势、港口优势、能源资源,巩固发展船舶修造业、风能发电业、水产 品加工业,培育发展海洋加油业、海洋药业、海洋保健品食品业、海洋矿产资源与海水综 合利用产业。集中力量促成福州工业集中区平潭工业园和岛内上游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尽 快全面投产,实现产值倍增式增长。争取上楼工业区和岚湖工业区建成投产,全力推进工 业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挥优势,推动建筑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 实力,打造“中国隧道之乡” 。加强行业规划、指导、协调力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和整 体效益的提高。重视品牌创建和质量工作,积极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全面推行 IS0国 际标准管理模式,力争创出一批市级、省级以至国家级名牌产品。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 达13.0亿元,年均增速13.6;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利税4亿元。 (一)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1、船舶修造业。充分发挥省里在平潭设立“福建省国民经济动员船舶修造改装中心”的优势 条件,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大力扶持船舶修造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利亚船厂三期、苏澳雄 鹰船厂二期2.5万吨级干船坞、舾装码头和长泰、看澳二期万吨级干船坞等项目建设;同时 计划在海坛西部再建一个修造厂,改造东澳渔轮修造船厂。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 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加速形成船舶工业的拳头产品。以造船带动钢结构、分段、 仓口盖制作及船用机电设备配套等四大产业链的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在规范中发展, 向规模要效益。 2、水产加工业。加快发展名优水产品为重点的海上保鲜保活运输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和 工艺,加强渔业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开发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品质 量安全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动金富琳、建隆、海源等重点企业水产加工项目上规模、上档 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和外部资本进入水产加工领域,培植23个起点高、规 模大、带动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力争至2010年,全县加工量占水产品总产量30。 3、隧道建筑业。进一步扶持隧道工程的发展,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拓展承揽工程业务的能 力。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隧道工程劳务,延伸服务领域,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化 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工程监 理、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力争“十一五”期间,跻身全省建筑业前列;带动转移3万个农村劳 动力;申报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2家;申报一级隧道专业企业1家;申报二级市政企业1 家。到2010年,建筑业初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产值超200亿元,其中隧 道业产值超百亿元。积极申报“中国隧道建筑之乡”,成立“平潭县隧道业行业协会”,加强 行业管理,创造条件组建管理公司或集团公司。 (二)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海洋加油业。发挥紧邻台湾海峡国际主航首的优势,抓住江阴半岛福建外港建设的机遇, 与万安港区协调配套,筹建油码头,为台湾海峡过往船舶加油。从远期看,还可以发展成 为我国沿海中部海区军民两用加油补给基地,其巨大影响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2、风能发电业。建成长江澳风电二期 lO 万千瓦项目,推动流水澳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 做好澳前、沙塔澳风场的前期工作,力争在2010年前形成20万千瓦规模。统筹安排,组织 编制全岛风能资源开发规划。做好流水湾二期、海滩地、幸福洋垦区、长江澳三期、火烧 港、敖东洋等风能发电站的前期规划工作。风电业作为新型工业,要鼓励大发展,吸引各 种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实现国营、民营、内资、外资共同发展, 加快发展。 3、海洋药业和海洋保健品食品业。借助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手段,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 质提取和基础研究工作,重点开发抗肿瘤、抗感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效治疗药物。 以创制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目标,重视海洋传统药源和中成药以及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 建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良性发展体系。 4、海洋矿产资源与海水综合利用。以海岸带滨海和海域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与资源相关 的高附加值矿产加工业,形成非金属矿产品及加工出口优势。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自然能资 源,重点抓好潮汐能的发展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鼓励和引 导沿海工业大量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促进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产业的形成。继续 清理整顿砂石开发市场,建筑用沙实行定点开采,严禁乱采滥取,有效保护和利用砂石资 源。 (三)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抓紧建设上游工业集中区二期和岚湖工业集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一批规模较大 的企业入驻投产。按照“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开工一批、投资一批”滚动发展 的要求,以项目带动拉动投资增长,壮大园区经济总量。巩固发展金山“飞地”工业园和上 游工业集中区,推动入住的企业全面达产。积极开辟新园区,上游工业集中区为综合工业 园区;上楼工业区以农产品加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岚湖工业区为综合工业园区; 北厝工业区为轻工产品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工业开发区。 (四)实施 “质量兴县,名牌兴企”工程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规范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意 识和创名牌意识,促进企业自觉抓质量、上规模,做强做大,争创名牌,营造一个以质取 胜的良好氛围。一要重视名牌工作,并出台相应政策加以引进和促进;二是引导企业使用 以商场为主要视觉要素的包装并加大广告宣传;三是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产品,加 强品质监控,树立商标信誉;四是引导企业积极进行品牌经营,增强以市场为载体的核心 竞争力;五是引导企业拓展质量论证和申报名牌工作,力争“十一五”期间获省市名牌产品3 项,质量认证10项。 五、发展滨海旅游经济,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发展滨海旅游业为重点,努力实现第三产业超常规 发展。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努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将单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将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积极申报并列入国家 自然遗产,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积极扶持发展交通运输业,增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的能力。进一步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营销方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热 点,开拓农村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统筹推进商品 房建设,加快培育住房二级市场,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满足城乡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加快发展家政,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信息咨询等社区服务业,方便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金融、会计、律师、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一)滨海旅游业 1、做好规划,创新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打破部门和行业限制,高起点编制旅游事业发展 规划和景点景区开发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要求,注重资源保护、旅游推介和品 牌打造,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渠道寻找合作伙伴,支 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旅游开发。加大旅游精品促销力度,做好与省内其他旅游区的联网 联线,促进旅游业区域合作。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旅游 服务功能。力争到2010年,建成具有观光游览、度假疗养、娱乐探险、购物品尝、商务洽 谈等多功能、多层次、有吸引力的高创汇旅游区,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50万人次。 2、构建“六区两带一园两节”旅游格局。根据我县以滨海旅游资源为主导的基本特征,将东 部沿海旅游走廊布局分为“六区两带”,近期重点开发坛南湾旅游开发区。 “六区”是指石牌洋 海蚀地貌游览区、君山揽胜旅游区、王爷山旅游探险观光区、南寨石景游览区、将军山海 峡军事野营旅游区以及海坛天神朝圣区,主要功能是自然风光、科学考察、军事野营、娱 乐、美食等。 “两带” 是指海坛湾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带和坛南湾海滨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带,主 要功能是海滨垂钓、生态休闲度假、山海观光、游乐等;“一园”为森林公园, “二节”为沙雕 节和水仙花节。 石牌洋海蚀地貌旅游区。位于苏澳镇看澳村。目前已建成有:景区的码头、驳岸、旅客 的休息凉亭、修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主要景点有:半洋石帆、弥勒佛坐像、 球状风化、青蛙仰天、金龟上山等石景。规划2006年完成国家4A 级旅游区的申报评定, 2010前形成海上观奇揽胜旅游品牌。 君山揽胜旅游区。 王爷山探险观光旅游区。位于流水镇东美村。已建成部分旅游基础服务设施,2006年, 申报国家4A 级旅游区,主要景点有仙人井、仙人谷、仙人洞、海蚀平台、神兵谷、金观音 等。它集神秘、雄奇、惊险、野趣于一体,将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辅以海上探险科学考 察、军事野营的旅游产品。 南寨石景游览区。位于北厝镇山利村。主要景点有:一线天、八戒亮相、悟空迎客、神 龟上山等石景造型,享有石景大观园之美称,并辅上区内的古今海防军事的野营游乐,将 成为平潭岛一个很有特色的大型效野公园。 将军山海峡军事野营旅游区。位于敖东镇青观顶村。第一期已建成部分的基础服务设施。 主要以军事遗迹,丘陵石景、岬角海景为景观特色。 海坛天神风景旅游区。位于南海乡塘屿村。以海坛天神神奇的海蚀奇观、海滨沙滩、岛 屿风光为主要景观特色,以自然观光、岛礁揽胜、天神崇拜为主要内容。该区计划招商引 资开发。 海坛湾海滨休闲渡假旅游带。距平潭城关1公里的海坛湾龙凤头海滨,岸线长5公里,湾 内屿礁棋布,风光绚丽迷人,盛夏休闲避暑,是一处优质的大众化的海滨度假胜地,现已 初步形成了海滨休闲、度假、娱乐的旅游产业。 坛南湾海滨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带。位于北厝镇与敖东镇交界处,是未开发的旅游胜地。 以海水沙滩、岬角风光、起伏丘陵为主要景观,可以利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优势, 通过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集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滨旅游胜区。 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平潭县城关,1992年7月国家林业部批准,面积280公顷,园内 林木葱茏,绿树成荫,风光绚丽迷为,是盛夏休闲避暑度假、旅游胜地。 海坛国际沙雕节和水仙花节。充分利用平潭县自然资源和花卉资源,举办独具平潭特色 的节庆活动,来满足现代现代人追求新潮、崇尚艺术的心理,创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二)商贸业 建议中央政府和省政府赋予特殊政策,设立“平潭岛区港合一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加快建 立以大商场、大市场、大网络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抓好规模大、功能全、 档次高、现代化的大中型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以及便民店的建设。扶持蔬菜副食品基地 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发展新型业态,创新经营手段,推行连锁 经营、特许经营、代理配送、网上购物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传统百货业向购物中心、超 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专卖店、精品店发展。探索构建两岸(平潭)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形成台湾农副产品平潭集散中心。发展特色餐饮业。 1、拓展对台经贸合作。利用近台优势和长期合作的良好基础,拓展以对台小额贸易和对台 海上劳务合作为重点的经贸合作领域,整合重组贸易、劳务公司,积极开拓多行业、多领 域的合作。 2、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区。规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为过渡阶段,先设立“平潭岛海峡自由 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在以物流为主导的海峡两岸自由贸易,目的在于为两岸交往合作提 供规范、方便、快捷的空间,使外商货物可直接入境进区而无需暂存于保税仓。第二步, 在“试验区”的基础上,设立“平潭区港合一的自由贸易区” ,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外移,同 时,积极争取开辟平潭对台直接货运航线。 3、完善市场建设。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争取建成大型仓储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着力 增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功能,加强城关步行街等特色商业圈的规划与开发,改造城关农 贸市场,建成潭城商贸大厦、城关果蔬批发市场和粮食、水产品加工批发中心,抓好农贸 市场超市化改造。要加强平原、澳前、敖东三个农贸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地产品与大 型仓储超市、生鲜超市对接,进一步扩大平潭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与占有率。鼓励 大型商贸企业发展农村营销网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为改善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4、建设菜蓝子工程。鼓励农区土地适当集中,引进专业大户或公司参与生产经营,统一规 划、统一安排,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选育适合本地高产优质品种, 建设城郊规模蔬菜基地。推广应用蔬菜副食品高新技术、反季节蔬莱生产技术、病虫害防 治技术以及副食品产品安全技术,建立现代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力争“十一五”期间,发展 35个基地上市控、省控基地企业名单;蔬菜基地发展至4000亩,其中大棚反季节蔬菜 1000亩。 (三)交通运输业 建设对外开放客货站场,面向全社会、服务全社会,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改革力度,规范 车辆收费,大力发展个体私营运输业,建立安全可靠、竞争有序的运行机制,促进公路运 输业快速发展。加快海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提高运输设备水平,重点发展大吨位、 大马力铁壳运输船和速度型海上客轮、旅游客轮。以集美船务公司等海运骨干企业为龙头, 带动其它航运企业共同发展。抓紧筹建县船舶管理公司,为引回外靠船舶组建海运集团公 司创造良好条件。下大力气优化软硬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力争每年以10的幅度引导外 靠船舶回移,到2010年,争取县内注册船舶达300艘、50万吨位,年上交税利1000万元上 缴海上船舶管理费500万元。 (四)房地产业 强化城市住宅用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小区规划设计品位,切实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投资效 益。进一步推进城镇住宅制度改革,促进住房商品化。大力发展住房金融和保险,培育住 房建设、维修、管理服务市场,建立健全物业管理,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积极 搞活城镇房地产,重点解决住房困难户的解难解困工作,城镇住房基本实现设施配套、功 能齐全的目标。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稳步发展农村住宅建设。加快发展装饰 装修服务业,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至2010年,全 县新建住宅小区实行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物业管理覆盖面达100,旧住宅区覆盖面达 40。 (五)其他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职业培训等消费性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中介服务 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娱乐、仓储、美容、美发、媒体广告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不断发展物 业、家政、幼托、养老、护理等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逐步发展咨 询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出口服务、金融服务以及设备运营、管理服务等现代企业 服务业。 1、农村服务业。拓展农产品开发、信息、技术推广和市场销售服务功能,为产前、产中、 产后提供高质量的综合配套服务。延伸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为农民提供实惠、 耐用的商品。完善城乡商品流通和信息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城乡贸易的发展。 积极开展文艺、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2、信息服务业。按照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 发展思路,加速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开发信息资源,完善 信息服务机制,逐步推进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社会生活信息化。培育、发展各具特色和 市场信息度较高的信息服务企业,引入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业务,加快信息服务业 市场化、规范化步伐。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进一步完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动态 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海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六、实施大城关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2010年,城镇人口要达到13.8万人,其中城关人 口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3。 (一)大城关战略 1、拓展大城关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末,随着平潭跨海大桥建成通车,陆岛交通将由过去 完全依靠海运将转变成以靠陆路运输为主的新格局。为此, “十一五”期间整个城关中心将沿 着娘苏公路向西移56公里,然后逐渐向南、北、西三个方向拓展,争取至2020年基本形 成“西连娘宫跨海大桥、东至龙南、北至正旺、南至北厝镇的大城关格局。 2、以大城关为中心编制规划。 “十一五” 期间要加大大城关建设步伐,形成以大城关为中心, 以澳前、流水、北厝、平原四个镇为依托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修编城区总体规划,做好潭 南湾地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大城关规划要巩固和发展新区建设和开发成果,同时要重视城 关在西区发展规划的制定,重点做好西部老城区的开发和改造,形成布局合理、区域平衡 的城市发展格局。 3、全面启动城区建设。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区向南北拓展,城区建成区面积从 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4.5平方公里。加快龙山新区、坛南湾新区以及万宝东路沿线、9.16 北路沿线建设开发步伐。启动坛南湾道路及万顺路等城区道路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城区洁 亮绿化工程,动工建设城市中心广场和莲花山、风力田二座公园,进一步完善城区配套设 施。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场,城区要新建改建一批公厕不断美化净化城区生活环 境。要切实做好规划道路两侧的街景设计,做到新建一条路,美化一条街,开发一大片。 建设一批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提高人居条件。进一步严格规范房地产业,坚持先规划后 建设,不断提高新建小区的品位。 (二)城区公用设施建设 1、构建城关比较完善的“四横四纵”交通网络。 “四横”为红山路、海坛路、福胜路、万宝路, “四纵”为万顺路、潭城路、翠园路、龙里路西航路,要使城关“四横四纵”主干道交通网 络全面贯通,次干道全部硬化并与主干道对接。 2、发展城区公共交通,改善城区交通条件。 “十一五”计划开通2条总长16公里的公交线路。 3、扩大城区供水范围。城市供水由目前的建成区逐步扩大到规划区,并筹建第二水源。 4、其它公用事业建设。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垃圾转运场、农贸市场,改造公厕。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1、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强化城市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 县、镇、社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明确一、二级环卫职 责,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主的二级环卫管理机制,大力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垃圾收 集、清运、环卫监察和清扫权招投标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区卫生保洁质量。 3、加强园林绿地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