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业宏观分析_第1页
快餐业宏观分析_第2页
快餐业宏观分析_第3页
快餐业宏观分析_第4页
快餐业宏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前 言 快餐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 快,职业妇女的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及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是促使快餐业产生并 兴旺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自 1987 年 4 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 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才引入到中国。此后麦当劳,必胜客,大快活等洋快餐纷 纷登陆中国并在短短的十年里扩大到各大城市,在外来快餐的刺激下,国内快餐业迅 速发展起来并成为我国餐馆业的一支生力军。 据调查统计, 我国快餐业年营业额已经超过 2000 亿元, 连锁网点突破 100 万个, 并以 每年 2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商务部商业改革司服务处处长徐敏介绍: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年人均餐饮消费快速增长,目前的年人均餐饮消费是 1987 年的 100 倍。 我 国快餐业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占据餐饮市场 45份额。洋快餐进入中国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尤其是肯德基目前在中国已经建立了 1000 多家餐厅。而同属美式快餐的麦当劳, 自 1990 年进入中国以来也势不可挡,迅速 在中国建立了 600 家餐厅。洋快餐进军中国,迅速占领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中式快餐 却仍处于最初的扩张阶段。中式快餐尽管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但中 式快餐由于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封闭式经营模式上,所以始终上不了规模,出 不了大效益,成不了大气候(主要表现在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经营和人为经 验型管理,这种经营模式与快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餐饮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 的进程相违背,就是因为没能改善落后的经营模式 参差不齐的整体素质、低水平的产 业化程度以及行业标准缺失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约.而被市场淘汰。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快餐市场的经营主体仍然是中式快餐,被访的快餐企业中, 78.9为中式快餐店,而 21.1是西式快餐店。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 餐仍以其价格优势和在主要消费层次中的口味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快餐市场。 根据 所调查的快餐企业,西式快餐企业多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青少年和家庭组合上,其 中 16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多由父母或长辈、亲属陪伴进行消费。而中式快餐企业目标客 户多定位在年龄段为 25 岁44 岁间的消费群。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中 式快餐的消费者明显增加。现在,马兰拉面就定位在成年工薪阶层,与西式快餐是错 开的。由此可见,发展中式快餐要突出特色,确定自己的目标顾客群。 已经取得了不 少成就,但还要面对现实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打出自己的“特色”和“统一”来,这正是 中式快餐的出路。 2、政治环境 - 影响快餐业的方针与政策 在全国加大治污力度,以及餐饮业管理办法实施、食品安全法修订的大 背景下,新的一年中,餐饮经营者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食材采购、油烟排放, 到餐厨垃圾处理,都将建立起全程可追溯的监管体系,而建设节约型餐饮有望成为明 年市场的主旋律。 苏丹红、地沟油、激素鸡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开始 加紧调查与监督快餐店,并加紧立法。 针对快餐行业的制度混乱、违规经营、卫生状况等问题,国家工商局和卫生局加 紧对快餐行业的监督。 2007 年 3 月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摘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 思想,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 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公平,进一步 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 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 构;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充满活力、特色 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的 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 川 省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服 务 业 的 若 干 意 见 摘录 - 近年来我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 总体看,服务业仍然是我省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还存在部分地区和部门重视不够, 部分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是我省推进“两个加快”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各部门要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 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促进消费,扩大税源、优化税源结构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确保认识到位、 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 10 月 29 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主 要有四大亮点:一是加大惩罚,将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罚款额度由原 法规定的 5-10 倍罚款提高到 15-30 倍。二是网售食品出问题,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 平台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并先行赔付。三是加强监管,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 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四是国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事故中的受害人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 食品相关标准将删繁就简 9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十二五”规划要求,拟定食品相关产品标准的清理建议征求意见稿。征 求意见稿中,对之前的 265 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进行整理,将曾经同类产品中的多项 产品标准整合为一。此外,除液体食品复合软包装材料(QB/T 3531-1999)一 项将废止外,一次性筷子 第 1 部分:木筷(GB 19790.1-2005)等 219 项标准 将不再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2009 年 4 月 10 日全国餐饮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3) 摘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大 众化餐饮、绿色餐饮,统筹城乡餐饮发展,拓展现代经营方式,提高产业集聚度,逐 步形成各类餐饮业态互为补充、相互渗透,高、中、低档餐饮协调发展,中外餐饮相 互融合,区域餐饮特色鲜明,大众化餐饮较为普及的现代化餐饮发展新格局,不断满足 人们日益增长的餐饮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1997 年 9 月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摘录 - 中国快餐业的发展是由社会进步与经济 发展决定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善的迫切需要,是人们为了适应市场 经济建设,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服务和单位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发展中国快餐业也是弘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实现烹饪工业化与产业化,改善与合理 调整饮食结构,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而赋予饮食业的一 项历史使命。所以,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餐企打包服务将有章可循 2013 年 10 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负责制定的 餐饮服务企业打包服务管理要求 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餐企服务人员对于有剩余食品的顾客应主动征询意 见,按照顾客意愿进行打包。打包容器应符合相关安全卫生的规定,并要在采购时索 取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及购货凭证,建立台账。此外,打包所使用的容 器应便于携带,并适应不同种类打包食品的要求,如盛放汤汁食品的容器应能防止外 渗和洒漏。宜在打包盒显著位置张贴打包食品食用要求的提示标签,并向顾客提示打 包食品的食用要求。 分离地沟油将获清洁生产补贴 11 月 21 日,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启动服务业清洁三年推广计划。未来三年,将 在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商业零售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实施清洁生产,包括严控地沟油、 餐馆厨余垃圾处理、商场超市“限塑”及回收包装等项目。各行业领域年综合能耗 5000 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单位和自主推进清洁生产的典型单位,共计 318 家企事业 单位被纳入此次推广计划。本市将对这些领域的清洁生产项目加大补贴力度,对通过 论证评审拟实施的清洁生产项目,给予项目投资总额 30%的财政资金支持,单个项目 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 2000 万元。 餐饮业管理办法将出配套措施 12 月 9 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主持召开第 10 次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餐饮业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会议认为,餐饮业管理办法设定了餐饮业经营 行为规范,明确了商务主管部门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标准,加强行业统计和运行监 测,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指导经营者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职责,为加强行业管 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下一步,将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建立健全诚信体系和标准体 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倡导节约,杜绝浪费,建设节约型餐饮行业。 拟对餐饮油烟排污收费 12 月环保局相关人士透露,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完成,将于明年 1 月提交市 人大审议表决。根据最新公布的草案修改稿,将按照“污染者担责”,“多排污、多 付费”的原则征收排污费。条例规定,饮食服务项目应当设置油烟、异味和废气处理 装置等污染物处理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防止影响周边环境。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 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禁止新建、改 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饮食服务项目等。在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 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 2 万 元以下罚款。 3、经济环境 成都 GDP 2013年,成都市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突破9100 亿元,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9108.9亿元,经济规模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在四川省经济贡献率 上,成都经济总量占全省 GDP 比重达34.7%,较上年稳步提高0.6 个百分点,省内 “首位城市”地位凸显。 具体而言,2013年成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4181.5亿 元、4574.2亿元,分别增长3.6%、12.2% 、8.8%。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 产业增加值占比超全市“半壁江山”,三次产业结构为3.945.950.2。 在经济运行稳中趋好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3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968元,增长10.2%,扣除物价因素影 响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2985元,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 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2年的2.361 缩小为 2013年的2.311。 四川经济趋势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在数据发布中说,一季度我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 运行态势。“经国家统计局审定,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878.5 亿元,按 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8.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0.7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 增长势头。”分类来看,除了工业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消费稳定增长,外贸出 口增长较快外,物价涨势也比较平稳。“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 涨 2.1%,涨幅比去年同期低 0.5 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 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 2.5%,居住类价格上涨 3.0%,衣着类价格上涨 4.1%。” 成都三大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一)第一产业现状分析 2009 年成都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441.14 亿元,增长 3.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 223.3 亿元,林业总产值 5.63 亿元,牧业总产值 190.9 亿元,渔业总产值 10.94 亿元。粮食 总产量 278.9 万吨,增长 1.6%;蔬菜总产量达到 484.1 万吨,同比增长 2.9%;油料 总产量 26.1 万吨,增长 10.4%;肉类总产量 101.9 万吨,增长 4.2%。如表 1 所示, 2005-2008 年,农业和牧业所占比例都接近 50%,占主导地位,而林业、渔业和农林 牧渔服务业所占比例却很小; 2009 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 50.6%,种植业的商品率仍然较低,如图 3 所示,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一 半多,仍超过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由此可见,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 步成效,但其不合理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观。 (二) 第二产业现状分析 成都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 现增加值 147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5%;全年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医药工业、 食品饮料及烟草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和建材冶金工业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 值 112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76.4%。其中食 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工业、医药制造业发展较快,己具备相当规模,优势地 位进一步显现。 尽管成都市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 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大规模的企业和集团;二是传统高碳产业企业居多,高新技 术企业偏少,制约产业结构优化,不利于形成低碳产业链;三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 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重点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即从成都市 2009 年六大重点行业 来看,工业增加值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占全市 76.4%的六大行业生产增长低于全市 1.7 个百分点;从投资来看, 2009 年六大行业工 业固定资产投产增长 33.5%,比全市高 0.6 个百分点,但分行业来看,六大行业中仅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增幅高于全市。 (三) 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2009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2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看,商贸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通讯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09 年末,金融机构 各项存款余额达 12,416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41.8%;各项贷款余额 9,869 亿元, 增长 41.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5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3%。从行 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1396.6 亿元,增长 20.8%,增长速度居各行业之首;住宿 和餐饮业零售额 361.8 亿元,增速仅次于零售业,名列各行业第二;批发业零售额 184.7 亿元,增长 18.3%。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虽然第三产业已经 成为成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第三产业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如表 2 所示)。2005-2009 年,成都市第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均在 50%以上, 2007 年,城镇就业人员首次超过乡村从业人员,但几乎各占一半,乡村劳动力被吸纳 能力不高。第二,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过慢。虽然从 2000 年后成都市第一产 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稳定,2008 年第三产业比重比 2007 年 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 2009 年第二产业比重比 2008 年下降了 2.1。 成都市区的核心商圈有春熙路商圈、盐市口商圈和骡马市商圈,区域商圈有红牌 楼商圈、双楠商圈、城南商圈、老会展中心商圈、西大街商圈、光华商圈和建设路商 圈等。另外,成都还有宽窄巷子、琴台路、锦里、文殊坊等民俗文化风情街,科华北 路、一品天下、锦华路万达广场、双楠路等饮食聚集区,以及送仙桥古玩市场、跳伞 塔-磨子桥电子产品市场等专业性较强的商圈。 成都经济形势 一、工业生产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4.5%; 重工业增长14.4%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 15.5%。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增长 13.0%,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分别增长16.4%、37.4%。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1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 成223.0亿元,下降 0.1%。天府新区项目投资(只包含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部分数据) 119.3亿元,增长 2.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82.6亿元,下降6.6%;非国 有经济投资420.4 亿元,下降 1.3%,其中民间投资完成 342.3亿元,增长1.4%。 三、消费品市场情况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从行业看,批发业 实现29.3亿元,增长11.8%;零售业实现552.0亿元,增长13.6%;住宿业实现6.3 亿 元,增长5.8%;餐饮业实现 68.3亿元,增长6.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1.3。 四、财政、金融情况 完成财政总收入487.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5.0 亿元,增长12.6%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130.0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支出132.3 亿元,增长0.9%。 截止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429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5.1%,其 中储蓄存款余额8521亿元,增长 12.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189 亿元,增 长14.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05 亿元,增长15.5%。 五、对外贸易情况 实现进出口总额95.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9.3% 。出口总额 64.8亿美元,增长 20.3%;进口总额 30.6亿美元,增长 17.3%。 成都产业结构分布 先进制造业: 成都各区(市)县在打造“经济升级版”过程中,产业门类各有侧重。一、二、 三圈层目前基本形成工业做支撑、弥补服务业短板、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三产 联动”格局。今年前4 月,多个区(市)县产业快速释放经济动能。 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269.3亿元,同比增长 了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同比提高 6个百分点。高新区内的重点工业企业英特尔、莫仕、蓉生、日立电梯等工业总产值同 比增长了20%以上。 高新区在去年首个成为全省“GDP 千亿园区”,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等产业呈 明显提速状态。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89.16亿元,同比增长了36.17%。 现代服务业: 楼宇经济、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前4月也持续爆发活力。武侯区是楼宇经济的 重点区域,该区还成立了“楼宇办”来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在楼宇经济密集的人南商 务区,诞生出一栋栋“亿元楼” 农商银行大厦税收近12亿元,成都力宝大厦即 将迈入2亿元。新的总部楼宇正在快速兴建,成都大悦城、金楠天街、科华国际中心等 项目将进一步完善片区的商业和生活配套设施。 高新区金融服务业板块近期频繁“开花结果”。年初,“新三板”扩容,共有10 家来自高新区的企业成功登陆,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在支持中小企业冲刺“新三板” 方面,高新区的盈创动力平台作用明显,该平台已经为上千家中小企业融资超过130 亿元。 现代都市农业: 现代都市农业在三圈层各区(市)县也体现出较强的经济拉动力。约上两三个朋 友,泡一杯“蒲江雀舌”到蒲江县成佳茶乡生态农庄“偷得浮生半日闲”,已成为许 多成都人的休闲方式。在这里,品茶、赏茶、采茶、制茶、茶艺表演、茶膳美食形成 了“一条龙”产业,也显现出蒲江县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蒲江县在全国首创了“企业+合作社+基地”、“托管经营”等模式,与茶 农建立起合作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据权威机构评估,蒲江雀舌区域品牌价值已达到 12.77亿元,而蒲江猕猴桃区域品牌价值为10.55 亿元,蒲江杂柑区域品牌价值 8.64亿 元。 手游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明显。移动互联、轨道交通、建筑工 业等一批代表未来方向、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板块正在各区(市)县蓬勃兴起, 为区域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 5月7日,位于高新区天府软件园 E 区的成都游戏工场宣布,截至今年4月底,游 戏工场已投入资金超过1 亿元,投资团队 32个,其中,近20个是成都手游企业和团队, 另外10余个项目分布在北京、深圳等地。与此同时,游戏工场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专 业的手游孵化器,目前办公面积达5000平方米,团队人数规模超过 300人。游戏工场 去年下半年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之一是香港上市公司云游控股。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6.8亿元,占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的80.6% ,同比提高 1.4个百分点。 轨道交通: 位于新津的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这一战略性新 兴产业中的弄潮儿。就在上月初,中铁二院与新筑路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 将在工程建设、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轨道交通等领域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成都市 轨道交通产业具备更强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记者了解到,在中铁二院的技术支持下, 新筑路桥研发的有轨电车今年上半年即将下线,该电车时速20公里,载客量达到300 人,其中应用到成都的电车可能会采用德国技术。 科技创新: 强化创新驱动是今年以来各个区(市)县着力推进的工作,各地 的产业层次正在向中高端迈进。 3月27日,成都高新区公布了“三次创业”产业路线图,其中把创新驱动作为其 核心关键词表述。 位于高新西区的新力光源就是高新区推动企业创新、实现产业层次迈入高端的典 型案例。该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联合携手,研发出基于长余辉稀土荧光粉技 术的全球首创交流 LED 照明技术。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交流 LED 技术不可避免的“频闪 ”这一世界难题,更提高了 LED 产品寿命,降低生产制造 的成本与工艺难度。 平台创新: 双流县大力实施创新渠道发展战略,目前正在积极搭建创新渠道高端平台。双流 主动与中科院、核动力研究院、光电所、电子科大、川大、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院所 的战略合作,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目前已入驻项目 21个。 以电子科大460亩的园区为例,该园区负责人称,待园区全部开发完成后,将能 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入驻,每年至少产值将能达到200 亿元。据介绍,与电子 科大、西南交大、川大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合作项目均规划建设研究院和科技园区,像 棋子般散落在西航港经开区的产业布局中。 成都餐饮发展形势 成都餐饮业近年发展概况 2007年,成都市充分发挥川菜、小吃、火锅资源优势,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餐饮业 快速发展,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250.9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市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18.4% 。仅2007年春节、“五一”、国庆,成都市纳入“黄金周”统计 的27 家重点企业就实现零售额3324.34万元。到2007年底,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成都餐 饮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成都市饮食公司、谭鱼头、巴国布衣、皇城老妈等知名餐饮企 业在全国及海外开设连锁店700余家,营业收入达40.2亿元。 2008年成都消费品市场遭遇了不平常的经历,但面临困难和危机,各方积极应对、 努力工作,消费品市场依然保持着运行比较平稳、销售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宏观 经济形势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21.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3.3亿元。商务、会展和旅游活动受地震灾害和 经济减速的影响,波及高档餐饮业销售增长乏力,2008年规模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 额48.1亿元,同比仅增长12.6%。但与此同时,家庭、朋友聚餐成为餐饮市场亮点, 面向普通大众的特色餐饮受欢迎,2008年星级以外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 255.3亿 元,同比增长23.0% 。 2009年春节期间,成都市餐饮呈现出持续火爆场面。纳入“春节”黄金周统计范围 的24 家餐饮企业7 天大假营业收入共计 2157.7万元,同比增长3.17%。 中式快餐的发展 据来自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7中国快餐大会的消息,为了发挥联合共享与规模效 应,推进中国快餐企业的联手合作和发展步伐,突破制约快餐企业发展的深层瓶颈, 提升企业品质和加强食品安全,来自全国各地的快餐业巨头和供应商近200人共聚一 堂,交流研讨中国快餐业发展新思路,与优选的供应商、地产商、资本运营商等进行 洽谈,为企业发展打造了一个联合采购、科技开发和信息推广的共享平台。 中国快餐联盟会同有关部门于4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快餐大会”,以 “联合、分享、共赢”为主题,以联合采购和推进合作为主线,展示成果、共谋发展。 快餐企业通过联合起来,实现规模效益,分享信息资源,形成伙伴,实现供需双赢, 这是一次企业的盛会,是一次创新的大会,是一次团结合作的大会,是一次分享共赢 与进步发展的大会。 中国快餐联盟是由全国快餐骨干企业自发自愿组成的,以“中国快餐联盟网”为 基础、以联合采购为主体的企业利益共同体。企业的联合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快 餐企业定价微利、经营成本高、为解决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大家联合起来采购降低成 本、共享规模优势,与供应商实现双赢。目前社会上很多行业都有企业自发组成的利 益共同体和联盟体,而且也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有益于企业进步与发展的社会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突破了 1万亿元,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约占餐饮业的四 分之一,行业规模超过了2000万元,在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占三分天下,快餐品 牌企业在不断发展起来,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快餐企业走过的激情创业、 不懈追求和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承载了时代主题,克服了创业艰辛, 取得了传统文化上的升华和突破。 今后,中国现代快餐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进程仍然任重道远。信息发达 与合作共享时代的到来,向中式快餐企业提出启迪,如何面向市场挑战、扩大规模优 势、提升内在质量、推动产业联合和增强科技含量、取得模式突破,更加需要企业加 强团结合作、发挥联合优势,不断开创创新,走向新的辉煌。通过快餐大会召开和快 餐联盟发展,就推进企业深入合作,向制约现代快餐发展的深层进军,走出一条资源 组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品牌提升、品质保证和实现多赢的开中式快餐的发展优 势之路。同时,一批热情支持中国快餐企业进步发展的相关供应商和社会力量也与快 餐企业建立深入合作,共谋发展大计,实现共同发展。 本次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大会是全国快餐企业老板自发组织的,老板们针对企业 发展的实际问题设置了大会议程和议题。本次大会的议题是紧紧围绕联合采购问题进 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研讨,特别是企业的采购总监、营运总监和产业链中各个 环节的供应商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真正实现了信息分享和合作共赢。 联合采购 实现 共赢 中国快餐企业的联合采购是指先由某一企业率先提出对物资的采购意向,集合一 群有相同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需求的企业,选择有实力的供应商实行竞价,最终各加 入企业能以满意的价格折扣采购到各自所需的物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传统的 采购方式下,企业间信息渠道不畅通,单一企业采购量不大,采购价格过高,而且交 易不透明,容易导致暗箱操作。而联合采购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弊端,实现中式快餐的 发展优势,高效、透明的采购操作,完善的采购管理,更高的资本利用率,更完善的 供应商协作关系。 联合采购的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可以使联盟成员和供应商达到“双赢”的效果。 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一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联合采购,形成批量优势;同时网上订 货,提高采购效率,节省人工和通讯费用,利用各地优势资源,调整供应商组合,取 得更优采购条件,降低采购成本。中式快餐的发展优势二是对食品安全和品种质量起 到重要作用,经过评估优选供应商,定性定量加工是品质和食品安全可靠保证。中式 快餐的发展优势三是供应商也从中受益颇多:联合采购使供应商在增加了销售量的同 时越过批发商,直接掌握全国不同地区的大量终端的采购,而联合采购快餐企业因为 采购成本的降低,促进销量上升,进而增加采购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四是帮助供 应商开发企业需要的新品种,更好地进行商品促销,掌握了终端销售,提高销售额, 扩大产品影响,进一步占据市场,实现与企业的“双赢”。 中国餐饮行业营业额 中国是有名餐饮大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经济、文化基础。 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额达 17000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餐饮消费1348.4元。 餐饮业的平均利润为10.43%,比2008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 400万个,超大规模企业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 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 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 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连锁餐饮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但是向西部地区和中型城市渗透速度在加 快。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 65.6%, 比上年增长12.8% ;中部和西部地区门店数分别为 1211个和1714个,占14.2%和20.1% , 增长5.6%和16.1%,西部地区超过了东部地区门店的增速3.3个百分点。2010 年,全 国餐饮市场增长势头平稳,但增幅落后于其他消费业态。在整体经济形势良好的背景 下,原材料上涨与用工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成为第一季度餐饮业的主要问题。2010 年1-3月,全国餐饮收入分别为1425亿元、1381 亿元和1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 13.7%、21.2%和15.3%。 成都餐饮行业营业额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2 年成都零售业发展报告 (简称“报告”) 显示,2012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17.7亿元,餐饮业份额稳定,餐饮营业 额达42.1亿元,其中火锅增速最快,达到37%。 成都会展行业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成都市会展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会议、展览、节庆活动举办的 数量、规模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品牌培育成效明显,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会 展业在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十一五”时期是成都会展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会展项目 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举办各类会展项目数量达 382个,较2005年增加206个,吸引 参会参节人数达8100万人次,其中外地参会参节人数达1320 万人次。会展经济效益不 断提高,“十一五”时期会展业直接收入年均增速达32.27%,间接收入年均增速达 33.23%,2010年会展业直接收入达到 32.39亿元,间接收入达到272.87亿元,促进经 贸合同签订金额达2880.74亿元。 2005-2010年成都会展业发展规模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直接收入(亿元) 8.00 9.68 11.90 13.50 25.52 32.39 间接收入(亿元) 65.00 75.00 90.00 180.00 215.2 272.87 会展项目数量(个) 176 210 230 260 320 382 成都人均收入、消费分析。 人均年消费支出18842元 报告并称,2012年,成都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7194元,较上年增幅为 13.63%;城镇人均年消费支出为18842 元,同比增长 5.8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 余额为69669.9 元,较2011年增长34.70%。 报告的结论是,成都零售行业外部环境良好,外部环境指数持续增强,达3.10, 同比增长19.19%。在与重庆、武汉、昆明等中西部城市的零售业竞争力评价中,成都 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优势地位。 人均网购花销1766元 去年,成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持续高涨势头。据报告统计,2012年成都市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3500.19 亿元,较 2011年同比增长73.82%。 越来越多的成都人钟情于网购。数据显示,去年仅网购总额就达247.30亿元,相 当于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45%,同比增加约2.87 个百分点。人均网购花销1766 元。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还带来了诸多就业机会。据调查数据推算,2012年成都 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专业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34万人,带动的间接从 业人员数近40万人。 中餐营业额降23.6% 报告显示,成都各类连锁企业经营情况差别加大,便民连锁、文化休闲娱乐、通 讯数码增幅加大,而专业店、百货零售、其他餐饮呈现负增长。 餐饮业整体份额稳定。数据显示,2012年,成都餐饮营业额为 42.1亿元,同比 增长10.2%;其他餐饮(包括中式外卖、咖啡店餐饮等)营业额为3.4 亿元,同比下降 5.7%。以成都市常住人口1404.76万人(编注:截至2010年11月1 日零时的第六次全 国人口普查数据)、餐饮营业额42.1亿元计算,去年人均吃掉300元。 细分来看,火锅同比增长达37%,增速最快;西式快餐同比增长21.1%;中餐同 比增幅为-23.6%,呈现负增长。成都零售商协会秘书长宋建朝说: “成都人本就爱吃 火锅,兼之前年地沟油风波促使火锅卫生、环境等方面不断改善,消费者的信心 渐渐回升了。” 成都消费结构分析 1、消费支出总量 据调查,消费支出在 400 元以下的居民占 4.9%, 400800 元的占 17.9%,8001200 元的占 27%, 12001600 元的占 15%, 16002000 元的占 12.1%, 20002400 元的占 6.3%, 24003000 元的占 6.9%,3000 元以上的占 9.7%,月平均消费支出为 1567.9 元。 2、消费支出结构 根据商品性和服务性消费比例数据显示,除去居民用于储蓄及家庭理财投资等方 面的支出,成都市居民消费支出中有 46%用于商品性消费,54% 用于服务性消费。其 中,最大的支出项目是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为 16.6%。仅次于食品类消费的 是饮食消费,占比达到 10.5%;排在第三位的则是衣着消费,有 10.1%的消费金额用 于该项消费;租房支出占比为 5.3%,排在第四位。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支出 占消费的比重分别为 4.6%、 4.4%、4.3%、4.0%。 成都市居民消费比例 消费类别 消费结构 消费比重 食品 16.6% 衣着 10.1% 燃料 3.9% 日杂用品 3.7% 耐用消费品 2.9% 家庭用家具器皿 2.9% 文教卫生用品 2.3% 商品性消费 其他商品性消费支出 4.0% 饮食 10.5% 租房 5.3% 通讯 4.6% 服务性消费 教育 4.4% 文化娱乐 4.3% 居住 4.0% 医疗 3.5% 交通 3.4% 交通工具维护 2.8% 衣着加工 1.9% 家政 1.8% 住房装潢 1.7% 杂项服务性消费 1.6% 四、社会环境 1、成都饮食文化 ”四川成都”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川、粤、京、苏)之首,四川火锅名闻遐迩。 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肉丁是享誉世界的川菜名菜。 有七滋八味 七滋是指:酸、 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 怪味、椒麻。九杂是指用料之杂。川菜常有的家常味型有鱼香味型、怪味型、麻辣味 型等20多种,花色品种4000种以上。著名菜肴有八味冷碟、九色攒盒、 樟茶鸭子、葱 烧乳鸽、鱼香凤爪、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小煎鸡、家常海参、酸辣蹄筋、 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 豆瓣钳鱼、 鳝段粉丝、红杏鸡、 跳水兔、 玉米珞、 鳝鱼粉丝、豆汤饭、夫妻肺片、 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烤红苕、锅魁夹卤、白家肥肠粉、双流 的兔头、廖排骨、糖油果子、方块油糕、珍珠圆子、粉子醪糟、汤圆、发糕、黄糕、 叶儿耙、泡耙、黄耙、叮叮糖、米花糖、酸辣豆花等。成都的火锅文化与巴渝一带的 火锅颇有渊源。对于辣较有心德,讲究外刚内柔,辣则刚而不压柔,柔则香而不抑刚, 所谓刚柔并重,有刚有柔,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同时还有一股麻味,三 种味道混合起来回味无穷,再加上铜锅慢煮,这就是成都早先的“麻辣烫”。川菜是 四川饮食文化中的精髓,不过成都的小吃,则是四川饮食当中的代表。说到成都的小 吃,我们要上溯到成都的解放以前如今,在成都人面前提到成都的小吃,成都人自 然就会想到总府街的“赖汤圆”、荔枝巷的“钟水饺”、焦家巷的“马红薯”、洞子 口的“张凉粉”、铜井巷的“素面”、九眼桥的“三合泥”等等成都的饮食文化得 到了长足发展,而今的成都小吃早已成为了大众化的食品,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质优物美、风味十足的特点。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成都小吃味特别 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 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 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以下可以无视: 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 “,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 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 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獐、狍、银耳、虫草、竹笋等山珍野味,江河湖泊又有 江团、雅鱼、岩鲤、中华鲟。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特产资源,都为四川菜的形成 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这种便利的就餐方式投入了更多的偏好 快节奏生活-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要想在现实生 活中打拼出来, 就必需要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比别人多的知识, 就要比别人更能有 效地处理好事情. 如此必然导致你的生活节奏变快 ,有很强的生活紧凑感,时间久了 ,也就 成了快节奏的生活。 快节奏生活是种社会现象,农业社会时代 ,由于农民种地个人间协作关系不是很大 ,且 种地时早一天, 晚一天对自身产能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农民生活节奏相对就比较慢 .随着我 们进入工业时代, 特别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我们更要注重团队精神 ,更要注重团队间的协 作,且在工业生产 ,信息产业的升级中 ,大量的技术知识的涌现,在有限的资源下, 在单位时 间内个人间,团队间 ,公司间,甚至国家间必然会加强竞争, 必然会以提高效率为己任, 必然 会营造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氛围. 要想在这个大氛围中立足 ,就必需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 3、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 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味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 捷的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从事科学合 理的生活消费,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并通过 改变消费方式来引导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产业 发展的消费理念。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 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 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 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4、目前在中国还有很多的低收入人群和中产阶级,快餐的价格适中,满足了这些消 费人群求便、求廉的消费心理。 五、成都市概况 1、成都市 成都市人口: 总人口:1044.3 万人 ; 面积:万平方公里, 辖 9 区市 6 县; 高校数量:60 所 高新企业数:165家 号称“中国第四城”的成都,既保持本土川菜风格,又包容异域、省外菜系,从城 西、城南到城东,形成几大美食圈。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2004 年上半年,成都市餐 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 84.3 亿元,排名广州、上海、北京之后,位居餐饮业全国第四、 西部第一。 2、成都人口分布 成都市共辖9个区 青羊区 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 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 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 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 街道。 金牛区 面积108 平方千米 ,人口64 万。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工业学院、茶 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 道。 武侯区 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 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芳草街、肖家河、石羊场、桂 溪17 街道。 成华区 面积111 平方千米,人口 58万。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 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龙泉驿区 面积555 平方千米,人口 51万。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 街道,洛带、西河、柏合、 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 镇和万兴乡。 青白江区 面积392 平方千米,人口 40万。辖大弯、红阳2 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 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2 乡。 新都区 面积481 平方千米,人口 60万。辖大丰、三河、石板滩、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 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街道,新都、石板滩、新繁、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 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镇。(同名镇和街道合署办公)。 温江区 面积277 平方千米,人口 31万。辖柳城、天府、涌泉、公平4 街道,永宁、永盛、寿安、 和盛、万春、金马6 镇。 3、成都人口分析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 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 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 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人口 14047625人 家庭户 4547109户 性别 男性占50.82%;女性占 49.18% 年龄段 0-14岁人口占10.94%; 15-64岁占79.35%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 9.71%。 民 族 汉族占99.1% ;各少数民 族占0.9%。 教 育 水 平 大学(指大专 以上)程度的人口为 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 中专)程度的人口为 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 度的人口为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 度的人口为3407433人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 为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 年11月1 日零时的 112442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人,增长24.93%。年平均增长2.25% 。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12354454人,平均每个 家庭户的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