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荐]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_第1页
[经典推荐]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_第2页
[经典推荐]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_第3页
[经典推荐]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_第4页
[经典推荐]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蔡伟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pg026126/blog/static/2048112320071115113547351/ /s/articlelist_1639608090_0_1.html / 唠叨以外的教育法读书笔记 今天是孩子六周岁了,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每天为了他,象陀螺一样转。 今年“六一”儿童节,想不到我这个大朋友也收到儿童节礼物,就是儿子幼儿园赠送 的专家推荐为家长学校教材的唠叨以外的教育法 (作者蔡伟忠) ,真是一本好书,没有太 多的理论,就象作者蔡伟忠博士在前言中所说的, “尽量避免给读者一个标准方法,反 而我希望能够教授读者思考判断的准则,学习如何选择合适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 “不关 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已经不多,不会教的父母就很多” 。 ? 对于蔡老师教育金句及学习总结,个人的体会如下: ? 没有在童年游戏中经历的,最终也要在成人社会经历,付出的代价可不一样。 个人体会:人在成长时由于父母过度的保护而没有受过挫折,成人后,受到的挫折会更大, 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多。 ? 只有当父母不在还有效的行为习惯才是教育成果,否则只是看守所的结果。 个人体会: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在家里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就说明这只是 学校“看守”的结果。 ? 孩子惹你生气,可能只是把你当作玩具,没必要太认真。 个人体会:脾气急燥的家长,往往比较容易上当。 ? 培养聆听孩子心底话的习惯,是为青少年对外界不良诱惑的免疫。 个人体会:当你认为孩子幼稚,往往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屑于与孩子沟通时,恰恰这个时 候孩子乐于和你沟通;当你迫切需要和孩子沟通时,孩子已经没有与你沟通的习惯了。 ? 学会先示爱才教育,先抱一抱,再说道理,就容易接受很多。 个人体会:蹲着和孩子说话,孩子更能接受。 ? 孩子不是用耳朵听从父母的教育,反而是用眼睛复制父母的行为。 个人体会: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着父母的言行。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的言行,父 母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 ? 找准时机才教,一出手就要有效,否则就打草惊蛇了。 个人体会:两个时机比较好,一是孩子的不良言行处于萌芽状态,甚至是第一次;二是孩子 也发现自己错了。 ? 孩子只会学习他爱与尊重的人,所以首先要让孩子爱及尊重父母。 个人体会:这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 现在社会没有真的自由选择,那些商品广告无孔不入,左右了孩子的真我选择,所 以父母必须作出引导。 个人体会:引导要随时随地。 ? 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也发现了一些我为人父母,做得不好的地方,特在此作下记录: ?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本我,到自我,最后再到超我的阶段 ?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自 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下。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 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 绝对不要还没有经历过本我阶段,就直接进入到自我阶段,这样就会容易出现,自我阶 段后,反而没有进入超我阶段,而倒退到本我阶段。 ? 2、直接和间接指导的区别是直接指导没有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而间接指导给孩子选择 学不学、几时学的空间,这样一来,孩子才有思考、判断的机会,思考判断能力也是一种能 力。年龄越小,就越适合采用间接指导,随着年龄慢慢长大,父母就可以采用更多的直接指 导。 ? 3、教育最后才是教授技巧 ? 4、学习能力,其实就是适应能力。教育要能适应变化。 ? 5、养成孩子注意身边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这样孩子除了睡觉外,每一分钟都在学习。 ? 6、引导教育法,建立自主学习习惯。 ? 7、提前学认字的孩子对辩认图象的能力是较低的,即是对右脑发展有负面影响。 ? 8、迁移的意思是换了环境是否还能应用。 ? 9、做环境教育的时候,首先视野要广,要让孩子知道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让孩 子从小了解世界的规律和法则。 (以上资料均来自:唠叨以外的教育法 (作者蔡伟忠 2009-6-1 15:03:00 | By: 王瑜 ? 0 推荐 ) , 1、孩子用眼睛学习,不是用耳朵。 ? 成人不要用嘴巴吩咐孩子该怎样不怎样,这样只会混淆孩子的学习规律,你想孩子怎 样做,就做给他看好了。其实中国老话早就说了,身教胜于言教。 ? ? 2、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 A、孩子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成人不要只是批评孩子,而是要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 做法-其实这是但凡看点育儿书都能看到的知识点了,但是实践中我们常常忘记。 ? 比如,小乖常在家里对阿姨大喊大叫:“你走开!”因为阿姨拿着碗站在他面前劝他 多吃一口,而他已经吃饱下桌在玩;爸爸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教育儿子“小乖,要有礼貌!” 小乖根本没反应。这次我换个说法:“小乖,你吃饱了不想吃了是吗?那你就跟阿姨说,阿 姨,我吃饱啦。象猫和老鼠里面的小鸭子那样,好吗?”很有效,他立即好声好气地说: “阿姨,我吃饱了。 ” ? ? 记住这句话: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示范给我看,我会稍微记得。你和我做一遍,我 会永远记得。 ? ? B、孩子可能把你当玩具。 ? 有时孩子故意惹你,可能只是把你当玩物,要你生气便生气,要你开心就开心,把你 操控在手上。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捣乱行为可能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 ? 这一点,在近来的小乖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他故意惹爸爸,其次是阿姨、奶奶。惹爸 爸惹得最厉害,经常无端端去惹、胡搅蛮缠;爸爸为此哭笑不得并纳闷不已,不明白儿子为 什么老欺负他。我冷眼旁观,分明看到儿子眼神里的“故意”和试探,分明就是“看看你到 底爱不爱我,到底爱我有多深” 。 ? 我很得意,儿子不试探我,他对我有信心,哼哼。 ? ? C、孩子不舒服或情绪不好。 这是讲座后有人问了蔡老师,一个传一个带出来的信息。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们自己 情绪不好时会指望老公体谅我们的不讲道理,却往往要求孩子在情绪很坏时仍然讲道理。 ? ? 3、该放松时放松,该紧张时紧张。 ? 避免新生婴儿蜜月期综合症-这对我很重要,生小乖我就这样,生老二要避免。婴幼 儿期更多需要的是生理表达的关怀,不用太紧张,照顾孩子之余,做回自己喜欢的事。 ? ?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 ? 没有新意的观点啦,但是,有几个家长真正做到? ? ? 5、让孩子有选择权。 ? 适当地选择范围和选择权,真的很重要,也会令你带孩子更容易。 ? ? 6、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注意对孩子的态度。 ? 每位家长都要终身修行的。 ? ? 7、嘴巴软行为硬。 ? 道理简单,实施不易哟。 ?/s/articlelist_1639608090_0_4.html 蔡伟忠博士(北大博士生导师) 记录:佟老师(又称叶童妈妈,十一年幼教工作者,她在记录的时候,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经 验,因此文中并不全是蔡博士的原意,请读者注意) ? 一、语言是很不可靠的沟通方式 二、小教育和大教育 三、孩子的权利 四、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和小三效应 五、丰富孩子相关的经验 六、不要让孩子用脑过度 七、幼儿园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 ? 一、语言是很不可靠的沟通方式 ? (每天带小朋友中午午睡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小朋友“拉尿了吗?没有拉尿的小朋友请记得 去拉尿哦”我班小朋友都很小,到现在还有不满三岁的。通常小朋友都会认真地看着我 说:老师我拉了尿尿老师我拉尿了 ?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很认真地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有尿尿” 我说:哦,请你拉了尿再进来吧! 小朋友又认真地看着我说:“老师,我没有尿尿” 我没反应过来,又说:那就去拉尿吧! 小朋友想了想准备去拉尿,又转回身对我说“老师,我没有尿尿” 我突然反应过来,哦,原来小朋友是表达“没有尿,没尿拉”的意思。 我的天呀,当时我快笑得直不起腰来了,对她说:哦,对不起,原来宝宝没有尿可以拉,那 请你进去吧后来我把这个小笑话讲给我们班上的其他同事听 说真的,别说是大人的话,我们常说的话其实小朋友可能根本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朋 友说出我们常听到的话,而宝宝所要表示的意思也可能根本不是我们听到的那么回事儿! ? 因此 1、第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便是:语言是很不可靠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宝宝, 年龄小的宝宝对我们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用语言与幼儿沟通 的话,幼儿需要先去理解自身并不熟悉和擅长的语言的含义,然后思考,才做出相反我 们在与幼儿进行沟通的时候,多用语言以外的方式进行,如动作,如带着幼儿做一次正确的 做法而不是只说出正确的做法,如眼神、如态度等等。 ? 2、需要我们明白,三到五岁的幼儿,我们和他讲道理,不要指望讲一次,讲几次就可以达 到效果,孩子就会按照我们说的那样去做,如果说了几次孩子还是没有按照我们所说的方式 去做,便认为这样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清楚地明白:我们和孩子讲道理,关键 在于让孩子学会跟别人讲道理,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事情,这点很重要。 ? 一个例子:有个小朋友,在水龙头下慢慢洗手,老师走过来说:“XX,你还在玩水?”于是 孩子就真的开始玩水了,孩子只听到,理解到“玩水”2 个字由于误会,就会产生一些矛盾, 这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 去年底,儿子幼儿园迎新年包饺子,邀请一些家长参加,老师请一位妈妈给孩子们(中班) 演示一下包饺子的过程,那位妈妈就开始(边说边做):拿一块饺子皮,舀半勺肉馅,放在 饺子皮上,然后把饺子皮捏紧,完成一个饺子。 ? 老师来重复也是边示范边说:小朋友,拿一个饺子皮,能不能拿一叠呀?(孩子们回答“不 能” )对!只拿一个,然后,舀半勺肉馅,能不能舀很多,一大勺呀?(孩子们回答“不能” ) 对!馅太多了,饺子皮就包不住了,会漏出来。能不能,少一点,只舀一点点?(孩子们回 答“不能” )对!馅太少了,饺子就不好吃了,就不叫饺子了(是面饼,嘿嘿!)放好肉馅, 把饺子皮折起来,两边要捏紧,不然饺子就会散开了,一定要捏紧哦!好!包好的饺子,要 放在准备好的盘子里,不能到处乱放,明白了吗?(“明白啦!” )好,现在我们分组包饺子, 跟着妈妈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 。 。 ? 成人往往会以为孩子是小大人,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时候其实孩子因为缺少经验,没有 理解大人的意思,造成很多的误会 ? 二、小教育和大教育 ? 很多人认为教孩子唱歌、画画、音乐、认字、数学、英语便是教育了。 其实,那些只是教的其中很简单很容易的形式之一 教育有大教育和小教育之分,如果上面的称之为小教育 ,那么什么是大教 育呢? 其实,对教育的阐述有很多: 比如:多年后,孩子将所学到的知识类的内容忘记了,留下来的那部分便是教育 再比如:教育是在幼儿原有基础之上的提升和进步,且这种提高能够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 活有所价值,幼儿能够将其迁移到其他领域和环境中,并加以灵活运用,这便是有效的教 育(原话不记得了) ? 还比如:当老师和家长在的时候能够这样做,老师家长不在的时候就不这样做了这不叫 教育,这顶多算是成人的监管 ,或者说得好听些,如果方法正确得当,这只是教育中的 行为治疗法教育,是老师家长都不在的时候,仍然对幼儿有所影响,幼儿仍会那样 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大教育! ? 注意哦,写字和认字是两回事儿很多家长不知道要区别对待他们哦 ? 写字: 大班时幼儿园会引导幼儿写字,但为写字打的基础是从小班就开始准备的。幼儿写字有 两个基础做准备:一个是幼儿的小手肌肉发育成熟,即拇指食指间虎口那边的“弧形肌肉” 发育成熟,幼儿握笔才更好,不会因小手肌肉没有发展好时长时握笔而使幼儿对写字产生抵 触心理。另一个基础就是手眼协调!如能将点、线很好地连接等! ? 这时蔡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一次去听朋友孩子的兴趣班汇报课,汇报课上孩子表现得很棒,所有的字卡都认识,能说出 字卡上面的字!其中有个大树的树字!课后,蔡老师找来一份报纸,上面有树字, 又找来一本图书,上面也有树字,拿出来给小孩,孩子却认不出树字了。只认得字 卡上面的字,同样的字换到别的地方就不认识了,这样的学习有用吗?只能说,孩子还没有 真正地认识字! ? 三、孩子的权利 蔡老师博客里写了这个故事,粘过来给大家哦! 1968 年的一天, 美国一位 3 岁女孩指着一个礼品盒上的“open(开)“对妈妈说, 她认识第一 个字母“o“. 妈妈非常吃惊, 问她是怎么认识的. 女孩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 这位妈妈表扬 了女儿之后, 却一纸诉状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 理由是这家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因 为她女儿在认识字母“o“之前, 能把“o“说成是苹果, 太阳, 足球, 鸟蛋等等圆形的东西, 但 是, 自从幼儿园教她认识字母之后, 孩子就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 她要求幼儿园对此负责, 并进行精神赔偿. 法院开庭时, 这位妈妈又当庭进行了如下辩护:“ 我曾在一个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 一只被 剪去了左边的翅膀, 放在较大的池塘里; 另一只完好无损, 放在很小的池溏里. 管理人员说, 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 剪去左边翅膀的因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而无法飞行; 在小水塘里的因没 有足够的滑翔路程, 也只能呆在水里. 现在, 我的女儿就犹如一只幼儿园的天鹅; 他们剪掉 了她一只想象的翅膀, 过早地把她投进了只有 abc 的小水塘.“ 法庭最后宣判幼儿园败诉! 从此, 美国中多了两项特别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 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 ? 四、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和小三效应 ? 接下来要说说“小三效应” ? 简单地说, (小三效应)就是指:提前将小学内容拿到幼儿园阶段来学习,使得孩子在小学 一、二年级重复性地学习同一内容。看似孩子学习不费力,但易引起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很 好地养成。另外,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得到发展的如社会性交往能力、自主性(自发性) 、 自我服务能力及意识等因被学习小学知识内容占去了,也没有很好的发展 ? 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如拼音、写字、算数等) ,孩子到了小学后,的确会表 现出很好的状态!有自信、什么都会、没有给落下,甚至是班上的前几名!考试几乎都 是满分!家长看了孩子的这一状况也一定很开心,认为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得孩子 如此优秀! ? 由于小学的内容在幼儿园(学前班)时学过了,因此孩子学起来是不费力的。也会因为内容 都学过,再学一次也没什么意思,而使得学习时积极性不高,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但 在小学一、二年级时还不能够通过考试反映出什么,因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都是很简单的, 考试打个满分还是很容易吧!(想一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够学得会的内容,其实小学一 二年级的学习内容是很简单的) 。 ? 可是,两年的时间没有认真听,好好思考,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建立,甚至会有“我不怎么 学也都会呀”这样的心理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幼儿园里所教援的知识内容用得差不多了, 并且,幼儿园(学前班)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不可能完全与小学的一样!有一些需要一、 二年级知识基础的新内容出现的时候,孩子多会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不够扎实) 。这时再 想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其实是很难的事儿了。小学一二年级,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 期呀! ? 相信很多小学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聪明的孩子就是聪明,可能学习成绩在小学一二年级 不怎么突出,但学习能力强,理解力好,三年级后更显优势有些孩子虽然提前学习后会 有一定的效果 ,如认字较多,算数很快,但三年级后,这些靠提前学出来的孩子,还是 不如学习能力强的孩子! ? 我们再想一想,五岁多的孩子都能学会的小学内容,为什么到了小学阶段就担心六、七岁的 孩子学不会呢?其实五岁学七岁的知识和七岁学七岁的知识能一样吗?为什么不让 五岁的孩子就过五岁应该过的生活,而让五岁的孩子一定学七岁那些相对很费力的内容呢? ? 我们很多父母都听过“最佳期” 、 “敏感期” 、 “关键期” 、 “最近发展区”这样子的字眼儿,并 理解其含义也是想我们明白,教育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否则“事倍功半”! ? 比如:美国一研究所对一同卵异生双胞胎(双男)进行长期的不同手段的实施教育,并追踪 报道实验结果。94 年的时候,便得出相关结论。其中一项实验是这样子的:一个男孩儿在 六个多月的时候便训练其爬楼梯,另一个男孩儿不对其进行任何训练,而到了这对双胞胎一 岁多的时候,进行长期训练的男孩只比没有进行相关训练的另一个男孩早了几天掌握爬楼梯 的技巧 ? 当然,还有很多如生物学家的研究结果:小鸡在出生的头几个小时有追随母鸡的能力,如果 在这一敏感期内不让刚出生的小鸡见母鸡,那小鸡便永远没有找妈妈的本能了 ? 等等所有这些对“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教育”的阐述,使得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在 内,都觉得“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我们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由“树 大自然直”一下子变成了“过度关注”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对现状的一点点理解,也可 能是误解! ? 现在的幼儿园真的是“小学化”情况非常严重呀。真的很无奈,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做好引导 和指导家长的角色,反而被“市场需要牵着鼻子走”哎,这与家长们的要求也有着很大 的关系。希望更多的妈妈能够真正懂得早期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儿, 早期教育不是提早 教育 ,不是将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提前提早教给孩子便是早期教育了 ? 有很多兴趣班(首先说明,不是说兴趣班不好,有些兴趣班开办得非常好,只是多数兴趣班 还是以家长的口味为重, 提早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得到家长的反馈却是相当好的, 这也让更多的家长也加入到了一定要送孩子到能学到东西的兴趣班的行列)很多兴 趣班都会找来相关的理论,提及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理论都是对的) ,但做得对不对,是否 科学正确,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 还有学前班摆明了就是让五岁多的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生意好得很哦!因 为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担心宝宝上了小学后会跟不上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内容,确保 孩子上小学不会落下!这也许是关心孩子但不是很深入了解早期教育的父母都会有的想法吧, 或者说,除了提前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外,做父母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够帮助孩 子度过上小学的这一阶段。 ? 敏感期 、 最佳期告诉我们:如果不在适当的时候做应做的事儿,那么就可能会出 现以后要用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错过了就再也不能弥补了的情况但它还告诉我 们另一点:就是,在不得当的时候做不应该做的努力,即使用很长的时间、用很多的精力, 但结果不一定会更好 ? 因为我们都还对早期教育的尺度把握得不够好,因此我们常会出现蔡老师所说的“钟摆式的 教育”现象,就是“非此即彼”的错误态度和做法。 (应该说是蔡博导,以前知道蔡博士是 某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没想到是北大的博士生导师无意中了解到北大博导在指导自 己,很是荣幸呀) ? 了解过“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便时刻都要抓紧时间,加强教育这是一种极端! ? 知道提早教育的后果小三效应 ,便不对幼儿进行任何知识内容的传援这是另一 种极端! ? 我的笔记上是这样记录的: ? 小三效应告诉我们,要孩子在生活中学,学的效率快,理解能力强但不是提早教 育 。 ? 五、丰富孩子相关的经验 ? 丰富相关经验很重要,如果是在美国上小学,那不用学习写和算也是没问题的。那儿的孩子 都不会的。但在中国,在深圳上小学,周围的环境不同,孩子的能力及所掌握的知识量不同, 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要为孩子准备多少相关知识经验的事儿了。如果你周围的孩子会认五百 个汉字,那么起码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会认一两百个常用的简单的汉字。 ? 不一定要孩子处于认得最多的高段层次。但一定不能让孩子处于知识量低下的层次。应该让 孩子的知识量处于中间层次才好。请注意,是“知识量”处于中段层次,不要太上,也不能 太下。但“学习能力”一定要处于上段层次,要让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强,学习的效率更高, 并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学习的能力和内在动机,即有学习的欲望,是为了自身提高而 自发性地去学,不是学给家长老师看的到了小学也好,中学也好,老师都会以中间那批 孩子为主的。末段孩子易被老师“放弃” ? “丰富孩子相关的经验”比“直接教概念性的知识”更重要,学习更有效,是正确的做法。 ? 从幼儿对数概念这个角度来举例子: ? 有不懂的人会这样制定数学学习内容:小班学认数字 1 至 5,中班学认 6 至 10看似是 “由浅到深” , “从少到多” , “从易到难”但其实呢?看看下面的做法吧。小班、中班应 在幼儿生活、游戏中丰富幼儿对数量的学习体验。而不只是向幼儿出示数字 1 至 10,或是 让幼儿照写 1 至 10 的数字!如:小朋友来排队,数一数多少人?多少男孩儿?多少女孩儿? 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有几个没有来?收积木时收了多少块?等等! ? 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如想丰富幼儿 5 的数量概念,便多设置五个的数量图片及材料。具体例 子:在教室中多展示五个物品的图片(五个小朋友、五个点子、五个圆圈、五个福娃、五 环)在区域设置中也可特意设置与五相关的数量。如以前阅读区图书角里放三本书,现 在为丰富孩子五的概念,改为摆放五本图书。以前进区要求为最多四个小朋友同时使用,现 在改为最多五个小朋友同时使用(区域规则标识设为可以放五个进区卡,或区域外只够放五 双小鞋子等) ,进行集体或小组活动时,每次请五位小朋友来参与游戏活动等等,这些 都是在幼儿生活、游戏中丰富对数量的体验学习孩子在小班、中班没有数量概念,到大 班便学数字的样子及写法,效果不会好的。 ? 六、不要让孩子用脑过度 ? 具体地说,比如四岁左右的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在五分钟左右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到了六 岁左右,注意力能够持续十分钟左右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在幼儿园阶段,小班组织教育教 学活动不应超过十五分钟,中班二十分钟左右,大班三十分钟并且这一时间内必须做到 “动静结合” 、 “以游戏形式为主” 、 “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多种相关经验” 、 “幼儿为主体以幼儿 操作体验为主” 、 “利用幼儿无意注意”等等,这样做是因为八岁前幼儿脑的发育特点, 及三至六岁幼儿思维、注意、记忆等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幼儿园 阶段宝宝的学习特点。按照小学化的学习模式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对三至六岁幼 儿来说是相对很枯燥无味的,另一方面较长时间的相同形式的学习会让宝宝用脑过度 ? 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都知道,我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评量一节课的第一条便是看上课时间 的长短,超时是绝对不允许的,效果再好,幼儿再感兴趣,只要超时,就会给课打折扣 因为,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会使得宝宝用脑过度 ,而用脑过度的孩子,在成年时期,比常 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多 65%以上 ? 不能用脑过度 ,我们想孩子学的深入系统,而不是啥都学,啥都学了没用。 ? 也就是说,教得不求广但求深,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能力,是可迁移的学习经验。 ? 我们惯于向孩子灌输二手知识,但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积累有价值的一手经验! ? ? 七、幼儿园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 1、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一个幼儿在幼儿园门外一个多月的实例来说明具体做 法) 。 2、自我价值的建构(举例小椅子加以说明其相关做法及重要性) 。 3、规则的建立(去到大班,让孩子明白有时要去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 。 4、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培养(做事的模式、讨论、计划等)-未记录 5、将学科教学整合到生活中去。 -未记录 ? ? 1、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幼儿园生活。 蔡老师举了一个宝宝的实例。经与这位妈妈商量,幼儿园不强迫宝宝进班,宝宝每天都是和 妈妈来到幼儿园大门口,就不往里面走了,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在幼儿园内但并没有 进到班级里面,一个多月后,孩子自己走进班级(注意哦,不是把孩子丢到班里哭过两周就 算过关,而是让孩子自愿自主地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孩子自己走进班级的哦)其实, 每一位宝宝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和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幼儿园如果能够做到 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速度,并给孩子提供允许按自己发展速度生长的环境 ,我想这便 是很理想的状态了。 ? 2、自我价值的建构。 对幼儿来说,自我价值的建构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小班、小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初步形成 阶段)来说,更是重要的很。当然,孩子过了三岁左右这一阶段但对自我价值没有很好地建 构的,也请好好反思哦,想一想,我们引导孩子也好,我们成人自已也好,自我价值如何建 构?或者说,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自我价值呢? ? 蔡老师举了小椅子的例子。 ? 小椅子上面会贴上自己的照片,这椅子就是自己的了,孩子来到陌生的教室里面,能够有属 于自己的东西,这对归属感的建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园里组织的活动还会有类似 于我的小椅子如给椅子洗澡、给椅子打扮等个性化装饰自己的东西等活动。让孩子通过 动手活动,将班里的东西变得更漂亮了。还有关心小椅子的活动,如将宝宝自己小时候 的已经穿不了的袜子洗干净带来幼儿园,天冷了,给自己心爱的小椅子穿上袜子,给小椅子 保暖,又减少椅子与地面之间的磨擦,保护了地板又减少噪声!这一切即有趣,又充满 人性化,让孩子对班级有所贡献,明白自己是有用的人,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 ? 这时蔡老师简单地说了一下为什么各个班里都会有展示宝宝画的专用空间! ? 我们幼儿园都会将宝宝们的作品,包括画、手工等展示出来,一是供大家(孩子、老师、家 长们)欣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借鉴他人 经验的机会) ;另一个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将环境变得更好看,从而在每一个生活细节 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自己对班级是有用的,有所贡献,自己画的画可以用来装饰 班级,自己是有价值的。 ? 最重要的:这是宝宝通过自己做,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体会到的价值,而不是成人给到的 评价“你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 ? 3、规则的建立。 去到大班的时候,便要让孩子明白:有时要去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 蔡老师讲了妈妈爸爸(做父母)的角色,老师的角色。 ? 妈妈(父母):是爱孩子的,是化解孩子接受不了的事和挫折的角色,做好孩子心理健 康,帮助孩子发泄、化解情绪的作用,妈妈是支持自己(孩子)的人! ? 老师:老师和妈妈给孩子的爱是不同的,老师过于爱孩子,便很难客观地教育评量孩子,并 对其他孩子不公平!老师和妈妈的角色有重叠的部分,但老师是老师,不是妈妈!大家 能够理解吗?老师是老师,不是妈妈 ,我们不能用做妈妈对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老师,这 不客观,也不现实。或者再多说几句:妈妈给孩子的爱是很包容有些放纵的爱老师 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疏离的关怀”但老师和妈妈,都是支持、理解、陪伴、引导孩子的 人 ? 蔡博士在以前的讲座活动中也说过,中班下学期以前,都不要教孩子成人已定义下来的 概念性知识,而只是丰富其相关经验这次讲座中又提到:在幼儿大班时,要让孩子明白 “有时要去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 儿童教育(蔡伟忠) (2010-04-28 10:54:07) 标签: 杂谈 分类:教育点滴(亲子课) 培养孩子不能与现实脱节,要适应环境,要适合孩子。 比如你把孩子送到国际性的幼儿园,从小他接受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 , 如果小学还能继续这样的教育那就很好,如果小学又送回传统的学校那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就 会让孩子困惑、无所适从。幼儿教育是建立价值观的最重要时期,而孩子价值观建立唯一有 用的方法是:身教即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我们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 处理事情的方法。小孩的学习是用眼睛而不是耳朵。 举例 1:过马路等绿灯教育孩子守规矩,是很重要的。 举例 2:孩子周一不愿意穿园服每个人都是活在自我中心,但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认 识到自己在幼儿园身份的转换(是幼儿园的学生,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其心态能否适应 环境的改变很重要。要教育孩子学会适应环境,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许多大学生自杀就是 无法适应环境的结果) ?解决办法: A 好,随便你,不穿就不穿。错,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 B 不行,必须穿。错,让孩子服从权威。 C 你是 XX 班的小朋友吧,你喜不喜欢 XX 班啊,XX 班有谁谁谁,大家都穿园服,你要不要 穿啊。对,要引导孩子。 3 岁前的孩子无须和孩子讲道理,34 岁小孩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弱,无法体会大人真正的意 思(例如孩子洗手慢,老师说:“你怎么还在玩水啊。 ”孩子本来没有玩水,听了这话反而 开始玩水了,因为他理解成了要玩水) ,此时要少用语言,应带领孩子做一次正确的行为。 3 岁前不要总训斥孩子什么什么不对,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不对的行为(理由见前) ,而应 教育对的东西。全家人的教育态度一定要一致,包括在每件事情上的反应。不能一个红脸、 一个白脸。孩子非常善于在不同的环境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即看人下菜碟) ,因此会 导致孩子无原则性,学会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态度。让孩子心理健康、身体好、 多到户外活动、多和小朋友交往。 一 了解自发性行为: 幼儿自发性行为分三阶段: 1 哭闹(3 岁前):无人理会便停止哭闹,但影响孩子今后的沟通和交流、影响大 脑的 发育。 2 打人(小班中班):是正常现象(不是对的行为) ,要接受这个过程,但要教 育。 3 顶撞大人 上述的自发性行为处理方法: 1.不能压制(比如说不许哭) 2.不能不理会 3.要关 注、要引导(比如哭的时候要关心孩子) ? 二 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影响 从长远来看,隐性教育胜过显性教育。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线。 举例 1.孩子不肯下水游泳,老师把他抛进泳池,哭闹几次后,现在游的很开心。 显性:孩子肯游泳了 隐性:孩子觉得有人逼我做我不愿意的事情,结果还挺好的。 举例 2.夸奖孩子漂亮可爱 隐性:孩子认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表扬,以后还会歧视长的丑的人。 ? 三 教育的平衡性 全球一体化后,东西方互相学习。今年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开心不是唯 一的事,同时还要学知识。中国则强调:不要灌输式的教育。 ? 四 学会正确的教育法则 1 全面发展:态度、能力、知识 幼儿教育的重点是:态度、能力。因为在幼儿时期是条 件反射期,孩子好象白纸一张,学习 到的东西终身难改。这些东西即是成年后我们遇到事 情时的第一反应,我们只能用理智克制 它,确不能改变它。 A 态度:唯一有用的教育方法身教(即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我们在孩子面 前的言 行举止、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法,不要打骂教育) B 能力(不是只能说出来的东西,而是做过、锻炼过的东西) 举例 1.用不同方言讲同一个故事,让孩子猜测方言的意思,以此来提高其语言能力。 语言 能力:有模仿能力、敢于大胆的猜测发音。 举例 2.让孩子和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小朋友玩,来丰富孩子的社交能力。 学龄教育的重 点是:知识 C 知识(不单指知道名词,而是丰富其内在含义、经验) 举例:教苹果。不光知道叫苹果,还要摸一摸(知道软硬) 、闻一闻、切开看一看、尝一 尝。 ? 2. 温水煮青蛙 ? 3. 嘴巴软、行为硬 举例:孩子不吃饭,可以。到点就收拾餐桌。孩子饿了,会哭闹。 此时首先不能给东西吃, 其次不要说:“早说了,不吃饭会饿” 。 应该关注孩子,对孩子说:“我知道你肚子饿,我 也好心疼宝宝,不怕早点睡、喝点水, 明天一早就吃早餐了。 ”(坚持几次后孩子就知道要 按时吃饭了) ? 五 几种实用的教育法 1 描述式表扬:表扬要是描述性的表扬,要清清楚楚的表扬孩子干过的具体事情 (比 如: 吃饭吃得真好) ,而不是随口表扬(比如:好乖啊) 2 重复性回应:孩子对一事物感兴趣时会反反复复的了解、学习,家长要反复的 回应孩 子的要求,不要不耐烦,直到孩子自己没兴趣。 3 冷漠式回应:当孩子故意用调皮的方式吸引你的注意力时,完全不管他,不要有任何反 应,继续干自己的事。但是一旦他用了正确的方式,要立刻说:“你做 XXX 真 好。 ” 4 热情式关爱:这一点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父母进门要抱抱孩子、亲亲孩子。 ? 六 自设家庭教育环境要诀 1 统一所有成人的教育观念:具体到每一件事大家的反应、态度应一致。 2 训练成人的教育行为 3 培养聆听孩子倾诉心事的习惯: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完全无干扰的好好听孩子 说话, 要有回应,不要评价,不要影响下次的交流。 举例:孩子说:“爸,我在幼儿园打人了。 ” 要不带情感、重复反应:“哦,你在幼儿园打人了。 ”(而不是说:“你怎么打人 呢,打人 是不对的。 ”这样孩子下次就不会告诉你了。 ) 建立聆听的习惯后,孩子会把家当成最安全 的地方,不论有什么事情,首先想到和父母交 流。 4 给孩子创造一个私人空间:让其摆放自己的物品,学会遵守规则。 ? 七 一定不能犯的错 1 用负面语言批评孩子:如“你真笨” 2 和其他孩子比较:无论是比别人好还是差,都不要进行比较,要让孩子知道每 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 用爱来威胁孩子:如“你再这样我不喜欢你了” 八 训练改善行为(只有教育无效时,实在没有办法时才使用下述方法。用于 45 岁 有问 题的孩子) 1 记录式奖励: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值得奖励的事情,做到后给与奖励。 (不要 中途提高 改善标准) 一周改一件事即可 2 冷静期惩罚法:让孩子先自己冷静下来再惩罚。 掌握讲故事的秘诀 蔡伟忠博士 掌握讲故事的秘诀 1.选择适合图书 2.肢体语言 3.制造气氛 4.语言掌握 5.教育元素 ? 引入教育元素不是让你当派出所民警,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孩子有没有兴趣啊?有没有刚 才的兴奋状态啊?要让孩子自己找感兴趣的点,你再引申一点就可以了,讲故事是乐趣嘛, 你们不要搞成灌输知识。 ” ? 蔡老师带来的几本图书都非常的简单,每本都只有四页共 8 幅画,每页以图画为主下面是英 文。 蔡老师讲的那本是几个小朋友拿着藏宝图找宝藏的故事。封面是 3 个小朋友(1 女 2 男)在 看一张地图,地图上有一棵大树、一块大石头、一个钟、一扇门、一个水池,最后是一个箱 子。 ? 蔡老师先把书藏在身后对小朋友说:“我们来讲故事好不好?” ?“好啊。 ”小朋友挺高兴。 ?蔡老师把封面拿给小朋友看,等了一会儿说:“我们要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啊?”小朋 友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你看到什么啊?” “有三个小朋友。 ” “还有呢?” “不知道。 ” “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将问题具体化) “一张图” “哦,图上面画了(故意的停顿,让小朋友来说)” “有一棵大树、一块大石头、一个钟、一扇门、一个水池,还有一个箱子。 ”小朋友用 手指着画把内容都说出来了。 “要是你是这个小朋友你希望这个箱子里面有什么啊?” (角色带入)蔡老师神秘的问 “宝石,里面是宝石。 ”小女孩非常激动,举着手开心的说。 ? “哦,里面是宝石啊。那这个箱子是.”蔡老师也很配合小朋友的情绪和想法。(特 别说明一下,讲故事不需要太多标准答案,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就好。所以即使箱 子里画的不是宝石也不要纠正孩子,就顺着孩子的思路走下去。) “是一个宝箱” ? “那这是一张什么图呢?” ? “藏宝图” ? ?“那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 “寻宝的故事” ? ?到目前为止,封面的内容都是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蔡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内容, 只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她去观察。封面看完孩子已经很迫不及待的想看里面的内容了。 ? ?讲到这里蔡老师指着封面的小女孩说:“假如这是你,旁边的一个是你爸爸、一个是我 (另外两个小男孩) ,我们三个去寻宝好不好?” ?“好啊,去找宝石,里面有一块好大的宝石。 ”小朋友激动死了 ?嘿嘿,这个时候蔡老师把书放下了说:“去那里那么远,我们要准备点什么东西呢?” (整合生活中的经验) ?“带点吃的啊,还要带水” ?“哦,带吃的、带水,我们穿什么鞋去啊?” ?“舒服的鞋啊。如果下雨就要穿雨鞋,还要带伞。 ” ?“准备好喽,我们去寻宝喽”蔡老师也很兴奋的说(制造气氛) ? 先不给小朋友看图,先问:“我们先走到哪里啊?”小妹妹记得很清楚:“大树。 ” ? 这里又有一个细节,让小朋友自己来翻书的,而不是自己翻。 (个人理解是为了让孩子 更有参与感、更能溶入故事中。 ) ? ?因为第一页图画和封面一样,所以从第二页才开始内容。第二页是小朋友拿着地图到了 大树下,从起点到大树之间还画了三个大大的脚印。 ?“哦,到哪里了?” ?“就是大树。 ” ?“一”用手指着一个大脚印,然后停下来等小朋友数。(不用直接问问题,稍稍给一点 提示孩子就能明白了。我就是因为总是这样直接问问题:你说 XXX,所以被定义为了“派出 所民警” 。另外一个妈妈讲的故事是 6 条腿昆虫的故事,封面有两片青草叶组成的 6 字,妈 妈也是直接问象什么,蔡老师就提醒说:你拉着她的手照图直接比画一下就可以,她就明白 了,不用直接问问题。) ?“一、二、三。 ” ?“走了” ?“走了三步。 ” ?“树上有.”用手指着树上的果实。 ?“大苹果。 ” ?“怎么样能摘到苹果啊?” ?“爬到树上去摘嘛。 ” ?“你会不会爬树呢?” ?小朋友摇摇头 ?“如果你和爸爸去摘苹果,是爸爸抱你摘苹果,还是你抱爸爸摘苹果啊?” (发现小朋友 对于一些不合逻辑或是打破常规、或是滑稽好笑的内容特别的感兴趣。所以说到:你抱爸爸 的时候,小朋友就觉得这个叔叔太搞笑了、太有趣了,连这种常识都不懂) ?“当然是爸爸抱我了。 ” ?“你和妈妈去摘苹果呢?” ?“妈妈抱我。 ” ?“妈妈和爸爸去摘苹果呢?” ?小朋友搞不清楚了。 “是爸爸抱妈妈,还是妈妈抱爸爸呢?”提示了以后小朋友还是很迷茫 的样子,这个问题就没有继续下去。就转移了话题。 (个人理解这说明小朋友对小孩和成年 人之间的力量对比是很清楚的,但对于成年人之间的差别还不太清楚,因为超出了孩子的经 验范围所以就不再延伸了。再继续下去估计就影响到故事的趣味性了,也离内容太远了。也 没给小朋友答案,让小朋友自己去找答案。不过好象也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是爸爸比妈妈 力气大,也有妈妈力气比爸爸大的。 ) ? 后面的每一页都有三个大脚印,小朋友翻过来都会自己先数一数。 大石头一页的画面是小朋友坐在大石头上,主要展开的是大小比较的内容。 “石头大不大?” “大。 ” “有多大呢?” “有这么大。 ” “是你家沙发的一半大呢还是一整个沙发那么大?” (问题具体化) ?“一半大。 ” 有钟的画面因为小朋友不认识钟上的时间就没有展开内容,只描述了一下画面内容。这部分 如果想让小朋友学习钟表可以展开,每部分内容可以自己调整,没有固定模式。就是要考虑 到故事的趣味性(在快乐中、游戏中学习) ,不要展开太多、太深,最后故事讲一半变成数 学课了,孩子彻底没兴趣了。 ? 下一页是一扇关上的门,这部分展开的内容我觉得很有意思,里面涉及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之前小朋友爸爸向蔡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的爸爸说有一次小朋友和奶奶一起出门, 结果奶奶忘了带钥匙,两个人就在家门口等了很久。后来每次小朋友出门都会很担心,总是 一次次的问钥匙有没有带。蔡老师给的办法是,出门后把钥匙给小朋友,让小朋友把钥匙交 给大人,如果还是很担心可以给小朋友脖子上带一把钥匙当然是和大人一起出门哈) ?“门关着,怎么办?”蔡老师 ?“用钥匙开嘛。 ” ?“没带钥匙啊。 ” ?“回去拿吧。 ”小朋友说 ?“谁回去拿?你回去拿还是爸爸回去拿?” ?“爸爸回去拿。 ” ?“出门爸爸会带好钥匙对不对?” ?“对” (我觉得这部分是有一点点解决心理阴影的内容,不过没向蔡老师考证过,自己瞎猜 的因为我知道蔡老师是有英国游戏治疗师的资质的。 ) ?“哎呀,锁生锈了,钥匙打不开,怎么办?” ?“那我们就从门上跳过去。 ”(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池这一页主要展开的是语言表述能力。小朋友描述了喷水池的现状。又说了说自己看 到的喷水池是什么样子的。 (和生活经验整合。 ) ? 最后一页,是打开的箱子。前面一页是找到箱子。 蔡老师先把书放下,问小朋友:“准备好了没有?” 小朋友很高兴的点点头。 “真的准备好了?” “真的准备好了”小朋友很激动,跃跃欲试的样子。 ?最后小朋友翻到这一页时,激动的大叫:“啊,好多好多的宝石啊。 ”真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爸爸妈妈们都在下面窃窃私语,估计都没见过讲故事能让孩子兴奋成这样的。大家以前心中 定格的讲故事画面都是温馨的小床上,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听妈妈讲那好听的故事。 所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睡前慎用、慎用,否则孩子睡不着,偶不负责任哦。 最后,对小朋友说:“你现在是不是会画寻宝图了?” “不会” “这不就是一张寻宝图吗?你也照着画一张给叔叔看看,好不好?。 ”指着书上的图说 ?小朋友马上专心的画起来。 补充一下,用钥匙开锁这些部分可以带上动作(肢体语言)能更好的和小朋友互动。 一位爸爸说,女儿给自己讲海的女儿的故事,先是照着故事原来的内容讲,后来说: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小人鱼把王子杀死了,自己又回到海里了。 ” 爸爸就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觉很难回应。 蔡老师说:“你就说,宝宝不错,你很有创造力哦,自己会编故事哦。学会找到亮点:肯定 孩子的创造力,但是不评论内容的对错。价值观的问题,留给孩子自己去思考,你要做的就 是丰富她的人生经验,让她自己去总结。你不要给她下结论。 ” ?备注:对话之间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很重要,请自己琢磨。 ?不要每句话都太夸张,要根据故事内容和情节来设计。 ? ?对了,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在给孩子讲故事前自己要先看看故事的大意,心中要先确 定一个方向,不要书上什么内容都伸展开,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个人觉得应该 是补充不足的地方,多和已经有过的感性经验结合吧。 ? 蔡老师的讲座最有价值的是他能通过你描述的问题找到症结在哪里(这真是一个经验和功力 的积累) ,很多妈妈描述的问题听起来都一样,但其实是不同的,解决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印象特别深是有一个妈妈说 10 岁的女儿偷偷拿自己的钱,蔡老师听妈妈说完以后说:“问 题不在你说的这件事情,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妈妈一点点说完,蔡老师一层层分析,最后 问题的原因是妈妈从小到大完全掌控了女儿,孩子没有一点自主权,所以表面很乖,但却偷 偷的拿钱。当蔡老师分析完以后,那位妈妈难过的哭了,蔡老师安慰她说没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