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03月21日哲学讲课提纲_第1页
2001年03月21日哲学讲课提纲_第2页
2001年03月21日哲学讲课提纲_第3页
2001年03月21日哲学讲课提纲_第4页
2001年03月21日哲学讲课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1 年 03 月 21 日哲学讲课提纲 作业讲评 1绝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多数同学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谈学习哲 学的意义,其中几个同学谈得非常好,把哲学与具体科学放在一个大系统中看 哲学的地位。还有一些同学从世界观上谈学习哲学的意义。少数同学讲,学哲 学的意义就在于我以前没有学过,这也说得过去。 2从作业中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读了不少书,不仅读过罗素的书,甚至 还读了一些黑格尔。有的同学思辨的能力达到了相当程度,有的话我都没读懂。 3个别同学答得不好,歪曲了我的意思,说明听课不认真。有的同学逃课, 还在作业上表露不满情绪,这个态度不好。清华的学生应该有自我负责的精神, 不要总是一贯正确。 4个别答卷语言雷同,提出警告。 专题 3 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首先是 时代的需要。就他们个人的条件来说,最主要的有这样一些前提: 1积极投身政治斗争; 2深入社会,深入实践; 3刻苦好学,理论功底深厚。 从“天国 ”走向“人间”; 这是就马、恩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从而背离整个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 学体系,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而言的。 马克思 1818 年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其父亲是当地有名气的律师,是 一个怀有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影响下, 马 克思从少年、青年时代就有了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马克思 17 岁毕业时,在 他的各种试卷当中可以看到,他当时是受到了 18 世纪启蒙学者思想的强大影响。 1835 年 10 月,马克思去波恩大学攻读法学。那时的马克思强烈喜爱浪漫派 文艺和诗歌。他的思想发生较重大的变化,是在一年之后他转学到柏林大学时发 生的。促成这个转变的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与燕妮订下了秘密婚约,更重要的是 柏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道德上的义务感使他开始以更加勤奋的 精神和严肃的态度,在更高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上去从事学业,而与欢乐、松散的 大学生生活永远诀别。这一时期马克思的重大思想转变就是从对文学、诗歌的爱 好转到了对哲学的爱好。 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哲学。 1837 年夏天,他参加了柏林的 “博士俱乐部 ”,结识了许多青年黑格尔主义者,并很快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参加 了那里发生的大规模的思想争论。 1830 年 7 月在法国发生了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其后果冲击到了当时的普鲁 士帝国。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当时德国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这 时的德国有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黑格尔派内部,也有一大批民主主 义者。由于他们的革命要求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相冲突,所以他们开始试图突破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束缚,用他们重新解释过的黑格尔哲学为其政治主张服务。于 是黑格尔学派就分裂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作为突破口,青年黑格尔 派从宗教哲学入手,其标志就是 1835 年大卫施特劳斯出版了耶稣传一书。它 通过对耶稣这个人的生平的评论,反对把宗教与哲学混为一谈。其政治意图是反 对作为封建王国精神支柱的基督教,主张政教分离。后来,青年黑格 尔派内部又 出现了一个更为激进的人物,他就是布鲁诺鲍威尔。如果说施特劳斯是用“ 实体” 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那么鲍威尔就是用“自我意 识”代替了施特劳斯的“实 体”。鲍威尔在自我意识的掩盖下,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政治要求。马克思在政治上 赞同鲍威尔的观点,而在哲学上对其割裂思维和存在持有不同意见。 鲍威尔对马克思非常尊重,一心想与马克思保持合作。在 18391841 年间, 他们有许多书信往来。鲍威尔在马克思完成博士论文之后,鼓动他到波恩大学去 工作,并在那里和他一起创办一个哲学杂志。 马克思也希望在波恩大学获得一个 教授的职务。但当 1841 年马克思到达波恩之后,政治形势更加严峻了。不用 说介 绍马克思,就连鲍威尔自己在波恩大学的位置也岌岌可危。马克思这时认识到自 己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大学求职,而鲍威尔也于当年 9 月被当局驱逐出波恩大学, 二人创办杂志的打算也无法实现。 1841 年 11 月在莱比锡出版了一本名为对黑格尔、无神论者和反基督教者 末日审判的宣告的匿名小册子。其中以讽刺的手法对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进行了 批判。这个小册子主要是鲍威尔搞的, 马克思是他的秘密合作者。本来 鲍威尔还 想和马克思一起完成和出版小册子的第二部分,但是马克思中途退了出来。这事 发生在 1842 年的 2 月。 之所以退出这个计划,是因为马克思在此期间思想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 化。促使他思想变化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费尔巴哈对于黑格尔哲学和宗教的批判。 通过费尔巴哈,马克思开始对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进行反思,启发他彻底放弃了 黑格尔的哲学立场;二是马克思已厌恶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空谈,开始从纯粹的哲 学领域坚定地走入了政治领域。1842 年的 12 月间,马克思写出了第一篇政治 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开始与整个黑格尔学派告别,向唯物主义转 变。 1842 年 2 月起,马克思成为了莱茵报的自由撰稿人后又任该报主编,这使 他有机会旁听莱茵省议会的政治辩论,从而接触到了“ 物质利益”问题。当时莱茵 省议会辩论的问题很多,马克思在莱茵报上专门写文章评论过的有:关于出版 自由的辩论;关于林木盗伐案的辩论以及莱茵报就摩塞尔葡萄农贫困生活状况 与莱茵省总督展开的论战。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的文章还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国家观、法律观,但 他已经深切地感觉到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学说与现实生活的尖锐对立,一 些新的观点正在形成,他处于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之中。如: 马克思从出版自由的辩论中发现:各等级的代表在辩论中对出版自由提出的 思想方案,取决于当事者各自特殊的阶级与等级利益;占统制地位的特殊等级其 利益与人民的普遍利益处在尖锐的对立之中;贵族等级敌视和反对新闻出版自由, 并不是奠立在“ 较高” 的原 则基础上,而 实际上是根源于他们在尘世的利益和特权; 等等。 马克思从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草案的辩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法律草案 反映的是大森林主“ 自私自利 ”的物质利益而不是体 现人民的意志,这同“违反人 民利益的法律都是不合法的”的思想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林木占有者可以操纵 作为立法者的议会,从而掌握了国家的法律,这种情况同国家与立法的“ 理想的 本质”陷入绝对 的矛盾之中; 马克思进一步认识到,这个所谓的“人自由联合的国 家”,这个作为法律的、伦理的、政治的自由的“实现 ”的国家,已沦落为林木占有 者的奴仆与工具。马克思还探讨了国家与私有制、 穷人与富人的对立等问题。当 事实同逻辑处于尖锐的矛盾当中时,青年黑格尔派总是认为事实是非本质的;而 马克思则认为,事实是本质的东西。 在马克思所写的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他已经看到:摩塞尔农民的特 别贫困的情况在客观上是由普鲁士占统治的社会政治关系所决定,所以应该到 社会的关系与制度中去寻求国家的结构与组织的基础;他批判了那种认为一定的 社会关系取决于有关当局或官员的管理才能的主观主义的见解。马克思说:“ 在研 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 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关系,这些关系决定私人和个别政 权代表者的行动,而且就象呼吸一样地不以他们为转移。只要我们一开始就站 在这种客观立场上,我们就不会忽此忽彼地去寻找善意或恶意,而会在初看起 来似乎只有人在活动的地方看到客观关系的作用。既然已经证明,一定的现象 必然由当时存在的关系所引起,那就不难确定,在何种外在条件下这种现象会 真正产生,在何种外在条件下即使需要它,它也不能产生。这几乎同化学家能 够确定在何种外在条件下具有亲合力的物质化合成化合物一样,是可以确确实 实地确定下来的。 ”虽然马 克思这时还没有具体说明哪一种社会关系是起最终决 定作用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但这毕竟是他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过程中的 重要一步。 (参阅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三自然段, 选读P6162) 从纯粹哲学走向政治经济学; 当马克思把研究社会的视角由政治、思想等精神的方面转向经济的、物质的 方面之后,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仅凭哲学知识就远远不够了。1843 年 10 月,马 克思移居巴黎。在那里他研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许多文献。使他转而对政 治经济学发生兴趣的,正是恩格斯。 与马克思不同,恩格斯没有上过大学,甚至中学也没有毕业,就在 1837 年被 父亲所迫去经商。在这个过程中,他成 为了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841 年恩格 斯在柏林服兵役,此间常到柏林大学去听课,并且也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 1842 年 9 月他兵役期满后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同别人合办的企业中工作。在此期 间,恩格斯常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去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1842 年 11 月,当恩格斯动身去英国之前,在 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与马克思会 面,虽然气氛是冷漠的,但二人的 谈话很可能对恩格斯产生了影响。恩格斯通 过 对英国状况的了解,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他在英国期间一直是 莱茵报的通讯员,后来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文。这样他和马克思在论文中 认识了。1844 年 2 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这 个大纲对马克思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在 18441845 年间,马克思重新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哲学问题,留下 了大量手稿。1932 年发表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具有了许多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 这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没有哲学视角的转变,就不会有 对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的批判研究;其次,如果没有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入 研究,也就不会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对于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马克思把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的条件下才做出的。 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创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准备,而且必须要有立场的转变,也就 是要从一名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这样才可能打破资 产阶级的阶级局限。 马、恩的这个转变完成的过程,始于 1844 年 8 月。 1844 年 8 月底,恩格斯回 国途径巴黎,再次与马克思见面,从此开始了他 们伟大的毕生合作。在巴黎,他 们合作完成了神圣家族一书,其中重点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1845 年,他们又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通 过批判青年黑 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而阐明了许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这本著作被称为历史唯物 主义创建的基地。而标志他们从思想到阶级立场都彻底完成了转变,形成了成熟 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著作,就是 1848 年 1 月他们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 这部著作完善、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学说。 (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列宁的“物质定义 ”: 无知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 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的唯一内涵是客观实在性。教科书上将感觉加上,是不伦不类的。 1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 ,其中说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 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 这里的“实事”即是指“事实” , “是”即是指“真” 。 (颜师古注曰:“务得事 实,每求真是也。 ”) 毛泽东对这句古语给予了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 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 究。 ”(改造我们的学习 ) “实事求是”这一命题,表明了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实事”指 的是客体, “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也就是说,毛泽东 所说的实事,是我们人所面对着的客观世界,是一切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而“求是”则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思维过程。 “实事”和“是”都是客观的东西,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实事实 际存在的各种事物,是以“个别性”的形式存在着;而“是” 客观规律, 则是以“一般性”的形式存在着。个别性的东西虽然是实际存在的东西,但它 只是客观世界的外部表现;规律性的东西虽然是客观世界的内在本质,但它却 并不直接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必须经过我们头脑的抽象概括过程(即经过“求 是”的过程)才能为我们所认识。所以,在“实事”和“是”之间,片面地强 调哪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最真实的只有“实事求是” 。 2实事求是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实事”是运动、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实事求是就是要以这样的物质世 界为第一性的东西。 “求是”的过程就是认识发展的过程,实事求是就是要把认识过程建立 在客观的实际过程之上,就是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实践的过 程。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改造世界来认识世界,又通过认识世界来 改造世界。 “实事求是”要求必须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毛泽东讲,自觉的能动性 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点。人的自觉能动性包括“知”和“行”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都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 3实事求是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 作具体分析。 ”分析具体情况,就是要分析人所具体面临的、与人的活动密切相 关的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 毛泽东曾把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学说,称之为“矛盾问题的精髓” , 他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 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论 )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学说, 一切事物都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实事求是就表明 了这一点。 “是”是普遍性、共性,但它就在“实事”这一特殊性、个性之中。 正因如此,人们才可以从“实事”中“求是” 。 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把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 想的精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抓住了其中最本质的东西。坚持了实事 求是,就是把握住了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样的哲学作为自己理论的 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