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给力 成都崛起_第1页
it给力 成都崛起_第2页
it给力 成都崛起_第3页
it给力 成都崛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 给力 成都崛起助推四川迈向电子信息产业“万亿俱乐部” 作者:靳军 白桦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 2011-07-17 中证网讯 据成都海关日前发 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 年上半年成都市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151.9 亿美元,同 比增长 27.6%。其中出口总值为 8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5%;进口总值为 67.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31.7%。 在这些略显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另一组令人鼓舞的数据:上半年成都结关出口便携式 电脑 403.5 万台,价值 17.3 亿美元;同期内销便携式电脑 33.2 万台,价值 1.3 亿美元,上 述两项合计 436.7 万台,价值 18.6 亿美元。这意味着成都已经成为继江苏、上海、广东后 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同期成都便携式电脑出口的数据几乎为零。随着 鸿富锦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仁宝、纬创等 IT 企业的陆续投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放量 增长,今年 10 月将形成 7200 万台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全年成都市出口便携式电脑将超 过 25003000 万台。 事实上,自 2003 年开始,英特尔、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国际巨头企业 的相继落户,带来的不仅是生产能力的突飞猛进,更带动其核心及关键配套产业纷纷入驻、 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迅猛发展,搭建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 ,促进成都乃至四川 电子信息产业有升级换代,到 2015 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有望超过 1 万亿,迈进电 子信息产业“万亿俱乐部” 。 八年征战 彻底告别“缺芯少魂没面子”时代 2003 年 8 月 27 日,历经两年多的考察与比较,全球顶尖级企业英特尔公司将芯片封 装项目正式落户中国西部。从此,成都与英特尔在美国、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菲律宾 和上海的工厂一起,成为贝瑞特这位商业巨子全球芯片业布局的重要棋子,也令英特尔的 中国布局和全球产业链更加丰满。 英特尔的这次西进,不仅搅动了成都和四川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更在某种程度上,打 破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缺芯少魂没面子”的局面。 “10 多年前,从事电子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只是几家国字号的企业,成都既缺 少芯片制造,也没有相应的软件设计,更缺乏拿得出手的产品。 ” 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回顾说,北京、西安、上海、深圳、成都等中 国主要的高科技城市一直盯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在设计、芯片制造等产业中,成都 虽然拥有众多科研院校,有研发基地和人才优势,但由于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缺乏带 动产业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互动效应不足,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在这一方面,不 论财力还是技术都有较高要求,地方政府虽有心扶持,但力有不逮。 英特尔的“空降” ,对西部地区的芯片产业产生了具有强大聚合作用。 “其产业向心力 可以在成都产生资金聚集、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带动西部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最终在 成都形成一个巨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 ” 因此,业内人士都把当年英特尔的入驻,看作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真正拐点。 事实的确如此。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商,英特尔落户成都,迅速产生“蝴蝶效应” , 吸纳了国内外有关芯片业上下游企业到成都办厂,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芯片封装测 试、制造等多个方面。 紧跟英特尔的脚步,成都高新区内目前已聚集起德州仪器、友尼森、摩托罗拉、爱立 信、微软、联想、中芯国际、菲尼克斯、瑞特克斯、美国芯源、达尔科技、安捷伦、诺基 亚、阿尔卡特、华为、富士通、飞思卡尔、凌成等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巨头。成都集成电路 产业总投资超过 30 亿美元,企业近百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伴随着英特尔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高级芯” ,成都市开始花大力气打造电子信息 产业的“魂”:2005 年 5 月,成都市正式提出将软件产业作为全市的“基础性、先导性和 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在软件产业战略布局规划上,成都高新区成为承 载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此后,IBM、SAP、NOKIA、埃森哲、DHL 、亚马逊、完美时空、赛门铁克、华为等 多个软件及服务外包巨头设立的服务外包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开发和运营中心纷纷在签 约落户,成都正成为承接和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新高地。 正如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所说, “几年前,政府规划建设天府软件园,那时区 域内并未形成明晰的产业聚集态势,也很少有企业愿意出资自建产业载体,而眼下,无论 是在此扎营的知名软件企业,还是专业运营产业园区的民营资本,都愿意参与到产业 载体的建设、运营中来,这说明成都适合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已经逐渐得到了全球同 行们的认同。 ” 事实上,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去年,随着德州仪器、联想、 戴尔、富士康、仁宝、纬创等电子巨头西进,形成巨大的终端制造能力,成都彻底告别了 IT 产业没有“面子”的时代。 在从分散到聚集的过程中,聚集一个企业,是这个企业认同了这个产业;聚集 100 个 企业,是这一类企业认同这个产业;如果聚集到更大程度、更大规模的企业群,就是业界 同行认同这个区域,认同这座城市,认同这个产业是在适合在这里发展的,而这样的聚集 过程,也将必然形成产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成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了。 内外兼修 配套企业发展凸显“立体构建” 长期研究“英特尔效应”的一位学者认为,英特尔落户成都的最大意义在于,当产业 集群形成后,这个产业将成为这个城市真正的、别处无法复制的比较优势。从经济学上讲, 这种后天形成的比较优势,甚至可成为一种独有的要素禀赋。有了这样的要素禀赋,就更 容易扶持和招纳更多的优势企业,打造更多的产业集群,城市经济就可迅速壮大。 事实上,随着富士康、戴尔、联想、仁宝、纬创等电子巨头西进,为成都迅速累积起 1.3 亿台笔记本电脑产能的同时,也让尾随其后的大大小小配套企业面临“搬家”之考。 对于电子信息产业西迁,最大难题是供应链,为此,成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供应 链整合到西部地区,形成“立体构建”的发展模式。 成都市投促委负责人表示,产业链配套是电子制造业的重要一环,而其中又可分为一 级、二级配套企业,一级是指直接供货,例如芯片、光驱、散热等零部件;二级则是指间接 供应的企业。 对于配套企业自身而言,是否西进取决产业环境、市场容量和新设厂的成本权衡。给 仁宝和纬创做配套的台湾尚达集团成都设厂筹备处负责人张承平坦承, “如果仅有一家客户 到西南设厂,我们肯定不愿意跟着过来,因为市场风险很大,万一哪天客户又搬到其他地 方去了呢?” 而这一忧虑如今显然已不是问题,按照四川省规划,到 2013 年四川产的各类电脑产能 有望达到 8000 万到 1.3 亿台。张承平说,核心配套企业与 IT 巨头合作多年,整个链条也 属于半封闭状态,如果不跟着市场的转移,改做其他业务的成本会更大。 “所以我们也来了。 ” 以富士康平板项目为例,今年上半年四川共引进 20 家富士康核心及关键配套企业,协 议投资总额约 46.6 亿元。同时,为了实现今年 8 月仁宝、纬创成都基地投产的目标,成都、 遂宁、内江、绵阳、眉山、乐山等有关市掀起了促进配套企业来川落户的新高潮,也成功 引进巨腾、奂鑫、志超、加百裕等 94 家核心及关键配套企业。 成都市双流县官员表示,配套产业链转移是一项很大的系统工程。早在 2010 年底,双 流就梳理过仁宝等项目的核心产业链,约有 200-300 家核心配套企业,首批计划是盯住其 中的 62 家重点企业。 截止今年 6 月底,已有 116 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签约四川,涉及行业包括显示设备、 电池模组、机壳模具、连接器、测试设备、物流配送等平板和笔电配套等完整产业链要素。 同时,各地还有储备目标企业近 200 家,正在积极跟踪促进。 其实,除了随富士康、仁宝、纬创等入川的配套企业外,此一轮国际巨头掀起的西进 热潮,也为成都市和四川省本土电子信息企业的“脱胎换骨”带来了契机。 汤继强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巨头的入驻,激活了成都本土配套企业的基础,促使 其加快换代升级。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 1382 家,其中制造业(规模以 上)489 家,涵盖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计算机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等领域; 软件企业 893 家(通过双软认证) ,涵盖了行业软件、数字娱乐、信息安全等领域。 有资料显示,仅英特尔成都公司一家的省内外配套企业就超过 300 家,现在富士康、 戴尔、联想、仁宝、纬创等一大批产业化巨头来蓉,除自身具有极强的整合能力之外,也 会带动上 1000 家以上的配套企业,再加上原有的像长虹、九洲以及本省的其它企业,共同 构筑起一个由数千家规模以上企业组成的产业群。在地域上,除原有的成(都) 、德(阳) 、 绵(阳)以外,乐山、眉山、资阳、遂宁、南充、内江等都被激活和带动起来,呈现出主 营与配套相结合、相协调的“立体构建”的生动发展态势。 “这是成都 IT 产业发展的特点,也是四川 IT 产业发展的特点,我们不是完全在一张 白纸上画图,特别是最近 10 年的 IT 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是在已经有了一定产业 基础上的立体构建 ,是新进的与原有的相促进、共发展的特点,是引进带动、提档升级 取得巨大成功的生动实践” ,汤继强说。 成都雄起 助力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 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此前曾透露,到 2015 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主营收入超过 1 万 亿,而目前仅有江苏和广东两地属于万亿俱乐部成员。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四川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产值是 1440.12 亿元,增幅为 45.3%,全国排名第 9 位。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其增长幅度将近 7 倍。 毫无疑问,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可谓是后来居上,而且底气十足。近 10 年来,四 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年均 20以上的成长,已跻身全中国大陆 4 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 基地之一,产业规模位居全中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十强之列,并连续多年蝉联大陆中西部 第一名宝座。有台湾媒体称,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后市发展潜力持续看好。 目前,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戴尔(成都)全球旗舰基地、联想(西部)产业基地、 仁宝西部运营总部及制造基地、纬创成都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四川,标志着四川 电子信息产业已基本形成以成都为中心,主要沿成都经济圈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四川省的角度来讲,目前基本已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区。 “水平看 成都、规模看周边”的思路,即集中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以及技术含量高的环节留在成都 市,而受土地和环境限制的项目则分流到下属市县或者周边地市。 有记者从相关方面独家获悉,目前包括东芝、伟创力,甚至黑莓等 IT 界知名企业已经 被列入成都市下一步引援目标。 汤继强认为,以大历史观和大产业观的观点来看,成都市和四川省近年来电子信息产 业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穿越了产业发展的“塌陷区” ,异军突起,以一个城市群、一个产业 带的模式带动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换代升级。 “建国以来一五时期国家规划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就是北京、南京和成都。但 在上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占尽了先机。 ” 而随着成都物流环境的极大改善,区位已经不是制约国内外巨头落户成都的决定性因 素。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中国第五大城市机场,2010 年旅客吞吐量达 2580 万人次,货运量 43 万吨;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 110 万人次,国际货 运量 1.78 万吨,在中西部机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