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_第1页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_第2页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_第3页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_第4页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 是什么 为什么 哲 学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 追求智慧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 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 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 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 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从与生活的关系看:是美好生活 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 艺术。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 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 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 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 导。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 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时政意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哲学的思想库作用, 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促进和 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利 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哲学 基本 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 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 性的问题) 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 题 。 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一切 哲学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 马克思主义 哲 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价 值 观 人 生 观 一般 个别 部分整体 2 区别 联系 哲 学 与 世 界 观 的 关 系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主体不同:世界观自发形成,人人 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 才能掌握。(哲学家) 特点: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 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理论 化、系统化,有序、逻辑和完整的体 系。 人们把世界观形成体系,用某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就有了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都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否认根本看法和 总的看法。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 学 与 时 代 的 关 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文化等。 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 化范畴,是对一定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的内容来源于 时代。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 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 成果。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哲学可以 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 解放人的思想。哲学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出社 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同时能够动员和 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古代 朴素唯 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 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 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 形而上 学唯物 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 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 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唯 物 主 义 辩证唯 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 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主观唯 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唯心 主 义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 产生 特征 中国化 功能、地位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阶级基 础:无产 阶级的产 生和发展 自然科 学基础: 三大发现 理论来 源:黑格 尔的辩证 法和费尔 巴哈的唯 物主义 唯物主 义与辩证 法的有机 统一 唯物辨 证的自然 观与唯物 辨证的历 史观的有 机统一 科学性 和革命性 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 立自主。 精髓: 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落后的中国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 列基本问题。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 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 党对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地位: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是,帮助中国人民 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二 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 了新鲜经验和新鲜活力,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 界。 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 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 功能,作用,意义:可以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 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 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 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 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 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 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一、(辨证)唯物论 原 理 内 容 方 法 论 自然界的 物质性原 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们应当在承认自然界客观 性的前提下去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世界的物 质性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 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事物运动 是有规律 的原理 (规律的 客观性和 普遍性)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规律客观 性和主观 能动性的 辩证关系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们可 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改变或创造条件, 发挥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 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二者是有机结合的。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 握规律。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4 的统一。 物质决定 意识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能动 作用原理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不仅能认识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 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其一,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 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到阻碍的 作用。其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 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 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锻 炼成才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真理的条 件性和具 体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 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 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 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 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 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 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 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 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的反 复性和无 限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 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 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 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 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联 系 观 普 遍 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 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 学的孤立观。 5 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客 观 性 联系是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条 件 性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 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 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 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 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 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 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 建立新的联系。 多 样 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 整 体 与 部 分 的 关 系 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 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 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 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 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 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 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 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 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 展。 多 样 性 系 统 与 要 素 的 关 系 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普遍性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 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具有创新精神。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发 展 观 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 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 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 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 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 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道 6 德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状态 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 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 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 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 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 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 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 造条件;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 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 发展; 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学会优化结构 对立统一关 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人方面,这两个方 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 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 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 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 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 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 矛盾的 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 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 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 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 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 盾的关键。 矛 盾 观 矛盾 普遍性 与 特殊性 的 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 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 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 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 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 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饿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 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 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 性的错误倾向。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矛 盾 的 不 平 衡 性 主要矛盾 与次要矛 盾的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 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清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 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不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 ( 属 矛 盾 特 殊 性) 矛盾的主 要方面与 次要方面 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 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 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清主次方面,坚持两分法 抓主流,抓主要方面 不忽视支流,次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辨证 否定 观 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 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 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 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 唯上,只唯实。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 践创新与发展。 具有革命批判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历史观) 原 理 内 容 方法论 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 识的关系 区别: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 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 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 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 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 正确的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 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 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