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讲学稿_第1页
《故乡》讲学稿_第2页
《故乡》讲学稿_第3页
《故乡》讲学稿_第4页
《故乡》讲学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故乡讲学稿 学习目标:1、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重点) 2、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预 习: 一、给画线字注音。 脚踝( ) 獾( )猪 惘然( ) 瓦楞( ) 胯( )下 秕( )谷 潺潺( ) 鹁鸪( ) 絮絮( )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断茎( ) 心绪( ) 亲戚( ) 祭祀( ) 颧骨( ) 隔膜( ) 二、解释下列词语: 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 悲凉:悲哀凄凉。 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寂寞冷落。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 神异:神奇,不同一般。 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 伶俐:动作灵活。 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 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惶恐:惊慌害怕。 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定规:成规,一定的规矩。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偶像:原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切近:靠得很近 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 茫远:渺茫,因离得太远而模糊不清 三、通读全文,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作者是 ,原名 ,文章以 为线索,按照“ ”“ ”“ ” 的情节安排,故事的背景是 。 2.小说主要采用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 _典型;“我”是一个_的形象。 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闰土: 杨二嫂: “我”: 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学习过程: (一) 了解写作背景、作家及作品: (二)学习课文 1、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 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2 第一部分 :( ) 描写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我”回乡的目的。 第 二部分:( )写“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 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 第一层:( - )写老屋的寂寥和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 - )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 - )写“我”见到了杨二嫂。 第四层:( - )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 - ):写“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 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2、朗读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 (2)、第二段中的“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3) 、怎样理解“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一句的含义? 答: 三、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凸颧骨( ) 愕然( ) 嗤笑( ) 惘然( ) 潺潺( ) 恣睢( ) ( )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阴侮 影像 心绪 谋食 B、蓬隙 寓所 獾猪 愕然 C、潮汛 打拱 瑟索 恣睢 D、隔膜 惘然 箫索 展转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愕然:吃惊的样子 B、鄙夷:看不起 C、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 D、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4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各词相近的词 (1)阴暗( ) (2)萧条( ) (3)寂静( ) (4)悲凉( ) (5)鄙视 ( ) (6)崇敬 ( ) 5、辨析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不是的打“”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 ) 她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 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 ) 四、拓展延伸: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 (贵港市中考题) A、 迸裂( )猝然( ) B、 纤维( )怪癖( ) C、惆怅( )贮藏( ) D 、 笼罩( )游弋( ) 、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 、 分析人物形象: 1、闰土 3 朗读第 1230 自然段和 5577 自然段 (1) 、找出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完成下列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2) 、少年的闰土和中年的闰土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3) 、对闰土形象的刻画,小说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 答: 2、杨二嫂 朗读 3952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对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 (2)杨二嫂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这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 (三) 、课堂探讨: 1、见课后练习一、二题 2、课文中主要进行了哪几组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答: 3、“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答: 4、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 了。 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 三、随堂练习: 阅读第二部分中的 1230 和 5477 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中说闰土“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那么我记忆上的闰土是怎样的? 答: 2、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为什么既是“欢喜”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4 答: 3、为什么“我”见到闰土时,“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但却说不出来? 答: 4 、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5、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6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 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四、拓展延伸 根据你对家乡贵港的了解,仿照划线句子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07 年贵港市中考题) 我的家乡贵港,她依偎在三江怀抱之中,山青水绿,人杰地灵,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她的山,西山 南山平天山闪闪秀丽;她的水,郁水黔水浔江水 她的话,白话壮话客家话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 、读第 78-88 自然段 ,探究下列问题: 1、 “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 ,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 的心情是怎 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为什么? 答: 2、作者 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 、 “辛苦麻木” 、 “辛苦恣睢” 。这里的三个“辛苦”分别是什么含义? 答 3、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答: 4、 “我”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 6、小说反映了什么的主题?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 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 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三)随堂练习 5 阅读文中最后三段,回答问题: 1、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 内容却不同,即“我”为 而辛苦,闰土为 而辛苦,别人为 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 2、对“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一句中“蒙胧”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月光不明,暗淡无光。 B、水声潺潺,使人昏昏欲睡。 C、通过想象,展现出模糊的景象。 D、迷迷糊糊,眼睛看不清楚。 3、小说最后一句话,构成了一组相关的比喻,如果把“希望”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希望 无所谓无(希望不能说没有)看成是本体,那么喻体就是 如果把 看成本体,那么喻体 就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请说说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5、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水生么。 ”一句中的“我想”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有几点? 6、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选文中的“我”指( ) A主要人物 B.线索人物 C.鲁迅 D.暗衬人物 8、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了? 9、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中“切近” “茫远”包含着什么意思? 10、文中两个“偶像”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1)偶像 (2)偶像 11、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希望有没有都可以 B. 希望没有用 C. 希望在黑暗社会不以实现 D. 不能空有希望 12、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这句话中“这”指的是( ) A希望 B. 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C生活道路 D故乡美好景象 这句话中“成了路”比喻的是( ) A有了希望 B. 地上的路 C家乡变得美好 D. 希望得以实现 13、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都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 给他。 _ _ (四)小结 (五)延伸拓展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09 年贵港市中考题) 是什么原因让你想学习而找不到方法?是什么原因让你由于畏难而害怕学习?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学习失去了兴 趣?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