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_第1页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_第2页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_第3页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_第4页
21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上) 论文作者 陈凤英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329,论文页数 3839 页 2001 年 2001 月论文网 /paper_7498224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迅猛展开。 这是各主要国家为适应数字经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进行的战略性抉择。 一、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特征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带动技术溢出与产业转移,用信息化推进产业结 构高级化,用放松管制与制度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宽松的软环境。 (一)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带动了生产全球化,成为世界产业结构 调整的主力军。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 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促进了资本、商品、技术、人员及管理技能等跨国界流 动。到 1999 年底,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已达 6.3 万家,分公司达 68.9 万家,控制着世界近 1/3 的生产、2/3 的贸易、70%的专利及技术转让、近 85%的外国直接投资,形成了一个庞 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 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并购或研发,扩大其在全球的经营空间。并购领域涵盖制造业和服 务业,且服务业趋升,制造业趋降。这是因为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已达 60%-70%。研发领域主要涉及信息、生物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并购还是 研发,跨国公司的活动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东亚等新兴工业国家是次选目标。 全球产业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发达国家间通过相互投资、企业兼并或联合研 发来拓展市场,更新技术,实现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二是以直接投资或并购方 式,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此外,在这次产业转移中还呈现出在一 些产业整体转移的同时,同一产业中的上中下游分离的特征,即母公司控制核心技术,国 外分公司进行中下游生产。 (二)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 起着驱动力的作用。 信息技术带动的科技创新改变着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产业结构。首先,信息产业正成 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目前,各主要国家均以高于经济增长数 倍的速度培植信息产业。 其次,作为一个关联度、感应度和带动度极强的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 兴产业,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加速着生物工程与生命 科学、新材料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并促进光学电子、航空电子等 “边缘”产业的诞生。 最后,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其脱胎换骨, “新” “旧”产业加速融合,界线趋 于模糊。 (三)制度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放松管制、制度创新,是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特点。良好的制度使资金、人才、 技术等高科技要素更有效地互动与集成,新制度催生新技术,创造新产业,造就新经济。 美国 90 年代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秘诀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主要内容有:1.投融资体制 创新(主要指发展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 。作为一种承受高风险、追求高回报的融资体系, 风险基金起着传统融资所不能承担的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功能,使具有较大失败风险的高 新技术创意能够实现从思想到实验室进而产业化的转变。作为退出机制,二板市场不但能 使高技术企业通过社会资本分散风险,而且使一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易在此融资,并得 以发展。2.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创新。新思想、新创意的涌现,在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宽松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以股票期权为主的激励机制。3.研发体制创新。产学研三位一 体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方式。此外,灵活的用人制度、正确的产业政策,都是产业 结构调整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向与趋势 21 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改 造后的传统产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知识型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 21 世纪将是发展知识产业的世纪,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柔性生产将逐渐替代批量生产,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将 成为影响未来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 产业结构高级化意味着高新技术对工农业产出的增长、效益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贡献率加大(10 年后,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目前的 1/3 上升到 50%,西欧 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 10%增到 15%) ,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多的信息资 源生产出更为丰富的物质产品。原有主导产业,如钢铁、石化、汽车等将被信息与通信、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所替代。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 将主要从事知识密集型(1995 年经合组织国家知识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0.9%)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 业化与信息化将是这些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趋增、产业结构软化,将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 最终目标。知识型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增加,在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多数国家产 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脉络。目前,美国知识产业中 83%以上集中于金融与保险、信息与通信 和企业服务等行业。90 年代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 70%左右来自第三产业(第三产 业已占美国内生产总值的 75.4%) 。西欧预测,其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将使知识服务业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目前的 25.4%增加到 2020 年的 37.5%。 服务业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继硬件、软件、网络业后, 作为信息产业的第三产业,信息服务正成为信息业的基础行业。目前,全球信息服务业产 值已占整个信息业的 38%,并以两位数的增速迅速发展。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预计,到 2003 年,全球信息服务业产值将达 7220 亿美元,成为信息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三)以高新技术改造后的传统产业将赢得新的发展空间。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 术在三个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使趋于衰退的传统产业农业与制造业发生逆向回归。 90 年代以来,美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使其全面升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80 年代,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增 3.4%,90 年代提高为 4.7%) 。制造业成为推动美经 济扩张的第一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29%) 。日本、欧洲与发展中国家亦把以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列为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事实证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不但使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 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正在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使钢铁、汽车、化工等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可使其日趋信息化 与知识化。从发展角度分析,实体经济通过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很可能成为新经济中的最 大赢家。 人类基因组知识的利用,将完全改变传统的医药和医学行业。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 的开发正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农业革命,转基因食品的应运而生有望最终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吃饭问题。 21 世纪初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下) 论文作者 陈凤英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论文单位 京,点击次数 180,论文页数 3739 页 2001 年 2001 月论文网 /paper_74981731/ 三、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与教训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经验值得借鉴,教训值得总结。 (一)能否准确把握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选准主导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 的成败和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产业结构应随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国际环境的变化而 不断调整,是一个持续永恒的动态过程。合理而先进的产业结构能使资源配置更有效,供 求关系更均衡,经济发展更健康。反之,将使经济停滞不前,甚至陷入衰退或危机。 作为本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美国成功地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势,及 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使经济发展找到了新动力,创造出历史上最长的扩张期,实 力由 70 至 80 年代的衰退转入 90 年代的重振,竞争力连续 7 年雄居全球榜首。 而曾在战后创造出经济奇迹的日本,由“优等生”变为“劣等生” ,原因也正是由于未 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失去了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的主导产业, 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竞争力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十七位。在东亚经济发展中,产业 结构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驱动力,亦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该地区曾以成功的产业 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长期被经济过热掩盖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产业趋同和经 济“泡沫” ,最终使其遭受了一场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的国家迄今尚处在混乱中,经济 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教训相当深刻。 (二)宽松的创新环境和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必要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取决于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两者都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制度环境。美国之所 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 良好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克林顿执政后,一改战后美国一直无明确的产业政策的做法,运 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方位扶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风险基金的建立、产学 研结合且注重实效的研发体制、灵活的用人机制、敢冒风险的企业文化、重视教育与不惜 一切招揽人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美国经济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领域,产业结构因 此发生根本变化。在全球传统商品相对过剩、出现通货紧缩情况下,美国能够不断地拓展 新产业,研制新产品,刺激新消费,实现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相反,欧日囿于僵化的劳动力市场、落后的研发体制、陈旧的管理机制,尤其在风险 基金问题上,不但资金少且使用不当(美风险基金 78%用于信息、通信和生物技术上,欧 日则分别为 20%和 12%) ,使欧日在发展创新产业方面至少落后美国 5-10 年。 (三)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 是赶超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次产业转移的主体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 业,载体是跨国公司、传统产业转移往往采取梯度方式,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 势。而高新技术转移以跨跃方式,更注重东道国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知识优势 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这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高乃至苛刻的要求。原有的市场、 劳动力等硬优势趋于弱化,体制、人才和创新能力等软优势凸显。 北欧的芬兰、爱尔兰、瑞典等利用其软优势,以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为突破口,实现 了跨跃式发展,成为“欧洲明星” 。而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基本不具备上述条件,数字鸿沟 的扩大会使这些国家进一步被“边缘化” 。 (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焦点集中于人才争夺,鹿死谁手 尚难定论。面对迅猛而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速制定产业发 展战略,以占据产业升级的制高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把战略产业锁定于与信息相关的产业上。日本明确提出“信 息技术立国”战略,以信息技术实现第二次赶超, “5 年内成为最先进国家” 。欧盟积极发 展电信业与“电子欧洲” ,力争在移动通信领域超越美国,实现重振欧洲产业优势。美国无 疑是迄今为止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胜者。在信息技术领域独占鳌头后,美又在生物与纳 米技术等高技术领域狠下功夫,力保霸主地位。东亚等新兴市场国家都从战略高度将信息 业视作实现第二次跨跃发展的主导产业。韩国希冀于 2003 年跻身全球 10 大信息产业国, 软件大王印度计划 10 年内成为信息超级大国。 人才争夺将是 21 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独占 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外国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全 球现有的 600 万软件技术人员中,200 万在美国。在经合组织的外国留学生中,在美国留 学的占 32%。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未来 5 年美国将需要 100 万名软件专家和 47.5 万名电脑 专家,但本国大学只能提供 33%。西欧与日本也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 才。为了延揽人才,美欧日均以各种手段吸引外国专业人才或留学生。它们不但相互进行 着激烈的人才争夺,而且将引才目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知识与技术,谁就是 胜者。战后日本的崛起、美国 70 至 80 年代的消沉和 90 年代的重振均说明,在经济发展进 程中无常胜将军。欧日从逆境中奋起,东亚全力以赴实现经济信息化,有望成为继北欧后 的另一个新秀。 四、应对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一)世界范围内科技创新与产业转移,给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不可 多得的外部环境。战后,全球曾发生过两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日本与西德、东亚“四 小龙”借此先后崛起,我国却未能抓住机遇,失去了发展良机。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 国处境大有不同。国际上普遍看好我经济前景,日本、台湾地区等已开始加速向我转移产 业。不少国外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是“落后国”中最能吸引国际资金和技术的国家之一, 基本具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目标的潜力。 (二)我国应首先从制度创新入手,为结构调整建立制度保障。从国外经验可以看出, 制度创新对本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全球化 与技术革新背景下展开的,目标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转变。制度创新是信 息经济(有人称之为裸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 90 年代的成功正是制度创新的结果。 目前,我国在制度创新问题上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新兴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尤其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制度创新既要 从本国国情出发,也要顾及国际游戏规则与全球大环境。充分利用好全球化与信息化为我 创造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壮大自己的最佳途径。 (三)结构调整应走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企业为主体的路子,全面调整并纵 向提升三次产业,真正建立起既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的产业结 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在产业配置方面,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在产业组织方面, 产业集中度低与中小企业较少并存,市场分割,部门垄断严重。 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是劳动 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