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_第1页
38、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_第2页
38、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_第3页
38、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_第4页
38、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 年 4 月 22 日) 石宗源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 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伟大 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 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总结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 年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贵州省委员会和中共贵 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抓住 机遇、用好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 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大力 推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完成了省第九次 党代会确立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思路最清晰、工作重点最突出的时期之 一。提出基本省情是欠发达、欠开发。强调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在贵州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 为全部工作的根本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抢抓国家实 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大力加强以交通、水利 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西电东送” 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 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推进以“两基” 攻坚为重点的各 项社会事业发展, “两基 ”覆盖人口达 100%。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 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国有 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创新型社会 建设。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 生产总值从 1133 亿元增加到 2267 亿元,财政总收入从 176.9 亿 元增加到 448.7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从 18.6 亿 元增加到 110.9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0.7%、20.5%和 42.9%,三次 产业结构从 24.2:38.3:37.5 调整为 17.3:43.3:39.4,经济发展呈现 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质量较高的良好状态。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稳步提高,优质粮食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畜牧业、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两烟一酒” 支柱产业和原材料工 业实力增强,能源工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民族制药、特色食品 等产业活力增强,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发 展加快,文化、房地产、金融、信息、商贸流通等产业繁荣活跃。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局面最好的时期之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营造 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加强、改进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和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倡导社会主义荣辱 观,重视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 步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涌现出“四在 农家” 和 陆永康、李春燕、 韦正雄等先进典型,举办“多 彩贵州”系列活 动,开展 “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塑造和宣传贵州新 形象。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积 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支 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管理工作,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和制 度,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挥了部队在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 一。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的生产 生活。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免除农业税,农民人均纯 收入年均增长 5%。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净减少农村绝对贫 困人口 52 万、低收入人口 87 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 19.6 万,对 110 万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实行了长期救助。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 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 中的实际困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初步建立了城镇 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 85 万多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年均增长 9.5%。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工程移民、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城市低收入者和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 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每年办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10 件 实事 ”。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党的建设成效最突出、工作大局把握最好的 时期之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兴 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新高潮。 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共 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 工程扎实推进。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开展 干部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 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视人才工作,努 力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三创三强” 活动为 载体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 制度,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强化教育、制度、 监督、改革、惩处等措施,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查处了一批大 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 贵州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千方百计把我省的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 民生活水平搞上去;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 必须切实遵循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 作用与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人民 团体的重要作用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 支持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 表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 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 队全体官兵、政法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深圳、宁波、青岛、大 连四个对口帮扶城市,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贵州建设的同志们、 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化和城镇化滞后,增长方 式粗放,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 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形势严峻, 有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控制人口增长和 提高人口素质任务繁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很 大;体制和机制的问题突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改革力度需要 进一步加大,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 思想、作风、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服 务意识亟待增强,发展环境迫切需要改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仍 然存在,有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还很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 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奋斗目标的总体构想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殷 切期望,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是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全部工作的根本主线。 按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的 重要讲话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是指全省人民生活 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要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 问题,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再用十年左右的时间, 努力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 今后五年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是实现历史性跨越承前启后、 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保持在 10%以上,到 2011 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 4000 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00 美元;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教育、 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广大群众的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和谐安定, 基层民主健全,法治秩序良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和谐贵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立足于我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欠发达、欠开发是目前我省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最显著特征。欠发达是指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我省是全国惟 一没有进入总体小康的省份,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与全国的差距在 不断拉大。欠开发是指目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我省丰富的能 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有 效的开发和利用。欠开发既是欠发达的症结之所在,又是实现历史 性跨越的潜力之所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我们面临着 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和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给我们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综合起来看,今后五年是我省重要的战略 机遇期,抓住了就会成为黄金发展期。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抢抓 机遇、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发扬“人一之我 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精神,紧紧抓住、切实 用好这些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我省 丰富的资源,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发展优 势,在改变欠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欠发达面貌,促进我省经济的 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实现历史性跨越。 贵州正蓄势待发,必将后来居上,全省上下一定要有志气、有信心! 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 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力 实施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学习化,全面加强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把中央 的精神与贵州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深化改 革和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 机结合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力构建“和谐贵州”、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 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把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主题,能快则快,只要符 合科学发展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在充分发挥 优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解决薄弱点上下功夫,千方百计在全 省形成奋勇争先、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 第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大力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 过程,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 发展的重要途径,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发展理念,转 变发展模式,营造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 第三,坚持把改善环境作为立省之本,提高发展环境的竞争力。 加快构建适应实现历史性跨越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建设功 能配套、景观良好、整洁文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始终保持山 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积极营造法治规范、程序 透明、服务高效、诚信公平的投资环境。 第四,坚持把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历史 性跨越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确保 教育优先发展,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 一资源的观念,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五,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 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六,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做好各 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党 员干部队伍,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团结坚 强的领导集体。 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壮大经济 实力 实现历史性跨越,根本是要大力发展经济。要进一步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改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坚持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迅速做大做 强全省经济。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把加快发展建立 在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础上。 (一 )坚 持把以交通和水利 为重点的基 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 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贵阳至 广州的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带动全省交通网 络由通达向快捷转变,并配套优化沿线生产力布局,发展南下通道 经济。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二级公路为支撑的“三纵三横 八支八联”公路网络 ,继续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加强农 村渡口码头和客运站建设;加快建设“三纵三横” 铁路网络和贵阳 铁路枢纽工程;尽快形成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 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加快建设南下珠江、北入长江的水运 通道。积极争取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切实加快“滋黔” 工程 和“ 三小 ”水利工程、 “烟水配套”工程等建 设,确保一批重点骨干水 利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全面启动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 畜饮水困难和部分城镇缺水问题;统筹考虑水利建设与重大产业 项目布局,加强大型灌区改造,抓紧治理病险水库,提高水资源开 发和调配能力。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多彩贵州印象网站,推进“三网融合” ,加强 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强化网络资源系统和信 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数字贵州” 建设。 (二 )大力推 进资 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 化,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 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组合良好的优势,发展壮大煤 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和冶金工业,积极开发生物质 能源,把我省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充分发挥气 候资源的立体优势和生物资源的种源优势,巩固壮大“两烟一酒” 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国 防科技企业和电子骨干企业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发展航天航空、电 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振兴装备制造业; 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信息技术等结合起来,发展动漫产业。运用信 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 信息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优势产业、重点企 业、重大项目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引导和推进国 有经济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一批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培育对增 加就业、活跃经济起基础作用的企业集群,提高重点产业及骨干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工业布 局聚集化,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节约用地、有序推进,引导企业、 资金、技术、人才等集聚发展,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 约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势。 (三 )坚 持以旅游 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 务业。坚持党政推动、市 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独特 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宜人居住的气候等组合 优势,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创新旅游体制 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统一规 划、统筹开发重点景区和旅游精品,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高起点建设一批旅游经济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自然 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加快发展金融、 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房 地产、市政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积极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的社区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 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不断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四 )加快建 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树立保住青山绿 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坚持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我省最突出 的竞争优势之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 于资源开发之中,融资源开发于生态建设之中,增创生态环境新优 势,努力构建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通过植被保护、小流域治 理、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发展农村沼气和易地搬迁等措施,大力 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实施植树造林、封 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资源节约、环境 美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着力搞好试点和示范工作,完善鼓励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构 建产业协作平台和循环系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增 值链和劳动就业链。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坚持把节 能降耗、治污减排、生态修复作为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 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严格控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的项目。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 用水平。 四、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和 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统筹解决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在加快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 城镇化,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区域协 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 )千方百 计解决 农村现有贫困人口温 饱问题。坚持把新阶段 扶贫开发作为“三农 ”工作的重中之重, 继续大力帮助贫困群众改 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致富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坚 持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相结合,重点抓好整村推 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完善 和落实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扶贫措施 到户到人,努力帮助每一个具备相应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家庭找 到增收致富门路。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引导作用, 发挥市场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进东西对口帮 扶机制,拓展社会帮扶领域,激发贫困群众改变面貌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完善扶贫开发的力量整合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 度,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探索建立解决贫困问题的 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制度。 (二 )扎 实有效地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按照“ 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政府指导、 农民主导、典型引导,科学规划、抓好示范、渐次推进,推广“四在 农家”等经验 ,探索符合 贵州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加强农村道 路、水利、通电、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实施土 地整理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帮助群众改造茅草房,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实行一村一品、一地一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绝 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特色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 通过扶持农产品加工和储运保鲜企业、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订单农业等措施,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促进 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 县乡财政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切实抓 好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增长的科 技含量。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广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 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 移,大力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商贸、运输等服 务业,综合发挥各类信息网络对“三农” 工作的服务作用,完善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搞好搞活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 发展的有效载体,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运转协调、能放都放、 依法合规”原则,完善 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从经济社会管理方面 探索省直管县的改革试点,提高县域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增强县级统筹发展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建设一批经济强县。采取 活而有序的政策措施,鼓励沿边县(市、特区)参与邻省经济合作, 促进协同发展。 (三 )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 的方针,合理布局、适度超前、产业支撑、集约发展,提高城镇规划、 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富有特色的贵州城镇体系。完善贵阳市 城市综合功能,加快金阳新区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城镇,进一步增 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根据地域分布、交通条件和现有基础, 整合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加快把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培育 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积极发展都匀、凯里、兴义、铜仁、 毕节等中等城市。以县城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 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市。进一步消除制约城镇化的思 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改革财税、户籍和行政管理体制, 完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 设步伐,有序提高城镇的产业容纳能力、就业吸纳能力、人口承载 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四 )激 发区域发 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建立有效的战略 协调机制和利益连接机制,完善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市场流通支 撑体系,发挥贵阳城市经济圈对全省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协 同发展,促进黔中崛起。加快发展毕水兴经济带,依托资源优势和 产业优势,逐步建成西南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加快发 展黔北综合经济区,依托资源条件、农业优势和工业基础,逐步建 成有竞争优势的名烟名酒名茶基地、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红 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规划发展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大力 培育旅游、文化、特色食品、民族药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发展 非资源依赖型产业,逐步建成有重要影响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旅 游目的地和绿色产业基地。加大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的 力度,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实现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 革方向,加快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消除体制和机制障碍,拓展发展的空间。 (一 )充分 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推进政企分开、 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转变政府职能,管住、管好该管 的事,把不该管的事坚决交给市场、企业、社会,做到不越位、不错 位、不缺位。推进供电、供水、供气等行业改革,加快电信、民航、 邮政、烟草、盐业改革,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取得突破。推进财税金 融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开展财政支 出绩效评价,积极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促 进科学发展的财税金融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赋予县级政府更 多的项目审批权,扩大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 改革,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推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水 权有偿转让,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的价格机制。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各类 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大中小市场相结合,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 相配套,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积极促进要素市场全面 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规范发展非上市 公众公司,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的直接融资渠道。有 序发展土地市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探索土地与项目建设的 多种合作方式,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劳动 用工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取消各种对农 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发 展产权市场。积极发展保险市场。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 等组织,大力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二 )积 极培育充 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通过规范上市、相互参股、 中外合资等行为,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本重组和集中步伐,重点发展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剥离 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推进国有困难企 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采取整体拍卖、非公有资本参股和股份合作制 等方式,进一步放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完 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 营业绩考核体系,实行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 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奖优汰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 选拔任用机制,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脱颖而出。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突破口,贯彻平 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 业和领域,认真落实并不断创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 施。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 引导、创业辅导、人才培训、咨询服务,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 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保护 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 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 改革试验区建设。 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 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 )进 一步扩大 对内对外开放。整合 组建一批对全省资源开发、 产业布局、技术进步有重要杠杆作用的战略投资企业,并充分发挥 我省资源优势来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我省投资。积极扩大与泛珠 三角、西南六省区市、川黔渝各方的区域合作,主动加强与深圳、 宁波、青岛、大连、苏州的对口帮扶与经贸合作。高度重视、切实做 好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项目库 建设和管理,把招商与选商结合起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 按照开发营运商和服务集成商的定位,实现资本化运作、企业化管 理,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等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重 要平台。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用好建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参与北部湾区域合作,鼓励 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加快发 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对外经 济交流与合作。 (四 )下硬功夫治理软环境。环境是发 展的生命线。加强政务环 境建设,严格依法审批,简化审批环节,公开审批事项,推行首问 责任制、限期办理制、网上办公制和部门联审办公制等。加强商务 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商务环境监测、考核、评价、公示和督促整 改等制度,建立优化商务环境的长效机制,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 益,亲商安商助商。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建设诚信政府,严厉打击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恶意拖欠和逃废债务、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失信惩戒制度,推动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 用主体和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互促共进,大力建设信用贵州。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历史 性跨越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的 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提高法治化水 平,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 )坚 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民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加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 保证其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监督和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 中民智、贴近民生、体现省情,重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坚持 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继续落实好选拔党外人士到 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各项规定和政策措施, 加强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 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实现历史性跨 越中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重视 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尊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 自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 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 地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 由政策,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 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继续做好对台工作, 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 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 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提 高公共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把党内监督与 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保证人民赋 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二 )全面推 进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贯彻 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 围绕实现历史性跨越,制定和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抓紧起草、 制定和完善资源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积 极推进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 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坚持司法为公、执法为民,加强政法队伍建 设,进一步提高政法干警素质。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 律服务工作,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 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 带头学法守法用法。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 积极形成与领导体 制改革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 原则,正确处理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党委 在同级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的同时, 支持他们积极主动、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发挥好职能作用。建立 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和征求意见制度,严格执行重 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拓宽和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 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 制。在作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之前,广泛推 行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责任机制、决策信息反馈机 制和决策后评估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四 )大力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 支持各级政府全面履 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规 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调节和管理功能。按照建设服务政府的要求,全 方位、全过程地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透明的服务,大力提 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按照建设效能政府的要求,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机关目标绩效管理,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 按照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健全督查制度、投诉制度、考核制度和 报告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积极推进电子政务, 优化政务流程,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创造条件。 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历史性跨越 的根本途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化建设,大力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素质,努力把庞 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一 )加 强、改进和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 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 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 七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 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长征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省 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广 泛开展各类和谐创建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整 脏 治乱 ”专项行动 ,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 式。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打造“多彩 贵州” 文化品牌,提高 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 强 贵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唱响热爱贵州、建设 贵州的主旋律,激发全省人民对家乡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自豪感, 营造共同关心贵州前途、共同维护贵州形象、共同推动贵州发展、 共同建设贵州文明的浓厚氛围。 (二 )实 施科教兴 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 素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 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人民共享、与经 济社会发展互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巩固“两基” 攻坚成果,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多形式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积极发 展高中阶段教育,在中心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特区)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树立大教育大培训 观念,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网 络,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推进高校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加强与国外、省外高校的合作,重点建设贵州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 一批重点学科,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到 2011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以 上。扎实推进学习化建设,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 作表率。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合 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建 设创新型社会。推进军民结合、开发民品,加强产学研合作,实行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力争在航天航 空、新型电子元器件、特色数据产品、新材料、新能源、中药现代化 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石漠化治理研究方面走在 前列,并在优势领域形成有较强创新能力、配套能力的高新技术产 业集群。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 护,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 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 社会工作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观念,不拘 一格选人用人。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 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识别人才,让想 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三 )推 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 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质量。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切实做到 两手抓、两加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 会参与,把加大投入力度与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把深化内部改 革与优化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较为完备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经营 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把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结 合起来,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在抓好试点 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奋力实现贵州文化崛起的目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文化家园 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 持开展“扫 黄打非” 。高度重 视贵州非物 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 (四 )大力 发展卫 生、人口计生和体育事 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 康素质。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疾病控制、公共卫生监 督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 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医院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加 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综合防治传 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重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氟病、结核病、 艾滋病;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全面加强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 ,创新人口工作机制和管 理服务体系,稳定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大 力倡导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 高的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广泛开展爱国卫 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城乡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重点 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申办、精心准备 2011 年全国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会。 八、大力构建“和谐贵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构建“和 谐贵州”,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为重点,推进“和谐贵州” 建设 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努力 形成各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 )高度重 视解决民生 问题。坚持把就 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支 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建立促进 就业的长效机制,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形式,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强化社会保 障基金征缴工作;完善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村受灾人员、城市 生活无着人员、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社会保 障机制,认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 会救助体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 业,完善优抚保障机制,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等社会扶助活动。 (二 )维护 社会公平与正 义。逐步建立以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 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和落 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 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规范公务 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 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 (三 )加 强社会建 设和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 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 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服 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发展的作用。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 镇建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 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 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四 )激 发全社会的 创造活力。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 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 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 事的良好环境。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春晖行动” ,倡 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 会关系。 (五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正确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切实维护社会 稳定。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 全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煤矿、交通、消防安全,遏制重特大事故发 生,加强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加强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涉 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行为的市场监管,保证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健康权益。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 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禁毒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严 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构建“平安贵 州” 。增 强 国家安全意 识,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黔活动的管理, 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大力支持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