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1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2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3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4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案背景: 进入高二,学生开始了对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没有戏剧 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 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 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学习完唐诗部分之后,结合有关高考题, 对唐诗部分进行一个规律性的总结,是一个比较好的提高学生诗歌 鉴赏能力的途径。 教学课题: 唐诗宋词选读 教材分析: 学习唐诗,目的有二,一是增加唐诗的储备量,二是通过学习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学习完唐诗宋词选读唐诗部分 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比较集中的诗歌鉴赏的专题训练,对于提高 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适当拓 展,就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专题训练,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有所帮助。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诗歌鉴赏专题 2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刚刚结束了对唐诗宋词选读里唐诗 部分的学习,通过学习增加了我们的唐诗存储量。古人云:“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学习古诗也一样,不能仅仅停留在知其 然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唐诗, 提高鉴赏诗歌的水平。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本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是: 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2、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学习过程: (一)表达技巧分为抒情手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 :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 :衬托、虚实结合(想象、联想)、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同学们能否从我们学过的唐诗里举几个例子?(学生举例,师生共 同讨论后明确。 ) 投影有关诗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具体表现手法。 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 3 2、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 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 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 8、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 ) 9、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 ) 10、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 1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 1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 1、直接抒情 2、直接抒情 3、直接抒情 4、借景抒情 5、对比 6、比喻 7、比喻 8、象征 9、用典 10、夸张 11、想象 12、衬托 (二)在诗歌鉴赏中分析表现手法的提问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投影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请赏析这首诗(或诗句) 。 5.你喜欢“” 这几句诗吗?请说明理由。 4 (三)以具体高考题目为例分析具体答题方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7 年山东卷)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 旆(pi) ,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让学生思考后互相讨论,然后具体说说自己组织的答案。师适当点 评后投影参考答案。 这一句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 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 与 “雪” 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2007 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晴去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5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 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让学生思考后互相讨论,然后具体说说自己组织的答案。师适当点 评后投影参考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 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感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05 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让学生思考后互相讨论,然后具体说说自己组织的答案。师适 当点评后投影参考答案。 6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 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同学们看看这几首鉴赏诗歌手法的题目,在答案的组织上有什么 相同之处? 学生发表意见后投影,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的,有何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练习巩固(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了解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具体的提问方式,近距离地感受了高考题 目,同学们是否也想具体做几个诗歌鉴赏题来练习一下呢?)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 苔”、 “虹树”以及“ 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 7 感。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 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 缺乡曲之誉”,四十岁始参镇东军事。 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典。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 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并鉴赏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同学们应该有了一 定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题目要学会举一 反三,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