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_第1页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_第2页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_第3页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_第4页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艾灸各科治疗穴位配方 ,艾灸治疗产后风 (一)中风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取肩髑,外关三里谷曲池; 环跳昆仑足三里,陵泉风市与解溪。 主症: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脉弦滑。 治法:调以及气血,通经活络。 处方:上身肢体:肩髑、外关、手三里、合谷、曲池;下肢:环跳、昆仑、 足三里、阳陵泉、风市、解溪。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气血阻滞于经络,故取多气多血的手足阳经俞穴, 以疏通经络,调以及气血。 随症选穴:上身肢体病可以选加阳池、后溪、大椎、肩外俞。下肢可以选 加阴市、悬钟、腰阳关、白环俞。拘挛者:肘部加曲泽;腕部加大陵;膝部加 曲阜;踝部加太溪;手指加八邪;足趾加八风;言语不利加廉泉、通里。 (2)中脏腑 闭证: 中风闭证证多凶,卒倒神昏窍不通; 丰隆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与劳宫。 主症:突然昏仆,神态不清,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 治法:启闭开窍。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百会、劳宫、丰隆。 方义:肝阳化风,与瘀血痰浊壅闭神明而致病,故速刺人中以启闭开窍、 苏厥醒脑;十二井穴决壅塞之经气;刺太冲以泻肝火;泻劳宫以降心火、安神; 泻丰隆以祛痰浊;百会平肝熄风,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随症选穴: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失语加哑门、通里;呕逆加天突。 脱证: 脱证阴阳彼此离,口开手撒汗淋漓; 关元神阙当施灸,气海命门阴郄需; 阴交水道疗遗尿,三里涌泉纳阳虚。 主症: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尿遗,冷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灸)、神阙(灸)。 方义:元阳外脱,需补阴以救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为上焦中 焦下焦元气所聚,是阴中有阳的要穴,能温阳益气;神阙为真气所系,能培元 固本,回阳救逆,重灸二穴能回阳以固脱。阴郄能固表而止汗;命门补肾温阳, 气海补气而运阳,涌泉可交济心肾;足三里可扶正培元,水道温经散寒、通利 上焦中焦下焦,三阴交调补肝肾而理水道,尿失禁可止。 随症选穴:虚汗不绝加阴郄;虚阳浮越重灸命门、气海、涌泉;小便不禁 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 (二)眩晕 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伴怒生,肝阳上亢治当清; 侠溪行间平肝火,肝肾两俞风池灵。 主症: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水清火。 处方:侠溪、行间、肝俞、肾俞、风池。 方义:肝肾阴虚则阳亢于上,方中风池、侠溪、行间清泄肝胆上亢之火, 以抑其标;肝俞、肾俞平肝潜阳,滋水涵木,以治其本。 随症选穴:耳鸣配用翳风;头痛、头胀配用太阳。 (2)痰湿中阻 胸闷恶心食少烦,眩晕湿浊阻中艰; 丰隆中脘头维共,以及胃祛痰合内关。 主症:眩晕阵作,头痛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乏,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运脾化湿,以及胃降浊。 处方:丰隆、中脘、头维、内关、阴陵泉。 方义:方中头维为治疗目眩之要穴;内关、中脘以及中止呕;丰隆降逆祛 痰;阴陵泉健脾利湿降浊。 灸法:对以上穴道或加足三里行温以及灸或隔姜灸。 (3)肾精亏损 晕眩脉细肾精亏,阳痿腰酸及梦遗; 百会升阳钟益髓,肾俞补肾合太溪。 主症:头晕目眩,遗精,阳痿,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处方: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方义:百会益气升阳;悬钟乃髓之会,有通经益髓之能;肾俞补肾之本, 太溪滋阴壮阳。全方能补肾益气,补髓通阳而止眩晕。 灸法:对以上的针刺处方行温以及灸。百会穴温以及灸。 (4)血气虚弱 头眩欲吐眼昏花,心悸神疲面少华; 气海脾俞偕百会,足三里与肾俞嘉。 主症: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胃,益气血。 处方:百会、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神阙。 方义:足三里、脾俞调理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肾俞生精益脑,百会、 气海补运道血,充养髓海而止眩晕。 灸法:对以上的处方行温以及灸。足三里温以及灸、神阙隔姜灸。 (三)头痛 外感头痛 风邪为病痛无常,百会风池谷太阳; 巅痛通天偏率谷,星前柱后配方良。 主症:痛势阵作,或胀急抽搦,痛无定处,反复爆发。 治法:祛风止痛。 处方:百会、风池、合谷、太阳。 方义:百会升清阳,风池以及解少阳,合谷清泄阳明,合用通调经气,头 痛可止。 随症选穴:头顶痛加通天,偏头痛加率谷,前头痛加上星,后头痛加天柱, 风寒加风门拔火罐,风湿加头维、阴陵泉。 附:三叉神经痛 三叉头痛有三支,阳白鱼腰攒竹一; 四白巨颧髎第二,颊关承浆第三宜。 配穴远端应辨证,三间合谷内庭施。 主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然疼痛,可伴有肌肉抽搦。 治法:疏风通络,活血止痛。 处方:熬头支痛:阳白、鱼腰、攒竹;第二支痛:四白、巨髂、颧髂;第 三支痛:颊车、下关、承浆。 方义:此为按疼痛部位的取穴法,诸穴都有疏通局部气血、以及络止痛的 作用,远取合谷以通经气,且有“面口合谷收”之意;曲池、风池祛风止痛; 内庭可清泄阳明经热;三间可泻肝经之火。 随症选穴:因风邪引起的可加风池、曲池;阳明经热加内庭;肝火盛加三 间;都可配用合谷。 灸法:下关、合谷、颊车、翳风、阳白、颧髎行温以及灸法。太阳、 攒竹、耳门、阳白、翳风行灯火灸。 (2)内伤头痛 气血不足: 头痛绵绵气血亏,心俞气海脾俞归; 足三里合谷百会,健脾养肝效便魁。 主症:头痛势较缓,头昏重,神疲乏力,劳累则头痛加剧,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血,以及络止痛。 处方:心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合谷、百会。 方义:心俞、脾俞健脾气养心血;合谷通经活络;气海补气升阳;足三里 健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百会入络于脑,以及络而止痛。 灸法:足三里、脾俞、百会行艾卷温以及灸或隔姜灸。 痰浊头痛: 浊痰蒙窍痛昏蒙,降浊升清络可通; 百会印堂升清气,化痰中脘及丰隆。 主症:痰浊上蒙清窍,症见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 滑。 治法:化痰降浊,通络止痛。处方:百会、印堂、中脘、丰隆。 方义:百会、印堂宣发清阳、通经气而治头痛之标;中脘、丰隆健运脾胃、 化痰降浊而治其致病之本。 随症选穴:呕吐加内关;泄泻加天枢。 (3)肝阳头痛 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参考 眩晕病之肝阳上亢证,加配太冲、太溪。 (4)瘀血头痛 症见头痛迁延日久,或头有外伤史,痛有定处,如椎刺,舌质暗,脉细涩。 治疗方法参考风邪袭络证,配三阴交、阿是穴。 (四)胁痛 胁痛应该治胆肝,疏经理气法当然; 太冲日月阳陵共,支沟三里与期门; 血海阴交虚证用,肝肾两俞及行间。 实证 主症:疼痛以胀为主,游走不定,多属气滞;刺痛多血瘀;胸闷呕恶多湿 滞,舌质暗,脉沉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处方:期门、支沟、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日月。 方义: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召募之处,能疏泄肝胆之郁气而止痛;支沟、 阳陵泉是治疗胁痛的效方;太冲疏肝利胆,通经活络;足三里理气消胀,合用 以奏止痛之功。 (2)虚证 主症:精血亏损,血不养肝,隐痛绵绵,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以及络止痛。 处方:期门、足三里、肝俞、肾俞、行间、三阴交、血海。 方义:肝俞、肾俞充精益血以柔肝;行间、期门疏肝气以及络止痛;血海、 三阴交补阴养血;足三里益脾胃以资气血化生之源、濡养肝体以止痛。 (五)痹证 行痹隔俞血海功,关元痛痹肾俞同; 大椎热痹曲池合,三里陵泉着痹宗; 肩髑肩髎除肩痛,合谷外关肘痛通; 水沟身柱夹腰脊,环跳承扶骶股功。 主症:行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或见 恶风发热。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关节 不成屈伸。着痹:肢体关节疼痛重着不移,酸痛或有肿胀,肌肤无动于衷慈, 阴雨寒冷每可促其爆发,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通络,除湿散寒,温经止痛。 处方: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足三里、阴陵泉。 方义:行痹为风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取膈俞、血海养血 活血;着痹为湿盛,故取足三里、阴陵泉健脾利湿;痛痹为寒盛,故取肾俞、 关元益火之源,奋发阳气而祛寒邪。 分部取穴:肩部取肩髑、肩髎;肘部取合谷、外关;腰脊部取水沟、身柱; 骶、股部取环跳、承扶。 灸法:以上处方行艾卷温以及灸或隔姜灸。 (六)瘘证 痿证阳明失润筋,上身肢体合谷曲池跟; 肩髑尺泽阳溪共,肺热肺俞大椎欣; 下肢三里梁丘解,祛湿阴陵脾俞云; 阴亏肝肾二俞用,绝骨阳陵治病因。 主症:肢体痿软无力,肌肉日渐瘦削,并有麻木、发凉等症状。肺热伤津 可兼见心烦口渴;湿热浸淫兼见胸闷身重;肝肾亏损则兼见腰脊酸软;脾胃虚 弱则兼见纳少神疲。 治法:阳明湿热证:清热祛湿;肝肾亏损证:滋阴补肾。 处方:上身肢体:合谷、曲池、肩髑、尺泽、阳溪;下肢:足三里、梁丘、 解溪。 方义:治痿多取阳明经穴,配肺俞、大椎清宣肺热;阴陵泉、脾俞健脾化 湿;肝俞、肾俞补益肝肾,肝主筋,故取筋会阳陵泉以壮筋活络,肾主骨髓, 故取髓会绝骨以强筋益髓。 随症选穴:肺热加肺俞、大椎;湿热加阴陵泉、脾俞;肝肾阴亏加肝俞、 肾俞、绝骨、阳陵泉。 灸法:足三里、绝骨、阳陵泉行艾卷温以及灸。 (七)腰痛(附:坐骨神经痛) 腰痛肾虚督亦关,肾俞夹脊委中安; 命门次髎温肾气,风府阳关祛湿寒。 主症: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不利,或腰脊痛连臀腿。 治法:通络止痛,除湿散寒,补益肾气。 处方: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方义:腰为肾府,肾俞调益肾气而强腰脊,循经远取委中以通足太阳经气, 近取夹脊、阿是穴疏通局部脉络气血。兼寒湿者加风府、腰阳关祛风散寒;久 痛见瘀者加次髂消络中瘀滞;温灸命门以补肾强腰。 随症选穴:寒湿加风府、腰阳关;肾虚加命门、次髎。 附: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不轻,太少二阳取足经; 秩边环跳夹腰脊,肾俞气海次醪承。 主症:多为一侧腰腿部疼痛,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发生放射性、 针刺样疼痛为主。治法:祛风活络,行血止痛。 处方:肾俞、气海、次髂、承山、秩边、环跳、夹脊。 方义:肾俞补益肾气,次髂疏利膀胱经气,气海能鞭策气血,承山、秩边、 环跳舒筋活络而止痛。 随症选穴:殷门、委中、阳陵泉、阳交、绝骨。 灸法:可对以上穴道以及阿是穴行温针灸或艾卷温以及灸加拔火罐。 (八)不寐 心脾两虚证 不寐脾心二脏虚,宁神养血病能祛; 三阴交与神门合,魄户穴以及心脾俞。 主症: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出汗,舌淡苔薄, 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 处方:三阴交、神门、魄户、心俞、脾俞。 方义:心脾两虚则神失充养,脾俞、三阴交健脾养血,心俞养血宁心,神 门、魄户养心安神定悸,心脾得以充养则神安而寐。 灸法:健忘可加灸百会、志室,或用温以及灸灸三阴交、足三里。 (2)阴虚火旺证 火旺阴虚入寐难,滋阴泻火治能安; 大陵太溪交心肾,神门太冲宁心肝。 主症:不易入睡或小睡即醒,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 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处方:大陵、太溪、神门、太冲。 方义:虚火上扰神明则睡不安宁,大陵、太溪降心火而滋肾阴,太冲平肝 潜阳,神门镇心宁神。 随症选穴:眩晕头痛加风池;耳鸣加听宫;遗精加灸志室。 (3)胃腑不以及证 胃不调以及寐不安,化痰消积治相关; 丰隆厉兑以及中脘,隐白胃俞梦得酣。 主症:脾胃不以及则寐不安宁,兼见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 厚腻,脉滑数。 治法:以及胃化痰,宁心安神。 处方:丰隆、中脘、厉兑、隐白、胃俞。 方义:丰隆、中脘以及胃化痰;厉兑、隐白为胃脾之根,能治多梦失眠, 合用则胃以及而寐安。 随症选穴:呕恶加内关;头晕加印堂、合谷。 灸法:足三里、中脘、上脘行温以及灸。 (4)肝阳上扰证 肝火上侵怒且烦,头晕头痛寐艰难; 行间清火窍阴合,止痛风池与神门。 主症: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宁心安神。 处方: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 方义:行间、足窍阴平肝清胆除烦,风池治头痛头晕,神门安神宁心。 随症选穴:耳鸣、耳聋加翳风;目赤加太阳。 (九)脏躁 脏躁如狂亦似癫。人中开窍内关连; 丰隆泻火神门共,滋水宁心灸涌泉。 主症:情志异常,无故嬉笑,悲伤哭泣,或傻傻、沉默,甚则突然失语, 失明,胸闷气逆,吞咽困难,或突然晕厥。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处方:人中、内关、丰隆、神门、涌泉。 方义:人中苏厥开窍安神;内关、神门清心火而安神;太冲清泄肝火以清 头目,醒神定躁;丰隆降火化痰;涌泉滋肾水而制火。 随症选穴:咽如梗物配天突;失音配廉泉。 (十)惊悸、怔忡 心虚胆怯悸怔忡,镇静安神用最工; 神郄两门心脾俞,宁心巨阙共为功。 主症:心慌、心跳,时作时息,并有善惊易恐、多梦易醒。 治法:养心安神。 处方:神门、郄门、心俞、脾俞、巨阙。 方义:郄门、神门宁心定惊;心俞、脾俞益脾宁心;巨阙为心之募穴,与 心俞合用为募俞相配,能补益心气而有镇惊宁神之效。 随症选穴:胆气虚加胆俞;心肾不交加肾俞、太溪;心阳不振加膻中、气 海;心脉痹阻加内关;痰火内动加丰隆、尺泽。 灸法:内关、神门、心俞、巨阙行艾卷温以及灸(宜用于虚者)。 (十一)感冒 风寒感冒用风池,合谷风门列缺宜; 风热大椎鱼际合,外关合谷曲池施。 1风寒感冒 主症:头痛,肢体酸楚,鼻塞声重,咳嗽流涕,鼻痒喷嚏,痰液稀薄,恶 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解表宣肺。 处方:风池、合谷、风门、列缺。 方义:风池、风门祛风散寒解表,合谷祛邪解表,列缺宣肺止咳,合用有 散寒解表、宣肺祛邪的作用。 随症选穴:头痛可加印堂、太阳;违强痛可加肺俞拔火罐。 灸法:大椎、风池、肺俞、合谷行艾卷温以及灸或隔姜灸。 2风热感冒 主症: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头痛昏胀,咳嗽痰稠,鼻塞涕 浊,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处方:大椎、鱼际、外关、合谷、曲池。 方义:大椎、外关疏散外邪以解热;曲池解表清热;合谷宣肺透邪;鱼际 清肺热而利咽喉。 随症选穴:咽喉痛可加点刺少商,高热可加用十宣。 (十二)咳嗽 1外感咳嗽 风寒证 外感风寒咳嗽成,外关合谷解肌灵; 肺俞列缺能清肃,宣肺祛邪咳便宁。 主症:症见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 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处方:外关、合谷、肺俞、列缺。 方义:列缺、肺俞宣通肺气,疏风利咽;合谷、外关解肌祛邪。合用可以 疏解风寒,宣肺止咳。 随症选穴:头痛可加风池、上星。 灸法:肺俞、大椎、膏肓、定喘行温以及灸。 (2)风热证 风热咳时祛外风,大椎合以曲池功; 肺俞尺泽能清肺,气顺痰消咳也松。 主症:症见咳痰黏稠,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肺止咳。 处方:大椎、曲池、肺俞、尺泽。 方义:尺泽配肺俞泻肺化痰,大椎、曲池解表清热,肺气平顺而咳嗽可止。 随症选穴:咽喉痛可加少商点刺出血;汗拂逆出加合谷。 2。内伤咳嗽 痰湿阻肺 湿痰侵肺咳痰多,益肺健脾治可瘥; 肺脾二俞偕太白,丰隆合谷太渊以及。 主症:咳嗽黏痰,胸脘作闷,神疲纳差,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湿,理肺消痰。 处方:肺俞、脾俞、太白、丰隆、合谷、太渊。 方义:肺之原穴太渊,能清热宣肺;脾之原穴太白,能理气化湿;肺俞、 脾俞同用,健脾化湿而清肺器;丰隆、合谷同用,祛痰浊以及胃气而杜生痰之 源,标本同治,痰咳自愈。 随症选穴:胸脘痞闷可加足三里、内关;咳嗽兼喘加定喘。 灸法:足三里、丰隆、肺俞、脾俞行温以及灸。 (2)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咳少痰,宜清肺脏亦清肝; 太冲尺泽消痰火,肝肺两俞经渠安。 主症:肝火烁肺,气逆咳嗽,痰少质黏,引胁作痛,口苦咽干,苔黄少津, 脉弦数。治法:平肝降火,清肺化痰。 处方:太冲、尺泽、肝俞、肺俞、经渠。 方义:太冲配肝俞,平肝降火;经渠配肺俞,清肺化痰;合尺泽清肃肺气 而治咳。 随症选穴:肝火盛加行间,咳血加孔最。 (十三)哮喘 1实喘 实喘膻中并肺俞,风门列缺一同施; 丰隆尺泽随机用,寒实热痰喘症宜。 主症:咳嗽喘息,咳痰稀薄,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肃肺气,止哮平喘。 处方: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 方义:列缺、尺泽宣肃肺气;肺俞、风门宣发表邪;膻中是气之会穴,能 宽胸理气;丰隆化痰而平喘。 随症选穴:表热可加大椎、合谷;喘甚可加定喘,或加肺俞、云门拔火罐。 灸法: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定喘、膏肓行温以及灸或艾炷无斑痕灸。 2虚喘 虚喘神疲续气难,肺俞气海肾俞班; 太渊三里太溪合,温灸膏肓定喘还。 主症:喘促气短,喉中痰鸣,气怯声低,咳痰稀薄,肺虚及肾,则气息急 促,动则喘甚,脉沉细。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处方:肺俞、气海、肾俞、太渊、足三里、太溪、膏肓、定喘。 方义:太溪、太渊为肾、肺之原穴,能补肾益肺,合肾俞、肺俞又能纳气 归肾;气海顺气、膏肓补肺气,气机畅顺则哮喘得平;定喘是治疗哮喘的经验 穴。 随症选穴:心阳虚加内关、神门;有虚脱症加灸关元、命门。 灸法:肺俞、脾俞、肾俞、膏肓、定喘行隔姜灸或艾卷温以及灸。 (十四)呕吐 呕吐由于胃气伤,内关三里胃俞良; 停痰中脘丰隆配,肝气陵泉太冲将; 虚用章门寒上脘,内关合谷热堪商。 主症:宿食不消者:脘腹胀满或疼痛,打嗝厌食,舌苔厚腻,脉滑实;痰 饮停蓄者:胸满痞胀,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肝气横逆者:胁痛呕酸,多 烦善怒,脉弦;胃气虚弱者:饮食稍有失慎即作呕吐。脉弱无力。 治法:伤食呕吐治以行气导滞;痰饮呕吐治以化痰以及胃;肝气上逆呕吐 治以疏肝以及胃。 处方:内关、足三里、胃俞。 随症选穴:消化不良加璇玑、下脘;痰饮加中脘、丰隆;肝气上逆加阳陵 泉、太冲;中气虚加章门;寒吐加上脘;热吐加合谷。 方义:内关能调中而止呕;足三里健胃以及中而通降胃气;中脘、胃俞相 配能益胃调中;灸上脘可温胃 散寒;丰隆化痰饮而行胃气;璇玑、下脘导气消 积;阳陵泉、太冲可制肝气之横逆;章门补脾气而降逆。 灸法:可选以上穴道行艾卷温以及灸、隔姜灸。 (十五)腹痛 寒邪滞积 腹痛因寒脉紧沉,关元神阙补而温, 公孙中脘以及三里,降浊升清效便臻。 主症:腹痛暴急,得温则减,腹胀肠鸣,大便溏薄,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中理气,散寒止痛。 处方:关元(灸)、神阙(灸)、公孙、中脘、足三里。 方义:灸关元、神阙以及煦下元而消寒积;中脘、足三里温中理气;公孙 健运脾胃。针灸并施,散寒而止痛。 随症选穴:恶寒者可加合谷。 (2)脾阳不振 脾阳不振痛绵绵,脾胃二俞及关元; 中脘章门足三里,温中缓急病能痊。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神疲乏力,饥饿劳累后加剧,畏 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运脾阳,缓急止痛。 处方:脾俞、胃俞、关元、中脘、章门、足三里。 方义:脾俞与章门,胃俞与中脘,俞募相配以奋发脾胃阳气,合关元益阳 祛寒,足三里健运脾气而止痛。 随症选穴:兼泄泻可加天枢。 灸法:对以上穴道行艾卷温以及灸、隔姜灸。神阙穴隔姜灸。 (十六)泄泻 腹泻该当理气机,陵泉中脘与天枢; 巨虚合谷调肠胃,三里脾俞久泻需; 关元神阙命门共,温灸能将肾泻祛。 主症:急性泄泻:病发急骤,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痛,身寒喜温。偏于 湿热:则可见泄下稀黄色夹有黏液。慢性泄泻:脾虚气弱,大便溏薄,腹胀肠 鸣,面色萎黄,神疲肢软,纳差,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濡缓。肾虚泻:每 于黎明以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 治法: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阴陵泉、中脘、天枢、上巨虚。 方义:中脘、天枢为胃、大肠之募穴,上巨虚为大肠经下合穴,阴陵泉能 调脾经之气,合用能调理肠胃功能,止泻止痛。 随症选穴:脾虚久泻配足三里、脾俞;肾虚泻加关元(灸)、神阙(灸)、命 门(灸);偏热可加内庭、合谷。 (十七)痢疾 痢疾阳明湿热成,天枢合谷巨虚承; 兼寒气海以及中脘,热则曲池与内庭。 主症: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 治法:以及胃止泻。 处方:天枢、合谷、巨虚。 方义: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巨虚,阳明之原穴合谷,三穴合用能通调大 肠腑气而治痢;曲池、内庭能清大肠湿热;中脘以及胃气而化湿浊,气海调气 机而行肠滞,湿滞清而痢自止。 随症选穴:噤口痢加内关;休息痢加脾俞、关元;寒湿痢加气海、中脘; 湿热痢加曲池、内庭。 灸法:大椎、内关、神阙、章门、问使行艾卷温以及灸。 (十八)黄疸 阳黄 疏肝利胆治阳黄,腕骨陵泉用可当; 再益太冲以及至阳,两清湿热体能康。 主症:身目皆黄,黄色鲜明,烦恶欲吐,小便黄赤而少,大便秘,舌苔黄 腻,脉滑数。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处方:腕骨、阳陵泉、太冲、至阳。 方义:腕骨疏泄太阳,至阳宣发督脉,用以清化湿热;阳陵泉为足少阴合 穴,太冲为肝的原穴,用以疏肝利胆,清化里湿,湿热两清则黄疸自退。 随症选穴:胸闷呕恶加内关、公孙;湿重加阴陵泉;腹胀便秘加天枢。 灸法:内关、石头子穴(太渊上 3 寸)以毛茛发泡炙。 (2)阴黄 阴黄寒湿脾中虚,脾胆两俞中脘需; 三里至阳以及气海,三阴交并灸天枢。 主症:目肤皆黄,其色暗晦,神疲、纳少、脘痞,舌质淡,舌苔腻。 治法:健脾利胆,温化寒湿。 处方:脾俞、胆俞、中脘、足三里、至阳、气海、三阴交、天枢(灸)、阳 陵泉。 方义:脾俞、足三里温运脾胃;胆俞、阳陵泉通利胆腑;至阳能温通督脉 经气;天枢温运中土;三阴交、气海行气活血且导湿下行。 随症选穴:神疲畏寒加命门;大便溏泄加关元。 (十九)癃闭 阳气虚弱 阳虚气弱小溲难,神怯腰酸滴沥艰; 阴谷委阳以及气海,上焦中焦下焦脾肾俞通关。 主症:命门火衰:神气胆小软弱,腰膝酸冷,畏寒乏力,小便不通,排出 无力,脉沉弱;脾虚中气不足:精力疲倦,舌质淡,小便无力,脉缓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通便。 处方:阴谷、委阳、气海、上焦中焦下焦俞、脾俞、肾俞。 方义:阴谷为肾经合穴,配肾俞、脾俞以奋发脾肾阳气;上焦中焦下焦俞、 委阳通调上焦中焦下焦气机,气海补气行气而达启闭通尿的功效。 随症选穴:肾阳不足配复溜;中气虚配足三里。 灸法:会阴、曲骨、关元行艾卷温以及灸,灸后可按摩上穴。 (2)湿热下注 癃闭成于湿热嚣,膀胱经治力能消; 三阴交与陵泉穴,中极膀胱俞共疗。 主症:小便短赤灼热或闭塞不通,小腹胀痛,苔黄,口渴不欲饮,脉弦涩。 治法:清利湿热,通调上焦中焦下焦。 处方: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方义:中极为膀胱募穴,与膀胱俞为募俞相配,能疏利膀胱;三阴交疏通 足三阴气血,阴陵泉清利脾经湿热,使州都气化而小便通利。 随症选穴:湿毒壅盛加尺泽,肝郁气盛加太冲,心烦加内关,神昏加人中。 (二十)水肿 阳水 阳水该当治上焦,疏风利水泻能消; 陵泉偏历上焦中焦下焦俞,合谷肺俞效共昭。 主症: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偏于寒者,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偏 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脉浮数。 治法:疏风利水,清热散寒。 处方:阴陵泉、偏历、上焦中焦下焦俞、合谷、肺俞。 方义:上部肿甚治宜发散,肺俞配偏历宣肺散寒,偏历共同谷解表发汗, 阴陵泉健脾利水,上焦中焦下焦俞通调水道,使水湿之邪内外分消而退肿。 随症选穴:面部肿甚可加水沟。 (2)阴水 阴水因于脾肾虚,温阳利水治之机; 水分气海足三里,脾肾两俞及太溪。 主症:病发缓慢,足跗先肿,渐及全身,按之凹陷,面色萎黄,神疲肢冷, 脘闷腹胀,纳差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沉缓。 治法:健脾温肾,益阳利水。 处方:水分、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太溪。 方义:脾俞配足三里健脾化湿,肾俞配太溪温补肾阳,水分分清别浊而利 水邪,灸气海则温阳化气,使气行则水行而肿可消除。 灸法:天枢、中脘、水分、神阙行温以及灸。 (二十一)遗精 心肾不交病梦遗,清心降火补阴亏; 关元志室能收摄,心肾二俞效便齐; 神衰脉弱精关滑,气海阴交及太溪。 主症:梦中遗精,心中烦热,夜寐不宁,头晕目眩,体疲乏力,心悸怔忡, 小便短赤,舌红,脉细数。若肾精亏损,精关不固,甚至滑精,精力委靡。 治法:滋肾固精,交通心肾。 处方:关元、志室、心俞、肾俞。 方义:心俞清心宁志,肾俞补肾滋阴,关元为人身元气之根本,可培补肾 气,志室固精收敛,合用可补肾而固精。 随症选穴:失眠可加神门;气贫血可加足三里以充气血生化之源;滑精加 气海、三阴交、太溪。 灸法:中极、曲骨、膏肓、肾俞行艾炷灸;心俞、命门、关元、肾俞行艾 卷温以及灸。 (二十二)阳瘘 阳痿原于肾气衰,法当温补救阳回; 关元温灸培元气,肾命阴交共起颓。 主症:阴茎硬起困难,时有滑精,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面色自光白,腰 酸乏力,畏寒肢冷,为虚证。 治法:补肾温阳,培元起痿。 处方: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 方义:肾俞、命门、三阴交培补肾气以兴阳,关元为元气所汇之处,补之 可强阳起痿。 随症选穴:可选加八髂、然谷、阴谷、气海等补肾补气的腧穴。 灸法:关元、神阙、中极、肾俞、腰阳关、命门行艾炷隔姜灸;气海、关 元、三阴交行艾卷温以及灸。 (一)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先期瘀热郁于经,血海关元效用称; 太冲清热行间郁,阴交三里补虚灵。 主症:气虚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脉细弱;虚热证:月 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实热 证: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调经。处方:血海、关元。 方义:关元主一身之元气,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能调理冲任,血海理血 分,故能活血而调经。 随症选穴:实热加泻太冲;郁热加行间;贫血加三阴交;气虚加足三里; 月经过多加隐白。 灸法:归来、三阴交、行间、太溪、血海行艾炷灸。 (2)月经后期 肾虚寒积月经迟,气海阴交用最宜; 腹冷关元归来灸,太溪肾命为寒施。 主症:寒实证者月经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冷畏寒, 脉沉紧;肾虚寒者量少质稀,少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脉沉迟。 治法:温经以及血,补肾调经。 处方:气海、三阴交。 方义:气海调一身之气,气为血帅,气充则可摄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 会,能益肾调血。 随症选穴:小腹冷痛加灸关元、归来;虚寒加灸太溪、命门、肾俞;贫血 加灸足三里、脾俞。 灸法:归来、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公孙行艾炷灸。 (二)痛经 气滞血淤病痛经,次醪中极地机承; 关元大赫以及三里,气海肾俞虚痛宁。 实证 主症:行经前后少腹胀痛较剧,经行不畅,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夹有血 块,为血瘀;或痛连两胁,胸闷泛恶,脉弦,为气滞。 治法:理气散瘀,温经止痛。 处方:次髂、中极、地机。 方义:中极温通任脉经气,行气散寒;地机疏调脾经而止痛;次髂为治疗 痛经的经验效穴,合用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 随症选穴:寒痛加归来(灸);气滞加太冲;腹胀加天枢。 (2)虚证 主症: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少,头晕心悸,舌淡,脉弦细。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处方: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大赫。 方义:关元、气海温养冲任而暖下焦,大赫、肾俞温壮肾阳,足三里补脾 胃而生气血,气血充则胞脉得养而经痛止。 随症选穴:贫血可加三阴交,寒证可加灸归来。 (三)经闭 血枯经闭肾阳虚,脾肾双俞气海需; 三里关元以及大赫,培元补肾血源滋; 血滞阴交能活血,太冲合谷与地机。 血枯经闭 主症:肝肾虚之血枯经闭者经量渐少而闭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 烦热,脉弦细;气贫血之经闭者头晕目眩,神疲心悸,脉沉缓。 治法:健脾补肾,养血通经。 处方: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关元、大赫。 方义:脾俞、足三里健脾胃以充后天之本,关元为精血之室,合肾俞可补 下焦真元,大赫益肾气而理胞宫,合气海温补肾气而滋壮精血,精血充足则经 水可通。 随症选穴:肝肾不足加肝俞,潮热盗汗加太溪。 灸法:关元、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行艾卷温以及灸或艾炷灸。 (2)血滞经闭 主症:小腹冷痛拒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脉沉迟。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温经。 处方:三阴交、太冲、合谷、地机。 方义: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以及冲任经,通胞脉;太冲疏肝理气,地机调 理脾经经气,合谷行气,全方行气而活血,经滞自通。 随症选穴:胸胁胀痛加内关,小腹胀痛加归来。 灸法: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曲骨行温针灸。 (四)崩漏 崩漏该当摄任冲,阴交隐白关元从; 水泉血海疗偏热,三里脾俞虚证功; 暴崩血脱宜温灸,百会归来气海同。 主症:血热者下血量多而质黏稠,气息臭秽,舌红苔黄,脉数;湿热者经 量多,色紫红而黏腻,色黄臭秽而阴痒;气郁者兼见烦躁易怒,小腹胀痛;血 瘀者兼见经多色紫而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行瘀。处方:三阴交、隐白、关元。方义:三阴交 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强脾统血的作用;关元是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能调理冲 任,固摄经血;隐白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随症选穴:偏热加水泉、血海;气虚加足三里、脾俞;暴崩血脱加灸百会、 气海。 灸法:关元、气海、神阙、血海、三阴交、脾俞、肝俞、隐白行艾炷灸 或艾卷温以及灸。神阙、血海行艾炷隔姜灸。百会穴行蓖麻仁敷灸。隐 白行艾卷温以及灸,神阙隔盐灸。 (五)带下 带脉能将带下医,阴交气海白环俞; 陵泉行间疗偏热,寒湿关元三里祛。 主症:湿热者带下黄臭量多,舌红苔黄、脉濡数;寒湿者病程较久,滞下 稀薄色白,神疲体倦,舌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收带。 处方:带脉、三阴交、气海、白环俞。 方义:带脉固摄本经经气,白环俞化湿邪,气海通调任脉而补肾气,三阴 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 随症选穴:湿热重加阴陵泉、行间;寒湿重加关元、足三里;肾虚加肾俞。 灸法:气海、三阴交、隐白行艾卷温以及灸。关元、神阙、气海、归 来、次髂、足三里隔姜灸。 (六)滞产 滞产阳明及太阴,补中调血促盘临; 关元气海温以及灸,合谷阴交独至阴。 主症:羊水已破而胎儿久久不克不及娩出,神疲力弱,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调血下胎。 处方:关元、气海、合谷、三阴交、独阴、至阴。 方义:关元、气海扶元气而益体力;三阴交、合谷补气调血而下胎;独阴、 至阴均为催产下胎之经验穴。 灸法:合谷、气海、关元、上髂、次髂、三阴交、复溜、至阴用艾卷温 以及灸。神阙隔盐灸。 (七)缺乳 缺乳该当虚实分,膻中少泽及乳根; 证虚三里脾俞共,实合期门效自神。 主症:产后乳汁甚少。虚而乳少者气弱神疲,乳房不胀;实而乳少者情怀 不畅,乳房胀痛。 治法:虚证:益气补血生乳;实证:疏肝解郁通乳。 处方:膻中、少泽、乳根。 方义:膻中为气会,合乳根疏通阳明经气,少泽是通乳之效穴,共奏催乳、 通乳之效。 随症选穴:气贫血配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加期门。 (八)阴挺 阴挺因于元气虚,取之任督法升提; 太冲百会以及维道,气海阴交及肾俞。 主症:子宫下垂,小腹下坠感,精力不振,四肢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固摄胞宫。 处方:太冲、百会、维道、气海、三阴交、肾俞。 方义:百会能奋发阳气,有升阳举陷之功;气海能益气固胞宫,维道可维 系带脉;三阴交益阴以及阳,肾俞温肾阳;诸穴共用可益气温阳,固摄胞宫。 随症选穴:可加用经验穴子宫。 灸法:气海、关元、曲骨、三阴交、足三里行艾炷灸,百会穴用艾卷温以 及灸。 (一)小儿急惊风 神昏抽搦急惊风,合谷水沟并太冲; 急刺十宣祛热气,大椎列缺与丰隆。 主症:烦躁不宁,牙关紧闭,甚至神昏抽搦,颈项强直。 治法:清热镇惊,豁痰开窍。 处方:合谷、水沟、太冲、印堂、十宣。 方义:十宣放血可退烧醒神;合谷、太冲相配谓之四关穴,主治惊厥;水 沟、印堂醒脑开窍。 随症选穴:壮热加大椎、列缺,痰多配丰隆。 (二)疳疾 津亏形瘦积成疳,治取阳明足太阴; 三里商丘以及下脘,四缝功效最宜吟。 主症:形瘦神疲,而色萎黄,毛发稀少干枯,食欲不振。 治法:健脾化滞。 处方:足三里、商丘、下脘、四缝。 方义:脾胃运化失常而成疳积,足三里能扶中土、补中气;下脘以及胃理 肠清热积;商丘为脾经经穴,能健脾化积消滞;四缝是治疗疳疾的经验效穴; 脾胃健、积滞消则疳疾可愈。 (三)遗尿 肾气不充病尿遗,温中固摄治之规; 关元中极阴交共,气海膀胱及肾俞。 主症:小儿睡中遗尿,迁延时日,精力不振,食欲不佳,面黄消瘦。 治法:温补脾肾,固脬止遗。 处方: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膀胱俞、肾俞。 方义:关元、肾俞有补益肾气、固摄下元的作用;三阴交调补脾肾;膀胱 募穴中极与膀胱俞募俞相配,能奋发阳气,固脬止遗。 灸法:以上穴道每次选 2三个行温以及灸。 (一)风疹 风疹疏风与以及营,曲池合谷委中行; 阴交血海能以及血,庭院膈俞合用灵。 主症: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的风团,此起彼伏,瘙痒异常。慢性者风团隐 现,缠绵难愈。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以及营。 处方:曲池、合谷、委中、三阴交、血海、庭院、膈俞。 方义:曲池、合谷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调营活血;委中为血郄,膈俞 为血会,能清血分之热;庭院属少阳,能调上焦中焦下焦经气。 随症选穴:呼吸困难配天突;呕吐配内关;胃肠不适配天枢。 灸法:曲池、合谷、风市、三阴交行艾炷无斑痕灸。合谷、曲池、足 三里、三阴交行艾卷温以及灸。慢性者行神阙温以及灸或拔火罐。 (二)粉刺 肺经血热粉刺成,化湿还将血热清; 阳白太阳还四白,曲池合谷内庭宁。 主症:颜面、胸违部出现粉刺、支节、囊肿、脓疱等皮肤病变。 治法:宣肺清热,化湿活血。 处方:阳白、太阳、四白、曲池、合谷、内庭。 方义: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四白、阳白疏通面部气血;内庭清泄阳 明经气,肺与大肠相内外,阳明经气疏通则肺经之热可清,肺热清则粉刺愈。 随症选穴:肺经风热配少商;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冲任不调配血海。 (三)疔疮 郁于热毒发疔疮,身柱灵台合谷扛; 刺血委中能泻热,毒随热泄治能康。 主症:疔疮红、肿、热、痛,病发快速,数日内发炎脓肿形成。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以及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方义:身柱、灵台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的经验效穴;合谷清泄 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可清泄血热之邪。阳邪火毒与血热皆清则疔 疮可愈。 (四)乳痈 土壅木郁乳生痈,理气疏肝治有功; 三里期门以及少泽,梁丘肩井内关同。 主症:乳房肿胀疼痛。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足三里、期门、少泽、梁丘、肩井、内关。 方义:乳痈多成于胃热肝郁,足三里、梁丘清泻阳明经之结热;期门、门 关疏肝解郁,宽胸利气;肩井为治疗乳痈之经验穴。诸穴合用能清热解郁,散 热结而治乳痈。 灸法:肩井、天宗、膻中行艾卷温以及灸。 (五)痔疮 湿浊滞肠病痔疮,疏经清热治该当; 白环俞与承山合,二白会阳及长强。 主症:出血、肛门脱出,疼痛,或有痔核脱出。 治法:清肠化湿,凉血消痔。 处方:白环俞、承山、二白、会阳、长强。 方义:白环俞、会阳、承山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积;长强能固肛而消痔; 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 随症选穴:脱肛严重者加灸百会;体质虚弱明显者加灸神阙、关元俞。 灸法:长强、腰阳关、次髎行温针灸或艾炷隔姜灸。 (六)胆道蛔虫病 利胆疏肝治胆蛔,至阳胃脾胆俞随; 阳陵泉与胆囊穴,四白迎香合力摧。 主症:剑突下阵发性剧痛,常伴呕吐胆汁,或伴黄疸。 治法:疏肝利胆,驱蛔止痛。 处方:至阳、胃俞、胆俞、脾俞、阳陵泉、胆囊穴、四白透迎香。 方义:诸穴疏肝利胆,通络止痛。胆囊穴是治疗胆囊病的经验穴,四白透 迎香是治疗胆道蛔虫病的经验效方,合用疗效显著。 随症选穴:呕吐加内关;湿热重加中脘。 (一)目赤肿痛 天行赤眼外邪侵,泻火清肝泻法针; 合谷风池清热气,睛明攒竹太阳寻。 主症: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清肝。 处方:合谷、风池、睛明、攒竹、太阳。 方义:合谷、风池疏风泄热;太阳、攒竹调理局部经气、消肿止痛;睛明 为太阳、阳明交合穴,能宣泄局部之郁热,明目消肿。 随症选穴:风热加少商,肝胆火盛加侠溪。 灸法:太阳、合谷、外关、风池行艾炷隔蒜灸。 (二)鼻炎 鼻炎宣肺并疏风,合谷迎香列缺逢; 印堂尺泽风池共,体虚三里肺俞从。 主症:鼻塞流涕,头痛发热。 治法:清热宣肺,通利鼻窍。 处方:合谷、迎香、列缺、印堂、尺泽、风池。 方义:列缺宣肺气,尺泽清宣肺热;合谷、迎香疏调阳明经气,清泄肺热 而治鼻塞;印堂散局部之郁热以通鼻窍;风池疏风利窍,为治疗鼻病的经验效 穴。 随症选穴:体虚加足三里、肺俞。 灸法:以上穴道每次选 2-三个,行艾卷温以及灸。 (三)咽炎 咽炎总与肺相关,合谷少商扶突班; 尺泽关冲疗实热,阴虚照海太溪还。 主症:实热者咽喉红、肿、热痛,有异物感,咽下痛,声音嘶哑;虚热者 口咽干燥,舌红苔少,疼痛较轻。 治法:清热利咽,滋阴降火。 处方:合谷、少商、扶突。 方义:少商清泄肺热而通喉窍,合谷疏解表邪而利咽喉,扶突利咽开音。 随症选穴:实热加尺泽、关冲;阴虚加照海、太溪。 (四)口疮 脾心蕴热口生疮,合谷劳宫与地仓; 照海阴交滋舌本,廉泉通里口能康。 主症:口腔黏膜上出现溃疡损伤,溃疡面凹陷, 颜色鲜红,上覆黄色假膜,灼痛明显,有反复爆发的独特的地方。 治法:实证清泄胃火;虚证滋阴降火。 处方:实热证:合谷、劳宫、地仓;虚热证:照海、三阴交、廉泉、通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