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1页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2页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3页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4页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 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文化产业被赋予“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的使命,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九江有着 2200 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积淀丰厚、文化 形态多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变传统的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 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 我市多次举办“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问计会” ,就我市文化产业 发展进行专题问计调研,制定了九江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 ;确 立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作为九江 城市定位的基点,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 业等支柱产业,以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导向,构建起新的大九江 城市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 2839 家。其中,歌舞 娱乐场所 172 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370 家,网吧 507 家,音像制 品零售、出租单位 328 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 161 家,专业演 出团体 7 个,新闻出版单位 647 家,出版物发行单位 212 家,印刷 企业 418 家(含打字复印单位 272 家),报社 3 家,连续性内部资 料出版单位 14 家。文化产业增加值 20.16 亿元。 一、 加大设施投入,夯实发展平台 近两年来,我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 10 多亿元高 标准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滨江生态文化园等文化 工程,超过了过去十几年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总和,为九江文化发 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博物馆已于今年 5 月封顶;美术馆 已于今年 8 月 12 日投入使用;另外,英亚细亚公寓旧址维修改造工 程、美孚洋行油库办公楼旧址改造工程、滨江文化生态园(琵琶亭 景区、美孚洋行景观区)、“两湖”周边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 改造完善工程、瑞昌市铜岭青铜文化产业园、中华商道文化园等一 批文化项目相继签约、动工。 二、扩大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崛起 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项目建设不放 松,并将文化旅游线项目列入全市项目建设大会战五条线之一进行 重点调度。以抓施工进度倒逼投资进度,以抓调度、抓服务、抓进 度、抓运营为手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文化旅游线项目快速推进。 云南力奥印务有限公司投资 5 亿元落户共青城,该项目建成后,预 计年产烟标 200 万箱,将成为华东、华中地区烟标印刷龙头企业; 共青统百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德安欣祥包装有限公司分别投资 1 亿元扩建,将在全省率先引进日本柔印设备;投资 20 亿元的庐山西 海国际艺术园项目、投资 10 亿元的星子东林大佛项目、投资 10 亿 元的归宗景区项目、投资 5 亿元的陶渊明文化村项目等重大文化旅 游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运营。另外,为充分挖掘桃花源记的文 化内涵,做好桃花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世外 桃源项目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副省长朱虹,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 委书记钟利贵任顾问,代市长殷美根任主任。立足招大商、高标准、 大手笔打造一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三、丰富文化产品,浓厚文化氛围 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异彩纷呈。开办了“九银论坛”、“濂溪” 和“白鹿”讲坛等系列大众讲坛。2008 年 3 月,市图书馆在全省率 先开设的“寻庐讲坛”,邀请了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百家讲坛知 名主讲人郦波、于丹、郎咸平、余秋雨和樊刚等举办讲座 100 多期, 听众达 10 万余人次;举办了新春团拜暨文艺晚会、九银之夜新年音 乐会等系列文化活动;魅力九江广场文化活动成为丰富市民业余生 活的文化品牌,演出 39 场,观众 19 万人次;“唱响九江”大型文 艺晚会走进央视舞台;成功举办了长白山阿里郎大型朝鲜民族 歌舞演出; 10 集高清纪录片人文圣山庐山在央视多频道播出; 3 集抗战经典纪录片万家岭大捷在央视 3 套播出;报告文学集 决战决胜-赶超路上的新九江正式出版;电影可爱的中国、 庐山恋 2010以及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周俊军为创作原型的电影 今天我出警在全国上映。 四、盘活文化资源,促进融合发展 截止到目前,全市现有文物点 10000 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 3782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372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6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4 处,县级文物 保护单位 264 处。全市有 15 家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 34282 件 (套),珍贵文物 7359 件(套),其中一级文物 312 件(套),二 级文物 1664 件(套),三级文物 5383 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共 收集:民间文学 1355 件,民间音乐 3699 首,民间舞蹈 123 个,传 统戏剧 894 本,传统曲艺 39 本,传统体育 1 个,民间美术 1598 件, 传统手工技艺 26 项,民俗 92 件,传统医药 15 项。这些丰富的文化 资源,无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遗迹,弘扬着九江文化的魅力。2010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由 原来相对狭小的“红色”人文资源的小视野,向“鄱湖山水”以及 “人杰地灵”这一更为宽阔的“人文资源”大视野转移。目前正在 筹划成立九江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九江丰富的 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人文旅游和生态旅 游逐渐产业化。 一是滨江文化生态公园带。结合滨江大道改造工程,整体开发 美孚洋行旧址、浔阳楼、锁江楼塔、琵琶亭、日本台湾银行旧址等 沿江景观,充分挖掘、保护、展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中 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大中路西段、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改 造正在顺利推进,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年底竣工。三是 八里湖新区文化景观带。市博物馆、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大型文 化体育设施与文博园、胜利塔交相辉映,集游湖、瞰城、览山、观 江、游水、娱乐于一体。四是环庐山生态文化旅游带。白鹿洞、三 叠泉、秀峰、星子温泉、鄱阳湖水上游乐场等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 文物景点有机整合,构建城乡互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五 是人文生态修河。发挥庐山西海、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 和武宁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的资源,打造人文 生态修河。六是瑞昌青铜主题公园。建设一个以古铜矿遗址景区为 主体,融合剪纸、竹编、采茶戏等地方传统文化展示和绿色生态休 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 五、建设示范基地,打造品牌效益 2011 年我市共有 6 家企业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 龙韵琴行的乐器制作销售和音乐培训基地;修水县万顺特艺有限公 司的贡砚、木梳、美容化妆镜等工艺美术品;鄱湖珍珠核工艺有限 公司的淡水有核珍珠养殖、制造、贝类工艺品加工基地;瑞昌市田 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瑞昌剪纸;星子金星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 星子金星砚;瑞昌市南义竹编工艺厂生产的竹编。这些企业的不断 发展壮大,必将助推我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六、构筑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 2005 年的 94.3%提高到目前的 97.58。二是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已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 1 个、县级支中心 12 个、 村级基层服务点 1767 个。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先进图书馆。三是推 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172 个,覆盖 全市 94%的乡镇。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农村、 学校、厂矿和林场),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政府买单、农民看戏” 的实惠。四是推进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建成 695 家农家书屋,覆 盖全市 8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 先进单位,并作为江西省唯一设区市代表参加了全国农家书屋建设 经验交流会。走进农家书屋歌曲被评为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 奖。五是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送电影下 乡活动投入放映资金 2130 万元,放映电影 132875 场次。全市配有 农村电影放映设备 213 套,县级配置电影流动放映车 3 辆。我市都 昌县电影公司还荣获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七、加快改革步伐,促进持续繁荣 一是整合机构。 2010 年 4 月,文化局和新闻出版局合并为九江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8 月,九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正式挂牌成 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我市文化新闻出版 局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全市 13 个县(市、区)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四大行政机构 和管理职能的整合,成立了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 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二是创新体制。九江日报社成立九江 九新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浔阳晚报报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九江晨报传 媒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报业力量,形成“ 三报二刊一网”传媒格局。 电影公司和电影院全面转企改制。红旗电影院、十里电影院和朝阳 电影院积极靠大联强,与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影剧院联合,实现资 源与优势互补。九江电视台庐山旅游频道实行制播分离,自负盈亏。 市广电网络公司纳入省级网络公司。市新华书店更名为“江西新华 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九江市分公司”,顺利完成转企改制。三是转换 机制。按照自主经营、贴近群众、走向市场的原则,大力推进文艺 院团的改革发展。根据各院团的不同性质和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引进民营资本, 盘活市场,加强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剧种的传承和保护,由过去政 府养文化,转变成政府管文化,真正通过市场激发文艺院团在市场 经济中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