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_第1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_第2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总 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 逆流, 。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 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 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为起点和中心阵地,发 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 的进攻。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领导人物以杂志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高 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 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 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率先 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试作白话诗。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 年初参加新青 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 。 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 放运动。 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后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 础。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 了道路。但同时前期新文化运动也有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认为离开对产生封建思想 的社会环境的根本改造,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 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并进而指出改造中国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没有对工农群众 的痛苦表示真切的同情,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 肯定或绝对否定。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 1919 年 5 月 4 日为起点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四爱国运 动。五四运动爆发源于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激起了中国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 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 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 四 运 动 是 中 国 革 命 史 上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事 件 。 它 使 中 国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走 出 愚 昧 的 过 去 , 于 是 代 表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中 国 工 人 阶 级 从 此 登 上 了 政 治 舞 台 , 拉 开 了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序 幕 , 从 此 中 国 走 上 了 富 强 之 路 。 5 月 份 , 五 四 运 动 的 中 心 在 北 京 , 主 要 是 一 些 学 生 参 与 , 斗 争 形 式 主 要 是 集 会 、 游 行 、 罢 课 。 到 了 6 月 份 , 五 四 运 动 的 中 心 转 移 到 上 海 , 主 力 是 工 人 , 斗 争 形 式 是 学 生 罢 课 、 工 人 罢 工 、 商 人 罢 工 。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 促 进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以 实 事 求 是 、 思 想 解 放 为 先 导 , 开 拓 创 新 。 陈 独 秀 和 李 大 钊 由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先 驱 转 为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先 驱 , 或 两 者 兼 具 , 绝 非 偶 然 , 他 们 执 著 地 崇 尚 奠 基 于 独 立 人 格 的 现 代 民 主 和 科 学 精 神 , 不 仅 无 违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宗 旨 , 而 且 是 他 们 接 受 与 传 播 马 克 思 主 义 , 理 解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真 谛 并 成 为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先 驱 的 一 个 重 要 缘 由 。 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 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 会的思想武器。) 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最大功绩在于 “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 革命力量的团结”。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着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目的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专 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五四运动后, 中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目的是为了建立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这些变化,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之,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为 这次运动做好了准备。它的影响波及到了中国的思想文化、 政治发展、 经济方向、 教育 传播等方面, 亦对我党的成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有 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 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 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 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 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 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 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