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四单元练习卷_第1页
七下第四单元练习卷_第2页
七下第四单元练习卷_第3页
七下第四单元练习卷_第4页
七下第四单元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提高(十一)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ng) 行辈( hng) 撺掇(cun duo) 戛( ji )然而止 B蓦然(m) 羁绊(j) 晦暗(hu) 叱咤(zh )风云 C嗔视(zh n) 冗( rng )杂 颦( pn )蹙( c) 参差不齐(ch) D齁声(hu) 许许声( x) 粗犷(kung) 尽态极妍( yn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潺潺 絮叨 依稀 仙山楼阁 B亢奋 烧灼 徘徊 叹为观止 C惬意 疏密 幽暗 低回婉转 D颦蹙 静睦 粲然 群响必绝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都开满花朵,_。幻想如此丰富,我 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4.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 xng 晦 hu 暗 烧灼 zhu 戛 ji 然而止 B瞋 chn 视 羁 j 绊 惬 qi 意 参 c 差不齐 C挣 zhng 脱 冗 rng 杂 阐 chn 述 叱咤 zh 风云 D亢 kng 奋 颤 chn 栗 粲 chn 然 浑身解 ji 数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怠慢 缥缈 蓦然 大彻大悟 B 撺掇 颦蹙 徘徊 悲欢离合 C 弄潮 褶裙 惊鸿 尽态极妍 D 弥散 惆怅 静木 息息相通 6.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诺曼底登陆 60 周年纪念活动中,各国领导人都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 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 B 离散了半个多世纪后,海峡两岸这对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亲兄弟终于破镜重圆了。 C 近日,在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队与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以 40 的比分 戛然而止。 D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必须按时到校上课,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7.古诗词积累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 (4)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6) 滁州西涧传达了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句子是 , 。 (7)杜甫在江南逢上李龟年,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 。 (8)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写一抹斜阳下孤独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是 , 。 9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届亚运会上,经过奋力拼搏,刘翔再次登上了男子 110 米栏冠军。( 把“登上”改 为“赢得”) B通过观看航天科技展览,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删去“通过”或“使”) C市长工作繁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市民的来访。(“市民的来访”改为“来访的市民”) 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把 “随地吐痰”改为“不随地吐痰” )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 将“后果” 改为“成果”)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 调到“发挥”的前面)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 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 的服务”) 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 告和讲座。(将“讲座”和“ 报告”互调位置) 2 1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把 “广泛的”改为“广泛地” ,再 调到“交换”的前面) B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在“经过”前加上“我”) C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将“勇气”改为“信心”) D当代青年应担负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 (在句末加上 “的重任”) 1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岳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将“深秋的岳麓山”中 的“的岳麓山”删去)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感受世界,用美的心灵去看世界。(将“感受” 和“看”对调位置)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将“及时”调到“发现”前面)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 ,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删去“能否”) 1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情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删去“久久” 或“长时间”) C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这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 提高。(将“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改为“投资观念需要改变,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 D既然你能够仔细地读完这本书,那么,你一生将受益无穷。( 将“既然”改为“只有”) 1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设南水北调的工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 无前。(将“却”改为“都” )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删去 “在下”) C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将“积极”改为“踊跃”) D为了防止非法使用地沟油的现象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 严密的防范措施。(删去“不 ”) 1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删去“由于”或 “使”) B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将 “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将“控诉”改为“揭露” ) D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在“举办”前加“宣布”) 1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删去“切忌”或“不能 ”)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改为“中国人对刘翔这个名字都很熟悉”) C.广州举办亚运会,因为展示传统文化所以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把“因 为所以”改为“既又”)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删去 “经过”) 8.综合性学习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端午风俗手抄报,特向全班同学征稿。有一位同学 收集了下面四方面的材料: A “屈原含冤怒投汨罗江” 的历史故事。 B “玉兔捣药” 、 “吴刚伐桂 ”的古老传说。 C “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 ”、 “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 D唐“九子粽” 、宋“ 蜜饯粽” 、元“箬叶粽” 、明“芦叶粽” 、清“火腿粽”的介绍。 (1)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的一项是( ) (2)请分别说明保留另外三项材料的理由。 _ _ 2、阅读理解 (一) 口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3 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 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 抚尺而已。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一条竖线“|”画出) (1)中 间 力 拉 崩 倒 之 声 。 (2)不 能 名 其 一 处 也 。 11.解释下列词语。 (1)会宾客大宴会 会_ (2)满坐寂然 坐_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4)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12.下面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是( ) A、忽一人大呼“火起” B、虽人有百手 C、几欲先走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 ) A、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不知木兰是女郎 B、 (1)默叹,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 C、 (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 D、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稍稍宾客其父。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6.结尾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 社戏 (节选)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 连山,仿佛是踊 跃的铁的兽 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 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 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 浓,可知已经到了深 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 紧的摇船。 这 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 蹿, 连夜渔 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 喝彩起来。 17.给选段甲加一个小标题:_ 18.“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指代_。 19.第段写景充满诗情画意。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描述自己看戏途中的见闻 感受。从触觉写的句子是“_ ”。从嗅觉写的句子是“_ _”。 本段写景的作用_ 。 20.“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般尾跑去了。 ”这句话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什么描写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结合上下文,第段中的“自失”可以理解为_,这种感受与 “社戏”的关系如何?试说明。 (三) 、.阅读小院吟 ,回答文后问题(10 分) 关中 农村, 总喜欢用泥巴打墙, 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 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 干净,不允 许我们扔下一片纸 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 见一方 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 亲开起玩笑来:“ 王妈,您 这 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 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 亲 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 墙围 起来的。得之不易,母 亲便格外 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 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 4 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 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 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 熟起来。 父亲 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 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 )了小凳, ( )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 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 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 子,携我振 奋起来。 更多的 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 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 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 侧有几棵香椿 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 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 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 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22.文章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23.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 24.第段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第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 25.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26.第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根据全文内容回答: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甲】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 顷,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 人惊觉欠伸,其夫 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 时,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 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 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 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 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 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 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 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 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 抚尺而已。 【乙】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 寒鹘 ,相和悲鸣。后游郢楚 ,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 闻之,咨嗟惋 叹。既阕 ,曰: “吾抱此半生,不 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 扣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 类其声耳。 ” 注释: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 都城。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款扉:款,敲;扉,门。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5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13 【甲】 【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 14.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人家四口人的 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 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 16.“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有什么 作用?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 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 块被强震不断 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 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 使恬静的阳光立即 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 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 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7.“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 8.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 的腰鼓 . 9.“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 10.“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11.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 12.“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13.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 6 1、A 2、D 3、B 4.D 5.C 6.D 9D 解析:D 项一面对两面,应把“随地吐痰”改为“ 是否随地吐痰” 。 10D 解析:D 项语意重复, “报告”和“讲座”是同一个意思,应删掉其中一个并 删去“和” 。 11B 解析:B 项的问题在于滥用介词“经过” 、 “使” ,从而让句子没有了主语,可 删去后面的“使” 。 12C 解析:C 项语序不当,应是先“发现”后“解决 ”。 13D 解析:D 项为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既然” 改为“如果” 。 14C 解析:C 项概念混杂,应将“和团员”删去。 15C 解析:C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行为” 。 16D 解析:D 项成分残缺,应在“城市”后加上“的称号 ”。 8、B 端午节的习俗:龙舟赛、吃粽子、纪念屈原 9、 虞初新志 、林嗣环 10、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11、 (1)会:适逢,正赶上(2)坐, 通“座” ,座位 (3)夹杂( 4)说出 12、A 13、D 14、略 15、表现听众听了口技人 以假乱真的表演后害怕的情态;(1 分)它属于侧面描写;(1 分)通过对听众反应从侧面 表现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1 分) 16、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 (1 分)又可起到侧面反衬口技人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 样复杂的声音。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