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2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1页
中国教育史 2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2页
中国教育史 2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3页
中国教育史 2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4页
中国教育史 2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渔”问题的基本内涵及其特殊性 韩立民 1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内容提要】本文对“ 三渔 ”问题进行了界定,揭示了它的本质,并且通过与 “三农”问题的对比分析探 讨了“三渔”问题的特殊性,确立了我国“三渔”问题的基 本分析框架。 【关键词】 “三 渔” 问题;本 质;“三农”问题;弱质产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的的关键问题。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下大 力气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 我国有近 1 万个渔业村,450 多万个渔业户,2000 多万渔业人口,1300 万 渔业从业劳动力,遍布沿海各省市。在有些海洋大省,涉渔人口甚至占到总人 口的相当比重,如广东省,涉渔人口 950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1/10 强。这一社 会群体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省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不 容忽视的作用。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渔民在全国农村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 “三渔”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新 渔村建设问题不容回避。新渔村建设应该怎样搞?首先要理清分析我国渔村问 题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出发点。本文据此提出了应以“三渔问题”作为基本 的分析框架,并对“三渔”问题的本质及其特殊性进行了探讨,以求为我国渔 业、渔村和渔民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三渔”问题的提出 所谓“三渔”问题,是渔业、渔村和渔民这三个问题的总称。依据我国特 有的国情,可以将渔村问题分解为渔业、渔村和渔民问题来分别进行研究。研 究“三渔”问题,既要分析三者的关系,也要研究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1.1 渔业问题 渔业是人们依托渔业水域,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水产资源, 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水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狭义的渔业包括捕捞业和养殖 1作者简介:韩立民(1960 ) ,男,山东东营市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 洋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海洋经济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秦宏博士、任广艳硕士参 与了本文的资料收集、整理与修改工作。 业。广义的渔业还包括渔船、渔具、渔用仪器的修造与供应、水产品加工、贮 藏和运销等。 渔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之一。自从 80 年代我国渔业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渔业 生产得到较大发展,保证了我国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切实解决了大中城市“吃 鱼难”的问题。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渔业经济发展较快,已成为农业经 济的重要增长点。2005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5101.65 万吨,水产品人均占 有量 39.02 公斤,水产蛋白消费占我国动物蛋白消费的 1/3;渔业经济总产值 达 7619.07 亿元,渔业产值达到 4180.48 亿元,渔业增加值 2215.30 亿元,约 占农业增加值的 10%。目前,我国渔业已基本完成由“以捕为主”的狩猎型渔 业生产方式向“以养为主”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了渔业增长方式的 第一次转变。 但是,我国渔业经济的增长还是主要依赖规模的扩张,这种重数量不重质 量,重规模不重效益的发展方式,制约了渔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 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海洋渔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 程中,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大量排 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突发性污染事故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等对鱼类栖息造成破 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侵害。加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 生效后 2,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各国对公海资源开发争夺日 益激烈。资源与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 主要因素。 (2)渔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我国许多地方的渔业在资源和市场的开发上 仍带有一定盲目性,造成部分传统品种资源衰退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主要产 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等问题。从具体表 现看,产业结构畸重畸轻,水产品养殖品种不合理,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变化;远洋渔业作业结构单一,大洋性渔业开发亟待加强;加工、流通和相关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和高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 1994 年 11 月 16 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涵盖最广泛、内容最丰 富的海洋法典。这部国际大法对国家在各海洋空间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全面、明确的规范,为建立合理、 公正的国际海洋新秩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附加值产品少,渔业比较效益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增大。 (3)水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渔民要面对国内市场和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那些在资源、技术、制度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渔民群 体,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入世以来,中国水产品因市场化水平低、生产 成本过高、存在质量及污染等问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 (4)渔政管理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的渔政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体 制不顺,与渔业资源的共有性、洄游性和管理统一性不相适应,造成一些地方 滋生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经济利 益驱动,往往是“分级管理”有余, “统一领导”不足。另外,由于我国渔政执 法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机构经费紧张,执法装备难以改善,影响 了渔业行政执法的公正和效能。 1.2 渔村问题 渔村是指以一定的地理区域为基础,居民聚居程度不高,以渔业生产活动 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渔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比较简单,人口 密度低,素质较差,同质性强,较少流动,乡土文化浓厚。 目前,我国渔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偏僻的渔村生产力极不发达,经济结构不合 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很低,经济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 (2)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渔村建设规划滞后,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缺乏系统的供水、供电设施。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讯条件差,能 源建设不足,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推广以及检验检测等机构不健全。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渔村教育、技能培训缺乏经费保障机制,办学条 件差,存在严重隐患。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水平不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非常较薄弱。文化信息资源少,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渔民群众多层次、 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许多渔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 障。 1.3 渔民问题 渔民是指居住于海岛渔区,以从事渔业生产为主要职业的劳动者。目前, 我国渔民主要以养殖、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作业方式。 我国渔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渔业劳动力总量过剩,转移困难。由于海洋捕捞能力的增长与有限的 作业渔场及脆弱的渔业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捕捞压力过大,资源衰退严重, 使得渔业劳动力总量过剩,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势在必行。但是,多数渔民文化 素质低,缺乏从事其它行业的技能,加之渔业产业化程度低,渔区经济结构单 一,资金缺乏,渔民的就业门路狭窄,跨行业转移的难度较大。 (2)渔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过重。近年来渔民收入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但是,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局面在近期内难以扭转,单位千瓦捕捞量下降,燃油 等渔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海洋捕捞效益大幅下降,渔民收入难以实现持续快 速增长,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捕捞渔民收入大幅减少的现象。另外,涉渔税费 种类较多,多头管理,重复收费,渔民负担依然很重。 (3)渔民的经济利益和平等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作为分散经营的社会群 体,渔民基本上单一地面对市场,市场谈判地位很低,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产品 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另外,渔民不能完全享有与城市居 民同等的权利,难以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带来的实惠。 (4)渔民失海、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城市开发、港口建设、海底电缆 铺设、滩涂围垦等占用渔业水域、滩涂的现象逐年增多,加之一些地方推行海 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域拍卖制度,造成大批渔民失海和失业。从目前情况看, 对失海、失业渔民缺乏相应的安置和补偿措施,严重损害了渔民利益。 2.“三渔”问题的本质 虽然我国的“三渔”问题面临的问题很多,矛盾错综复杂,但本质上是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下、渔村比较落后和渔民生活比较贫困”的问题。 渔业是渔民从事的职业,渔村是渔民生产和生活的社区,渔民是推进渔业发展 和渔村建设的主体。因此,“三渔”问题的有效解决,核心是渔民问题。以渔 民问题为核心的“三渔”问题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1 渔业发展是基础 渔业发展是渔民增收和渔村社会稳定的基础。一方面,渔业的健康持续发 展能够有力地促进渔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强化渔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渔村 经济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为渔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基础 5 设施得以改善,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得以加强,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以 优化。 切实解决当前渔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下等问题,我 国渔业发展必须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常规生产型向科技生产型, 由高能耗低效型向生态节能高效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要大力提高渔业科 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发展渔业二、三产业,特别是要 扶持水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渔业,以不断提高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渔业附加值和整体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渔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必须把渔业发展和渔村建设纳入我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大格局中去谋划,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一要落实渔业扶持和补 贴政策。继续实行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补贴政策。扶持资源探捕、渔船改造 和作业方式调整。实施水产种苗进口免税政策,积极争取水产良种补贴和远洋 渔业专项支持政策;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国有、集体、民营、合资等多种所有制 水产品加工企业同步发展,保护和改善投资者合法权益。扶持休闲渔业等第三 产业发展,包括土地(含池塘、水面等)优先审批、启动资金贴息、银行优先安 排贷款、税收优惠,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等等。二要探索政策性渔业保险的 实现形式。研究确定渔业政策保险的性质、范围、经营原则、政策性与商业性 业务的界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等,并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推动全 国渔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渔区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 “船东互保”制度,构筑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灾害救助体系 和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 2.2 渔村建设是保障 渔村(区)建设是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富裕的保障条件。完善的渔村生产 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渔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提高渔业生产抵御风 险的能力,有效促进渔业健康快速发展。健全的渔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 体系、教育体系以及渔村科技文化和信息服务体系,能够切实保障渔民的基本 生活权利,不断提高渔民的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为进一步促进渔民增收奠定 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就是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贯彻中央“多予、少取、 放活”和其他各项支农支渔政策,稳定渔区基本经济制度,保护渔业生产者水 域、滩涂使用权,切实减轻渔民负担,加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提高 渔民素质,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渔业生产发展、渔民生活富裕、渔区生态良好 的目标,促进渔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把握住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期,结合渔业、渔村和渔民的实际,努力使渔村 特别是沿海渔村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 随着渔村经济的发展,现有的渔村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和渔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社会事业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渔民生活质量的提 高。为此:一要加强生产设施建设,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渔业资源、 渔船数量、渔港自然条件、渔业经济比重等,合理布局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 港和内陆重点渔港,选择一批避风条件好、具有较大经济腹地的渔港,修建码 头、护岸和防波堤,建成港口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渔港。推 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 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提高 渔业安全保障水平。二要加强生活设施建设,改善渔民生活条件。加快渔村饮 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渔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 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尽 快完成渔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 电代燃料试点规模。进一步加强渔村公路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渔信息资源, 强化面向渔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 2.3 渔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核心 渔业发展和渔村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解决渔民生活比较贫困的问题,即 提高渔民生活水平和渔民素质。只有渔民收入提高上去,渔民真正过上富裕的 生活,渔村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渔民才有建设渔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 有渔民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驾驭现代化的渔业手段和装备,才能支撑现 代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渔村社会的进步。 妥善解决好渔民问题,一要千方百计增加渔民收入,让广大渔民也能享受 现代城市文明,过上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积极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升渔业 的附加值,促进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渔业劳动力总量过剩的形势下,实现 渔民的富裕,减少捕捞渔民的数量很关键,因此,既要推动渔民分工分业分化, 把更多的渔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让更多的渔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又要把 7 传统渔业改造成为现代渔业,把传统村落改造成为渔村新社区。要实现上述目 标,必须不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以县域经济为依托,推动渔村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二三产业对渔业和渔村的带动力。二要努力改 善渔村人居环境,使渔村发展得以合理规划。积极发展渔村教育事业,加大渔 民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大力发展渔村文化事 业,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渔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建立健全渔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 障等社会保障体系。 3.“三渔”问题的特殊性 “三渔”问题的特殊性是通过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 的比较中得以体现的。 3.1 渔业与农业的比较 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育和养殖的办法,以取 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按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区分,包括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 渔业是广义农业的组成部分,因而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共性。表现在:从劳动对 象考虑,对耕地和渔场(人工渔场)都需要进行培植,以增加产出率;都面临 较大的自然风险,属于弱质产业;农产品和水产品都有易腐易烂的特征,在流 通环节对储运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农业生产与渔业捕获业都有强烈的季节性, 同时具有较强的产业后向延伸功能,等。 相对于农业而言,渔业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 (1)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共有性特征。土地具有固定性(非流动性)特征, 以及使用的排他性(非共有性)。而广袤的海洋是一个流动的整体,渔业资源 具有洄游性和流动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海洋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 性,海洋环境及海洋渔业,特别是远洋渔业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全球性特征。 (2)渔业水域可以立体利用。对于土地只能在平面上进行开发利用。而不 同的鱼类栖息在不同水层,养殖上在同一水体能够实行不同水层种类混养,捕 捞时亦可采取不同的网具、捕捞不同位置的种群。这种水域的立体性,为实现 混养和合理密养、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和提高水域生产力提供了依据。 (3)开发海洋的难度远远大于开发陆地。与农业相比,渔业生产要求更高 的体力条件和技术装备条件,每个渔业劳动力最低人均固定资本数量远远高于 农业。渔业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燃料费、固定资产折旧等)远高于农业,但是 渔业的投入产出比也明显高于农业。 (4)渔业风险大于农业风险。农业和渔业生产均面临各种风险,农民耕作 要面对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渔业属于高危行业,渔民在养殖 和捕捞中面对着自然风险(海洋自然灾害) 3和各种政治(国际)风险。综合最 近 20 年的统计资料,我国由风暴潮、风暴巨浪、严重海冰、海雾及海上大风等 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 5 亿元,死亡 500 人左右。由于渔业对水 体环境具有高度依赖性、鲜活水产品的易腐性、渔业资源供给的稀缺性、水域 有效利用的困难性和资源利用的外部性等特点决定了渔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 的冲击,使得渔业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明显高于农业风险。 3.2 渔村与农村的比较 农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聚居的地区。农村和渔村都是具有一定 人口、有一定的规模和具体地域范围的社会共同体,但是渔村又有着区别于农 村的独特之处,表现在: (1)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渔村临海,一般位于偏远的地区,交通运输不 便,信息闭塞。我国海岛众多,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岛屿有近 7000 个,其 中有居民海岛 400 多个,无居民海岛 6000 多个。很多渔村分布在海岛上。海 岛与陆地分离,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2)基础设施建设。渔业相对农业来说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支撑,完善渔 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力地带动渔村经济发展,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例 如:渔港的建设对于有效拉动海上生产、保障渔船安全、促进渔业产业化等方 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渔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不 足,渔村的生产性、服务性、社会性和流通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这就导 致渔业发展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差,渔民生命财产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渔民的生活居住条件不佳,生活质量不高。 (3)民俗文化特质。大海是沿海渔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脉,渔民对 于大海有着感激与敬畏双重心理情感。傍海而居的人们栖息在海岸,形成了其 特有的渔村文化家庭文化、休渔期文化和渔船文化。我国渔村文化的代表 3 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 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9 是妈祖文化 4。这些民俗文化的形成,充分体现了渔民祈求平安和丰收的心情。 但是渔村的现代化必须首先要实现渔村文化的现代化,在新渔村建设过程中要 切实加强教育引导,解放渔民的思想,使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倡导 科学的、理性的渔村文化。 3.3 渔民与农民的比较 农民狭义上是指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者。广义上是 指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即也包括了从事畜牧养殖的牧民和水产养殖及 捕捞的渔民等。虽然在大农业的概念下,渔民是农民的一部分,但渔民与农民 在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具有很多不同于农民的特殊性,主要表现 在: (1)渔民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保障。土地是保障农民生活的主要资源,只 要有土地,农民就能维持基本生活。而渔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水域和滩涂,渔 民没有耕地或耕地数量很少,对于他们来说,利用水域、滩涂进行渔业生产是 他们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由于我国渔业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渔业水域、滩涂 的使用权尚未得到确认,导致渔民“失海”问题严重。 (2)渔民有明显的退休年龄。农民在土地上劳作,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进行 调整,没有明显的退休年龄。渔民远离陆地进行作业,其劳动强度和连续工作 时间远高于农民。受年龄、体力和反应能力等的局限,到了一定年纪的渔民不 适合在海上继续作业,退休的渔民不能像农民一样通过土地来维持最基本的生 活,他们主要依靠以往的积蓄、子女的赡养和集体的补助维持基本生活。 (3)渔民所需生产资料的成本很高。渔民必需的生产要素渔船、渔具以及 其他生产必需品都很昂贵,要支出更多的费用才能开展渔业生产。渔民生产要 素的灭失风险远远大于农民,而且渔船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折旧费用很高, 还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需要及时更新。这些费用负担,都是农民所无法比拟 的。 (4)渔民面临的失业危机更大。随着捕捞渔船可作业的海域越来越小,渔 民面临转产转业的严峻形势。即使是仍然在海上作业的渔民,也面临着油价上 4妈祖原名林默,居莆田湄州湾口,出身宋代仕宦人家。她自幼识天文、通医理、善舟楫。幼年时从塾 师启蒙读书,过目能诵,聪明颖悟。长大后立志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一生专心致志做慈善公益事 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她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常带领村民救助遇难的渔舟、 商船。林默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她,在福建湄州岛上建立了一座妈祖庙。 涨、渔获物减少等问题,大量的渔民仅靠传统的捕捞已经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渔民转产转业意味着将失去以往的谋生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