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1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2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3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4页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陈柳钦 黄坡*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产业集群的性质、产生、 发展、成熟、衰退及升级过程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 关键词:产业集群;制度;经济功能;安全功能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引起经济学家注 意并不是近些年来的事情,早在马歇尔时期,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就已经十分有水平,而且仍 然影响着当代经济学家的思路。不过,对产业集群大规模、全方位的研究却是近些年的事。 产业集群巨大的生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使经济学家不得不用审视的眼光重新打 量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性质什么?产业集群为什么会产生?怎样产生?产业集群会永远兴 盛吗?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与了多种的论述,本文试图从新制 度经济学的角度,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做出新的解释。 自从罗纳德.科斯(Coase R,1937)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以来,市场和企业被分为两种 不同的配置资源的手段(方式) ,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现实经济组织的很大一部分, 既不是纯粹的市场组织,也不是纯粹的企业科层组织,在市场与企业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地 带,被称为中间性产业组织。威廉姆森(1975)提出:在以完全竞争的市场和一体化的企业 为两端,中间性产业组织介于其间的交易体制组织系列上,分布是两极分化。如图 1: 一体化进程 专业化分工 图 1 市场组织、中间性体制组织和企业组织关系演变图 资料来源: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89- 90页。 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能够降低交易费用的中间性经济组织。也就是说,产业集 群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产业(企业)间交易、分工的创新,是 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率、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组织方式既 不同于企业科层组织形式,也不同于市场组织形式,而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种中间性组织形 式,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世界上没有天然产生的产业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群。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产业群存在着生命周期。Tichy ?G认为产业集群存在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 是产生阶段。即产品的产生和开发阶段,产品和生产过程还没有标准化,企业最初聚集在一 起进行产品生产,集群内企业基于信息网络、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外部经济获得 竞争优势。第二是成长阶段。集群发展迅速,增长率高,但也可能使得集群没有压力去创新, 而往往只集中资源于最畅销的产品,并以日益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扩大生产。集群内的资源 (知识、信息、技能等)会日益集中,更多地投入到主导产业(或产品)。第三是成熟阶段。生 产过程和产品走向标准化,企业追求大规模生产,本地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这个阶段,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对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学习和转化减少,产品技术含量 降低并且出现雷同现象,存在“过度竞争“的威胁。第四是衰退阶段。这一阶段集群中企业大 量退出,只有少量新进入者。集群衰退最重要的标志是失去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 内源力。本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也遵循这一思路,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业集 群作为一种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情况。 二、产业集群产生的制度原因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性组织方式,为什么产生和怎样产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产业集群为什么产生?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其在何时、何地产 生,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缘于市场和企业对产业集群这种制度的需 求,正是市场和企业对产业集群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产业集群的诞生。那么,市场和企业为什 么对产业集群有需求呢?这是因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能够满足企业某方面 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产业集群作为制度的两大功能:经济功能和安全功能。经济功能就是 产业集群能为企业降低成本(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等)和提高经济利益,安全功能就是产业 集群能为企业降低风险(市场风险、交易风险、道德风险、创新风险等)提高企业运行的稳 定性。从经济功能方面讲,只有当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收益超过预期成本时,产业集群才可 能形成。也就是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潜在的制度创新利润,会产生对产业集群的需求从而推动 产业集群的产生。所以现存的制度无法获得的,而产业集群可以获得的外部利润是产业集群 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从安全功能方面讲,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道德 风险、技术创新风险时往往显得势单力薄,风险的盛行使市场主体对未来的交易情形没有把 握,从而使企业放弃许多交易活动,减少了经济活动,减少了利润。所以能提高企业安全运 行的制度正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渴求的。 那么,产业集群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的产生分两 种:其一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方法重点是市场功能的培育和市场失灵的消除。 市场诱致产生集群的雏形出现,而国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和监督,如美国;其二是自上而下 政府的扶植与推动。自上而下方法的重点是政府制定国家优先发展产业,通过市场主导产业 集群的形成过程,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干预逐渐减少,如荷兰。对于第一种情况,新经济地理 学家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是由历史和偶然事件决定,一个产业在那里集群,很大 程度上更取决于最初的公司是在那里干起的,他还以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例子为证。然 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其产生(自发)虽然带有历史和偶 然事件的因素,但是也包括所有制度产生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 “不确定性“是产业集群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是复杂 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进行,所以人们面临的是一个 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越大,信息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 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关于“有限理性“的预设表明,人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决策能力是 有限的,不仅受到物质因素和环境不确定的影响与限制,还受到诸如记忆容量、判断准确程 度、计算能力有限性的限制。这一预设的逻辑结论是:必须通过制度设计与制度创制,来预 防和弥补人理性的不足。产业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经济、社会环境的 不确定性。随着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产品之间的模仿、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变革性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冲击;市场中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加剧企业的研发;政策 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相关标准的改变;突发性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机 遇与威胁。制度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能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并规 范人自身的决策行为,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由于人们对信息的不能完全了解以及机会主义, 同时由于人们对风险的厌恶,企业需要一个制度来为其提供安全与经济功能。也就是说,由 于人们自身条件的约束,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和避免风险,产业集 群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克服负的外部性,获得正的外部性。同时帮助 企业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从而,产业集群对于人们来说是“有用“的,同时也是“稀缺“的,所 以才对产业集群的产生有巨大的需求,产业集群才有产生的可能。制度的存在由于匡定了交 易者的行为界限,能够减少(虽然不能彻底消除)预期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那种有利于交易 重复进行的制度安排。博弈论表明,重复进行的交易有利于达成合作均衡,而非重复进行的 交易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对于政府扶植与推动的产业集群,从制度经济学的 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初级行动团体的角色,初 级行动团体是一个发现制度创新收入并通过制度创新获得创新收入的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正 是地方政府,认识到产业集群会给他们带来制度创新收入(财政收入增加,升迁的政绩等) , 所以主动扶植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承担创新成本。为了扶植产业集群,地方政府 也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扶植产业集群的发展,被称为次级行动团体,它推动产业集群的 发展,耗费部分成本,不增加制度创新的成本,但作用十分巨大,地方政府为扶植产业集群 也会利用制度装置来实现产业集群制度的变迁。这种制度装置(文件、手段)等通过给产业 集群的产生提供优越的公共设施、税收等一系列的优厚条件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 另外,根据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因素是从制度经济学观点引起产业集 群的产生的因素:首先,技术进步与扩散。许多技术决定论的经济学家认为技术技能是社会 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原因。不可否认,技术进步使社会经济节约更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企业、社会带来更多收入。但是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技术进步 “产生了许多新的收入流,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正是从技术创新中获得更有效率、更经 济的组织方式,从而获得制度变迁的利益,是推动市场主体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力。同时技术 进步也使一些制度变迁成为可能,因为技术进步使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交易等方式发生了 巨变,使原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成为可能,大大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同 时也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其次,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可能是影 响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有力、最常见的原因“ 由于资源总体上是稀缺的,经济的发展、 资源的消耗,人口的增减、资本的流动转移等原因使资源的丰裕程度产生相对变化,从而反 映到市场体系上,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升降。价格的升降会调节制度相多(少)生产这种要 素(产品)的方向变迁,从而诱发制度的变迁。 三、产业集群发展和成熟的制度绩效 当产业集群进入成长、成熟期后,产业群越过了最小规模的限制以后,在集聚效益的 作用下,进入了一个具有自我强化特征的阶段,集群规模迅速扩大。在成长阶段,集群区产 品的市场份额扩张很快,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核心产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产业集 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长率较高。核心产业在区域中的重要性迅速提 高,产业集聚程度提升较快,地理范围也会扩大,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兴地区,在此阶段,产 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极化作用显著,并且往往成为一个地区性增长极。在这一时期,产业集 群作为一种制度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成熟到成熟。产业集群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逐步 形成、完善,并在集群内为企业所认同、应用。集群制度根植于本地化中不同层次相互联结 在一起的社会结构、金融、政治和经济特征的组合。本地长期以来发展中有一定“路径依赖“ 的集群在联合 R&D、联合营销、企业孵化、培训协议、知识产权保护等作用下,其经济体系 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制度根植还可以通过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服务及知识来减少集群 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集群的经济功能和安全功能的作用逐步显现出 来,并显示出其对企业的巨大作用。 1、产业集群经济功能的实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功能是制度存在的首要功能。由于 人的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所以,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不能够完全了解市场,同时虽然市场 主体想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不大可能达到这一点。所以,所有市场上的复杂的 协议、契约或合同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全的。 (威廉姆森)所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市 场主体需要一系列的规则减少这种由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造成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获 得经济利益的可能。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制度,在提高集群企业经济利益方面是从两个方面着 手的:一方面,产业集群降低集群内企业的成本。成本包括交易费用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 方面,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交易费用成本的降低。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不可预测性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单个企 业无法也没有必要包括所有环节,每个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交易形式,来获 取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意味着企业之间的交易频率不断增加,进而交易成本增加。但在 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间的空间接近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的报酬递增。产业集群以 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较高的交易市场化程度,因而是一种节省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首先, 产业集群降低了集群内企业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外部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 定性。外部不确定性包括气候、消费者偏好、政府行为等,而内生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经济 主体交易行为的不确定。由于机会主义倾向,企业有投机的驱动,但是当采取机会主义的收 益小于成本时,企业便会有自觉抑制投机活动的驱动。在产业集群内,正是提供了一个这样 的环境。由于集群内企业地理位置临近,企业之间、员工之间不但熟悉,甚至都有一定的关 系,如老乡、同学、亲戚等,企业、个人投机行为的成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包括精神上 的,像同学亲戚关系的破坏等。同时集群内违规被发现的可能性大,企业、个人声誉贬值以 及客户的流逝,会造成企业严重的后果甚至破产等。所以产业集群存在抑制机会主义的驱动。 其次,产业集群使交易频率提高,从而提高交易效率。由于地理位置临近,企业之间相互熟 悉,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所以彼此之间的 信任度高,交易的可能也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达成,而且一旦某一方失去信用,其失信的信息 将迅速在集群内传播,从而造成失信企业在集群内的孤立,失信成本十分高昂。所以,企业 通过多次交易、重复交易,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是一种重复博弈确立的关系,提高了 交易效率。最后,产业集群有效抑制与资产专用性有关的机会主义倾向。资产专用性是在不 牺牲生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通常可用以不同用途以及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也就是说当一种 资产只能用于特定的用途而不能或者很难转作它用时,这种资产就具有资产的专用性。具体 说,可以分五类:地点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完全为特定协议服务的 专用性、名牌商标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增加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产业集群 内,地理位置邻近的地方集中大量的同类企业,产业集群内存在一个共享的人力市场,群内 企业共享产业集群的品牌等原因使资产专用性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资产专用性带来的垄断, 从而节约交易费用。另外,产业集群内声誉机制的有效运转减少了机会主义成本。现代博弈 论已经证明,当交易双方仅发生单次交易时,理性经济人必然会出现损人利己的败德行为, 囚徒困境就是典型例证;而当交易次数无限增加时,对长期利益的追求会导致合作的出现, 长期信任机制得以形成。在产业集群内,一条产业链上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发生频繁的供求 关系,并且这些关系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就会促使交易的双方从长远利益考虑,减少逆选 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3、企业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企业长期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下降依赖于产业集群使 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行业的产量扩大时,使单个企业的平均生 产成本下降。这种规模经济是从外部作用于企业的,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如图 2: C LAC0 LAC1 O Q 图 2 产业内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资料来源: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57页 LAC0 为同等条件下,集群外企业的长期品均生产成本曲线,LAC1 为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的集群内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以地理位置接近为基础,通过专业 化分工与协作,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势共享,解决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不足, 从而获得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在此基础上集群内企业通过延长或拓展产业链、实现更有效 地协同作用,合作创新,创造价值,获得更大利润。 4、产出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提高了集群企业的产出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上,在产业集群内,由于共享资本品、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及信息,集群内 企业共享集群技术与金融的外部性,所以提高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使集 群企业的生产边界扩大,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集群的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如图 3: 产量 F2 F1 F3 O 投入 图 3 产业集群对群内企业产业效率的影响 资料来源:刘春芝: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5 年 2期,第 46页 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F3 为条件相同下集群外企业的产出边界,F1 为集群内企业 的产出边界,当集群规模扩大,聚集经济效应不断提高,集群企业的产出边界可以上升至 F2的水平。所以,由于集群内的协作与外部经济,在同样投入水平条件下,集群企业的产 出水更高,从而集群内企业获得的利益越大。 5、产业集群的安全功能。制度经济学把安全功能作为制度的两大功能之一是有原因的, 安全功能主要是指制度有利于帮助人们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帮助克服市场的失败,这两 种风险的来源,据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是机会主义(opportumism) ,使人具有随机应变, 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卢现祥,2003)机会主义使市场主体有损人利己 的可能,而且只要社会没有惩罚或者惩罚小于损人利己的收益时,这种投机就会发生。所以 机会主义从个人方面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从社会的方面考虑会扭曲社会资源配置,造成市 场失灵。产业集群对集群企业的安全功能主要表现在:在产业集群内,大家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彼此之间比较了解,大家拥有相同的背景,所以发生违背交易合同的可能性小,而且 一旦发生,企业的声誉便一落千丈,并在集群内迅速传播,企业将无法在此集群内立足,这 种惩罚机制是产业集群外企也不会获得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使 企业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总之,产业集群内企业因集群 的存在而受益,使得集群内企业成为集群这种制度安排的既得利益者,为维护集群的共同的 长远利益,各企业往往会通过建立行会或商会等正式制度,或通过公认的“行规“等非正式的 制度安排来约束各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样就为集群内企业减小了风险的程度。 6、技术创新风险的降低。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高额长期利润的源泉之一,然而技术创 新面临巨大的风险。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不完全了解,同时企业本身也不一定完全拥有技术创 新所需要的各种创新资源,所以企业技术创新比较容易失败,技术创新失败将会对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带来致命的后果。所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会为市场风险所抑制。但 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市场产品的供求信息在本地大量积聚,企业有机会掌握大量可信的市场 信息,减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盲目性,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在产业集群内, 企业之间联系密切,彼此了解,当大家面对共同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高额创新利润时,企业 之间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更大。这种联合是有资源与信任基础的。集群企业彼此 交往多,信任度高,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解决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这种联合是 企业在面对技术创新时风险有了更强大的实力来面对。所以产业集群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 的风险,实现自身安全功能。 四、产业集群衰落的制度风险 世界上没有天然生成的产业集群,也没有永远兴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 织,作为一种制度,其发展过程有自身特有的规律,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 由于市场行情,产业发展周期,以及产业集群区域内过度竞争、拥挤效应、“柠檬市场“、创 新的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等,导致产业集群对集群内企业经济与安全功能会衰退与消失。 当集群企业需要的规则与现在的组织结构发生矛盾时,也就是产业集群表现衰退和需要升级 的时刻。到衰退期,产业集群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产出状态。集群衰退一般表现为经济增长 缓慢或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增加,有些企业开始迁出,投资呆滞,甚至创新中 心转移等。核心产业投资回报率降低,市场份额减少,甚至产值下降。由于核心产业是区域 取得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核心产业竞争力下降即意味着区域的竞争力下降。任何产业集 群如果固步自封就都会有它的衰亡期。在产业集群的衰退期,如果没有出现好的产品或技术, 对于集群内外的不同目标的企业都没什么吸引力,久而久之会造成产业集群的瓦解。 1、产业集群的拥挤效应与经济功能的衰退。虽然产业集群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 易费用的降低,从而带来递增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越大越好。在正常状态下,集群扩 张有一个边界问题。当集群扩张引致的边际分工收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这一点就是扩张 的边界,此时分工不再演进,集群停止扩张,否则就是非效率的。产出市场的过度拥挤和竞 争是集群进入成熟期之后经常出现的现象。根据俱乐部理论(James M Buchanan,1965)俱 乐部产品的一个特点是成员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拥挤效应,即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俱乐部 公共产品边际收益呈现递减状态。这时,就会有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的确定问题。集群相 当于一个自愿聚集在一起的组织的聚合体或者俱乐部,一个俱乐部的最佳规模就在外部不经 济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护成本)正好等于由于新成员分担运转成本所带来的边际节约点上。 由于产业集群的巨大作用,刺激集群外的企业迁入集群,同时也鼓励集群内新企业的诞生。 当集群内企业数量超过最佳规模,就会引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利益降低, 表现为,企业的集群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大幅增加,从而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虽 然部分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缓解,但像土地、专业化的劳动力等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同时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也不得不大幅加薪等,刺激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公共产品的供给 也会由于来自过多地使用而变得沉重不堪,提高企业的额外负担。大量企业的进入,加剧了 企业的竞争,不但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如营销成本等,同时也会加大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 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其结果是企业边际生产利润和创新利润的下降。随着产业群规模的扩 大,本地的要素资源日趋紧张,产业群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如图 4所示。在图 4中,曲线 A代表集群区规模扩大聚集经济的变动状况,曲线代表交通成本的变动状况,NA 为净聚集利 益的变动状况。曲线 A先以递增速率增加,而后以递减速率增加。曲线 T先下降而后上升, 下降时表明交通利益的扩大,上升时表明交通利益的缩小;集群区规模达到 Ne后,交通利 益逐渐变为负值。于是,净聚集利益 NA表现为一条倒 U曲线,先增加而后减少。在集群区 规模达到 N1时,NA 最大;集群区规模为 N2时,NA 为 0,从而表明集群区的聚集利益被耗 尽。如果集群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则聚集利益为负,聚集生产或生活不如分散方式有利。 鉴于产业集群面临集群规模膨胀所产生的“拥挤效应“,这种离心力作用使得聚集经济所 获得的竞争优势容易衰弱。聚集经济所产生的、建立在低要素资源集中基础上的低成本竞争 优势是十分脆弱和不稳定的,会由于要素成本的变化而丧失。 图 4 聚集利益的局限 2、过度竞争与柠檬市场(the lemons market) 。“柠檬市场“最早出现于乔治阿克尔 洛夫(George A. Akerlof,1970)研究美国二手汽车市场时发表的经典论文“柠檬“市场: 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之中。它常用来描述当卖方比买方对商品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 时,低质量商品则会驱逐高质量商品,即“劣品驱逐优品“,从而使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持续下 降的情形。此后,“柠檬“一词就成了经济学界对“次品或劣质品“、“破烂货“(worthless merchandise)的代名词。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过度竞争很容易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在产 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群生产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而对激烈竞争,会产生不法企业“搭便车“ 现象,生产劣质产品充当好的商品,从而影响了集群整体品牌和声誉,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 能力,还必然会出现产品老化、质量低劣、劳动生产率落后的不良局面,集群应变外部环境 变化的能力减弱,集群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后,由于其进入壁垒低, 区域企业数目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流入产业集群,这样,区域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产业集群 由竞争不足趋于有效竞争。然而,随着集群企业的衍生、分蘖和群外企业的进一步进入,加 之集群企业区域集中度过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也相当高,从而导致生产者 (卖方)退出壁垒过高,它们很难使自己的设备转卖或转产,从而导致过度竞争。产业集群 效率必然下降,市场环境恶化,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见图 5) ,甚至导致整个产业 集群的衰亡 。 图 5 产业集群竞争强度与效率的关系 3、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所谓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t),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 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 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由 于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也具有路径依赖性。路 径依赖对于产业集群而言,既有正面作用,又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路径依赖可以树 立并强化产业集群的模仿障碍,从而维持集群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路径依赖也会阻碍产 业集群的技术和制度创新进程,降低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从而使技术发展陷人锁定 (lock-in)状态,尤其是传统产业集群更容易如此。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集群企业与集群外 相关企业联系较为松散,这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了自身技术进步和组织变化的积极性。换言之, 集群可能导致企业实现技术封锁,从而拒绝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地理位置的选择反 映了他们寻找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以及其他与创新无关的资源的动机,而不能反映企业自主 创新的积极性。在某个区域内相关企业的聚集并不是决定创新绩效的本质条件。发明活动虽 然往往集中在某一创新活跃、技术市场发达的区域,但并不一定能够在行业的生产方面形成 共享。产业集群内企业对过时的生产工艺墨守成规,也不愿放弃与现存技术连为一体的聚集 经济利益,这些使产业集群内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例如在德国的鲁尔区, 这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煤铁产业集群,尽管集群内企业较早地采用了新技术,但是由于多 方面的原因,限制了技术突破和向多元化的市场转移,发生了所谓的“帆船效应“。企业由于 没有抓住技术革新的机会去采用新技术,在旧技术的圈子里边徘徊,固守原来的技术而被最 终淘汰。因此产业集群内部如不思进取、不冲出旧技术轨道,而一味寻求旧技术的改进,结 果整个产业集群被锁定,最终导致产业集群的衰落。 五、产业集群升级的制度创新 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通过创新实现集群整体附加值的提高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的 增强。对于处在衰退阶段的产业群,重新定位与重新组织是最优的选择。而创新是产业集群 升级的动力,面对产业集群的衰落,对策是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与产业的 升级,最后达到制度创新,实现产业集群活力的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竞 争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技术创新是影响产业集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集群内的技术创 新结果是适销对路的产品时,它会给集群带来新的用户和新的市场,给集群内企业带来更多 的收益而且可以在更广泛的市场中选择。一个产业集群要想维持它的稳定性就必须不断的创 新来保持自身的活力和优势,这样就会延缓进入产业集群的衰退期。技术创新是是推动企业 升级改造,向更高一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术创新刺激经济 发展,改变收入的规模和分配格局,从而在相对静态的制度规则内产生了潜在的制度创新利 益,刺激某些企业成为行动团体,进行制度创新,获得制度创新利润。制度创新是指一个社 会以新的更夫效率的制度规则(或组织)取代旧的缺乏效率的制度规则(或组织) ,包括产 权制度、竞争规则、科技政策、政治制度等各种主要的正规规则的变革和新性质的交易组织 的产生。制度创新对延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尤为重要。早期的产业集群是一种松散型的企业 群落,但随着集群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使产业集群成为一种 介于纯市场和纯科层组织之间新型产业组织形式,这样既能避免了纯科层制组织中官僚化倾 向,资源限制等劣势,又可以避免了纯市场型组织中过高的交易成本,获得了新的组织优势。 制度创新成功后,企业作为行动团体获得制度创新利润,创新出来的制度通过降低交易费用, 改变激励机制,把资源从低效部门转移到高效部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企业 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才能构筑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平台。 从产业集群的具体形态来考虑,可以把产业集群的升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产业 集群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升级。根据资源配置方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可以分为轴辐式产业集群、 大企业集群、企业集群、马歇尔集群等(如图 6所示) ,产业集群在其各种组织形式中升级, 并不突出中间产业组织形式的边界,继续作为一种中间组织形式存在。第二种,是产业集群 突出中间自治的边界,进入市场或企业层面。第三种,是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 现企业自身的升级,由低技术、初级生产者向高技术、最终产品生产者转移。 区域类型 企业密集区 马歇尔集聚 企业集聚 大企业集聚 轴幅式产业集聚 企业 科层管理 中间形态 市场交易 资源配置方式 供应链分离程度 图 6 各类产业集聚与组织形态关系图 资料来源: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年,第 82页 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以全球价值链为理论工具来考察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这一研 究视角较好地解决了产业集群升级的通道问题,使得理论研究更贴近现实。价值链涉及最终 产品提供过程中初级材料供应、各中间产品制造、分销、零售等一系列增值活动,当这些价 值活动分布在全球时,则形成全球价值链。Gereffi 通过考察美国零售商如何形成海外生产 网络来研究购买者驱动的全球商品链组织,并探讨商品链与区域劳动分工关系,提出通过链 组织实现产业升级的思想;同期,Kaplinsky 也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问题,认为发展 中国家的地区经济繁荣,必要条件是不断获得全球化产业链中经济租(economic rent) ; Schmitz则将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联系起来,认为本地合作是应对全球竞争压力和 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地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四种模式:一是工艺升级,通 过对生产体系进行重组或采用新技术来提高投入产出率,使自己的生产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 力;二是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种,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新款式,以更好的质量、更 低的价格与对手进行竞争;三是跨环节升级,即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跨越,如从 产品制造环节跨越到设计、关键设备制造、营销等利润丰厚的环节;四是价值链跨越,指的 是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链,比如从电视机生产跨越到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产 品。 全球价值链是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链条的空间配置,主要关注的是各个地方产业 集群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的等级体系来看,任何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发 展战略只有一个选择,即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而这种攀升的结果 就是需要自愿或被动地不断将不适合已经改变了的地方发展环境的原有价值环节从地方产业 集群中分离出去。这实际上,一方面是地方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级发展的一种表 现;另一方面,也是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等级价值环节的空间分化和再构的一个过程。在全球 价值链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比较成本优势体现在价值链上某个特定环节的优势,而不同环 节的区域分工和优势以特定环节上产业集群形式表现出来。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体现 在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上,而贴牌生产(OEM)自主设计制造(ODM)自有品牌制造 (OBM)为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从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了一个能激励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并不断激励 人们进行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新技术会不断产生,技术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而在一种压抑 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只鼓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而不鼓励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制度安排下, 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创新的速度必然是缓慢的。因此,要使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的生 命力,构建集群制度创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柳钦:制度、金融、投资与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年。 2高晓慧、陈柳钦:俄罗斯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3史忠良等: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年。 4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年。 5王步芳: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 年 第 1期。 6刘春芝: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5 年 2期 7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8段文斌等: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余贵恒:企业集聚形成原因探析J, 邵阳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 3期。 10杨宝良: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一个基本理论逻辑及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实证研究 J, 世界经济文汇2003 年第 6期。 11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中国知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2003 年。 12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 年。 14张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研究述评J, 科学管理研究2006 年第 1期。 15卢向南、李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J, 经济论坛2006 年第 1期。 16苗长虹、崔立华: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J, 人文地理 2003年第 3 期 17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2 年重印版。 1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年。 19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 中国软科学2003 年第 1期。 20唐敏,张廷海:企业集群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O/L,http:/ 1/college/gmx/lw/zth12.pdf 59K, 2005-11-25. 21吕文栋,张辉:全球价值链下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 年 第 2期。 21Coas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Economica,vol. 4,1937. 22James .M. Buchanan.: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J, Economics, 1965,(32):1- 14. 23Williamson, O.E.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 , Free Press, New York,1985. 24Williamson, O.E. :Market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A Study in the Economic of Internal Organisation M , Free Press, New York,1975. 25George A.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