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_第1页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_第2页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_第3页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_第4页
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 曹 建 祥 “一 栏 猪、十 亩田,一 笼鸡、过好年” ,这 是几千年以来庄稼 人小农经营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传统养殖对庄稼生产的重要 性,也说明养殖业是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现在不 同了,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转移进城,传统种植养殖业已 经逐步转向规模化、专业化,种养业经营主体基本分离,种田的 用化肥,养殖的靠饲料,种养脱节既造成资(肥)源浪费,又加重 了环境压力,甚至造成污染。 去年 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 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 性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是保护生态与经济 发展良性互动,也是惠及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农业、 农村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和 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时代赋予 农业部门的新使命。 一、现阶段种养分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种植和养殖业是构成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 食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但 是随着现阶段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批农民转移进城,农村家 庭传统养殖基本萎缩,尤其是我省养猪业,规模养殖场迅速发 2 展,以新余市为例:2009 年全市生猪出栏 71.3 万头,其中年出 栏 1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 808 户,存栏能繁母猪 3.35 万头, 出栏生猪 55.5 万头,分别占全市存栏母猪、出栏生猪的 53.4%、77.8%。在 808 户规模养殖户中,种养结合的不到 15%, 而年出栏 10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 110 户,出栏生猪占全市 近 50%。 从种植业讲,除了受耕地限制,规模种粮、菜的发展速度不 如养殖业,但以开发山(旱)地发展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种植户 比比皆是。全省果业、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经济林)产 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基本在红壤丘陵地带,土壤条件差,除 赣南果业部分农户采用“猪沼果” 模式外,大部分 规模种植 户生态种养结合不够,有机肥缺乏。以新余果业为例,全市 100 亩以上果业规模种植户 551 户(500 亩以上 46 户),占全市果园 总面积的 83%。全市果园养猪年出栏 6 万头,只占全市生猪年 出栏 8.4%。全市 80%果园缺乏自给有机肥,而真正做到猪沼 果的不到 5%。当前,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已出现一系列不容忽 视的问题: 一是养殖业排污问题,80%以上养殖场,不兼种植,尤其是 养猪业,大部分没有标准排污设施,部分养殖场既使近几年已 经列入生态养殖小区和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支持,实施了改造(全 市 06 年以来共 40 家)。由于猪场与种植区太远,沼肥、沼气也 基本没有合理利用。 3 二是养殖业规划滞后。未批先建或乱建普遍。尽管畜牧法 明确规定了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但养殖户首先考虑的是交通、 水源,相当一部分养殖场偏偏建在村边、水库边、河流边,地方 政府和部门也没有详细的规划和监理措施。 三是种植基地土壤退化,有机肥缺乏。由于购买畜禽粪肥 既增加运输成本,也增加施肥成本,种植大户只能长期依赖化 肥,并大量使用除草剂,已造成土壤板结退化和污染残留。 四是部分山塘水库过渡使用畜禽粪肥,不仅造成水体污染, 而且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水产品造成冲击,休闲渔业发展也 成问题。 二、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随 着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发展,我国农业开始由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核心是科技化,特征是商品 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其内在要求是“绿色、生态、 高效” 。由 传统家庭式种养 结合向专业 化、规模化种养发展,是 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借鉴传统农业种养资源循环,合理利用 的经验,推广生态种养结合,解决好规模化种养脱节造成的浪 费和污染问题,实现资源(饲草、肥料)良性循环,维护好农业生 态,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2、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 举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出了 4 明确目标,其中明确要大力推广“猪(牛)沼果(粮、油、茶)”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是发展,特色 是生态,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的是保护一湖清水。推广生态 种养循环模式,充分合理利用畜禽排泄物,为种植业提供有机 肥源,培肥土壤,既扩种饲草,又生产绿色产品,对保护鄱阳湖 区一湖清水十分必要。 3、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 质量的现实需要。种植业化肥农药和养殖业畜禽排泄物,不仅 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对土地、水体、河流流造 成污染,甚至通过农产品直接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畜禽养殖产 生的大量有机肥,如果充分用于种植业,不仅直接减少污染,而 且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农作物不仅长势健壮,也提高抗 病虫能力(沼液本身就有杀病虫功效),相应减少农药使用量。 因此,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套种饲料作物,又为养殖业 提供优质饲料。这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推进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的思考与建议 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包括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间作套种、稻 草还田、生物防治、生草栽培等)、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沼气热 能利用)和种养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猪沼果、猪沼饲 草、果园养禽、林地养畜、放牧等)多种模式。是借鉴循环经济理 念和传统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 5 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 物质良性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 生态效益的统一系统工程。 今年是全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第一年,积极探索高 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鄱阳湖生态农业示范区,为全国 大湖流域发展生态农业树立典范,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 战。为适应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推进 生态种养循环模式,着重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抓住生态主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我省是全国产粮大省、柑桔大省、茶叶大省、生猪大省和淡 水养殖大省,三十年来,我省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 山” 的 发展理念, 为 我省保持良好生态 ,发展生态农业打下了良 好基础。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区,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各级 党和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切实加强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性、必要性 认识。把鄱阳湖生态农业区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 相结合,与当地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相结合,与发挥我省农业主 导产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强化生态理念,创新发展 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一要详细制定规划,要按照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建设规划总体要求、阶段目标和产业发展思路,针对当 前种养业发展薄弱环节产生的生态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生 态农业发展详细规划。二要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树立典 型,总结发展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发展生态农业的氛 6 围,提高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态意识。三要加强科研攻关, 总结完善标准模式。要组织科研力量,科学分析当前生态种养 资源循环利用薄弱环节,研究解决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同时积 极探索生态种养的新经验、新机制,归纳总结成套可操作的生 态种养模式,再全面推广。 2、坚持退库进园,退水上山,促进种养资源循环利用 牲畜排泄物既是种植业最好的有机肥源,但又是当前最大 的农业污染源(1 头猪相当于 10 个人排污量)。生态种养脱节的 关键是全省养殖场区域布局不合理,造成肥源浪费。解决好这 个问题,必须坚持养殖场退库进园、退水上山,利用好我省广阔 的丘陵山地和规模种植的果、茶等经济作物,实行种养结合。各 地要按区域内水流域分布,种植业产业规划和地形地貌,严格 制定养殖场禁养区、限制区和适养区,严格养殖场建设审批程 序,要明确阶段目标,力争 3 年全部退出禁养区,严禁禁养区新 建养殖场;对限制区的养殖场要限期改进,达标排放。同时在规 模种植区,要大力推广生草栽培,机械刈草还田还地,控制除草 剂的大量使用的势头,在大中型水库养殖区,要坚持制止猪粪 养殖。把养殖场、水产场、果园场生态环境(土、肥、水、气)评价 认定列为农产品质量评定首要条件。 近几年新余市围绕发展生态农业,作了有益探索,先后推 广养殖场退水上山、退库进园,百万树木进村入户,百万蛋鸡进 果园和水库实行人繁天养等方式,关闭搬迁了沿仙女湖、孔目 7 江 23 家猪场。规模果园通过引进和自办养殖场,推广“猪沼 果” 生 态种养模式正在兴起。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新余市生态种 养区域规划及“三场 ”管理办法,进一步 规范养殖场、水产场、 果园场管理。 3 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研究出台鼓励扶持生态种养的政策 和措施,在资金、用地、交通、水利及信贷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