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8保尔与冬妮娅学案冀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保尔与冬妮娅学案冀教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保尔与冬妮娅学案冀教版.docx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保尔与冬妮娅学案冀教版.docx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保尔与冬妮娅学案冀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尔和冬妮亚学习目标: 1、掌握关于作者的情况,了解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复习巩固小说的相关知识,培养驾驭小说情节的能力。3、品析文中有关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作品真是记述所表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文中有关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体会作品真是记述所表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储备:1、关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了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做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惟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做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2、作品简述: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提炼加工而成的。小说生动地写出了保尔在党的教育下百炼成钢的这一过程。保尔精神的主要之点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保尔柯察金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与十月革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许多哲理性思考已成为千百万青年人的座右铭,尤其是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掌握关于作者的情况,了解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品析文中有关人物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一、预习、导学1、请认真阅读“知识积累”,并联系你的阅读实践,想一想关于作者和作品你了解多少?请你整理好写在下面吧!2、请在阅读课文之前,先查查这些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吧。揩( )发窘( )难堪( )挑剔( ) 蓬乱( )萌发( )踌躇( ) 栅栏( ) 黝黑(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3、请再查查这些词语的含义吧。踌躇:九霄云外: 4、认真阅读课文,找找描写保尔和冬妮娅的句子,并思考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二、整体感知、(10分钟)1、检查预习(预习1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当补充;预习2、3可让学生抢答或板演)2、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2)线索是记叙文组织和串联材料的纽带,它有贯穿全文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小组讨论,各组讨论展示结果,明确:本文的主人公是保尔和冬妮亚;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保尔和冬妮亚之间的感情发展变化:由疑惧、戒备到信任。三、内容研讨(15分钟)再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1)、保尔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作品中是如何描写的?(2)、冬妮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作品中是如何描写的?分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评价。讨论后明确:(1)、保尔是一个自尊、敏感、倔强的青年对保尔的塑造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如“褪了色的发黄的衬衫和破了的裤子”,“新的蓝衬衫、黑色的裤子、皮靴也揩得雪亮”(外貌描写) 我想您的爸爸会为这件事发脾气。您也会因为我挨骂的。他会问您为什么要把这样的脏孩子带进花园来?”(语言描写,表现了保尔的自尊敏感) 保尔看见他那光着的两只脚实在是太脏了,就挠着后脑勺。(动作描写表现出保尔的犹豫不决) 保尔不愿意再穿过屋里怕再碰到冬妮亚的母亲,所以就从窗口一下子跳到花园去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保尔的自尊倔强)(2)、冬妮亚是一个热情、友好、善解人意的姑娘。对她的塑造作品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如:她惊讶地扬起眉毛(神态描写) “现在我们给您找一本有趣的书,您还要答应我,您往后要经常到这里来拿书,好不好?”(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热情,没有世俗的偏见) 冬妮亚笑着从梳妆台上拿起一把木梳,很快地就把他那蓬乱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的友好善良) 冬妮亚又用挑剔的眼神看他那褪了色的发黄的衬衫和破了的裤子,可是什么也没有说。(神态描写,表现了她的善解人意)四、拓展延伸:(10分钟)课文中第69页“冬妮亚用挑剔的眼神看了看他那褪了色的、发黄的衬衫和破了的裤子,可是什么也没有说。”保尔已注意到她的眼神,他为自己的服装而感到惭愧。 请揣摩此时保尔的心理,写一段话表现他此时的心理活动。(答案不求唯一,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字数要求:不少于50字。)四、语言积累(5分钟)请背诵以下名言警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布置作业:请认真完成点津基础知识部分。(5分钟)第二课时学习要点:复习小说知识,并做好相关课外阅读练习。复习小说知识(教师可结合实例讲解)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环境:(1)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它在文中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次,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一定影响,作品用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三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四是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2)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所处的背景的描述,它与自然环境描写一样,都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4、人物(1)、主人公:作品中所要赞美或批判的人物即为主人公。(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3)、描写方式: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一、常见题型示例例1 2001年上海市中考现代文山村传圣火(节选)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唯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当晚霞在西山梁上一消失,村庄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问题: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 ; (2) ;(3) 例2:台风来了,暴雨如注,我顶着狂风暴雨到校上学了,全校居然只有我一人来。题目:这个句子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例3下文节选自信任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雨啊,真好!(节选部分是信任的首段与末段。文章叙述了“我”考试时因在考场上的一个举动,自己疑心被老师怀疑作弊,因此考完后觉得下雨很烦人。之后“我”鼓起勇气,向老师坦言实情,没想到,老师早已知道“我”的心思,充分信任“我”。所以,从老师办公室走出来,虽然雨越下越大,但“我”的心情格外愉快。)问题:开头与结尾都是下雨,前者“烦人”,而后者却“真好”,这两处环境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题思路、技巧、常见失误分析 答此类题应答出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衬托人物怎样的心情,升华主题情感态度或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由“表”及“里”再“升华”是可操作的答题思路。如例1,因考的第段中既有自然环境描写,也有社会环境描写,两者交融在一起。表山民的衣着、行为,也写了山村的沉寂;里当时农村的落后、闭塞、愚昧;升华为了预示着下文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必然性。例2,表暴雨很大,里环境极端恶劣,升华体现了我不畏艰难刻苦读求学的顽强毅力。例3,这道考题把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心情变化原因结合在一起。其实,雨还是那场雨,只是所衬托的人物心情变化了。要思考两个问题:一、雨分别衬托了“我 ”怎样的心情?二、为什么“我”会有不同的心情呢?第一个问题,就是“里”的作用。第二个问题,结合心情分析出原因是不难的。环境描写非但不矛盾,反而在结构上起了首尾呼应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雨的淅沥,是为了衬托出“我”正为老师是否误会“我”帮同学作弊而懊恼的情绪;而结尾的雨还是下着,但此时“ 我”心中的结已经打开,雨的明净衬托了“我”愉快的心情。实际应考时,自然环境描写作用考题的采分点有时只需要回答出两个层面即可,而有的考题评分时更注重“里”和“升华”部分。二、能力训练1节选自父爱如山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返身向他追去。问题:请写出画线句的作用。2节选自望柳庄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问题:简要分析结尾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节选自临终的眼 在NHK电视台主持完“中日友好之夜”活动回到房间,此时已是子夜时分,窗外明月高悬、繁星点点,借着幽暗的灯光,我久久凝望父亲的遗像,遥相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如烟的往事,就像老电影一般,在脑海中不断闪现(节选的是文章第一段,作者曹可凡回忆他与父亲生前的点滴往事,这些事对作者的为人处事、为学的影响深远。)问题:第段中的“窗外明月高悬、繁星点点”和室内的“幽暗的灯光”是景物描写,其作用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