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ppt_第1页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ppt_第2页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ppt_第3页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ppt_第4页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选修课总体介绍,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编写,是基于课程 “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为学生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1 进一步激发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 六个模块 都是绕有兴趣的历史专题 :改革 思想与实践特别涉及到英美法等著名思想家的实践,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过程;战争与和平;著名历史人物、历史的奥秘、 文化遗产。 内容集中、具体、生动、 深入,易于激发起学生对历史探索的兴趣。,2. 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 拓宽了必修课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 并且可以加深对必修课内容的重温, 加深理解。,改革 (政治) 民主思想与实践 (政治) 战争与和平 (政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政治家 思想家 科学家) 历史的奥秘 文化遗产荟萃,3.为进一步的历史学习打下初步基础,如 探索历史的奥秘一册中,由瞿林东先生亲自执笔的历史与历史的重现一个单元,深入浅出地讲了四个问题: (1)区别两种不同的历史 (2)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3)研究历史的方法 (4)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 选修5:我们身边的历史学 李守常 史学要论 (24页),白寿彝 和青少年朋友谈学历史 (28页)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这对真正有志于从事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有益处的。,三、编写情况,编写队伍 主要编写人员为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历史室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等。,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增强,课程标准本身的变化 编写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教材的难度和深度明显加强 内容更加细化,四、教学建议,1、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一般说来,学生比对必修课的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主动参与性、学习动力就更加强烈。 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探索,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更宽阔的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如可以增加探究和讨论活动、辩论、写论文、读书报告、历史调查, 等.,2.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原因: 1. 有的专题比较专深、冷僻 (如 选修一中的梭伦改革 ; 选修六奥秘中的三星堆 二里头文化) 2。 有的理论性比较强 (如和平与发展问题) 3。 有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比较强 (如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历史评价)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朝鲜战争 中东战争 海湾战争 历史人物评价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续),注意在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的同时,在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前提下,建议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规划、组织、制订预案如何回答、解释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以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引导到正确的结论上来。,案 例,“民主“的概念 西方与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方民主思想的评价 朝鲜战争 中东战争 历史人物评价,3. 突出趣味性,既然专题本身就充满情趣,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金字塔、奥林匹亚、三星堆 、世界大战、 局部战争 、伟大历史人物的生平,等等。,4、加强启发性,历史学习的目的是感悟历史,从历史中获得对现代的理解、对未来的期盼、对思想品质的陶冶。 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就在于从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正确解释中得到启发。 教师有责任有意识地用自己的历史感悟启迪学生。使历史学习具有较高的品味和境界,但避免生硬灌输。,5.注重探究性,课时充足 叙述深入 如 选修一中的“梭伦改革” 在高等院校的世界通史课程中,此改革讲得相对粗略。但是根据课标最少也要设计3课时的内容。目前的课本内容对高中生来讲已经相当细。,而且有难度: 此专题是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前奏或铺垫。 理论上不太易于把握、概念也较多:部落、城邦、贵族与平民、古代农业与工商业、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度、僭主政治、城邦民主制度。 。,涉及到比较深的理论理论问题:,-国家形成理论 -工商业奴隶主的作用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特点 与评价,6、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由于课程是选修性质,模块下的各个子专题就显得更加相对独立, 彼此间的联系和历史逻辑性较弱。因此: 1、可以从不同考虑出发,打破原 有顺序、重新组织内容。 2详略得当突出主题,取精用弘。,何谓 “取精用弘”,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实质、影响 过程虽然生动,但避免纯军事历史的、纯细节描述的讲法. 再如:牛顿: 主要是他的科学 精神和谦逊态度,及其学说对人类社会的 推动. (132页:学思之窗),詹天佑: 科学精神 爱国情怀 (122页 学思之窗),7。注重实用性,时时刻刻与必修课程联系 对照 补充 为高考做准备 选修课一、三与必修课的联系 十分紧密,四、选修1、2、3的整体联系,如: 选修一“戊戌变法” 与选修二“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有联系紧密,五、选修一、二、三与 必修课的关系,(一)补充必修课缺失内容,商鞅变法 (必修一 秦) 北魏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古代希腊梭伦改革(雅典民主)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二)细化必修课 的相关内容,必修一中的西欧北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选修二中的 专题2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 专题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专题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专题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选修一”梭伦改革”与必修一 “雅典民主政治”和必修三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选修三的二战与冷战与必修一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联系 必修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三民主义”等与选修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又互有补充,选修课程分模块介绍,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主编及编者,主编:黄朴民 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有多部历史学专著,其中多部著作荣获“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国家图书大奖。 主要编写人员为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历史室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等。,主要编写者,本书主要编写人员为全国重点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学历史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历史室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工作的高级编辑研究人员等。,二、主要内容,中外历史上9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 外国5个 即古代希腊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埃及的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同时,本书还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实际,安排了3个活动课,供学生选用。,三、教育目标,(一)“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关于学习这一模块的目的是: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改革的起因和性质,历史上的改革,大都是被动型与主动型的混合体。换言之,是先有先知先觉者主动的改革提议、举措,后有后知跟从者的被动的行动、进程。比如商鞅变法,商鞅是主动的倡导者、推动者,多数的臣民是被动的适应者、参与者。再如清末的百日维新,光绪皇帝和戊戌六君子是主动的带领者。庚子事变后,慈禧后党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压力下推行的所谓“新政”,则是被动的。当然,这也只是相对的说法。因为光绪等推行的改革,也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压力下进行的。,改革的起因和性质,归根到底,改革是人的行为。看来,改革也有一个“闻道有先后”的问题。面对同样的国情大势,有的人有忧患意识,而且头脑清醒,急不可待地谋求改革;而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或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以致误人误己。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人居于庙堂之上,有人处于江湖之中,对改革大业,人们应当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领导者应当多一些主动的“自改革”,普通人则应该积极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最后,改革也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意味着牺牲。,问题在于是由谁做出牺牲?是由少数人还是由多数人做出牺牲?牺牲谁的利益,保护谁的利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而改革考虑的范围和实施的程度,又决定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改革,也没有人人都满意的改革,因为改革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我们支持改革,但对那些借“改革”之名而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做法则要坚决反对。,今天学习历史上改革的现实意义,在我国这样的大国进行的改革,只能是一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希望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把一切关系调整好、处理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道德经第60章,说文:鲜,鱼也。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动它。)对改革的进程是急不得也不能急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学习历史上的改革的现实意义,但是,凡事也有另外一面,如果借口某项改革难就不进行改革,也是错误的。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保持社会的活力,借口难而维持现状,不进行改革,同样是不可取的。 改革还有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大国进行的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全盘西化可以改造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中国改革的药方需要中国人自己去找,不能指望依靠某一国家的经验就可以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因为这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四. 基本结构,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个改革实例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或4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学习总结,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五、主要特点,结构严谨,线索清晰、主题鲜明、便于教学:本书采用单元和课的结构,每个改革实例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或4课,单元或课前有引言。 深入浅出 文字生动、趣味性强 突出探究性: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学习 总结,巩固学习成果,进行探究性学习。 启发性强 栏目设计 问题设计,六、教学建议 (1),把握主题思想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2、“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周易 3、通过改革,了解历史发展的 复杂性 多样性 4、历史上改革的启示与现实意义,教学建议(2),多种途径 、多种组合: 严格遵循课标、课本的顺序 依地域的整合(欧 亚 非) 依性质的整合 (如近代化改革) 以对比为目的的改革 (明治维新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 阿里改革),教学建议 (3),难易有别(相对而言) 难: 梭伦改革 阿里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易: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注意难易有别,梭伦改革-在高等院校的世界通史课程中,此改革讲得相对粗略。但是根据课标最少也要设计3课时的内容。目前的课本内容比较细。 此专题是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前奏或铺垫。 理论上不太易于把握、概念也较多:部落、城邦、贵族与平民、古代农业与工商业、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度、僭主政治。 可以结合必修一的古代雅典,进行回顾,加以铺垫。,梭伦改革,理论问题: -国家形成理论 -工商业奴隶主的作用 -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的特点 与评价,一、本单元内容介绍,课标指出的梭伦改革的要点是:“(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一目“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先介绍了雅典的地理位置,说明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走向以及社会政治特征的影响。教材介绍了荷马时代和雅典城邦国家雏形的形成。教材重点介绍了公元前8至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尖锐矛盾的表现、演变和发展趋势。,第二目“工商业发展”。,教材从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说到雅典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接着讲述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重点是雅典公民中的“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的来历及其政治主张。,第三目“首席执政官梭伦”,。教材首先讲述了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即萨拉米斯岛问题的由来。出于对雅典统治者不许人们提出收回萨拉米斯岛的强烈不满,梭伦化装为一个疯癫诗人(见7页“历史纵横”),激发起雅典人的爱国精神。后来,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率领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以此为基础,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总的来说,第1课主要讲述了梭伦改革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了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有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加以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加以理解,。 其一:公元前8至前6世纪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致使雅典面临着深刻的政治危机。在当时,在政治上,贵族不仅占据了所有重要的国家 官职,而且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平民则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由平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在经济上贵族还控制了城邦的经济命脉,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纷纷破产,无力还债的平民债务人及其家属从此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迫向债权贵族交纳5/6的收成作为地租,自留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债务奴隶问题,此外,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平民本人及家属因债务或交不起地租而沦为债务奴隶。由此,平民的反抗不断出现,并酝酿出公元前632年的“基伦暴动”。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司法执政官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把当时的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然而,该法典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如允许债务奴役,对偷窃蔬菜水果者均处死刑等等,被后世称为“血腥法律”,不可能化解雅典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其二: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兴起,促成了雅典的社会政治改革。,这一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与外贸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形成。他们不满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要求参与城邦政治,并卷入了当时的政治纷争。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他们不像“平原派”的旧贵族那样靠放高利贷、收地租和奴役债务奴隶来牟利,而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他们一方面对无法参与城邦政治强烈不满,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另一方面因经济上富有,也反对属于下层平民的“山地派”彻底改革的激进要求,而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不过,在反对贵族专权上,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是一致的,他们借助于平民的力量向贵族施压,呼吁改革。,正是在上述社会历史背景下,梭伦登上政治舞台而发动改革。他社会阅历丰富,具有振兴雅典城邦的政治理想。在收复为梅加腊侵占的萨拉米斯岛的斗争中,梭伦既激发了雅典公民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树立起良好的政治形象,由此而在公元前594年被推选为首席执政官,全面推行改革。,第2课: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不仅国内因负债被奴役的公民立即获得自由,国家还负责赎回那些被卖到国外的人。与此有关的是,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现在也把田地上的债权标志一扫而光,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解负令不仅使雅典公民中的贫苦大众解除了最沉重的负担,而且由于它取消了债务奴隶制,还对雅典和希腊的奴隶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后,雅典的奴隶便全由外邦人充当,由于公民不再受债务奴役。这样,雅典走上了“古典奴隶制”的道路。同时,这也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铺垫了深厚的社会土壤。,梭伦改革的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这个政治改革自然使工商业奴隶主大得其利,因为他们按财产必居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同时,对贵族也并非彻底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具体细则是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收入按谷物、油、酒等总计达500麦斗以上(每麦斗约合52公升多),称“五百麦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300麦斗以上者,称“骑士级”;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200麦斗以上,称“牛轭级”(有牛耕田者);其余收入不及200麦斗者统归入第四等级,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惟不得任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对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由此可见,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级和第二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他给予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有一定限度,反映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不过,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来垄断政权的局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外,第一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备、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包括盾、盔、甲和剑,作为主力;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自带棍棒,或担任一般水手。,第三项重大措施:设立新的国家政权机构,限制贵族长老会议的全力。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4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贵族会议虽然保存,却没有原先的威风与实权了。对比于贵族会议权力地位的降低,公民大会却从原先的形同虚设逐渐恢复了它作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的威严,因为选举梭伦和通过各项改革法令都必须在公民大会进行。梭伦建立的另一新机构是陪审法庭,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梭伦规定每一公民都有上诉之权,而陪审法庭是以陪审员当法官,人数在数十甚至百名左右,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因此比较民主,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的积弊。,第四项重大措施:促进工商业,梭伦改革的第四项重大措施,则是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例如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使雅典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这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突出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 综观梭伦的各项改革,其目的在于化解因贵族专权而造成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确保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推动雅典城邦的迅速发展。,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主要介绍了梭伦改革后期的情况及对梭伦改革的评价,包括改革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第一目“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对“僭主”的解释见12页“历史纵横”。梭伦的改革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双方的矛盾又趋尖锐。梭伦不得不出国远游。雅典的三派争论不休。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的支持下当上雅典的僭主。他不仅保护了梭伦改革的重要成果,还进一步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者和小农的政策和措施。亚里士多德说“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如黄金时代”。,第二目“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古代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不仅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而且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教材从改革的经济意义(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和振兴)、政治意义(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以及以后历史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含克里斯梯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在14页,有这样几个栏目值得注意:第一,“学思之窗”中,有恩格斯的一段话,值得考虑。第二,“历史纵横”有关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情况。第三,插图“伯利克里”和“陶片”(尤其是第四片)。,第三目“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从造成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原因来看,因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他的很多改革措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他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也不利于下层公民充分地享有参政议权利。后来,经过多次改革,雅典才逐步废除了财产对公民政治权利的限制,过渡到所有雅典公民不论财产资格都可以自由参政议政。所以,梭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问题。,恩格斯.,雅典人国家的产生乃是一般国家形成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方面,因为它的形成过程非常纯粹,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暴露干涉另一方面, 因为它使一个具有很高发展形态的国家民主共和国,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但其也有着时代与阶级的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内部的民主,是对奴隶的一种专政形式。,(2) 即使在雅典自由民内部,这种民主也局限于一个极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妇女皆不能参政,外邦人也无任何权利,这就使自由民人口总数一半以上与它无缘。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只是这些上层分子不再属反对平民的贵族而是支持平民利用民主的工商业奴隶主。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也留有一个“漏洞”以便于这些上层分子掌握实权,那就是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将军。而将军是掌握兵权的实力人物,伯里克利就是从公元前443年起到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3)在民主与平等的口号之下,实际上掩盖着不平等和不民主,主要表现在普通平民与富有的中上层奴隶主之间政治经济上不平等;雅典人与同盟城邦、外邦人之间的不平等;对于奴隶,则更没有平等可言。雅典人所获得的任何民主权力,都是建立在对同盟城邦、外邦人、奴隶不平等之上的。其次,这个民主政治的范围即使在自由民中也是很有限的。所有这些局限都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四、学术动态: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标志,史学界对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标志则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梭伦说。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认识。目前,国内史学界也有学者持此看法,认为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开始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松涛:试论梭伦改革的历史地位,载南充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2.克里斯提尼说,国内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标志。其理由是:十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四个传统血缘部落,肃清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会议起到政府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军队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形成威胁齐思和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刘明翰、海恩忠主编世界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渐进说,国内也有学者回避了所谓的“标志”问题,认为从梭伦改革到伯里克利这一个半世纪中,雅典民主政治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发展的渐进过程 刘家和、王敦书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郭小凌: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载施冶生、郭方主编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没有任何知识基础。需要将近代时期非洲、埃及的历史加以适当的知识铺垫: 奥斯曼帝国 政教合一 马木路克的统治 英国和法国的殖民统治,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改革背景 第1目“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主要内容是: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将其变为帝国的一个行省。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上逐渐地流于形式,即明确自己对埃及的宗主权;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体现在帝国对埃及的税收上。至18世纪末,埃及在政治上已经被马木路克(解释见76页“历史纵横”)控制,在经济上埃及的土地和赋税收入的大部分通过包税制落入马木路克的手里(77页“学思之窗”)。马木路克之间相互征战,导致埃及的分裂和衰落,给西方国家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落后的封建制度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发生的猛烈碰撞,将迫使埃及进行改革。,第2目“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入侵”,包括英法对埃及的侵略以及英法之间对埃及的争夺。教材首先讲述了法国对埃及的占领。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后,在政治、经济方面打击了马木路克势力,这种殖民统治在客观上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对以后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英国为了同法国争夺埃及,则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或扶持马木路克势力,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与此有关,第3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讲述了埃及人民的三次反法起义(1798、1800、1804年),前两次失败,第三次起义,因奥斯曼帝国驻埃及的主要将领穆罕默德阿里站到起义者一边而取得胜利。第二年穆罕默德阿里成为埃及的帕夏。他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奥斯曼帝国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另一方面,马木路克仍然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着社会的安宁。,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1目“改革土地制度”。包括: (1)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歼灭马木路克残余; (2)没收宗教地产,打击宗教势力; (3)废除包税制,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 有制。,第2目“促进经济发展”。,包括:(1)农业: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如棉花. (2)工业:大力发展官办工厂,初步建立起埃及的民族工业,但重点是发展军事工业。一些民用工业也发展起来,如纺织厂等轻工业工厂。对手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 (3)商业:如开罗和亚历山大。,第3目“政治、文化和军事改革”,(1)政治:为了确立高度的中央集权,仿效欧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对地方有效管理。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和割据的局面,穆罕默德阿里垄断了国家政权。 (2)文化: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选派大批埃及青年去欧洲留学;出版和翻译了大批出版物。 (3)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第3课 “改革的后果”,第1目“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1811年起,穆罕默德阿里开始了长达30年的对外扩张。首战阿拉伯半岛,使半岛成为埃及的属地。接着入侵苏丹,控制苏丹的大部分地区。但第三次扩张镇压希腊起义,却因英法俄的干涉而失败。最后,埃及向自己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发出了挑战,结果埃及大胜,不仅获得事实上的独立,而且建立起一个以埃及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第2目“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包括改革失败的国内外原因。(1)国内:捐税岢重,劳役繁重,兵役无休,土地荒芜、工厂停产,武装起义时起。 (2)国外:埃及与土耳其的矛盾因列强插手日益复杂而尖锐。英国支持奥斯曼帝国发动对埃及的战争,即第二次土埃战争。埃及先胜后败,被迫接受英国和奥斯曼帝国提出的一切条件。此后,埃及再次降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开始逐渐沦为欧洲列强的半殖民地。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失败。,第3目“改革的意义”,包括这次改革的局限性:在封建统治下,农民受到地主的剥削,工人也带有农奴制的烙印,残暴的统治和连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改革的意义: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发展农业、商业,建立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评价?,一. 背景的复杂性 二.人物的复杂性 三. 改革目的: 巩固封建制度 追求民族独立 富强 四. 途径和手段 五. 结果与影响 六. 历史的相似性(中国的戊戌变法),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次改革最终归于失败?原因在于本国封建势力的顽强,西方列强的干涉。有许多西方式的改革,却不能成功?与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命运进行对比西方列强是不是会真正支持?,有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英法一些人认为阿里是埃及民族的改造者,可以与彼得一世齐名,称之为“埃及的拿破仑”;另外一些人认为他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个人野心。20世纪50年代以后埃及官方的观点认为,穆罕默德阿里个人的冒险行动阻止了埃及的觉醒运动,并使它倒退,还为外国势力向埃及渗透打开了大门。马克思的评价是“穆罕默德 阿里是唯一的能在已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改革性质和结果,改革的性质:一种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和埃及),一种认为是封建主义的(苏联和我国学者)。 改革的结果:一种认为改革“奠定现代埃及国家的基础”;一种认为“并未设法把埃及建成为一个国家”,相反“为外国资本家的剥削铺平了道路”。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系王泰认为: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埃及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浪潮冲击下,被迫做出的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它不仅拉开了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拉开了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广大亚非拉国家现代化的序幕。,欧洲宗教改革,初中虽接触过,但是相当薄弱 三课时: 内容相当充实 深入而详细,新概念很多,民族国家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因信称义”,重点和难点,一.社会历史背景 1. 14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历史过渡是现实社会根源; 经济 : 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 资产阶级 新贵族的出现 民族国家的发展 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1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主要内容: 1. 大约1世纪,基督教产生并开始传播。4世纪初,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又受到新兴的日耳曼封建政权的保护。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2.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见教材第63页“卡诺莎晋见”),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它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教材分别加以叙述这几个方面的情况),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的神权统治,第2目 “宗教异端”,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反对教会封建统治的“异端”运动。包括:12世纪后期的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1415世纪的欧洲“异端”运动,典型人物是英国的威克里夫和捷克的胡司。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的经济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它表明宗教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第3目“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讲述了西欧1416世纪向近代过渡过程中的一些大事: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封建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以及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三. 宗教改革过程,1. 路德宗教改革 2. 加尔文宗教改革 3. 英国宗教改革(自上而下),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路德首先举起宗教改革的大旗,是由德意志的社会现实决定的。在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萌芽虽又一定的发展,但旧的领主制经济仍然没有完全退隐。同时,德意志在政治上又处与分裂割据的状态,天主教会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局面而保持着对德国的神权统治与经济豪夺。在这样的环境中,新兴资产阶级、平民、农民与封建领主的矛盾十分尖锐,而德意志民族与罗马教会的矛盾则成了社会矛盾的焦点。为了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将矛头对准罗马教廷,建立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马丁路德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因信称义”说,这一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获救,路德宗教改革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说,这一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获救。“因信称义”说并非路德所首创。圣保罗在圣经罗马人书第一章第十七节中说:“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在路德之前,法国人文主义者戴塔普尔(14551537)在1512年发表的保罗书简中也已提出“因信称义”说。 然而,由于路德是在德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环境中提出此说并加以演绎,因而就产生了以往类似主张所难以产生的巨大社会作用。正是在对圣经有关经文的研讨与体悟中,路德认定人们的获救仅凭信仰,而不是依靠教会所说的“善功”。,“原罪”说,路德的这一主张,与天主教的救赎理论一样,实际上都是基于早期拉丁教父圣奥古斯丁(354430)的“原罪”说。在上帝之城一书中,圣奥古斯丁声称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因偷吃伊甸园树上的禁果而丧失了向往善的能力与绝对知足的状态,道德败坏进入他们的体内而成为“原罪”,被上帝逐往凡间,其后代一出生就带有显现出“原罪”的情欲。此外,人还因情欲而在现世所犯下的“本罪”。人不能做任何善事拯救自己,只有凭借上帝的恩典,人才能克服“罪恶”重新获得行善的能力,获得拯救,复归天堂。为此就要信仰基督,尊崇上帝,履行洗礼、圣餐和悔罪圣礼仪式,就可得到这一恩典。否则,就要受到永世的惩罚,繁缛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进入中世纪后,罗马教会将圣奥古斯丁的救赎理论加以改造和利用,不仅将圣礼发展为七种:洗礼、圣餐、悔罪、坚振礼、婚配、终傅、圣职,还建立相应的教阶制度与教会法规。同时,教会还宣扬上帝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人的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要人听从教会的训导,行善避恶,甚至要人购买赎罪券来免除罪过,以获得上帝的恩典与拯救。,路德开启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先河,中世纪的“异端”运动曾经对天主教的这些说教进行抨击,但直到马丁路德才提出了系统的“因信称义”的学说。 路德宣称,人只有依靠内心的虔诚信仰,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与交往,才能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而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除了圣餐以外的一切宗教仪式与糟蹋钱财的举措都是多余的,都应当废除。从此出发,他进而提出“圣经权威”论,“凡信徒皆为祭司”说、“俗权至上”论。路德还将其新的神学思想付诸与改革的实践,最终创立了德意志的民族教会路德宗。这样,就率先突破罗马教廷在西欧大一统神权统治的堤坝,开启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先河。,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实践,是以其“先定”论(或“预定”论)为思想基础而展开的。加尔文的“预定”论源于早期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的“预定”论,将一切都理解为上帝永不更改的“预定”,同样,上帝也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上帝预先的拣选决定了一些人注定得到永生,一些人注定将被遗弃。这是上帝的恩典,它是无条件的,不以个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不过,加尔文在社会变革的时代强调“预定”论,实际上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另一方面,加尔文认为,虽然人的命运是上帝“预定”的,但人们却不应该放弃现世的努力,而应该积极谋求事业的成功,因为成功的事业意味着实现了上帝赋予的先定使命,它是灵魂可以得救的可靠证明,更是荣耀上帝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本份的道德生活,努力不懈地工作及其结果世俗生活的成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项积极追求。这样就赋予了其“预定”论积极的思想意义。现代一些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等,十分强调加尔文的这一宗教思想是促成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精神根源。,英国的宗教改革,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继承王位。为了结束宗教信仰所导致的分裂与纷争,伊丽莎白对宗教采取了一种灵活和宽松的政策,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了调和。1563年发布的三十九条教规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英国式的和解,,英国的宗教改革,教会是新教的,一些信条却模棱两可,能够为天主教徒所接受,此外,也保持了主教的组织形式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由此,伊丽莎白开创了一种兼收并蓄和宽容敦厚的时代氛围,为天主教和新教在英格兰能够和平共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英国国教会至此得以最终形成,它发展为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别之一,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然而,伊丽莎白的和解政策并没有能够实际消除不同宗教主张之间的分歧。新教徒不满三十九条教规,要求清洗国教会中保留的天主教教义和仪式,后来被称为清教徒。,对宗教改革的评价,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彻底造成了基督教世界不可挽回的分裂,伴随着教廷大一统神权统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识开始真正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在新教神学氛围中,神性与人性、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融合,确立了人性的尊严精神的自主性,激发了人们恪守天职,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宗教改革的评价,此外,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纪正统神学的统一教义,思想获得巨大的解放,由此而促进了理性真正的勃兴与思想文化、科学的迅速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卡尔文教,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与英国革命的旗帜,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提供了组织形式与精神动力。总之,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力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历史过渡。,对宗教改革的评价,有人则指出,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李平晔:人的发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还有的从基督教“经学传统”更新的角度,论证了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人文主义”学派的自由批判精神与学术成果对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孟广林:中古西欧基督教“经学传统”的积淀与更新,载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两者关系,分析其相同相异及顺向与逆向关系,使两者的关系更为全面。,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的相同之处:,(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相似,,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除此之外,两者还存在不同点和逆向关系。首先,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其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袁庆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研究,载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学术讨论: 宗教改革的性质及评价,在宗教改革性质的界定上,国内学术界分歧不大,只是各自在表述上略有出入。一些学者认为 宗教改革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的经济、政治和官方教会的社会政治运动和宗教斗争,而德国宗教改革和伟大的农民战争是欧洲首次资产阶级革命。郑如霖:略论马丁路德,载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孟广林: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世界中世纪史的终结与近代史的开端,载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宗教改革是凭借它的宗教外衣,把人文主义原则与广大阶层的反封建要求及其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而进行的斗争袁庆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研究,载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对宗教改革的评价,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和部分德意志邦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还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改革中产生的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给其发家致富作辨护,并为他们不择手段掠夺大开绿灯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宗教改革的局限性,有的学者认为:随着新教的建立和传播,路德变得日益独断与保守,宗教改革最坏的影响之一,就是对理性与科学的摧残。甚至新教的“革命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新教之所以几度被作为旗帜,与路德或加尔文的原教旨并无关联,其主要原因在于“抵抗原则”在斗争实践中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在德国,宗教改革蜕化为新旧教诸侯的斗争,长期的封建混战“把德国引向灭亡”,“唯信称义”并未给人民带来自由和安宁,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信神的奴役制,用圣经的无谬论代替了教皇的无谬论袁庆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研究,载汕头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第三单元 2.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提法和讲法 民族问题-同化 (汉化?) 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汉族也受到鲜卑人的影响 -畜牧业 服装 等,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1目“卓有成效的新制”。 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措施,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目的是以新制度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主要措施包括:484年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5年推行均田制,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增加了粮食产量;设立三长制,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基层组织,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一对夫妇一年纳粟2石,帛或布一匹。,第2目“设巧计迁都洛阳”。,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北魏改革进入新阶段。为此,孝文帝设计迁都洛阳。教材先从政治、经济、军事(对付柔然)、地理四个方面分析了需要迁都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迁都的经过。并在“学思之窗”中配了有关的思考题(37页)。,第3目“移风易俗”。,迁都后,孝文帝后期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其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见38页左右图的对比)、说汉话、改汉姓(北人以土为拓、称后为跋,认为他们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通婚姻、改籍贯等五个方面。上述措施,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进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变。,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第1目“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包括:(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