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1 长恨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67张_第1页
语文11 长恨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67张_第2页
语文11 长恨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67张_第3页
语文11 长恨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67张_第4页
语文11 长恨歌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6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目通览】 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主题悟读】 本单元诗歌紧扣“爱国”这一文学中的永恒主题,选入了一些古代诗歌。从主题思想上看,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高尚的爱国之情,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从写作艺术上看,这些作品都是语言优美、激情四溢的传世佳作。,【文本钩玄】 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长篇抒情叙事诗。诗人借民间流传和典型化的唐朝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象征人民群众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以及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不能实现的、平等真挚的爱情理想。 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一首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夫人思念湘君的语调,描绘出湘夫人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诗歌寄予了屈原的爱国情感,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第四首。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集大成者,所谓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比如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与屈原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是一致的。在蜀相中,杜甫在追思、钦慕诸葛亮的同时,还一掬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之泪。,书愤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爱国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历程,成为他诗歌的灵魂。在书愤中陆游抒发了自己一心报国却因投降派把持朝政而空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感。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由于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眼看着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使许多仁人志士被牵连和杀害,朝野上下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为此,诗人感到极度的苦闷、彷徨、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因而在诗中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手法,使诗中的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以写景开始,描画乡村傍晚的景色:“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前两句写夕阳落下西山,皎洁的明月从东山升起。这景象不禁使诗人产生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之感。 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此诗写的就是这件事。,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今别离(其一)是黄遵宪运用乐府杂曲歌辞辅以旧题,风格古朴。写法悉依古法,而内容上却是写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学法导引】 创作诗歌,功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功夫同样在诗外。 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中的“意”有人认为是作者之“意”,也有人认为是读者之“意”。后者的看法更合理些。“志”,有人认为是作者之“志”,也有人认为是作品之“志”,还有人认为是“记载”的意思。这三种意见并无本质的不同,都可以视为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有三层意思: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没有完全抛弃自己原有的情感体验,也没有把理解对象初步体验简单地纳入自己原有的体验,而是把这两种不同的体验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感受,从而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不难看出,“以意逆志”的欣赏方法,是既有尊重读者的主体意识之“意”,又不能背离对作者作品之“志”,并把欣赏过程看成读者之“意”与解读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建构新意义的过程。,2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悲慨豪放。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长恨歌 白居易,马嵬坡 (唐)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赏析 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郑诗开头两句采取自对手法写成。上句以“玄宗回马”与“杨妃(缢)死”自对,下句以“云雨难忘”与“日月(光)新”自对,而彼此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安史之乱平定、两京收复后,成了太上皇的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然而相携逃命的杨贵妃却被缢死了。正是杨贵妃之“死”,方才换得了玄宗之“回”。,尽管时隔已久且又收复了失土,光复了河山,但对死去的杨贵妃,玄宗怎么也不能忘怀。可见缢死杨贵妃原非玄宗本愿,只不过是在关涉自家性命时不得不“舍卒保车”。后两句又用映衬的手法,先肯定“终是圣明天子事”,玄宗处死杨贵妃终究属于“圣明”的举动;接着却以“景阳宫井又何人”相反衬:这只不过比那与宠妃张丽华躲到景阳宫井内的陈后主要显得“圣明”罢了。可见,这里表面是说玄宗圣明,实际上是对玄宗的极深嘲讽。,四、名句填空 (1)回眸一笑百媚生,_。 (2)_,芙蓉帐暖度春宵。 (3)渔阳鼙鼓动地来,_。 (4)玉容寂寞泪阑干,_。 (5)在天愿作比翼鸟,_。 (6)天长地久有时尽,_。 (7)夕殿萤飞思悄然,_。,【自我校对】 一、mu zh l qio jin qu din y wi p qn b y l d mi jio n chn hun 二、(1)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专宠 (3)封爵赐邑 (4)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 (5)曲折环绕 (6)空见死处,“见”字省略 (7)无心鞭马,任马前行 (8)天色微明的样子 (9)美好轻盈的样子 (10)曲折绵延 (11)纵横 (12)注视 (13)只要,三、(1)姿色 (2)可爱,可羡 (3)睡醒 (4)情意深厚诚挚 (5)差不多 四、(1)六宫粉黛无颜色 (2)云鬓花颜金步摇 (3)惊破霓裳羽衣曲 (4)梨花一枝春带雨 (5)在地愿为连理枝 (6)此恨绵绵无绝期 (7)孤灯挑尽未成眠,一、作家档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走向滑坡。,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恪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寄托。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二、背景回放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一、重点突破 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参考思路】,前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前,“汉皇重色思倾国”。后两部分,主要写“安史之乱”后,“此恨绵绵无绝期”。,2这首诗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思路】 “重色”是“长恨”之因,“长恨”是“重色”之果。诗人述写“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重色”的表现,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3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参考思路】 从“黄埃散漫”到“蜀江水碧蜀山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4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参考思路】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动人心魄。,(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真爱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参考思路】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本两句因写得婉转动人,常被后人引用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而成为千古名句。),二、疑难辨析 1请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思路】 这句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2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杜甫在兵车行里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陈琳又曾在饮马长城窟行写道:“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但在这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重女轻男”的反常的心理?试比较白诗与后两首诗,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达出作者怎样不同的思想情感。,【参考思路】 (1)原因是统治者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表达了作者对玄宗迷色误国的尖锐讽刺。 (2)后两首诗中产生反常心理的原因是统治者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表达了作者对玄宗任意发动边疆战争和始皇无节制的残酷驱使役卒修筑长城的强烈控诉,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二、意旨探微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婉转动人 缠绵悱恻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篇。 1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全诗在写实的基础上,采用了幻想手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用极富感情的笔墨使一个执著于爱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唐玄宗的悔恨和杨贵妃的憾恨,千百年来,总是引起读者绵绵不绝的怅恨。这正是长恨歌得以传诵不衰的最主要原因。,2以景写情,情中见景 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3心理刻画,细腻传神 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使诗中的形象内向、含蓄,栩栩如生。特别是诗中对富有心理特征的细节的刻画,不仅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的发展,使悲剧性潜存在事物发展的逻辑之中。,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歌行体”知识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代表作品: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等。 特点: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以七言为主,中间又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 白居易名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7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8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白居易典故 白居易大概在十五六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性情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一次,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顾况随手翻着诗卷,忽然轻轻地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到这里,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离别时分 夏江宁 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识,淡淡地相处又淡淡地相别,一日日、一年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