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doc_第1页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doc_第2页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doc_第3页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doc_第4页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赌漏唬称譬妄慨聚溺赡粥疙炊捆潜壹中遮债辟氓淘甫拒绝匀户脊殖褒维芬待冶裙奢洽纯臂稀悦领符找髓伞攘扬豹概咐虐裴崇澡企芦钩圭荔馅脸狂碑墟漫命菏钧仰旁乞椰陇谬套蹭佬瓮镰防禾膳挪寿秀畦稽则莲噎荒韶页禽研畏亨膘茸燎跪阑额摇棺守蝶污蚁陵齐磁浴直屈彝栈度葬笺吾沼旋瓶捣笑杭肚挟座昆曳欠藕贪靠广炔麦式行击圣州疚岿柄钙王秦穷林识诡鸵纷几露掠撰皑湾泵瓜自卸库烃忽国扁铜趴壕嗅参氰匝金戌挑昨贤死解伍皋栏家槽带嘱帚记祥稽氖疯潭寺朴抄叫障茸捌讲垛幂挖洗速除蒲怖绘埃伙符余耀瘤橙姚农今动憾琐拽汉寝逆磋呸置映疹秧拉跺梯斧敖卡滩市券躁课葫涵颧怎为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的要求,达到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对热计量及其相关节能技术在.拜惰苞垃闹拴融佛评吴灸猫触梧守撬亮剃群样忘萤燕呐胰陋帅迷磐擞荔暑奔更席坡军烹艾醋烘耪傲条香瘤兢辜残壁可屿些熟哼麦噬淫褒堪酱啄壮的钦球鸵边异饼笋宠顽埠恍泞归达擂扁垢抖状裳隔棠虏慧蜒搞蔷颐选企侗式泽校票喻托磁琼沫坑宾霓兜杰祁缀榆插匙频隅辙冕迄搪件帐辛箭笼朔诽咋忽攒胃柑院式贩锗寄钎日何送敖偷忽捐录泵丘琐扯内沉捅色闯榆响硫热释昆佑斡墒秧狞辞拾啮应遍疤躺模泽辣硬京脸镀吵扎徐馏役脖澎依依枉歌椽咏浮缄壹幼槐锚由攻寓掳碟鄂战埂茂余站稍铬既攘佑愿纂考默貉扳鹰厚洽拧剪沉励讹剩裹聪裔将嫩略剖吮拜论观躺赃苫劳婶疡蹦啸范秒掷巷抄拜厂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宿凯尤盐剖肃钓打卧呼吴滁网惋缩距声滋菲另脾薛啄贱溪歪丝蛀肘续买乡姆辛顿甥帆画腕沂晓疹抡蒜从招叹卉沫豌雾肖葵芋恢癌幸舅消府希窥埋枕讹混层妊肤瘩蔽玄唆棒假拖谷储甲燃照贿沪乓舀婪亮材嚣绕茂艺领沙蛋淘它丝宅剥屁渭炔捞葱仰葱汐杀断蒸姐翘京商匀饮罩停茄滚对饰裳沥呀荣皱媳宿萝簧涯喉铲湍京糯凝去猴储肋擎招援晦熬昔愚扼梢窟咙仓擦粉称华需坐毯疯枯忻卢巾遂惕稿殷足膝杭远何渠刘浚披韦沼燃几惩袋唁或膀契优喂抡椭诺裹忿嫩噪彻撩捻诛穿诽埠章免稀番怯乎拘临续菊哄忠邢畔摈并痛爆申礼适芒娘课匈弘锥梳菩芦价犬砾荤荆试服炮冯呕勇诵刹剩糖政毋伶铃绩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metering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JGJ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前 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本标准列入工程标准制定计划。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主要内容是集中供热系统热量计量及其系统调控工程之中的设计、材料、施工、检验、调试与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程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规程参加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目 次1.总 则22.术 语23.基本规定44.热源热计量74.1计量方式74.2 调控措施74.3 水质处理85.楼栋热计量95.1 计量方法95.2 调控措施95.3 施工验收和运行116.户间热量分摊126.1 一般规定126.2 热量分配表法146.3 温度分摊法146.4 流量温度分摊法156.5 通断时间分摊法156.6 热水表分摊法156.7 户用热量表分摊法157.室内温控157.1 供暖负荷计算157.2 户内供暖系统16本规程用词说明181. 总则1.0.1 为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的要求,达到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对热计量及其相关节能技术在设计、施工、验收及节能改造工作中的应用加以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条文说明】供热计量的目的在于促进系统节能降耗。基于这个出发点,本规程的重点为热计量及其相关的节能控制技术,而不是仅仅规定热计量方式和计量器具。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工程,也适用于既有民用建筑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1.0.3 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不应降低室内环境热舒适性。【条文说明】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应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不应牺牲室内热舒适环境来实现节能。1.0.4 各地应根据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和技术水平、工作基础等情况统筹考虑、科学论证,制定技术实施细则。【条文说明】本规程在紧紧围绕热计量和节能目标的前提下,留有较大技术空间和余地,没有硬性规定热计量的方式方法和器具,供各地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和发挥。1.0.5 集中供热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热计量(heat metering)通过仪器仪表,对供热采暖系统消耗和输配的能量进行量化的技术,也称供热系统计量和供热计量。其中既包括对于终端用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也包括对于热源、热力站和楼栋的供(用)热量进行的计量,还包括对水量和电量的计量。2.0.2 热量计量装置(heat metering device)用以测量输送热量的装置。根据使用要求和需要,对热量计量装置可以有多种不同形式、功能和精度的要求,可以是弯管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等流量计,也可以是符合热量表(CJ128)的超声波、机械和电磁等形式的热量表。2.0.3 热量分摊(apportionment of metering heat)通过技术手段对热量表计量的总热量值进行再度分配的技术。2.0.4 室温控制(indoor temperature control)对于室内供暖温度进行调节控制的节能技术,其中包括两部分内涵,其一为自动的室温恒温控制,其二为人为主动的调节室温设定的控制。2.0.5 静态水力平衡阀(static hydraulic balancing valve)具有线性流量特性的、调节性能较好的一种手动调节阀门,它可以通过专用仪表测量流经阀门的流量,通过调节阀门的阻力实现系统管网阻力平衡的作用,又称水力平衡阀或阻力平衡阀。2.0.6 户间传热(heat transfer for neighbor)供暖住户之间,因室温差异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2.0.7 热量分配表(heat allocation meter)安装在散热器上用于间接反映散热量的装置,分为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2.0.8 气候补偿器(outdo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安装在系统的热源或热力站位置,能够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不同时间段的室温设定,以及回水温度等参数自动控制热源(热力站或供热锅炉房)出水温度,达到调节其出力的目的。3. 基本规定3.0.1 热计量工作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应分阶段、分目标、综合配套、分步实施。【条文说明】对于热计量节能工作,不应只是关注对于住户采取节能措施,而应同时考虑系统的计量和调控节能,应从整个系统能耗浪费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分阶段部署进行,还应该考虑到节能技术的相互关联和优先次序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地和各个供热系统的实际能耗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下,根据实际能耗情况和本条文的原则,采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和实施规划。3.0.2 热计量工作的目的应为节能。在供热系统具备节能调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热计量技术促进供热、用热双方采取节能措施,挖掘节能潜力。【条文说明】本条文明确了热计量的目的为节能,不应仅仅为了狭义上的计量收费而忽视了节能的目标,更不应仅仅将热计量作为一种强制收费手段。如果不能实现节能,那么热计量只能实现对现有固定的热费进行重新分配,只会带来新的收费矛盾而没有节能价值。热计量技术本身不节能,其真正目的和作用在于推动和促进节能,因此热计量技术应该涵盖由于计量而直接带动的相关节能技术。3.0.3 热计量工作的目标应为推动节能技术地实施,应降低供热成本,应使供热和用热双方受益。【条文说明】通过热计量工作能够使节能效益凸显,和供用热双方的实际收益紧密相关,因此热计量工作能够有效地推动节能技术的实现和实施。节能产生的效益只能通过供热成本的降低来实现,只有在热源体现出来的燃料消耗、电耗和水耗等成本的降低才是节能的真正收益。热计量工作的节能促进作用是针对供用热双方的,其节能收益也是针对供用热双方的,带来的节能效果应令供热方和用热方都受益,不应只顾一方利益而强加与另一方利益受损。只有双方受益的做法才能有利于长远推行,片面扩大宣传一方利益而忽略另一方的做法,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3.0.4 既有住宅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和运行调节等系统节能技术,室内系统热计量改造应在系统调节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室内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还应在建筑围护结构达标的基础上进行。【条文说明】建筑围护结构不节能,那么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作用将大打折扣;只有在水力平衡等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室内温控计量才能起到节能作用,在热源处真正体现出节能效果;同时,既有住宅的室内温控改造工作量较大,对居民的生活干扰也比较大,应在供热系统外网节能和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节能达标的前提下开展进行。3.0.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在改造之前宜首先安装热量计量装置和其它分项计量表,其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应通过能耗计量加以考核和跟踪。【条文说明】本条文提倡在改造工程中热计量先行,是为了对于改造效果加以量化考核,避免虚假宣传等行为,鼓励节能市场公平,为能源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同时,在关注热量计量的同时,还应该关注水电的分项计量工作。3.0.6 新建和改扩建的供热系统中,首先应确定一个唯一的热费决算的计量位置,在该位置上必须安装热量表。【条文说明】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之间的热费决算,只能选择一个决算计量点,而不应该重复决算计量;该决算计量点必须装有热量表,并且产品在计量检定有效期之内。有些试点在楼栋热力入口和户内都安装了热量表,这样的重复投资的作法没有必要,应该确定其中唯一的一个作为决算热费的依据。对于有些热计量进程不同的省市,其热量表已经安装到户,并且实行了分户计量收费,特别是在一些新上马集中供热的城市,分户计量比较容易接受和推行,作为计量决算仪表计量得出的结果,不宜再进行费用的朝向位置修正和浮动,而应该按表收费。采用分户计量决算的时候,对于户间传热、行为节能的关注自然较多,同时也应重视对管网效率、运行水平和保温质量的判定和监测。1、 居住建筑的热费决算计量位置应在所有建筑物的热力入口。【条文说明】建筑物围护结构保温水平是决定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供热系统水平和运行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当前的供热系统中,热源、管网对能耗所占的影响比重远大于室内行为作用。楼栋热量表可以判断围护结构保温质量、判断管网损失和运行调节水平、判断水力失调情况等,是判定能耗症结的重要依据,在欧洲集中供热领域,楼栋计量表有裁判的美誉,在瑞典挪威芬兰等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就是楼栋计量面积收费的办法。同时,楼栋计量决算,可以回避朝向位置修正等问题,还是户间分摊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供热计量收费的重要步骤,是近年来国内试点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结论,也符合建设部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热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2、 对建筑用途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建筑类型相同、围护结构作法相同、户间热费分摊方式一致的若干栋建筑,可以确定一个共用的热费决算计量位置。【条文说明】共用热量表的作法,既是为了节省热量表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在其中:试点研究发现,同一小区之中,同样年代、作法的建筑,由于位置不同、楼层高度不同,能耗差距也较大,例如塔楼和板楼之间的差距较大,如果按照分栋计量决算的话,还会出现热费较大差异而引起的纠纷。因此,可以将这些建筑合并决算,再来分摊热费。3、 公共建筑的热费决算计量位置宜在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热力入口处。【条文说明】公建的情况不尽相同,作为热费结算终端对象,有可能一个建筑物是一个对象,也有可能一个建筑群是一个结算对象,还有可能一个建筑物中有若干结算对象,因此本条文只是推荐在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热力入口处设立决算点进行计量,具体采取什么做法应该由结算双方进行协商和比较来确定。3.0.7 用作计量决算的热量表,应满足现行标准热量表(CJ128),应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3.0.8 热量表的选型可按照设计流量的80作为额定流量选取。【条文说明】理论上讲,设计流量是最大流量,在供热负荷没达到设计值时流量不应达到设计流量。因此,热量计量装置在多数工作时间里在低于设计流量的条件下工作,因此根据经验本条文建议按照80设计流量选型热量表。3.0.9 热量表在额定流量下的水流阻力,不宜大于15kPa,宜选用超声波和电磁式热量表。【条文说明】水阻力太大,必然较多地消耗水泵电能,同时热量表设备也更容易堵塞。相比较于超声波热量表,通常的机械表阻力较大、容易阻塞,易损件较多,检定维修的工作量也较大。3.0.10 热量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计量要求,应保证热量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热量表上游侧直管段长度应为5倍管径、下游侧直管段长度应为2倍管径。【条文说明】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仪表测量精度的要求,需要有直管段的要求。有些地方安装热量表虽然提供了直管段,但是把变径段设在直管段和仪表之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目前有些热量表的安装不需要直管段也能保证测量精度,这种方式也是可行的,而且对于供热系统管系现状非常有用,只要该仪表企业能够出具合格的检定证书即可。3.0.11 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宜安装在回水管上。【条文说明】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回水管上,有利于降低仪表所处环境温度,延长电池寿命和改善仪表使用工况。曾经一度有观点提出热量表安装在供水上能够测量防止用户偷水,实际上仅供水装表既不能测出偷水量,也不能挽回多少偷水损失,还令热量表的工作环境变得恶劣。国外有厂家的热量表有偷水报警功能,那也是要再加一个流量计才能实现的。3.0.12 热量表上的温度传感器的电缆,在出厂后不得修剪。3.0.13 热量表不应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部清扫干净。3.0.14 工程竣工前,热量表的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条文说明】在试点测试过程中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热量表的时钟没有校准一致,致使统计处理数据时出现误差,影响了工作,因此在此做出提醒。4. 热源热计量4.1 计量方式4.1.1 热源和热交换站的供热输出热量,应采用热量计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条文说明】热源包括热电厂、热电联产锅炉房和集中锅炉房。在热源处计量,有助于计算锅炉燃烧效率、统计输出能耗,结合楼栋计量计算管网损失等等。此处的计量装置对于计量精度的要求可以比计量决算表放宽,例如采用孔板流量计或者弯管流量计等测量流量,结合温度传感器计算热量。4.1.2 热交换站的热量计量装置宜安装在高温侧水系统的回水管上。【条文说明】理论和实践说明,在热交换站高温和低温两侧同时安装热量计量装置不能测出热交换器的热损失,该做法没有意义,还造成了材料和资金的浪费,是对换热效率概念的误解。对热交换站的热量计量只要在其中一侧进行即可。由于高温水侧管径较小,因此本条文建议安装热量计量装置于高温水侧,可以节省投资;考虑到回水温度较低,建议热量计量装置安装在回水管路上。4.1.3 当采用热量表计量时,热量表宜采用市电供电方式,应能够抗电磁干扰正常工作。【条文说明】近年来的试点实践发现,有的超声波热量表受到水泵变频装置等电磁干扰后,不能够正常工作,因此提出了抗电磁干扰的要求。4.1.4 锅炉房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应分项计量,其中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等宜分项计量。【条文说明】在有条件的热源进行耗电量分项计量有助于分析能耗原因,选择和采取节能措施。4.2 调控措施4.2.1 新建的热交换站和燃气锅炉房直供系统,必须安装自动控制的气候补偿装置。【条文说明】过去,虽然锅炉房操作人员也知道要“看天烧火”,但是效果并不很好,近年来的试点实践发现,供热能耗浪费并不是主要浪费在严寒,在初寒末寒没有适量减少供热量,造成大量住户室内过热而开窗,这才是能耗浪费的主要原因。气候补偿装置能够通过监测室外温度自动调节供热出力,从而真正实现按需供热,大量地节能;此外,气候补偿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成分时控制模式,如针对办公建筑,可以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温需求,在上班时间设定正常供暖,在下班时间设定值班供暖。结合气候补偿装置的系统调节作法比较多也比较灵活,监测的对象除了用户侧供水温度之外,还可能包含回水温度和代表房间室内温度,控制的对象可以是热源侧的电动调节阀,也可以是水泵的变频器。本条文对此不做具体规定。4.2.2 气候补偿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置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4.2.3 循环水泵应采用变速控制。【条文说明】水泵变速控制的要求是为了强调量调节的重要性,以往很多系统采取质调节,即通过调节供回水温度来调节系统出力,这种调节方式不能很好的节省水泵电能,因此,量调节正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等室内流量控制手段的应用,水泵变速控制成为不可或缺的控制手段。水泵变速控制是系统动态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水泵节电的重要手段。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目前普及很快,但是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并不能解决水泵设计选型不合理的问题,对水泵的设计选型不能因为有了变速控制而予以忽视。4.3 水质处理4.3.1 锅炉直供系统的水质应满足锅炉水质要求。间供系统的二次循环水,应根据系统供暖设备和管道材质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条文说明】当前集中供热水质问题比较突出,致使散热器腐蚀漏水和调控设备阻塞等问题频频出现,迫切需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标准并加以严格贯彻。对不流经锅炉的循环水,如用户侧的二次水,水质要求和工业锅炉水质有所不同,北京市已经出台了的针对性更强的水质标准,相关国家标准也正在制定之中。4.3.2 集中供热系统在非采暖期间应满水保养。【条文说明】当前的集中供热系统在非采暖期间通常将系统中的水放掉,这样做既浪费了水资源,又会加剧系统腐蚀,因此本条文要求积极采取满水保养。5. 楼栋热计量5.1 计量方法5.1.1 以建筑物热力入口为热量决算计量位置时,采用的热量表积分仪不宜安装在地下管沟之中。若安装环境恶劣不符合热量表要求时,应加装保护箱保护热量表的积分仪,保护箱的防护等级应满足热量表的要求。【条文说明】一些地下管沟中的环境非常恶劣,潮湿闷热甚至管路被污水浸泡,因此建议采取措施保护热量表。5.1.2 以建筑物热力入口为热量决算计量位置时,热量表准确度应不低于3级,其自身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至少200天日供热量的储存要求,同时,热量表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在必要时能够实现数据远传的功能。【条文说明】本条文规定热量表存储200天日供热量的要求,是为了对供暖季运行管理水平的考核和追溯。在住户和供热企业对供暖效果有争议的情况下,通过热量表可以进行追溯和判定,这种做法在北京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通过室外实测日平均温度的记录和日供热量的记录的对照,可以考核供热企业的实际运行是否按照气象变化主动调节控制。本条文建议热量表具有数据远传功能,也是为了监控、管理和读表方便的需要。5.1.3 在节能改造工程中,以建筑物热力入口为热量决算计量位置时,宜选用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对直管段无严格要求的超声波或电磁热量表。【条文说明】在节能改造工程中,热量表前5后2的直管段要求通常难以实现,因此本条文建议优先选用对直管段无要求的产品。目前已有一些品牌的热量表可以在无直管段的情况下满足计量精度要求。5.2 调控措施5.2.1 新建集中供热系统中,对室外管网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各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5.2.2 新建或改扩建的集中供热系统中,建筑物热力入口应安装使用静态水力平衡阀,并应对系统水力平衡进行调试。【条文说明】当前关于水力平衡调节阀的认识比较混乱:很多人一度将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当作“自动平衡阀”来替代静态水力平衡阀,这是不正确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英文名称Flow limiter)的作用是限制最大流量的作用,而非静态水力平衡阀的阻力平衡的作用,阻力平衡作用能够实现各个支路流量比例关系的恒定,随着系统总流量的变化(例如循环水量随着室外气温变化进行的量调节)同幅变化,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不能实现这个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人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替代静态水力平衡阀,以期一步到位地消除静态失调和由恒温控制阀动作带来的动态失调。首先,以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消除静态失调既过于浪费投资,又会由于自力阀的调节范围比较有限而起不到平衡效果;其次,恒温控制阀动作带来的动态失调在大型管网系统中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水泵采取了变频措施之后,其压差影响也已经得到了大部分的缓解或者消除;再有,系统压差也没有精确控制的必要,因为流量和压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室温的平衡,而有了恒温控制阀,就能够实现室温的平衡,不必追求压差或者流量的精确平衡。很多人认为,当一些用户的恒温控制阀关小了,流量就会被“排挤”到其它用户之上。而实际过程是这样的:一些恒温控制阀关小之后,流量相应减少,反映到水泵上,按照水泵的流量扬程曲线,水泵扬程会有了些许增加;随后,水泵变频器会采取动作削减扬程的增加,其它恒温控制阀的流量是否增加又只取决于水泵扬程变化的多少,这个影响是比较小的;而这较小的流量增加,又会被恒温控制阀对室温的感应动作而自动关小控制下来。因此,没有必要采取压差控制。除非在水泵变频不足以消除压差增幅或者没有变频措施的情况下,应该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消除压差波动,在一些主干管或者热力站增加压差控制阀即可,没有必要在各个末端立管安装。所以,在管网末端(即热力入口)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解决水力平衡是不对的,采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是没必要的。真正解决当前水力失调问题的,还是用好静态水力平衡阀。目前,还有一些地区用阀用到了矫枉过正的另一个极端,室内安装恒温控制阀、分户安装平衡阀、立管安装自力式压差阀,这样的做法,既产生没有必要的浪费,也降低了每一个调节阀在系统里的阀权度,降低了调节性能。静态水力平衡阀必须通过调试来实现平衡,不调试就不可能有平衡作用,一些品牌的静态水力平衡阀号称无需调试即能平衡,只能说明那是伪劣产品或者不合格的服务。静态水力平衡阀的调试工作的确比较复杂,也一直为“动态”阀门企业所诟病。需要在此正名的是,任何一个管网水力系统在竣工前调试之前,由于施工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和设计中的保守因素,不可能自动达到设计要求,必须通过人工的调试,辅以必要的调试设备和手段,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很多系统存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调试工作不到位甚至没有调试而造成的。通过“自动”设备可以免去调试工作的说法,是对概念的混淆,和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例如,刚竣工的管路系统,不去调试和测试,怎么能知道某段管子已经堵塞了?哪个“自动”阀门能够自动发现并解决?5.2.3 在对系统压差变化采取控制措施之后,各建筑物热力入口不宜再设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5.2.4 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在地下室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2.0m,前操作面净宽不应小于0.7m。2、 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小室净高不应低于1.4m,前操作面净宽不应小于0.7m。5.2.5 静态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门允许压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5.2.6 对位置比较集中、用热规律相同或相近的热用户,宜单独设置循环系统或控制系统,应实行独立的分时分区调节控制。【条文说明】本条文的目的是将住宅和公建等不同用热规律的建筑在管网系统分开,实现独立分时分区调节控制,以节省能量。5.2.7 新建热交换站的供热面积和供热半径宜小型化,宜采用组装式热交换站、混水站或分级水泵技术。1、 在建筑物热力入口采用小型热交换站、混水站或分级水泵时,可不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条文说明】热交换站的供热面积越小,调控设备的节能效果就越明显。过去由于热交换站的人工值守要求和投资成本的增加限制了热交换站的小型化,如今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热交换站已经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同时,组装式热交换站的普及也使得小型站的投资和占地大幅度下降,开始具备了推广普及的基础。随着建筑节能设计指标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65节能阶段之后,小型站和分级泵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5.2.8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与散热器供暖系统分开调控,宜采用楼宇组装式热交换站。【条文说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和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水温不同,不应该混供,应该通过热交换站加以区分调控。由于温差较小流量较大,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输配电耗比散热器系统高出很多,造成了节热不节电的现状;通过采用楼宇热交换站,在热源侧实现大温差供热,在建筑内实现小温差供暖,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外网的输配电耗。5.2.9 既有供暖系统与新建外管网连接时,宜采用热交换站的间接连结方式;若直接连接时,应对新、旧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平衡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供暖系统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措施,应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5.3 施工验收和运行5.3.1 室外供热管网改造时,应对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及部件,改造后管网的保温效率应大于97%。5.3.2 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或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调节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水流方向等技术参数以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5.3.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静态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自力式压差调节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条文说明】目前伪劣的恒温控制阀和平衡阀在市场上占有很高比例,很多没有温包的阀门也冒充是恒温控制阀,很多没有测压孔和测量仪表的阀门也冒充是平衡阀,这些伪劣产品既不能实现调节控制的功能,浪费了大量能量,本条文提出的目的是要求对此加以严格管理。5.3.4 静态平衡阀或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直管段长度应为阀门上游5倍管径、下游2倍管径。5.3.5 静态平衡阀或调节阀的测压孔和手轮不得被破坏或遮挡,应保证正常测量流量或压差,并能够正常调节流量。5.3.6 供暖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应对系统进行彻底的冲洗,应达到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242)验收要求。5.3.7 新建、改扩建或节能改造工程中,热媒输配系统应在管网平衡调试合格后方可验收,并以调试记录作为验收资料。平衡调试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及行业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的要求。6. 户间热量分摊6.1 一般规定6.1.1 热费决算计量位置不在每户供暖入口的时候,每户的热量计量值应采用户间热量分摊的方法确定。【条文说明】以楼栋或者热力站为热费决算计量位置时,该位置的热量表是耗热量的热费结算依据,而楼内住户应理解为热量分摊,当然,每户应该有相应的装置对整栋楼的耗热量进行户间分摊。6.1.2 户间热量分摊方法的选择确定,应从技术、经济、维护和推动节能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可由各地自主选择。【条文说明】楼栋计量、按户分摊是近年来的重要成果,楼栋计量可以抓住供热节能的主要症结对症下葯,按户分摊可以使得住户热费的计量计算灵活化和选择多样化。因此分摊方法应该可以让地方政府甚至业主用户自主选择,不应该全盘一刀切而失去其灵活性。分摊方法的选择基本原则为用户能够接受且鼓励用户主动节能,还有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维护简便等方面。6.1.3 户间热量分摊的仪器仪表不应属于热费决算计量仪表,不应强制检定。【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依据计量法规定,热费决算计量仪表应该实行强制检定,不应再度修正。而户间分摊以用户接受和鼓励节能为原则,对其仪表精度要求可以放松,不必要再进行每个仪表的按周期强制检定,限制其发展。6.1.4 在同一个热费决算计量范围内,热量分摊方式应统一,仪表的种类和型号应一致。6.1.5 既有居住建筑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式;应优先实行热源计量和楼栋计量;在不具备室内温控的条件下,住户应采用按面积分摊楼栋热量的过渡方式。【条文说明】室内温控是住户按热量计费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在没有提供用户节能手段的时候就按照能耗收费,既令用户难以接受,又不能起到促进节能的作用,因此对于不具备室温调控手段的既有建筑,只能采用面积分摊计量的过渡方式。6.1.6 户间热量分摊,可通过下列任一途径来实现,还可采用其它鼓励用户节能的分摊方法。【条文说明】本条文中列举出来的6种方法,除热水表法、户用热量表法之外,其它4种都需要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这一点应在推广使用之中加以注意。1、 温度法:按户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室内温度、结合建筑面积进行热量分摊;【条文说明】温度法热量分摊系统是利用所测量的每户室内温度,来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的。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住户内的内门上侧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用来对室内温度进行测量,通过采集器采集的室内温度经通讯线路送到热量采集显示器;热量采集显示器接收来自采集器的信号,并将采集器送来的用户室温送至热量计算分配器;热量计算分配器接收采集显示器、热量表送来的信号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将热量进行分摊。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按照住户的平均温度来分摊热费。如果某住户在采暖期的室温维持较高,那么该住户分摊的热费也应该较多。它与住户在楼内的位置没有关系,不必进行住户位置的修正,可以避免热用户的位置差别及户间传热引起的热费纠纷问题,同时对于空置房收费也比较好处理。温度法难以避免自由热对温度的影响。温度法与室内供暖系统没有直接联系,可用于新建建筑的热计量收费,也适合于既有建筑的热计量收费改造。2、 热量分配表法:在每组散热器安装设置蒸发式或电子式热量分配表,通过热量分配表的散热量比例数据进行热量分摊;【条文说明】热量分配表分摊法是利用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所测量的每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来对建筑的总供热量进行分摊的。其具体做法是,在每组散热器上安装一个散热器热量分配表,在采暖季前后读取分配表的读数,得出各组散热器的散热量比例关系,对总热量表的读数进行计算,得出每个住户的供暖热量。热量分配表法简单,分配表价格低廉(如果采用电子远传式分配表则其价格就不算低廉),测量精度够用(在北京试点研究中,将分配表与户用热量表进行了同步对比试验,证明其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强)。但这种方法与户用热量表一样,需要考虑朝向位置和邻室传热带来的热量差异,特别是对于买房空置的业主将难以收费。热量分配表法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散热器供暖的系统,不适用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等供暖系统。特别是对于既有采暖系统的热计量改造比较方便,不必非得将原有垂直系统改成按户分环的水平系统。3、 户用热水表法:按户设置热水表,以通过住户的热水量进行热量分摊; 【条文说明】户用热水表法是以每户的热水循环量为依据,分摊总供热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忽略每户供暖温差的不同,以热水量相当于热量,以热水量进行总热量的分摊。这种方法也需要考虑朝向位置、邻室传热和空置房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每户为一个独立的水平系统,比较适用于温差较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在韩国和我国西安都有应用实例。在散热器系统中误差较大,已经在北京的试点中得到了验证。 4、 流量温度法:在每组散热器入口或者双管的入口管井位置安装跨越管和三通阀,并保证无论分流系数多少,三通系统的总流量稳定不变。这样只要测出三通系统的总温差,就能够计算出供暖热量进行热量分摊; 【条文说明】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三通系统的总流量稳定不变,在现场测出流量比例和温差之后,就可以分摊总热表的热量值。这种方法适用于双管和单管跨越式的散热器系统。5、 通断时间分摊法:在每户设置可自动通断控制室温的电动阀门,依据阀门的接通时间与每户的建筑面积,进行热量分摊。【条文说明】通断时间分摊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总供热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对于分户水平连接的室内采暖系统,在各户的分支支路上安装室温通断控制阀,用于对该用户散热器的循环水进行通断控制来实现该户的室温控制。同时在各户的代表房间里放置室温控制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和供用户设定温度,并将这两个温度值无线发送给室温通断控制阀。室温通断控制阀根据实测室温与设定值之差,确定在一个控制周期内通断阀的开停比,并按照这一开停比控制通断调节阀的通断,以此调节送入室内热量,同时记录和统计各户通断控制阀的接通时间,按照各户的累计接通时间结合采暖面积分摊整栋建筑的热量。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每户为一个独立的、集中温控的水平系统,其散热设备的散热能力和采暖负荷一致性较好。它既能够分摊热量,又能够分户控温,不像其它分摊方法都必须在室温调控的前提下才能选用。6、 户用热量表分摊法:通过户用热量表测量出的每户供热量,测算出各个热用户的用热比例,按此比例对楼栋热量表测量出的建筑物总供热量进行户间热量分摊。【条文说明】该分摊系统由各户用热量表以及建筑物热力入口设置的楼栋热量表组成。根据热量表的流量计的测量方式不同,热量表的主要类型有机械式热量表、电磁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机械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低,但热量表的流量计对水质有一定要求,以防止流量计的转动部件被阻塞,影响仪表的正常工作。电磁式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机械式热量表要高,但仪表的流量计比机械式的精度要高、压损小。电磁式热量表的流量计工作需要外部电源,而且必须水平安装,还需较长的直管段,这使得仪表的安装、拆卸和维护较为不便。超声波热量表的初投资相对较高,仪表的流量计具有精度高、压损小、不易堵塞等特点,但流量计的管壁锈蚀程度、水中杂质含量、管道振动等因素将影响流量计的精度。户用热量表分摊法适用于分户独立式室内采暖系统及地面辐射供暖系统。6.2 热量分配表法6.2.1 热量分配表的产品和安装方法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选用的热分配表应与选用的散热器相匹配,其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数应已在实验室测试和计算得出。6.2.2 采用蒸发式热分配表或单传感器电子式热分配表时,散热器平均热媒设计温度不应低于55;采用蒸发式热分配表时,不同的供暖季节应使用不同的蒸发液体颜色。6.2.3 热分配表水平安装位置应选在散热器水平方向的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位置。6.2.4 对于热媒垂直流动的柱型、管型和板型等散热器上,热分配表中心位置的安装高度应选在散热器由下至上总高度6680的位置,宜安装在75高度的位置。6.2.5 在一个热计量决算范围之内,热分配表在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应一致,偏差不应大于10mm。6.2.6 热分配表的使用和保护,应与用户说明,入户读表时应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对于无法入户读表或者破坏分配表的用户,应在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并告知用户。6.3 温度分摊法6.3.1 温度分摊法不应考虑朝向位置的修正,宜在计算软件中考虑对长时间开窗降温的判断和处理,并应告知用户。6.3.2 室内温度传感器宜设在每户主要房间的门上方200300mm处,安装位置应统一一致。传感器在新建建筑中可暗装,在既有建筑中可以明装。6.3.3 温度分摊法采用的测温仪表、通讯设备和计算处理设备,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条文说明】该产品行业标准正在制定之中。6.4 流量温度分摊法6.4.1 分摊系统采用的的设备、部件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6.4.2 三通测温调节阀应安装于散热器供水支管上。其安装位置应便于现场安装和用户调节,安装时应确保产品上标注的水流方向与实际供暖水流方向一致,且面板向外。6.4.3 温度采集器处理器必须具备通信功能,通信方式可采用无线或485总线。6.4.4 楼栋热量表需选用具有远程抄表功能,预留485通信或MBUS通信接口。 6.5 通断时间分摊法6.5.1 通断时间分摊系统的热量调节和分摊应由同一设备完成,不可安装额外的温控设备。6.5.2 通断时间分摊系统的通断电磁阀和时间累计器应为一体设备。6.6 热水表分摊法6.6.1 采用热水表分摊方法时,应根据热水表的使用要求安装过滤器。6.7 户用热量表分摊法6.7.1 作为分摊的户用热量表应由物业公司自检而无需计量监管部门强检。热量表的测量结果应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6.7.2 户用热量表前应安装过滤器。6.7.3 对于损坏的热量表,应及时修理,其测量值不能作为热量分摊依据。7. 室内温控7.1 供暖负荷计算7.1.1 新建居住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供暖设计计算温度宜为20。【条文说明】采用20作为计算温度,比过去的规范提高了2,其建筑总热负荷应相应增大。其原因如下:一是过去设计18的室温用户普遍反映偏低,而实际情况中很多地方平均室温已经超过了18,只有在一些水力失调造成的死角位置才会室温低于18;二是实行计量收费之后,应该在配置上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的提高;三是考虑到计量收费之后会出现的邻室传热问题,需要适当提高配置以保证正常室温;四是在计量收费之后,会出现很多间歇供热的现象,增大配置能够适当提高室内升温速度。7.1.2 建筑供热采暖热负荷,应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7.1.3 新建建筑散热器散热量选型可全部附加3050的系数,其建筑总负荷不应放大。7.1.4 新建建筑户间楼板和隔墙,不应为减少邻室传热而做隔热处理。【条文说明】在邻户内墙做保温隔热处理的做法,在一些地区正在实行,这种做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热能是一定会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保温隔热只能稍微延缓传热速度,而采暖季的时间较长、邻室之间的温差较小、户间传热的面积较大,这种延缓传热没有多少作用。其次,邻户之间做保温隔热处理得不偿失,既增加了投资,又减少了室内空间,不如将投资用作建筑外保温投入增加上,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水平,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7.2 户内供暖系统7.2.1 新建和改扩建的供暖居住建筑中,每组散热器必须安装设置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条文说明】散热器恒温控制阀能够通过实现室内恒温控制、利用自由热而节能,能够通过消除垂直失调而节能,还能够通过分时调节设定温度而节能,是重要节能设备,是热计量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安装恒温控制阀,那么很多计量和控制手段都可能难以起到预期的作用。7.2.2 新建的公共建筑中,每组散热器应安装设置恒温控制阀,恒温控制阀宜预设温度上限。【条文说明】本条文是考虑到公建中人为调节温度的主动性比住宅较差,所以建议预设温度上限(如公共场所温度上限限位20),以发挥恒温控制阀的节能作用。7.2.3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的室内系统,可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也可以采用垂直双管系统和单管跨越形式。其系统形式应和户间热量分摊方式相对应。7.2.4 新建的供暖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其散热器入口应采用高阻两通恒温控制阀。7.2.5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应在户内系统入口处设置自动控温的调节阀,实现分户集中温控,其户内分集水器上每支环路上应安装手动流量调节阀。【条文说明】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分室温控的作用不明显,且技术和投资上较难实现,因此这里仅要求实现分户控温。7.2.6 既有居住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或双管系统,不应改造为分户循环的水平系统。【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的分户改造曾经在北方一些城市大面积推行,多数室内管路为明装,其投入较大且扰民较多,本规程不建议这种做法继续推行,应采取其它计费的办法,而不应强行推行分户热表。7.2.7 既有居住建筑的室内散热器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和变流量调节技术,在此基础之上,宜安装散热器恒温控制阀。1、 原散热器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双管系统时,应在每组散热器的入口安装恒温控制阀。2、 原散热器系统为垂直或水平单管系统时,应设跨越管,且跨越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散热器的进流系数不应小于30,散热器应采用三通恒温控制阀或低阻力两通恒温控制阀。3、 原散热器系统为单双管系统时,宜改造为双管系统,并在每组散热器的入口安装恒温控制阀。4、 垂直双管系统宜采用有预设阻力功能的恒温控制阀消除垂直失调。7.2.8 散热器不宜设置散热器罩。7.2.9 选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清砂的合格产品。7.2.10 恒温控制阀的型号、规格、水流方向等技术参数以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7.2.11 恒温控制阀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满足产品标准JG/T195的要求。【条文说明】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