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论坛: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串讲汇总.doc_第1页
考试大论坛: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串讲汇总.doc_第2页
考试大论坛: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串讲汇总.doc_第3页
考试大论坛: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串讲汇总.doc_第4页
考试大论坛: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串讲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一、掌握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特征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核心特征是: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掌握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2.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第二节财政的职能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1.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2.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3.掌握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注意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间接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法律设施等。5.熟悉财政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1.掌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2.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保证生存权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富裕准则3.掌握社会不公平的原因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4.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5.熟悉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三、经济稳定职能1.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2.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掌握其具体应用;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掌握其特点;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制、转移性支出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第一节财政支出的分类1.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2.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注意目前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只剩下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3.按照财政支出的目的性来分类,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4.按照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围分类,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第二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1.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生产、流通、分配和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注意购买性支出增减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形成经济萎缩的局面。2.注意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第三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掌握财政支出的衡量指标可以用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常用财政支出的相对量作为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2.我国选用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国民收入。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选用国民生产总值或者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分母衡量财政支出的规模。衡量财政分配规模应采用的指标是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二、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1.掌握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无论是从绝对量上还是从相对量上来看,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熟悉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界对财政支出规模趋势的分析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等。三、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1.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从1978年至1996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掌握我国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原因政策性调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和统计原因第四节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财政支出必须讲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二、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择优的标准不同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掌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以及公共劳务收费法。2.掌握各方法适用的领域: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特别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最低费用法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教育、交通等支出),适宜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公共劳务的定价:免费和低价政策、平价政策、高价政策3.熟悉成本-效益分析法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第一节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支出1.掌握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2.掌握行政管理支出的趋势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曾一度出现下降的趋势,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行政管理支出一度出现了上升的趋势。3.熟悉国防费支出的内容: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二、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1.掌握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支出、科学研究费支出、卫生支出等。2.掌握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改革的内容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3.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三、财政投资性支出1.掌握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意义: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2.掌握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内容: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农业投资等(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标准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1)特点: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微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2)影响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的两个主要因素:经济体制的差异;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3)了解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的概念。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二)基础设施投资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应该由政府投资。2.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了解基础设施投资的五种提供方式3.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掌握财政投融资的五个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财政农业投资1.了解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2.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财政农业投资应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3.了解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的支农政策第二节转移性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的俾斯麦政府于19世纪80年代首创。社会保障能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掌握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和社会优抚。掌握其具体内容,注意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二)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三)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社会保险型、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节俭基金型,掌握这四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社会保险型: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险计划。受保人和雇主要缴纳保险费。受保人发生受保事故时,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金。社会救济型社会保障的两个特点:一是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保障资金完全由政府从一般政府预算中筹资;二是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普遍津贴型:在这种计划中受保人及其雇主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普遍津贴的资金来源与社会救济一样也完全由政府一般预算拨款,与社会救济不同的是,受保人在享受津贴时并不需要进行家庭生计调查。节俭基金型:政府按照个人账户的方式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四)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掌握个人、企业缴费的比例以及待遇。养老保险费用: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在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但城镇企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前所在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待遇不足1年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满l年不满5年的最长期限为l2个月满5年不足l0年的最长期限为l8个月l0年以上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的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个人的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1.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式和基金式两大类。基金式又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两种。我国目前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基本属于现收现付式。有人主张保险的筹资模式及时地转为部分基金式。掌握辽宁改革试点的内容:注意个人账户总的缴费率从过去的11%降低到8%。2.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二、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分类1.熟悉财政补贴的主体、对象、目的;2.掌握补贴的性质: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3.掌握财政补贴的分类(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注意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的区别。(2)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3)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4)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4.了解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三、税收支出1.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税收支出是政府出于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意愿或补助某些财务困难的集团而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其目的不在于取得收入,而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放弃一些税收。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2.掌握税收支出的分类: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3.熟悉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4.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进行预算控制的做法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立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第四章税收理论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概念和本质1.掌握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2.掌握税收的本质:(1)税收的主体是国家;(2)税收的客体是社会产品;(3)税收是国家、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4)税收的目的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5)税收分配关系是社会整个生产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掌握税收的职能财政职能(收入职能)、经济职能(调节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财政职能是税收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第二节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概述(一)税收原则的概念1.熟悉税收原则的概念2.注意税收原则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税收关系适应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要求。(二)制定税收原则的依据(新增)政府公共职能;社会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三)税收原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熟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注意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税收原则的是威廉配第公平、简便、节省;亚当斯密: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瓦格纳“四端九项”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二、现代税收原则1.税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财政原则、经济原则(配置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现代税收原则具体内容财政原则充裕原则弹性原则便利原则节约原则经济原则配置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2.掌握经济原则中效率原则、公平原则(1)税收效率原则又可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2)在当代西方税收学界看来,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平等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注:测量纳税人支付能力强弱的标准有:收入、财产和支出。第三节税法与税制一、税法概述1.掌握税法的概念:由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税法的渊源主要是成文法。3.了解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其实质在于对国家的权力加以限制。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课税程序合法原则。二、税制要素1.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注意和扣缴义务人的区别;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课税,即国家征税的标的物,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外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掌握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和应用。本级速算扣除数=(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级课税对象的最高数额+上一级速算扣除数2.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三、熟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1.由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行政法规、税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构成。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法律的分类(1)货物和劳务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2)资源税类。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3)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4)特定目的税类。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5)财产和行为税类。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6)关税类。关税。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概述1.掌握税收负担的概念: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核心。2.了解衡量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收入负担率;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有全部税收负担率和直接税负担率。3.熟悉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经济因素与税制因素,区分哪些是经济因素,哪些是税制因素。注意: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税收负担也要高一些。二、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1.掌握税负转嫁的概念: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应缴纳税金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给他人负担从而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的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2.掌握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顺转)、后转(逆转)、消转(税收转化)和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其中前转是税负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通的形式。3.了解税负转嫁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存在;自由的价格体制。第五节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概述1.熟悉国际税收的概念: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在对跨国纳税人进行分别课税时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2.国际税收主要研究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方面的问题。二、税收管辖权1.掌握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国家在税收领域中的主权,是一国政府行使主权征税所拥有的各种权利。2.掌握税收管辖权的种类: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多数国家,同时实行属人和属地两类税收管辖权。三、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与免除1.熟悉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原因注意产生国际重复征税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交叉。国际重复征税是国际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和核心内容。2.熟悉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低税法、扣除法、免税法(豁免法)、抵免法。低税法和扣除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复征税的数额,不能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免税法可从根本上免除国际重复征税,但可能造成本国应税收入的丧失。抵免法是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最有效的方法。注意分国抵免限额、综合抵免限额和分项抵免限额的计算。在综合抵免法下,纳税人可获得最大限度的抵免。3.了解税收饶让的概念: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的所得税减免优惠的部分,视同在国外实际缴纳的税款给予税收抵免,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补征。四、国际避税与反避税了解国际避税的产生原因及国际反避税的有关措施。五、国际税收协定了解国际税收协定及其作用。第五章商品劳务税制度注意:有形动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动产、无形资产以及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外的劳务,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对于少数消费品,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征收一次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关系图:第一节增值税制一、了解增值税的概念二、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1.一般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2.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行为:8种视同销售的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注意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的异同,以及税务处理。3.部分货物的征税规定了解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货物和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货物。三、熟悉增值税的纳税人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四、税率1.基本税率:17%2.低税率:13%生活必需品类、文化用品类、农业生产资料类、农业产品、金属矿采选品与非金属矿采选品(已经过时)、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3.零税率仅限于出口货物4.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是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5.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3%6.掌握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收规定。7.了解一般纳税人按照简易办法征税的规定。8.对属于一般纳税人的自来水公司销售自来水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其购进自来水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五、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销售额(一)销售额范围的一般规定销售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1.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2.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3.同时符合两项条件的代垫运费;4.同时符合三项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5.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二)销售额范围的特殊规定折扣销售、以旧换新、还本销售、以物易物、包装物押金(注意押金和租金的区别)、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非应税劳务、外汇销售额折合人民币销售额的计算。(三)含税销售额的转化1.一般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六、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进项税额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五种情况)及进项税额申报抵扣时间;掌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3.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4.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按增值税欠税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中较小的数字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二)简易办法应纳税额的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办法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三)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七、熟悉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熟悉其具体规定。八、熟悉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九、熟悉增值税的纳税地点(教材98页)十、熟悉增值税的减税、免税(教材99页)十一、熟悉增值税的管理(99页)注意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生产性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其他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第二节消费税一、了解消费税的概念二、熟悉消费税的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法定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三、熟悉消费税的征收范围14类应税消费品: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四、了解消费税的税率1.同时采用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复合征税):卷烟、白酒2.采用定额税率的:啤酒、黄酒、成品油3.采用比例税率的4.从高适用税率的情形:(1)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未分别核算的,按最高税率征税;(2)纳税人将应税消费品与非应税消费品以及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根据组合产制品的销售金额按应税消费品中适用最高税率的消费品税率征税。5.了解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五、掌握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一)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1.销售数量2.销售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销售额中不包括: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同时符合两项条件的代垫运费;同时符合三项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含增值税的销售额换成不含增值税销售额:注意:白酒生产企业随应税白酒的销售而向购货方收取的“品牌使用费”属于价款的组成部分,应缴纳消费税。注意:纳税人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应按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纳税人自产自用消费品应当以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为依据,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l-消费税税率)(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注意什么是委托加工。按照受托方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六、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重点掌握)(一)自行销售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量定额应纳税额的计算黄酒、啤酒、成品油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2.从价定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3.实行复合计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卷烟、白酒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销售额税率(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1.应纳税额=同类消费品销售单价自产自用数量税率2.如果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1.应纳税额=受托方同类消费品销售单价委托加工数量适用税率2.如果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应该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1. 采用从价定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2.从量定额: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3.进口卷烟的组成计税价格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五)外购、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的扣除消费税采取一次课征制。纳税人用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消费品生产同类应税消费品的,可以按生产领用数量扣除已税消费税的税款。1.按生产领用数量抵扣已纳消费税2.除石脑油外,其他的要求必须是同类消费品抵税;3.酒及酒精、小汽车,高档手表,游艇,不抵税。七、熟悉消费税的缴纳熟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第三节营业税一、了解营业税的概念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和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二、熟悉营业税的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交纳营业税。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三、熟悉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注意境内的含义)。四、熟悉营业税的税率营业税实行分行业比例税率。可归为三类:1.税率为3%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2.税率为5%的: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3.娱乐业,税率为5%20%。其中台球、保龄球税率为5%。五、掌握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一)一般规定营业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二)分行业的计税依据(尤其是差额计税的规定)六、掌握营业税的税额计算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七、熟悉营业税的缴纳熟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纳税期限、起征点注意: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的、提供建筑业或租赁业劳务,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第六章所得税制度第一节企业所得税一、了解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二、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1.基本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实行法人所得税制,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2.纳税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熟悉划分标准。三、了解征税对象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的各项所得。1.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2.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与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3.熟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尤其是转让财产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四、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一)法定税率:25%(二)优惠税率1.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20%(掌握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2.高新技术企业:15%3.预提所得税税率:10%五、掌握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和税法优先原则(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三)掌握亏损弥补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四)清算所得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六、掌握企业所得税的收入确认1.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2.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教材P125);3.熟悉收入的确认时间。七、掌握企业所得税的扣除(一)熟悉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配比原则、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不征税收入形成支出不得扣除原则、不得重复扣除原则。(二)熟悉准予税前扣除的项目成本、费用、税金、损失以及其他支出。(三)掌握限制税前扣除的项目补充保险,利息,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境内机构、场所分摊境外总机构费用,公益性捐赠支出。(四)掌握禁止税前扣除的项目八、熟悉资产的税务处理(一)资产税务处理的基本原则资产的计税基础:(1)历史成本;(2)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二)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注意固定资产的范围: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1.了解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熟悉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3.熟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4.掌握最短折旧年限(三)熟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注意: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短折旧年限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最短折旧年限为3年。(四)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1.了解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2.熟悉不得摊销的无形资产3.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注意: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少于10年。(五)其他资产的税务处理1.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范围和摊销时间 (教材P129)2.了解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注意: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3.存货的税务处理注意:存货的计价方法: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无后进先出法。4.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九、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二)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遵循多不退、少要补的原则十、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包括项目所得减免税、民族自治地方减免税、加计扣除、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的规定、减计收入、专用设备投资抵免等。十一、熟悉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分为法定扣缴、指定扣缴、特定扣缴等。十二、掌握特别纳税调整的有关规定包括关联方之间的独立交易原则、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安排、提供相关资料、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受控外国企业规则、防范资本弱化规定、一般反避税规则、加收利息、追溯调整等。十三、熟悉征收管理熟悉纳税地点、纳税方式、纳税年度、纳税申报、汇算清缴、货币单位等规定。第二节个人所得税一、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二、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三、熟悉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四、熟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3.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有加成征税的规定,实际上为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 级数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20000元以下20%022000050000元的30%2000350000元以上的40%70004.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5.其他。包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五、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1.工资薪金所得: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自2008年3月1日实行),为应纳税所得额;熟悉适用附加减除费用(2800元)的规定。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合并计算,只能一次扣除2000元。2.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3.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4.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5.公益事业捐赠扣除:一般公益、救济性捐赠额的扣除以不超过纳税人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30%为限;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六、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1.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抵免规定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中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七、掌握税收优惠免纳个人所得税、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八、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1.掌握自行纳税申报的有关规定纳税义务人、纳税期限。2.熟悉代扣代缴的有关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每月所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对扣缴义务人所扣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第七章其他税收制度关键是掌握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优惠。1.房产税是一种财产税,纳税人为房屋产权所有人,注意从2009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组织以及外籍个人适用房产税。征税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计税依据:为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从价计征的税率为1.2%,从租计征的税率为12%;注意: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2.契税是一种财产税,纳税人是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是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具体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税率为35%;计税依据:为不动产的价格。3.车船税以车船为征税对象,向车船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对象: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等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其中车辆为机动车,船舶为机动船和非机动驳船;税率为定额税率;计税依据:以“辆”、“净吨位”、“自重吨位”作为计税依据。4.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不包括农村;实行分类分级幅度税额。5.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应税经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税范围:包括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薄,权利、许可证照以及经财政部门确认征税的其他凭证;纳税人包括立合同人、立据人、立账簿人、领受人和使用人;税率分为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熟悉税率的具体规定,注意从2008年9月19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计税依据:从价计税以凭证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从量计税以应税凭证“件数”计税依据。6.资源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征税范围:开采矿产品和生产盐;税率为幅度定额税率;计税依据: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7.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实行地区比例税率;计税依据: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 、增值税、营业税三税税额之和,不包括滞纳金和罚款,同时也不包括进出口环节缴纳和退还的三税。8.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附加费,征收率为3%。第八章税务管理第一节税务基础管理一、税务登记(纳税登记)1.熟悉税务登记的概念注意: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2.熟悉税务登记的范围3.掌握税务登记的种类包括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掌握各种税务登记适用的对象、时间。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4.熟悉税务登记证的发放及使用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领购发票;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办理停业、歇业;其他有关税务事项。税务登记证一年一验证,三年一换证。5.了解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注意罚款的额度。二、账簿凭证管理1.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掌握账簿的设置要求。尤其注意:一般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扣缴义务人自发生扣缴义务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缴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2.熟悉账簿的使用要求账簿、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等资料,除另有规定者外,至少保存10年。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销毁。3.了解凭证管理纳入凭证管理范围的凭证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和税收凭证两大类。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注意: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准在原始凭证上更正。三、发票管理1.发票管理分为发票印制管理、发票领购管理、发票开具、使用、取得的管理,发票保管与缴销管理。2.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统一由国家税务总局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印制;发票的设计、防伪管理、真伪鉴定由税务机关负责。3.旧发票存根按规定期限保存,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保存5年。4.发票领购方式:交旧领新、验旧领新、批量供应。其中验旧购新是当前发票领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