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汇总.doc_第1页
《自然辩证法》汇总.doc_第2页
《自然辩证法》汇总.doc_第3页
《自然辩证法》汇总.doc_第4页
《自然辩证法》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题:1.自然辨证法的主线是什么,这个主线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然辨证法的主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了: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自然界本身,还包括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研究、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论。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客体地位,是人类所要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也是决定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合理性依据。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鸿沟。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地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从而使辩证法自然观取代机械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运动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自然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在自然界特定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出现了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辩证性质自然界存在着复杂而又多样的层次结构,物质系统的层次性深刻反映了系统之间的有序关系。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这种层次结构具有如下几种辩证性质:(1)层次结构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尽管系统等级结构的各个层次都具有一定的属性,这些属性似乎是连续的,并且都是不可还原的,具有整体性特点。但是每个层次又都以不同的形式显现出共同的特征。如果说,每个层次所固有的的突现是特殊性的表现,那么,随着这种突现的表现,该层次系统的成分必然隶属于较低的层次,这是普遍存在的。(2)层次结构的间歇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这种辩证关系可以表述为:结构的层次性呈现在间断和连续的统一之中。它揭示出物质系统及其在结构上的一种矛盾性。间断性是指物质系统是分立的、不连续的。连续性是指物质系统结构的毗连性、连续性以及物质自身质的无线转化能力。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层次结构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规律性,但这种对立只有相对的意义。间断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因为如果没有间断性,就没有物质形态、运动形式和结构方式的多样性,如果没有连续性,一切就都处于绝对分割的状态,那么,物质及其运动和结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总之,间断和连续是完整地反映层次结构的两个规律性,缺一不可。只承认物质系统层次的间断性,否认规律性,或者只承认连续性,否认间断性,都是不能客观的反映物质系统的层次性。(3)层次结构的稳定与可变的统一按等级结构组织起来的系统,即是一个稳定存在的系统,又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中的系统,并且是系统进化过程的产物或结果。层次结构包含着稳定和可变。很明显,没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确实性质,更谈不上有自身的分化和新事物、新结构层次的产生。但是,物质系统层次结构不是一层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总之,物质系统层次结构是一种处在动态平衡中的等级结构。(4)层次结构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系统层次来说,在质量、空间尺度、结构和性质方面都是有限的。而对于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来说,上述几个方面都是无限的。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结构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而每一个具体的物质系统层次系统则是这个无穷系列上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应该善于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恒。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层次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4论述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性表现荀子曾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过程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而是辩证地发生的。矛盾是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演化发展的实质是物质系统形态的不断转化,且这种转化是守恒的;演化发展又是无限循环的,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呈现不断上升的周期运动。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下面我们着重考察一下这一规律在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不同表现。(1)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是非生命世界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非生命世界中充满着以吸引和排斥为对立两极而不断展开的矛盾斗争。在总星系的起源与形成中,收缩与膨胀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吸引和排斥的矛盾运动;在天体的形成、演化和运行中都存在着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引力使其收缩,自转又产生离心力。行星绕太阳旋转就是吸引与排斥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子引力与热运动斥力构成一对矛盾,决定了物体不同的凝聚状态间的相互转化;原子内,原子核和电子间的吸引与排斥,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体现了化学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作用等等。(2)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与环境的矛盾斗争表现为自然选择的规律性。生物体的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是生物进化的内在根据。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选择是物种或生物个体存留与被淘汰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生物体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没有这种变异,自然选择也就没有意义;只有变异而无自然选择,也不会有生物的进化。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发育,甚至和遗传信息一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变异方向,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环境对生物类型的转化,需要遗传物质的变化相配合,生物才得以进化。5、简述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运用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 创造性地提出的,并划分十个科学门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矩阵式纵横交错的系统,整个体系从纵向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论,最下面的层次是现代科学技术十大部门,其间通过十架“桥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十大科学技术部门联系在一起。从横向来看,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中每一个科学技术部门又按照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比较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原则,划分为: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 文艺理论的层次略有其特点)。6、简述托卡拉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的主要观点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认为任何科学研究纲领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着的理论系统, 其内部结构一般都由几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硬核、保护带以及研究纲领内部的方法论( 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 。硬核就是构成科学研究纲领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核心部分, 是坚韧的、不许改变的和不容反驳的; 如果硬核遭到反驳, 整个研究纲领就受到反驳。保护带由许多辅助性假说构成,其任务和功能是保卫硬核, 尽可能不让硬核遭受经验事实反驳。保护带把经验反驳的矛头主动地从硬核引向自身, 不是让理论的硬核, 而是让该保护带的辅助假设承担错误的责任, 并通过修改和调整辅助性假设来保护硬核, 使它不受经验的反驳。正面启发法指示科学家通过问题转移来克服不一致。科学家在正面启发法的作用下, 通过修正保护带和转移问题, 导致研究纲领在理论上、经验上和启发法上都进步时, 才能实现研究纲领的进步。“反面启发法” 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本质上是一种禁令, 禁止科学家把反驳矛头指向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 要他们竭尽全力把矛头从硬核转向保护带, 并按正面启发法来修正和调整保护带以保护硬核。7、简答现代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详见书本P200-204,下面列出比较重要的语句,到时自己拓展一、 环境公害问题。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尽管人们开始认识注意了环境保护,但各种污染还是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二、 生态失衡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等,均导致生态失衡。三、 资源危机问题。能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四、 经济问题。科技的发展,在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失业、破产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五、 计算机问题。计算机的出现取代了人的许多体力和脑力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也有负面影响,就是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学习和健康。六、 伦理问题。生育控制问题、无性繁殖问题、死亡控制问题、器官移植问题。七、 生态伦理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预作用日益扩大,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平等相处。8、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问题跨度很大,详见书本P190-209 (1)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作用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动力(2)科学技术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一、科学技术提高人类认识能力的作用二、科学技术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的作用三、科学技术对发展社会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作用(3)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一、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变革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4)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的积极对策11、什么是普遍主义和公有主义?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此规范强调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科学真理标准的一致性。在对科学成果进行检验时,只能根据其内在价值来衡量,只能服从于这样一种先定的、非人为的标准科学成果与观察和已经证实的知识相一致,而不应当受到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年龄或者科学家的威望、地位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更不应将评价者的喜好甚至于偏见带入到评价过程中来。公有主义(Communism)。此规范强调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群体合作产物,是被全社会所共同拥有的知识,不是哪一个科学家自己独有的。科学知识的占有、分配等实行公有主义,每一个科学家都应公布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且其成果能为全社会所用。12、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观点有哪些?有两种观点,一个是科学从观察开始,另一个是科学从问题开始。前者代表一种被动接受的倾向,与之相对照,后者则表达了一种主动的态度。在科学理论、问题和观察三者的关系中,科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观察是对理论的检验,也是对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13.对系统的理解,什么是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复合系统?(P55-56)答:孤立系统,这是指与环境交换的物质和能量很少以至对研究目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系统。封闭系统,指与环境仅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复合系统,指人的实践活动已经部分参与其中的系统,即其中包括天然系统也包括人工系统的复合系统,如水力发电系统、农业系统等。14,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哪些?(百度)(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2)物理运动。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3)化学运动。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4)生物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5)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5、什么是唯物辩证的科技观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答:唯物辩证的科技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性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等。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火、或者水作为世界的本源,比如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认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 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 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 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其 意义: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始从物质的宏观到微观探寻世界的本源。 16、什么是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答:可逆与不可逆是自然演化过程中两种互相对应的状态。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恢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反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逆与不可逆实际上反映了自然演化的状态对时间的关系。可逆与不可逆直接涉及到关于自然演化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是否出现时间箭头的问题。 17.什么是范式和自组织?自组织的条件是什么?答:(1)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 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2)一般来说,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3)自组织的条件:一、系统的开放性,在不影响系统的自身的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开放是自组织的必要条件。二、远离平衡态:系统的演化是新陈代谢,远离平衡使原有的结构失稳,新结构才能产生。三、非线性机制:由多种相互作用耦合而成的一种整体效应,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描述系统状态的微分方程中有二次以上的函数项。18.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科技观和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答:(1)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基本思想:科学技术研究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科学共同体是一个社会集体;科学技术系统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发生互动;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必须趋利避害。(2)古代朴素自然观:主要体现了人类对于世界“是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的最初思考,是从探讨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最初的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原素为核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与朴素的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意义:人来文明大厦的奠基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始从物质的宏观到微观探寻世界的本源。19、什么是科学共同体与科学抽象? 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团体,是科学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识过程和思维方法。 20、科学与常识的区别。 科学与常识的区别在于科学总是对认识对象作出实证性的解释或说明。科学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辩证统一;是经验和理性的辩证统一。与常识性认识相比,科学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对经验现象的表面理解上,而是力图通过数学或逻辑的形式化、系统化处理来重构或再现经验现象,以达到科学解释和科学预言的目的,并以此来表现其认识的深刻性。 21、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答: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22、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模式有哪些?答: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20世纪以来,有三种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和社会历史观。累积式发展观包括: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发展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既是“证伪”。该观点认为: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社会历史观主要由库恩提出,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科技哲学关于科技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科学中心转移模式评价: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的科学水平绝对下降,而只是表明另一个国家的科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得更为迅速。“汤浅”现象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科学能力。带头学科更替论评价:带头学科更替有周期性,且持续时间成对半递减趋势,显示其加速性,这构成了科学增长的质的特点。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科学成就不断得到增加,科学知识累积式向前发展。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评价:真理就是符合事实。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劳丹的科学进步模式夏皮尔的“域”理论“域”比学科研究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23、如何理解综合是创造这一命题综合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认识世界,把认识加以综合,才能更好的改造世界。充分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认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并发挥合理想象,就能实现创造。美国的鸡尾酒,就是用各个国家的酒勾兑而来。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所谓鸡尾酒的勾兑,亦即各国文化精品的兼采博收、融合加工,从中获得的“文化合金”就具有了坚韧光亮、不锈不蚀的崭新特质。这也就是综合就是创造。“综合是创造”,是创新哲学的精华。它要求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及至个体的人,要时刻具有扫描“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的胸怀和眼光,要具有勇于从这种博览中汲取一切优秀的创造成果、创新思路,乃至创新启示的机敏和心境,排除一切的莫名其妙的妄自尊大或目空一切,摒弃一切自我封闭式的满足和自我陶醉式的盲目。让世间一切创造的优美在我们的身边集合,成为我们创新活力的姐妹。24、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运动发展的动力?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运动发展的动力就是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内在原因的一条基本命题。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全面发展了矛盾学说,明确提出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根源。唯物辩证法在吸收人类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根本原因。它认为,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整个社会到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秩序、结构组成的矛盾集合体,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社会的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样也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思想,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同唯心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为人们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25.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答: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社会需求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26.集中思想与发散思维的区别在哪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怎么样的?答:集中思维即收敛思维。所谓收敛思维,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并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向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以使从中得出合乎逻辑规范的唯一结论。它是一种单一目标、闭合式的求同性思维。发展思维是指在解题过程中不拘泥于一条思路,不受确定的方式、方法和规范约束的思维,而且能从较少或仅有的信息中尽量扩展开去,并从中求得各种解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多向的、立体的、开放式的求异性思维。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只有收敛,才能发散。首先要确立问题,这就是一个思想收敛的过程。另一方面,只有发散,才能更好地收敛。科学研究既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不通过发散思维来冲破外部束缚或内部定式,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说,、猜测、设想、方案,就难以在科学认识上取得新的突破。总之,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创造活动中是反复交织、相辅相成、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的两种思维模式,它们的优化综合是一切创造性思维的共性特征。27、寻找多个答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哪一种?寻找多个答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散发式思维。所谓发散式思维,是指在解题过程中不拘一条死路,不受确定的方式、方法和规范约束的思维,而且能从较少或仅有的信息中尽量扩展开去,并从中求得各种解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所以,它是一种多向的、立体的、开放式的求异性思维。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28、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科技革命和知识创新持续发展的世纪。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如下:1.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学和网络技术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2.21世纪将是生命科技的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将发挥带头作用。3.21世纪将是发展和利用高效、洁净和安全新能源的时代,能源科学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4.21世纪将是新材料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新材料继续成为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5.21世纪是人类继续向空间、海洋、地球深部不断拓展的世纪,空间科学与技术将帮助人类实现远古梦想。6.21世纪将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环境科学和信息技术将大放异彩。29、什么是线形系统与非线形系统?线形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简单,是一种单值单向对应性关系。非线形系统:把存在着自催化、正反馈的非线形相互作用的系统30、什么是远离平衡状态?远离平衡系统:系统内部所具有的条件、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交流、交换,是系统进化的条件。31、自然界的演化方式、演化方向。答:方式:一、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性。(1)自组织的含义:系统的出现都有一个组织化或有序化的过程。如果系统在获得其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定的外界干预,而是一个自然自发的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就是自组织。(2)自组织的条件:1、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孤立系统只会走向混乱和无序;2、远离平衡态:即出现异常,原有结构瓦解3、涨落:即与原来的系统偏离,出现偏差。4、非线性相互作用:使过程的结果又影响到过程的原因和过程本身。二、渐变与突变(1)渐变:在自然界中,物质系统的演化所表现出的相对缓慢、渐进性和连续性的变化,称之为“渐变”。突变:在自然界中,物质系统的演化所表现出的相对快速、突发和剧烈的变化,称之为突变。(2)渐变和突变的辩证关系:1、渐变和突变是相互对立的;2、渐变和突变的同一性,表现在:渐变和突变具有相对性,渐变和突变具有层次性,渐变和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向:一、自然界演化总的方向:不可逆性。1、自然界的可逆变化2、自然界的不可逆变化3、可逆佯谬4、自然界的时间箭头。二、自然界演化的具体方向:进化与退化。首先,进化和退化是同存共生的。其次,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再次,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两种演化趋势。32、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在今天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答:(1)科学的基础是经验。科学来源于经验,经验是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是在观察和实验中得来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已经被证实了的知识。(2)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是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的事实材料通过归纳而得到的。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知识增加的过程,科学进步的历史是连续渐进的历史。(3)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阐明了科学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反映了科学是人类世世代代逐渐积累知识的过程。它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形式化和综合统一,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33科学共同体的行为目标与社会规范对你有何启示?答案一:科学共同体,即科学家的群体,其成员共享相同的或近似的价值、传统文化和目标。科学共同体的主体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科学共同体的社会目标就是增加关于自然的知识,要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非常重要,默顿提出的必须的规范有4种,即普遍注意、共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正式由于以上的行为规范,是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用以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取向与行为。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循以上4种行为规范,才能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科学共同体。答案二:科学共同体是产生科学知识的单位,是在科学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学科领域中持有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家集团。科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是获得自然的知识。从爱因斯坦对科学研究动机的表述,科学研究不是为了金钱和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追求客观知识本身,是一种非功利的动机。要实现科学扩展知识的终极目的,就要求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行业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良性运行是通过科学奖励制度实现的。贡献和承认构成科学奖励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做出独创性的贡献是获得承认的前提,承认则是对科学家的认可。科学奖励制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它一方面激励科学家做出独创性发现,以促进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约束科学家遵循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接受社会和科学同行的批判。P149 34如何理解科技理论的本质。答案一: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所谓科学理论,是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它是由一系列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命题)的严密论证组成的知识体系。P1051. 科学就是知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2.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规律的知识体系。3. 科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4. 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手段和武器。5.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答案二:科技理论,是指经过实践验证的。正确地反应客观事物的饿本质联系及其过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它是由概念原理以及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到处的推论组成的思想体系。科学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精神产品,在形式上,它是由概念、公式、模式和定律等组成的认识系统;在内容上,它是由科学概念、命题判断和命题系统组成的语言体系。科技理论具有4个基本的特征:真理性、逻辑性、统一性、简单性。论述题1、结合你所学的专业,分析该专业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生物化工是指通过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能源化学品的过程及其产业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科。生物化工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催化和转化。生物化工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自然界,并着力研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等问题。其次,将研究的客体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自然和社会等要素视为一个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系统,以系统、整体的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国生物化工发展面临的问题:1.产业化程度低,许多科研成果尚未转化为生产力,除了以酿造技术为基础的传统生物化工产业外,我国的生物化工技术产业化水平还很低。2.生物化工产品开发周期长、速度慢。3.生物化工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缺少一支强大的生物化工技术企业队伍。5.对生物化工产品的开发投资不够,且投资渠道单一,缺乏应有的经济支撑。我国生物化工可持续发展建议:1.重视下游开发和上下游的结合,优先发展支撑技术体系。上游是基础,下游是支撑,实现生物化工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必须坚持上下游结合,优先发展支撑技术。2.发展生物化工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开拓适合市场需求的生化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开拓市场是发展生物化工产业的关键。3.重视技术资金投入及企业在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4.加强对生物化工产业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5.加强生物化工企业队伍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建立高效能的生物化工开发体系,必面对科技人员实行合理分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企业开发队伍,取消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实现社会化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6.制定促进生物化工产品顺利发展的完整的政策。7.开展国际性科技合作与交流。因为此题是关于专业方面的,所以大家在使用时要根据各自的专业作修改。2、结合所学专业简单归纳你选题的思路、选题的依据(来源)、选题的研究现状与内容、方法。一、选题思路1、必须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 无中生有、人缺我有、人有我优2、创新点非常明确, 能吸引观众眼球3、避免模仿获过奖的作品4、不选缺乏社会公益性的项目 5、避免知识程度远非学生水平的项目6、不照搬现成作品,拒绝他人代劳 7、遵守“先查新、后定题”选题原则二、选题的依据选题要避免盲目性,要力求做到主客观相结合,符合实际,量力而行。通常的课题有两类,一类是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类是教育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的问题,或有争论的问题。要选题准确,切实可行。选题的依据很多,归纳主要有三种:1、结合教学实践。一类是教师经过调查,找出当前教学上的问题,设计改革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进行多项测试,并作统计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还有一类是教师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想到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经过思考以后,形成的改革设想写下来。然后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细致地观察、分析、比较、评论,把一切有关的知识都积累下来,到了一定的时候,改革效果就显示出来了,经验也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了。这样结合教学进行选题、研究并撰文可以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掌握学术动态。选题前要掌握特定范围的学术动态,即学术情报。如不了解研究动向与前沿,就难于避免盲目性。选题有可能过时或是别人已经研究过。当前,各学科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是破除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诸如大面积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后进生的智能;讨论改编新教材,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探讨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教育目标的分类与编制,各学科考试标准化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法的引进与试教,计算机多媒体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关学生学法规律的探讨;如何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素质等均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3、选题大小适宜。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主观可能和客观条件而定。主观因素可能是泛指自己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学经历长短,经验多寡,研究能力的高低等。客观条件是指当地教育水平,教育资料的订阅及收藏情况等。三、选题的方法选题的方法很多,归纳主要有三种:1、寻找未开垦的“处女地”。善于发现新问题是选题的基础。在人们耕作已久的熟地上去发现“新大陆”,到人们没有涉足的地方去开垦“处女地”,或到相邻学科交叉的地方寻找“空白点”。这样选题,能成“拓荒之作”,提出了新见解,写人所未写,言人所未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变换角度能发现新意。选题有如游山观景,若变换一下观察的角度,就能发现新意,看出新问题,选题有如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搂”,若能向更高层次攀登,也能开拓出新的天地。3、论文选题方法要翻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方法也要改进或创新,或引进其它学科的先进理论或手段,在各学科教学研究上寻求新的突破。如用控制论原理来研究生物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调控艺术和教学规律,为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根据。这涉及到各学科教学的“定向控制”、“定量控制”、“定序控制”、“定势控制”等一些新的研究课题。3、如何理解“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1)任何人有一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受哲学思想(时代的思维方法)的支配。(2)科技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离不开现实与思维,因而离不开哲学提供的概念、范畴。(3)科技与哲学共同为人的生存服务。4、古村保留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古村落是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立足于文化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研究,针对当前古村落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开发、生态安全等方面分析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动力、制约因素与可利用的基本对策,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在总结古村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整体构思和规划方法,通过功能转换、环境更新、旅游开发等促进古村落的更新发展,实现其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这就有一个整体规划的问题了。乡村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开发,以利当地人民的经济生活质量提高。保护的意义在于其历史文化“血脉”不中断;开发的宗旨则应该是发掘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诚然,很多的很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群能够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是与村民们长时间地不自觉地对民居的维护是分不开的。这些村民一般来说都非常珍惜他们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他们都很敬重祖先的荣耀,很敬重祖先曾经在历史上的辉煌。然而,也应该看到,有的村民因家庭经济的好转,需要改善居住条件,就对老屋宅子进行翻修,甚或新建;有的村民确实是因为经济不宽裕,无力维修老屋,值得任其颓败。这种翻修或者新建,应该服从于整个古村保护的规划。在保护规划当中,除明确规定古民居建筑群以及周边环境的一体性保护外,还应首先根据各建筑物、自然物在古民居建筑群中的综合价值的大小,确定一批重点保护的建筑物、自然物,在古民居建筑群的显要位置上公示于民,以便村民自觉保护古建筑。规划中还应根据古民居建筑群内居民的多少,在村内的荒地上规划出适应和满足居民兴建新宅需要的土地,移交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规划新村、建设新村。合理利用乡村古民居建筑群的地域文化代表性,挖掘潜在的旅游价值,让村民从中获利,提高村民对古村落建筑群保护的积极性,是保护乡村古民居建筑群的又一重要思路和措施。5、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公园门口的标语牌“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请让鲜花开放。”比较上述两条标语口号有何不同?(李献锋)答案: “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后来标语牌上的内容改为:“请让鲜花开放”。前者表现出人作为自然界主人的傲慢态度,把自然物(“花”)看做是人的附属物,它的存在价值就是供人欣赏;后者则表现出人对自然界万物的谦恭态度和平等意识,承认自然物(“花”)有自己生存的权利。标语牌一经改写,便解决了问题。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态观念。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与自然万物是同生共荣的关系,然人又与自然界其他生物有着显著的区别。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步,营造了空前繁荣的人类社会,这也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忘却了蛮荒时代对于生擒猛兽的恐怖记忆,开始洋洋自得于今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成就感之中。自然是公平的,人类并不是他唯一的的儿女,大片的森林消失了,无数的动物、植物牺牲在人类无止尽的欲望之中,人类为此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洪涝、干旱、暖冬、地震惨重的教训之下人类终于开始自省了,当然,这也是要归功于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的。生态伦理便自然而然地提上了人类的日程。生态伦理,是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人类自然生态活动中一切涉及伦理性的方面构成了生态伦理的现实内容,包括合理指导自然生态活动、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对影响自然生态与生态平衡的重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人们保护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责任等。人类的自然生态活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又蕴藏着人与人的关系,表达出特定的伦理价值理念与价值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自然生态构成了人类自身存在的客观条件。因此,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关怀,从根本上说也是对人类自身的道德关怀。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以人为本”吧,若不是怕祸及人类自身,我想生态伦理也不会那么容易为这么多人接受,毕竟,子孙后代的生活不能就这么毁在自己手中。生态伦理的历史曲长。西方的生态伦理立足于自身利益,自环境保护开始蓬勃开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生态伦理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折射出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环境对于自然对于生态严谨认真的态度。我国生态伦理现状不客观,但生态伦理思想倒是由来已久。孔孟时代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本,讲究“仁爱万物”,“取物不尽物,取物以顺时”,告诫人们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与自然界所能够供给人类消费的资源是密切相关的。这亦是在告诉人们,自然不是神化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需取之有度,用之有道。事实上,这一阶段的认识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以人为主的意识形态之上的,以一种主人翁的姿势,怀着长远发展的目标,先驱们高度觉悟,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现实教训,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还未到那程度,以致发展不佳。待到宋明理学时,朱熹强调了“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皆有理”,自此将爱人与爱物统一起来。直至今天,在西方环境保护运动的影响之下,更重要的是在无数现实后果的教训之下,我国的生态伦理有了长足进步。生态伦理观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表明了人类在不断地探索之中,企图找到合适的理念来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显然这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偏颇之处,人与自然,谁都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于是和谐生态伦理顺应而生了,它强调人与自然道德关系和谐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的利益的重要地位,强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实现。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和谐”这一词便深印人心,创造和谐社会也成了我们新世纪的又一宏伟目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的变迁,“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强烈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正在各个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亦是和谐生态伦理合理性重要的现实性依据。和谐生态伦理强调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和谐,这恰恰符合了伦理这一论题的核心,伦理,本就是研究道德的学问。和谐道出了生态伦理的关键,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和谐生态伦理这一论题的提出,相当之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与西方冒险主义不同,中国人崇尚中庸,不推崇极端,相信物极必反,阳极转阴,唯有不偏不颇,各取所长,在两极制衡之中取其利益,才是王道。在人与自然何者第一的问题上,显然是没有答案的。虽然人类已是这个星球上占主导地位的生灵,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确实很强大,但显然,自然并不是为人类而生的,不是因为人类的存在才存在的,并且,在过去多少年“人类是中心”的思想控制下,自然生态环境已是受到了不可估量的破坏,故人类不是中心,当然,自然也不是,正是“人为自然立法”(康德)的心态才使得我们有了何者第一的争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同等的,只是在现阶段,最有能力改变自然发展路程的是人类而已。而我们人类更是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作为自诩的“高级生物”,不能连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都保护不了,要好好地挽救、改善、提高我们生存世界的状况。从个人角度看来,和谐生态伦理的存在,其实是另一方面的人与人之间利益纷争的体现。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直至现在所谓的平等对待,在经过了工业文明时代,自然资源被大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破坏,发展中国家继发达国家后尘,继续以破坏性姿态进行经济发展,这时,生态问题积累了一定时间,到了足够引起一定人的关注的程度,人们豁然发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竟然已恶化至如此程度,以致自然已“不愿”满足人类的长期发展了,于是开始了深刻反省,究竟该如何改变这种慢性自杀式的发展。或许会有些不平,为什么是我们处于发展中行列时出现这个问题,其实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