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doc_第1页
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doc_第2页
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doc_第3页
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doc_第4页
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制度完善摘要:鉴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认定在离婚诉讼中的重要性,为避免民事审判实践中对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错误,应当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厘清共同债务与共同债务的界限,特别是加强夫妻债务认定制度的完善以实现裁判的公正。关键词: 夫妻共同债务 认定 利益平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离婚案件中债务的认定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离婚诉讼中表现出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与第三人债务纠纷,对共同债务认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在审理中没有准确判断债务的性质,将使夫或妻一方的利益以及第三人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公正的保护,也使得善意交易的安全性和社会的安定性受到负面影响。一、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夫妻共同生活、经营活动或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表现出两个法律上的基本特征:一是债务发生的时间特定,即该债务发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我国现行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关系成立之日起至离婚关系结束时止。在此有一例外情形,即虽然是婚前发生,但该债务的发生原因为婚后共同生活所需发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二是债务发生的用途特定,即该债务的发生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这一特定目的,非为法定的共同生活目的所负的债务,即使发生时间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亦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以上概念及特征所要求的认定,应当具备两个认定标准。一是意思表示的合意要求。夫妻双方对一项负债具有合意的情况下,即使该负债并未由双方共同享有负债利益,该债务亦属夫妻共同债务。二是为共同享有利益的负债即使无合意也应认定是共同债务在实践中并无疑义。二、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的程序缺陷 1.不符合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在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作为债务人,一般不会主动要求以共同财产来偿还共同债务,而婚姻法作出夫妻共同财产应清偿共同债务的规定,明显超出了法院应该处理的民事案件范围。而且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抚养与财产分割合并于离婚之诉,并且从属于离婚之诉。如果将夫妻共同债务一并处理,则不属于诉的合并,因为其依据的是债权人与离婚夫妻之间的债的法律关系,属不同主体间的另一法律关系,若强行处理,不仅有违私法自治原则,也不符合诉讼法上的诉的合并理论。 2.与婚姻法所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范围不符。离婚是夫妻双方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夫妻共同债务则是与第三人所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虽与婚姻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债务的显著特征,属债的类别。因而,离婚与夫妻共同债务是两个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就离婚来说,离婚所涉及的纷争,显然只与夫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关,由婚姻法调整。而债权人与离婚的夫妻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不是婚姻法设定的有关权利义务关系,应适用合同法、民法通则等具体法律,并由这些相关的法律调整。另一方面,离婚案件属于当事人身份关系诉讼,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法院仅应当处理夫妻之间的身份关系,附带处理子女抚养与夫妻财产分割问题。而处理夫妻债务问题时,必然涉及债权人的利益,法院的裁判不应当影响案外人的权利。 3.违反民事交易安全规则,损害债权人的意思自治。在夫妻共同债务承担问题上,如果允许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协议或由人民法院判决,且效力又及于债权人,而债权人没有参与案件的审查,债权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处理,这样必然影响到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实现及在多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不但有损于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剥夺了债权人的意思自由。(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改变债务的性质影响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从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上看,其属于连带债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规定:“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权人一方,有权向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中任何一方主张全部债权,夫妻中任何一方都负有偿还全部债务的义务。而婚姻法第41条的规定往往使人们误将连带性质的夫妻共同债务当作按份之债或者可协议分割承担义务的债务来处理,这样就使债权人丧失了自由选择债务承担人的权利,为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增加了风险,万一夫妻一方履行债务的能力出现问题,债权人的部分权利就会受损。如果在夫妻共同债务问题上允许夫妻双方通过约定手段自行处置债务,排斥债权人参与,同时又使约定的效力及于债权人,将为当事人利用法律漏洞,逃避共同债务大开方便之门,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巨大威胁。久而久之,将严重削弱债权人对夫妻共同债务行为的信任度,无形中阻碍交易的发展。2.夫妻债务的性质界定不明确。纵观各种夫妻债务清偿纠纷,其焦点就集中在对夫妻债务范围的界定上,对夫妻债务的认定不同,直接影响着夫妻双方或与之交易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对究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个人债务难以准确认定。在离婚案件中,法院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或个人债务,是以夫妻双方陈述或其他证据为依据的,而作为债权人一方并没有机会对该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提出异议。因此,法院对债务的认定可能与事实情况不相符合。关于夫妻债务的规定,2001年婚姻法第19条和第41以及司法解释(二)第23条和第24条作了规定。其中,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但是对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责任承担,以及对夫妻分居期间的债务由夫还是妻承担等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第41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可见,该条规定明确了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由夫妻共同偿还,但对何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法律却没有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二)第23条和第24条也没能明确地指出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一样,2001年婚姻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夫妻个人债务的范围也只字未提。从上述两条规定的具体内容来看,我国婚姻法对于夫妻债务的规定仍然过于简单。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18条对共同债务及个人债务性质及负担作了规定,但该规定仅从债务形成的原因即根据举债的用途来确定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区分,实践中不具有操作性,且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个人债务能否以共同财产偿还没有作出具体规定。3.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共同债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在协议离婚案件的实践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用来偿还共同债务的夫妻共同财产被分割;第二,离婚裁判文书中清偿夫妻共同债务的条款常常无法执行;第三,给当事人规避法律,逃避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新婚姻法第41条表现为偏重了保护婚姻自由,而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相对乏力,其实债权人的权益与男女婚姻自由是同等重要的。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是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面临的新课题。三、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完善考虑到现实中夫妻共同债务表现的多样化,应当通过寻找夫妻之间以及债权人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来完善现行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制度。(一)建立民间借贷双方确认制夫妻关系包含有财产关系性质。夫妻一方与他人缔结大额借贷关系时,他人有义务向夫妻双方了解借贷目的以及双方的共同意思,否则应认定属个人借款。出借人向借款人借款时了解借款人的主体情况符合生活经验,也是出借人在主张债权时理应明确的事实,因此出借人对于借款对象究竟是个人还是夫妻双方直接关乎债权的实现,所以出借人的这种注意义务是必要的,同时在实践中也是也不存在障碍,因为出借人对于是否借款具有单方面的决定权。这项义务的确立也与现行民法的规定相符,根据法律关系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夫或妻的另一方有权利对于配偶的处分行为有知情权。夫妻共同确认债务正是借债的共同意思表示的体现。应当确立未确认该项借款的一方在拒绝认可为夫妻共同财产时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制度。(二)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关于举证的责任分配,实践中的做法往往是主张所负债务为共同债务的当事人只要证明了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的存在,便可推定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事实上这样的事实认定会造成认定的错误,笔者认为应当谨慎适用法律推定,因为法律推定是“由法律明文规定”,应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适用的先决条件。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笔者认为,从该条的立法意图来讲,其目的是将认定夫妻对外所负的债务为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分配给第三人即债权人,而不是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夫妻双方或另一方。还有,如果要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除了用于日常生活需要的小额举债外,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夫或妻的另一方认同借条但不签字或知道借贷存在而没有异议(这时的否认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举证责任在于夫妻另一方,而且,只有能举证证明债务用于非法途径的,才能否认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如果夫妻事后认为彼此有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约定,债权人还必须有夫妻另一方认可夫妻间不存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约定的证据。两者缺一不可。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加重了夫或妻负债配偶一方的举证责任,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我们知道离婚案件中,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时候,采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将否认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不知情”的夫妻另一方也不应该的,这是个独立进行的民事行为,应该由其个人承担自己行为的民事责任。(三)执行中的追加程序和事后救济需制度规范由于在实践中债权人在主张债权时大量存在只起诉夫妻一方,这使得很多夫妻利用债权人未将配偶列为被告的情况,利用包括离婚在内等手段试图逃避债务。债权人在申请执行时只能向法院申请判决书记载的债务人,实践中法院执行时由于没有据以执行的判决文书,也只能将夫妻一方列为被执行人。在夫妻双方在以离婚等手段转移财产时陷入执行困境。面对该种情况,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有关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人的规定,根据申请追加未被列为被告的夫妻一方作为被执行人,以期更大程度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在执行程序中可以考虑增加异议申辩程序。或者也可以增加听证程序,由人民法院听取参与诉讼的夫妻一方的申辩,对申辩方在听证中所陈述的事实和提供的证据材料依法进行审查、认定,并据其陈述和证据材料做出申辩是否属实、能否成立的决定。其实在执行当中应该慎用追加夫或妻的另一方为被执行人,因为这可以在诉讼中释明是否要求将被告的夫或妻作为被告,在执行中只能追加夫或妻名下的财产。在此追加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债权人由于客观原因没有把债务人的夫或妻立为被告,但法律上明确是夫妻共同债务的。这样完全可以追加执行夫或妻另一方名下的财产。另一种情况是不管债权人是否把债务人的夫或妻立为被告,但现有的法律上规定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的,应不能列入被执行范围。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如果借款人是善意的借款,而债务人用于了非法活动,而且其夫或妻得利了,并将资产转移在其夫或妻的名下。笔者认为,如果该资产是发生在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也应当追加执行夫或妻的另一方名下的财产。这样的做法即堵截了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同时也符合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第二个标准。还有就是在债权债务形成后,如果认为夫或妻在转移财产或约定将举债方的财产分给其配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