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ppt_第1页
课件: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ppt_第2页
课件: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ppt_第3页
课件: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ppt_第4页
课件: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施小敏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中成药的配伍、原则及主(君)药、辅(臣)药、佐药、使药在方剂配伍中作用。 2.了解中成药常用剂型(丸剂、散剂、颗粒剂、膏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注射剂)及其主要特点。,第一章 中成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一)中成药的命名 1.按功用而命名体现药物的基本作用 2.按病证而命名体现主治病证 3.按处方组成主要药物而命名标明方剂的主要组成 4.按治疗主要对象而用以表明方剂的药物数目 5.按处方药物的味数而命名方剂的药物数目,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6.按成药颜色而命名以表示药物的颜色 7.按成药剂量而命名以显示药物服用剂量 8.按生产厂家或产地而命名以注明生产或产地 9.按发明人姓氏或假托古人而命名 10.按原载书籍或文献而命名以反映方剂的出处,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二)中成药的分类 1.按中成药功用分类 2.按治疗病证分类 3.按中成药剂型分类 4.按中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二、中成药的方剂组成和变化,(一)组成原则 1.主药 针对病因或疾病的本质或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辅药 配合主药加强疗效的药物。 3.佐药 主要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制约方剂当中毒性、烈性药物的副作用,或协同主、辅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4.使药 即引经药,中成药的方剂组成和变化,(二)组成变化 通过药物增减,改变其配伍关系,达到效用的改变 通过主辅药物剂量的改变,改变其配伍关系,达到效用的改变。,三、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煎膏剂、糖浆剂、合剂(包括口服液)、滴丸剂、胶囊剂、注射剂,四、中成药的用法和用量,(一)中成药的用法 1.内服药 2.外用药 (二)中成药的用量 1.按常规量服用 2.小儿用量适当减少。,五、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一)汗法 1.辛温发汗 2.辛凉发汗 (二)吐法 催吐、涌吐 (三)下法(泻下、攻下) 1.寒下 2.温下,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3.峻下 4.润下 (四)和法 1.和解表里 2.调和脾胃 (五)温法 1.温中散寒 2.回阳救逆,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3.温经散寒 (六)清法 1.清热泻火 2.清热解毒 3.清热润燥 4.滋阴清热 5.清热凉血 6.清热开窍,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七)补法 1.补气 2.补血 3.滋阴 4.助阳 (八)消法 1.消积导滞 2.消坚化积 3.行气活血,中成药治疗基本方法,4.消散水肿 5.理气消痰,软坚散结,第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一、解表类 解表类成药是以辛散解表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散风寒或疏散风热等作用,是用于各类感冒疾病。 1.风寒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2.风热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3.时行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4.暑湿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 5.体虚感冒 主证+治疗+成药,内科常用中成药,1.风寒感冒 (1)感冒清颗粒 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内科常用中成药,(2)正柴胡饮颗粒 组成:柴胡、防风、生姜、陈皮、赤芍、甘草 功效: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内科常用中成药,(二)风热感冒 (1)银翘解毒丸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穗、薄荷、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肿痛等症。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内科常用中成药,(2)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时行感冒 清热解毒口服液 组成:生石膏、金银花、玄参、生地黄、连翘、栀子、地丁、黄芩、龙胆草、板蓝根、知母、麦冬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症:时行感冒。用于症见突然恶寒,高热,周身酸痛,咳嗽、咽痛等。,内科常用中成药,(四)暑湿感冒 霍香正气丸 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法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 功效:解表和中。理气化浊 适应症: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邪,寒热头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第二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止咳类 咳嗽:由于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引起。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风寒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外感咳嗽 风热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燥热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咳嗽 肺火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痰湿咳嗽 主证+治疗+成药 肺虚咳嗽 内伤咳嗽 肺气虚 主证+治疗+成药 (肺虚咳嗽) 肺阴虚 主证+治疗+成药,内科常用中成药,(一)风寒咳嗽 通宣理肺丸 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适应症:外感风寒之咳嗽。症见,内科常用中成药,燥热咳嗽 1.养阴清肺丸 组成: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川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适应症:燥热伤肺或阴虚肺热之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痰黏不易咳出,咽喉干痛,口燥鼻干,甚则痰中带血,咳引胸痛,便秘,尿赤。,内科常用中成药,2.蜜炼川贝枇杷膏 组成:北沙参、薄荷脑、陈皮、川贝母、桔梗、款冬花、枇杷叶、水半夏、五味子、杏仁水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适应症: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内科常用中成药,(三)肺火咳嗽 1.清肺抑火丸 组成:黄芩、栀子、知母、浙贝母、黄柏、苦参、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黄。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适应症: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内科常用中成药,2.羚羊清肺丸 组成:浙贝母,桑白皮(蜜炙),前胡,麦冬,天冬,天花粉,生地黄,玄参,石斛,桔梗,枇杷叶(蜜炙),苦杏仁(炒),金果榄,金银花,大青叶,桅子,黄芩,板蓝根,牡丹皮,薄荷,甘草,熟大黄,陈皮,羚羊角粉。 功效:疏风清热,润肺化痰 适应症:外感风热,或时邪犯肺引起的咳嗽。症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甚则鼻出血咳血,并伴有恶风发热,头痛,四肢酸懒等风热表证。,内科常用中成药,3.急支糖浆 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适应症:毒热蕴肺之咳喘。症见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痰多易咳。,内科常用中成药,4.复方鲜竹沥液 组成:鲜竹沥 鱼腥草 生半夏 生姜 枇杷叶 桔梗 薄荷油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 适应症:痰热蕴肺证。症见咳嗽,痰黄质黏,咽喉不适。,内科常用中成药,(四)痰湿咳嗽 1.二陈丸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适应症: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白黏,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内科常用中成药,2.止咳橘红口服液 组成: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萎皮、紫菀、麦冬、知母、桔梗、地黄、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苏子(炒)。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 适应症:痰热阻肺咳嗽痰多。症见咳嗽痰多,易咳出,胸满气短,咽干喉痒。,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清热降火类 清热解火类成药主要以寒凉性质药物为主所组成,具有清热泻火等作用,适用于各种热证、火证。,内科常用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 组成: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适应症: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内科常用中成药,2.牛黄解毒丸 组成: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症:肺胃火旺、实热内结;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内科常用中成药,3.龙胆泻肝丸 组成:龙胆 柴胡 黄芩 栀子(炒)泽泻 木通 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 炙甘草 功效:泻肝胆实火,利小便。 适应症:肝胆实火所引起: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耳脓耳肿;肝胆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淋浊、阴肿阴痒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四、泻下通便类 泻下通便类成药是以泻下或润下药物为主组成,适用于大便秘结的疾患。 热结便秘 气滞便秘 便秘 血虚便秘 阳虚便秘,内科常用中成药,1.麻仁润肠丸 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 功效:润肠通便。 适应症:肠胃积热,肠燥便秘。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内科常用中成药,通便灵胶囊 组成:番泻叶、当归、肉苁蓉。 功效: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适应症:热结大肠,症见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内科常用中成药,五、祛湿利尿类 祛湿利尿类成药主要以祛除湿邪,通利小便的药物为主所组成。适用于水湿所致的一类疾病。 (一)热结膀胱 三金片 组成: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 适应症: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肾虚湿热下注证。,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水肿 肾炎康复片 组成: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炒)、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白茅根、桔梗。 功效: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 适应症: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末清证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脚肿,头晕耳鸣; 蛋白尿,血尿等。,内科常用中成药,六、祛风湿药 祛风湿类成药是以祛风通络,散寒胜湿的药物为主所成。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肌肉、关节等痹痛疾患。 1.追风透骨片 组成:制川乌、香附(制)、川芎、麻黄、制草乌、秦艽、当归、赤小豆、羌活、赤芍、细辛、制天南星、白芷、甘草、白术(炒)、没药(制)、乳香(制)、地龙、茯苓、桂枝、天麻、甘松、防风、朱砂。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风寒湿痹,痹阻经脉,关节肿痛,肢体麻木。,内科常用中成药,2.小活络丸 组成: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没药(制) 功效:祛风活络,行血止痛。 适应症:由风寒湿留滞经络引起肢体经脉拘挛疼痛;或经络间有湿痰、瘀血,而见肌肉关节作痛;或痹症日久,手足肌肉麻木不仁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3.尪痹颗粒 组成:地黄 熟地黄 续断 附子(制) 独活 骨碎补 桂枝 淫羊藿 防风 威灵仙 皂刺 羊骨 白芍 狗脊(制) 知母 伸筋草 红花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适应症: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内科常用中成药,七、醒脑通脉类 本类药物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所设,主要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一)中风 1.牛黄清心丸 组成: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大豆黄卷、大枣(去核)、白术(炒)、茯苓、桔梗、防风、柴胡、阿胶、干姜、白芍、人参、六神曲(炒)、肉桂、麦冬、白蔹、蒲黄(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用代用品)、朱砂、雄黄。 功效: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 适应症: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内科常用中成药,2.人参再造丸 组成:人参、蕲蛇(酒炙)、广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参、细辛、香附(醋制)、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醋翩)、青皮、豆蔻、防风、制何首乌、川芎、片姜黄、黄芪、甘草、黄连、茯苓、赤芍、大黄、桑寄生、葛根、麻黄、骨碎补(炒)、全蝎、僵蚕(炒)、附子(制)、琥珀、龟甲(醋制),粉萆薢、白术(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没药(醋制)、当归、草豆蔻、威灵仙、乌药、羌活、橘红、六神曲(麸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体外培育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 功效: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适应症:用于脑梗塞恢复期,证属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络阻型。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3.大活络丸 组成:安息香、白术、冰片、沉香、赤芍、大黄、当归、地龙、丁香、豆蔻、防风、甘草、葛根、骨碎补、贯众、广藿香、龟甲、何首乌、红参、豹骨、黄连、黄芩、僵蚕、两头尖、麻黄、没药、木香、牛黄、蕲蛇、羌活、青皮、全蝎、肉桂、乳香、麝香、熟地黄、松香、天麻、天南星、威灵仙、乌梢蛇、乌药、犀角、细辛、香附、玄参、血竭、制草乌 功效:祛风止痛,除湿豁痰,舒筋活络。 适应症:中风后遗症,用于中风痰厥引起的瘫痪,足萎痹痛,筋脉拘急,腰腿疼痛及跌打损伤,行走不便,胸痹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二)高血压 1.脑立清 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半夏(制)、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 功效:清肝热,平肝阳,降血压。 适应症:用于肝热阳亢型高血压症。眩晕耳鸣,头疼脑胀,心烦难寐,痰黏作呕。,内科常用中成药,2.牛黄降压丸 组成:黄芩、党参、黄芪、川芎、白芍、冰片、决明子、甘松、郁金、薄荷、人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珍珠 功效:清心化痰,镇静降压。 适应症:用于肝火旺盛,头晕目眩,烦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压症。,内科常用中成药,3.天麻钩藤颗粒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安神。 适应症: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内科常用中成药,(三)高血脂 1.绞股蓝总甙胶囊 组成:绞股蓝总甙 功效:养心健脾,益气活血,除痰化瘀、降血脂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内科常用中成药,2.血脂康胶囊 组成:红曲 功效: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适应症:用于脾虚痰瘀阻滞症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高脂血症;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内科常用中成药,八、开窍类 开窍类成药主要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适用于神昏窍闭的病证。闭证分为热闭、寒闭。 1.安宫牛黄丸 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功效:清热开窍,镇心安神 适应症:由热邪内陷,传入心包引起;高烧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浊痰雍盛,以及小儿惊风,或中风痰热内闭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清开灵口服液 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内科常用中成药,九、理气类 本类成药主要以调理气分,疏通气机的药物为主所组成。适用于气滞郁结引起的疾病。 (一)肝郁气滞 舒肝丸 组成: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朴(姜制)、陈皮、 枳壳(炒)、茯苓、朱砂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适应症:由肝郁不舒,脾胃不和引起:胸闷不舒、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呕逆嘈杂,嗳气吞酸,饮食无味,周身窜痛,睡眠不安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二)脾胃气滞 1、木香顺气丸 组成:木香、槟榔、香附(醋制)、厚朴(制)、枳壳(炒)、苍术(炒)、砂仁、陈皮、青皮(炒)、甘草。 功效: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适应症:湿浊阻滞气机,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纳呆。,内科常用中成药,(2)健胃消食片 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 功效:健脾消食。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弱,纳少腹胀,消化不良症。,内科常用中成药,十、调理脾胃类 这类成药主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宿食停滞,胃痛,腹泻等。 (一)、宿食停滞 1、保和丸 组成:白术、陈皮、半夏、 茯苓、神曲、山楂肉、 连翘、香附(醋炒)、厚朴(姜炒)、莱菔子、枳实(炒)、麦芽(炒)、黄连(姜炒)、黄芩(酒炒)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清热 适应症: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引起:胸脘痞满,胃脘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倒饱嘈杂,大便不调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香砂养胃丸 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补气健脾,行气消食。 适应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胸膈痞满,胃脘胀痛,饮食不消,倒饱嘈杂,呕吐泛酸,大便不调,四肢倦怠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二)胃痛 1、气滞胃痛颗粒 组成: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甘草(炙)。 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内科常用中成药,2、温胃舒胶囊 组成: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 肉苁蓉(制)、白术(炒)、 山楂(炒)、乌梅、 砂仁、陈皮、补骨脂 功效: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适应症: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症见胃脘冷痛、腹胀、嗳气、纳差等。,内科常用中成药,(三)腹泻 1、人参健脾丸 组成:人参、白术(麸炒)、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 功效:健脾养胃,消食除胀。 适应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不思饮食,食后胀满,倒饱嘈杂,呕吐酸水,大便泄泻,面黄肌瘦,精神疲倦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附子理中丸 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适应症: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腹痛,脘痛,呕吐腹泻,肠鸣腹胀,不思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十一、肝胆病类 本类成药,专为治疗肝胆病症而设。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辨证归属为黄疸、胁痛、胆胀等病症。,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急性肝炎 1.益肝灵片 组成:水飞蓟素 功效:清热解毒,益肝胆 适应症:用于急慢性肝炎,内科常用中成药,2.茵栀黄口服液 组成:茵陈提取物 、栀子提取物、黄芩苷 、 金银花提取物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 见 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症候者。,内科常用中成药,(二)胆囊炎 消炎利胆片 组成: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 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肋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内科常用中成药,十二、安神类 本类成药主要以养心安神,镇静催眠的药物所成。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 1.天王补心丹 组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生地黄,当归(酒浸)、五味、天门冬、麦门冬(去心)、柏子仁、酸枣仁(炒)。 功效: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适应症: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疮等病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枣仁安神液 组成:酸枣仁(炒) 丹参 五味子(醋制) 功效:补心养肝,安神益智 适应症:用于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痛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十三、宽胸通痹类 本类中成药用以治疗胸痹心痛,以活血通脉药物为主所组成。 1.速效救心丸 组成:川芎、冰片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适应症: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症见胸闷、气促,胸中刺痛,甚则绞痛,晕厥。,内科常用中成药,组成:酸枣仁(炒) 丹参 五味子(醋制) 功效:补心养肝,安神益智 适应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复方丹参滴丸 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效:活血化瘀、开窍止痛。 适应症: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心脉瘀阻所致的胸痹。症见心胸憋闷,心悸气短,心绞痛。,内科常用中成药,3.通心络胶囊 组成: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内科常用中成药,十四、补益类 本类成药分别以益气、补血、滋阴、助阳的药物为主所成,具有补虚扶弱,增强抗病机能的作用。用于治疗各种虚症。 气虚 血虚 虚证 气血两虚 阳虚 阴虚,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气虚 1.补中益气丸 组成:黄芪、党参 、炙甘草、白术(炒) 、当归 、升麻、柴胡、陈皮。 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适应症:用于脾胃气虚。症见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肌热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以及气陷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内科常用中成药,2.生脉饮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适应症:主治温病热伤气阴,倦怠气短懒言,口渴多汗脉虚;或气阴不足,亡津失水,心悸气短,脉微虚汗;或肺虚久咳,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舌燥,舌红而干,脉虚细者。,内科常用中成药,(二)血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