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绪论+解表药)_第1页
第一课时(绪论+解表药)_第2页
第一课时(绪论+解表药)_第3页
第一课时(绪论+解表药)_第4页
第一课时(绪论+解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基础强化班 中药学,主讲:季坤,第一章、绪论,药性理论,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毒性,七情及配伍意义,配伍禁忌、证候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剂量、煎煮方法、服药时间,【考点一】药性理论 四气,【细目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一、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二、四气的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三、结合药物理解: 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 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考点一】药性理论 四气,【细目二】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热化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 温热药: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考点一】药性理论 四气,【细目二】四气的作用 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 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二、“寒凉药用治阳热证”;“温热药用治阴寒证 ”。 三、“真寒假热”当用热药;“真热假寒”当用寒药。,四、“以热治寒,而寒拒热,则反佐以寒药而入之;以寒治热,而热拒寒,则反佐以热药而入之” 。 五、“寒无犯寒”、“热无犯热”。,【过关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一】 结合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一、五味的理解: 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滋味道。,二、“五味”还是“六味” 、“七味”? 除酸、苦、甘、辛、咸五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 “淡附于甘”;“涩与酸味并列”,故但习惯上仍称“五味。,【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辛,作用:“能散、能行,能润” 即发散、行气、行血、润养。,适用证: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代表药物:解表药、行气药、行血药 如:紫苏、木香、川芎、款冬花等。,【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甘,作用:“能补、能和、能缓” ” 即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适用证:正气虚弱、身体诸痛、 调和药性、中毒解救,代表药物:补虚药、调和药性药、制止疼痛药 如:人参、熟地、饴糖、甘草,【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酸,作用:“能收、能涩” ” 即收敛(气血津液)、固涩。,适用证: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 。,代表药物: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药。 如:五味子、乌梅、五倍子、山茱萸、赤石脂。,【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苦,作用:“能泄、能燥、能坚”。 即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适用证: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证 。,代表药物:清热、燥湿、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 如:黄芩、杏仁、半夏、大黄、黄连、苍术、黄柏、知母。,【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咸,作用:“能下、能软” 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适用证: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代表药物:软化坚硬、消散结块药、泻下或润下药。 如:芒硝、海藻、昆布、鳖甲。,【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淡,作用:“能渗、能利” 即渗湿、利小便。,适用证: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代表药物: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 如:薏苡仁、茯苓、泽泻等 。,【考点二】药性理论 五味,【细目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涩,作用:“能收、能涩” 即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适用证: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代表药物:收涩药 如:禹余粮、莲子。,【考点三】药性理论 升降浮沉,【细目一】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升 :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能治病势下陷(如脱肛、遗尿、崩漏)的药物。,升降 沉浮,降 :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能治病势上逆(如呕吐、呃逆、喘息)的药物。,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能治病位在里(如里实便秘)的药物。,浮 :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能治病位在表(如外感表证)的药物。,【考点三】药性理论 升降浮沉,【细目一】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升浮的药物:“升浮属阳”,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轻清至虚,多主上升、向外。 如:解表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升降 沉浮,沉降的药物:“沉降属阴”。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重浊坚实,多主下行向内。 如: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等。,【考点三】药性理论 升降浮沉,【细目二】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四气 五味,升浮药: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 沉降药:种子、果实、矿石、贝壳及质重的药物。 特例:“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炮制 配伍,升浮药:味属辛甘、性属温热; 沉降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质地 轻重,“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少量升浮药配伍大队沉降药能随之下降; 少量沉降药配伍大队升浮药能随之上升”。,【考点四】 药性理论归经,【细目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一、归经理论的形成: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 指导 :中医基本理论 基础 :脏腑经络学说 依据 :药物的具体病证,举例: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 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 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入心经,【考点四】 药性理论归经,二、归经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六经用药归经。(二)卫气营血、三焦用药归经。 (三)脏腑经络归经:包括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归经的内容。,(四)药物自身特性归经: 1、色与味: “味辛,色白入肺经、大肠经;味苦,色赤入心经、小肠经。” 2、药物的质地轻重: “磁石、代赭石重镇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入肺。” 3、形、气归经:“麝香开窍入心经;佩兰芳香醒脾入脾经;连翘象心而入心经而清心降火。”,【考点五】药性理论毒性,剂量过大,其他失误,炮制不当,服法不当,误服伪品,配伍不当,【细目一】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考点五】药性理论毒性,【细目二】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一、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二、注意配伍禁忌,严格要求毒药的炮制工艺,以降低毒性。 三、对某些毒药要采用适当的制剂形式给药。,四、注意个体差异,适当增减用量,说服患者不可自行服药。 五、防止伪品混用,注意保管好剧毒中药,确保用药安全。 六、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 七、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考点六】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配伍的概念,(助理不作要求)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配伍的意义,照顾复杂病情 、增进疗效 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了毒副作用,【考点六】中药的配伍,【细目二】 中药配伍的内容 (意义及用药关系)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单 行,【考点六】中药的配伍,【细目二】 中药配伍的内容 (意义及用药关系),“当用相须、相使者良”。,【考点六】中药的配伍,【细目二】 中药配伍的内容 (意义及用药关系),“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考点六】中药的配伍,【细目二】 中药配伍的内容 (意义及用药关系),“勿用相恶、相反者”,【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理解:相反中药18种: 乌头(包括附子)反半夏、栝蒌(包括瓜蒌、天花粉)、 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十 八 反,【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十 九 畏,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膊莫相依。”,【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二】证候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 概念: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 药也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内容: 除了药性极为平和者无须禁忌之外,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用药禁忌。,【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三】 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分类: 慎用与禁用两大类,使用原则: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酌情使用。,【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三】 妊娠用药禁忌,慎用药: 包括活血祛瘀、攻下药、行气药、温里药及辛热滑利之品。,【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一、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过关考点七】 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助理不作要求) 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者: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肾病水肿者: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刺激的食物; 疮疡、皮肤病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中药的剂量 一、中药剂量的含义(助理不作要求) 是指中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 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约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剂量30-60g. 二、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具体药物将在具体的章节中作详细介绍。,【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中药的剂量 三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药物性质与剂量,剂型、配伍与剂量,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季节变化与剂量,【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先煎,1、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石决明、石斛、龟板、鳖甲等。 2、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后下,1、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煮沸5-10分钟后放入。 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肉桂等。 2、有些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番泻叶、大黄、雷丸等。,【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包煎,1、质地过细、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或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 2、质地较细,又含有淀粉,粘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车前子、葶苈子。 3、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如蛤蚧粉、滑石(粉)、青黛(粉)、辛夷、旋覆花等。,【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另煎,又称“另炖” 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个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烊化,又称“溶化” 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如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蜂蜜、饴糖等。,【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煎煮法,冲服,1、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用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羚羊角等。 2、某些药物,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 如三七、蜈蚣、瓦楞子等。 3、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4、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水、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服药时间(助理不作要求) (一)一般汤剂: 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 病重的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 慢性疾病,也可1剂分二天服用,或隔一天服1剂。,【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服药时间(助理不作要求) (二)与疾病有关 病在上焦(胸膈以上)者宜饭后服; 病在下焦(胸腹以下)者宜饭前服; 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不定时服。 急性病症随时可服,不要拘泥规定时间。 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考点八】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服药时间(助理不作要求) (三)药物种类有关: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 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 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 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安神药宜睡前服;,模拟考题,1下列药物中,不宜与藜芦配伍的是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 E苦参 2下列各药中,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砂仁 B沉香 C磁石 D五灵脂 E天南星,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考点一】概述,【考点二】发散风寒药,【考点三】发散风热药,解 表 药,【考点一】概述,【细目一】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 (助理不作要求),性能 特点,辛散轻扬,主入肺经、膀胱经。,功效,适应 范围,主要作用发汗解表。 部分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主要治疗外感表证。 部分兼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考点一】概述,【细目二】解表药的配伍方法(助理不作要求) 一、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二、四时气候的不同,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三、虚人外感,正虚邪实,根据体质不同,配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 四、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选择发散风热药,配伍清热解毒药。,【考点一】概述,【细目三】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 、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亡阴”之弊。 二、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三、夏天,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天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用量宜重;南方用量宜轻。 四、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考点二】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药性温燥,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考点二】发散风寒药,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 “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2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助理不作要求)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考点二】发散风寒药,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2阳虚水停之痰饮、蓄水证。 3阳虚心悸。 4寒凝血滞诸痛证。 (1)胸痹心痛。(2)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3)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4)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考点二】发散风寒药,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 1风寒感冒。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气滞型胎动不安。 4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考点二】发散风寒药,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助理不作要求) 1风寒感冒轻证。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4肺寒咳嗽。 5解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考点二】发散风寒药,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长于发表散风,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各种出血证。(炒炭) 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考点二】发散风寒药,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风药之润剂”。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既散外风,又熄内风” 5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考点二】发散风寒药,羌活, (助理不作要求)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夹湿,兼太阳头痛、肢体酸痛较重者尤宜。 2风寒湿痹。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宜。,【考点二】发散风寒药,藁本, 祛风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助理不作要求) 1风寒感冒,太阳头痛,巅顶疼痛。 2风寒湿痹。,【考点二】发散风寒药,白芷,(助理不作要求)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风寒感冒。 2阳明经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 3鼻渊。 4寒湿带下证。 5疮痈肿毒。 6皮肤风湿瘙痒。,【考点二】发散风寒药,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1风寒感冒。 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为治鼻渊之良药。” 4肺寒咳喘。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藜芦同用。,【考点二】发散风寒药,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有小毒) (助理不作要求) 1风寒感冒头痛。2鼻渊(兼外感)。“为治鼻渊之良药” 3风湿痹痛。 4风疹瘙痒、疥癣麻风。 血虚头痛不宜用,过量服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考点二】发散风寒药,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1风寒感冒。 2鼻渊。“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助理不作要求) 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鉴别用药】(助理不作要求),【细目一】麻黄、桂枝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麻黄: 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证。,桂枝: 发汗解表作用较为和缓。 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均为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共同点:,【鉴别用药】(助理不作要求),【细目二】荆芥与防风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荆芥 :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为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 常选用;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 “治风之通用药”,止痉,又可用于外感风湿,头痛 如裹、身重肢痛等证。,模拟考题,1患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舌苔白腻。治疗宜选用 A麻黄 B桂枝 C香薷 D防风 E白芷,【考点三】发散风热药,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 2风热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5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助理不作要求) 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不宜久煎。,【考点三】发散风热药,牛蒡子, (助理不作要求)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兼有大便热结不通者尤宜) 性寒,滑肠通便,故气虚便溏者慎用。 炒用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稍减。,【考点三】发散风热药,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镇静安神。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多泪等证。(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5小儿夜啼不安。,【考点三】发散风热药,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助理不作要求)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或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 2目赤肿痛,耳聋耳鸣。3风湿痹痛。,【考点三】发散风热药,桑叶, (助理不作要求)甘、苦,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经实热或风热引起目赤昏花。 4. 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 (助理不作要求)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考点三】发散风热药,菊花, (助理不作要求)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与桑叶相须为用) 2肝阳上亢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4疮痈肿毒。,【考点三】发散风热药,柴 胡, 苦、辛,微寒。归肝、胆、心包络、三焦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