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地理 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练习湘教版.docx_第1页
2018高中地理 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练习湘教版.docx_第2页
2018高中地理 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练习湘教版.docx_第3页
2018高中地理 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练习湘教版.docx_第4页
2018高中地理 人口与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模式练习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2050年全球人口增速()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全球新生人口主要来自亚洲是因为其()A.人口出生率最高B.人口基数最大C.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人口死亡率最低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人口数量每增加10亿的年限先缩短后有所增长,说明图示时期人口的增速先增后减。第2题,亚洲人口占全球的60%以上,人口基数最大,加上其人口出生率较高,因而新生人口数量最多;但亚洲的人口出生率并不是最高的。答案1.C2.B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其中某一时期的一处图例标错。据此完成第34题。3.图例标错的时期是()A.B.C.D.4.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A.B.C.D.解析第3题,图中,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自然增长率却大于0,说明该图图例标错,白框曲线应是出生率,黑点曲线应是死亡率,故D项正确。第4题,随时间推移,人口出生率应呈整体下降的趋势。读图可知,四个时期出生率由大到小是,故B项正确。答案3.D4.B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5.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B.乙国最可能属于发达国家C.丙国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D.丁国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乙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甲、丙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丁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是四国中最低的。第6题,甲、丙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丁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答案5.D6.C读某年中国、老挝、韩国和俄罗斯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第78题。7.四国中,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A.中国B.老挝C.韩国D.俄罗斯8.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是()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B.鼓励提前退休,减小就业压力C.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D.鼓励移民国外,减小环境压力解析第7题,比较四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看出,老挝014岁人口比重最大,超过35%;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最小,低于5%,表明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属于“高低高”模式,其他三国属于“低低低”模式。第8题,俄罗斯的人口增长缓慢,出现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等问题,应积极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解决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答案7.B8.C9.某县区中学开展了“本县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课题研究活动。请根据他们获取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变化。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材料二某县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普查次数出生率死亡率第一次(1953年)3.5%1.9%第二次(1964年)4.6%1.1%第三次(1982年)2.1%0.7%第四次(1990年)1.9%0.6%第五次(2000年)1.3%0.6%第六次(2010年)1.2%0.7%(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判断目前该县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3)2010年该县死亡率较以前有上升趋势,试分析原因。这会对该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从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知,我国人口在不断增多,虽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第(2)题,通过2010年数据可知,该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第(3)题,该县死亡率上升是因为老年人口比重大。答案(1)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影响: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环境等压力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及生活质量的提高。(2)“低低低”模式。(3)原因: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县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死亡率上升。不利影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能力素养拓展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完成第12题。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A.2012年B.2010年C.2000年D.1995年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B.总量呈下降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总量呈增长态势解析第1题,读图,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黑龙江和全国的人口出生率。据此可以计算出黑龙江与全国同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大小。1995年相差0.26%,2000年相差0.36%,2010年相差0.24%,2012年相差0.36%,故2010年相差最小,B项对。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A项错。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0,故总量呈增长态势,B、C两项错,D项对。答案1.B2.D读下面我国各年龄段人口结构趋势图,完成第34题。3.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生育率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4.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的人口成活率高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提高,高龄化累积了老年人口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解析第3题,图中60岁及以上人口从2005的13.7%上升到2034年的22.8%,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第4题,我国人口出生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并不是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现在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低。答案3.D4.A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主要是儿童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图甲)与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示意图(图乙),完成第56题。甲乙5.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6.关于四个国家人口增长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B.的自然增长率最高C.人口最多的国家是D.人口负债最高的国家是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和题干要求可知,负债最高的阶段也就是少年儿童出生率最高的阶段,由图甲可读出为第二阶段。第6题,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零增长,属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第四阶段。答案5.B6.A导学号52084004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据此完成第78题。7.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8.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为()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轻C.经济增速减缓D.人口数量减少解析第7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未来几年增长较快,图B中在未来几年内劳动人口增长较快,而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增加较少,人口红利增长较快。A图少年儿童人口增长快,C、D两图老年人口增长快,都会使人口红利增长减慢。第8题,人口红利消失,相应的劳动力减少,社会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使经济增速减缓。答案7.B8.C9.(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不同政策条件下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表。地区有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无生育政策意愿子女数(个)城市1.391.70小城镇1.531.78农村2.012.23总体1.782.04材料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材料四“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1)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和问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人口发展问题有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问题。第(2)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地区意愿生育子女平均数存在城乡差别,主要是由于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