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2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选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虽然v(正)v(逆),但均不为0,是动态平衡,B、C错;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错。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pH减小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C反应CO(g)NO2(g)CO2(g)NO(g)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解析:选B。在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无平衡移动,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解析:选A。加CaO的烧杯(1)中温度升高,(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烧杯(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烧杯(3)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4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BC D全部解析:选A。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生成2n mol NO,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色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气体体积固定、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密度始终不变。反应前后V(g)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5(2019龙岩高三模拟)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反应一:Ni(粗,s)4CO(g)Ni(CO)4(g)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B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D对于反应二,在180200 ,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解析:选C。反应一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有利于Ni(CO)4的生成,A正确;反应一以CO为原料,反应二产生CO,故CO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一和反应二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正确;反应二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180200 ,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程度越大,Ni(CO)4(g)的转化率越高,D正确。6.(2019焦作一模)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H,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解析:选B。温度在a 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 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最低点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所以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错误;B项,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确;C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错误;D项,W点对应的温度低于M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W点Y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Y的正反应速率,错误。7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H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C若容器体积V1V3,则Q0D若实验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则可看作在的基础上加压,即V1V2,因此反应速率:,A错误;与比较,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但V1与V2不相等,因此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B错误;若容器体积V1V3、温度相同,则与比较,CO的转化率,而现在CO的转化率相同,则可看作在这个基础上的平衡逆向移动,而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是放热反应,C正确;若实验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可看作在的基础上压缩体积,CO转化率增大,D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19长春高三模拟)已知2A2(g)B2(g) 2C(g)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b kJ。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a_(填“”“”或“”“”或“b。(2)分离出C,降低C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增大B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右移;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3)若改为恒压,相当于给原平衡加压,因为始终保持较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增多,故db。答案:(1)(2)d(3)1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_(填“”“”或“”)v逆。(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 2NH3(g)Hv逆。(2)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分离出氨,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充入氮气,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010 min时,N2从0.6 mol减少到0.2 mol,变化量为0.4 mol,则H2的变化量为1.2 mol,v(H2)1.2 mol2 L10 min0.06 molL1min1。平衡时压缩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2的物质的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小,曲线d符合题意。答案:(1)向左(2)D0.06 molL1min1d13(2019南昌莲塘一中月考)(1)T 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5c(NO)/(104molL1)10.04.50c11.501.001.00c(CO)/(103molL1)3.603.05c22.752.702.70c2合理的数值为_(填字母)。A4.20 B4.00C2.95 D2.80(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H2650242.41.65900121.60.43900abcdt若a2,b1,则c_,达到平衡时实验中H2O(g)和实验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H2O)_(填“”或“”)(CO)。(3)二甲醚是清洁能源,用CO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解析:(1)由于CO为反应物,逐渐被消耗,故c2应介于2.753.05之间,又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3.05c2c22.75,故应选D。(2)由H2O(g)CO(g)CO2(g)H2(g)可知,中平衡时n(H2O)0.6 mol,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 mol CO、1 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入1 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