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docx_第1页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docx_第2页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docx_第3页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docx_第4页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七部分选修内容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梭伦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意义2014江苏单科,24A,10分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2)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3)措施、内容、特点(4)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内容(3)历史作用2017江苏单科,24A,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内容和影响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2)主要内容(3)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内容(3)评价(4)影响2016江苏单科,24A,10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结果、局限及教训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明治维新(1)历史条件(2)主要过程(3)基本内容(4)历史地位2015江苏单科,24A,10分明治维新的影响与反思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戊戌变法(1)历史根源(2)主要主张(3)主要内容、特点(4)失败的基本史实2018江苏单科,24A,10分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的背景和影响历史解释等分析解读本专题主要讲述古今中外的改革,在这些著名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也有失败的例子,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不论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处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都有借鉴意义。纵观五年考情可知,本专题在江苏高考中每年都会出现一道满分为10分的非选择题。一般主要围绕某一个或两个改革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改革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改革本身又导致了哪些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等角度进行命题。备考指南:(1)锻炼准确解读材料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现今高考的命题特点。(2)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注意将历史上的改革和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充分发挥历史“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的借鉴作用。【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知识线索本专题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著名改革。一、从性质看,有奴隶社会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二、从结果看,有成功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完全失败的改革,如戊戌变法(仍有积极影响);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三、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等,有的兼而有之。【考点集训】考点一古代改革1.(2019届江苏南京学情调研,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和度达到最高点,父权、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3分)(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3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4分)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1分)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分)(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3分)(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3分)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1分)2.(2016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考点二近代改革1.(2018北京文综,21,4)明治维新前,日本只有贵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纪70年代,为便于征兵、征税和编制户籍,明治政府规定“凡国民,必须取姓”。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四民平等,加强对百姓的管理B.引进西方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开化C.实行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D.鼓励殖产兴业,实现富国强兵答案A2.(2017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7分)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探史料探究变与不变的哲学戊戌变法史料呈现史料1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史料2康有为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实践的政治家。他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包括危及满族八旗特权在内的改革,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除了皇帝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的事实,在满族人中间引起恐慌。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史料3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史料2: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史料3: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史料解读史料实证史料1、2为二手史料,史料3为一手史料。史料1介绍了戊戌变法最主要的措施,史料2阐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给国人的启示,史料3分析了戊戌变法注定失败的原因重点阐释史料1:戊戌变法颁布一系列新政,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改革科举制;二: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说明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史料2: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顽固派实力强大,改革措施操之过急,激起顽固派的强烈反对。说明改良的道路走不通。史料3:戊戌变法注定不可能成功。说明戊戌变法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史料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过于弱小,且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将改革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因此改革不可能成功。它告诉人们在当时的中国,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必须革命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指出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并概括其最主要的措施。答案背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措施:改革科举制;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设立农工商总局。2.根据史料2,概括戊戌变法的缺陷。它给国人什么启示?答案缺陷:维新派缺乏经验,斗争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必须革命。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戊戌变法的深远影响,谈谈你对政治改革的认识。答案影响:满汉分裂扩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认识:政治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策略;政治改革要保持社会稳定,减少阻力。过专题【五年高考】A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7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2.(2016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3分)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3.(2015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5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4.(2014江苏单科,24A,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5福建文综,41A,16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6分)(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10分)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答对其中2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2015山东文综,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C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古代改革(2014浙江自选,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5分)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考点二近代改革1.(2014福建文综,41A,16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2.(2014山东文综,46,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8分)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三年模拟】非选择题(共50分)1.(2019届江苏宿迁一调,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贵。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削减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方面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2分)答案(1)出身贵族,与商旅为伍,饱有学识,同情平民,勇立战功。(4分,任答四点即可)(2)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成立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2分,任答两点即可)财产等级制规定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公职;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2分)(3)阶级性原则,一分为二原则。(2分)2.(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变法十分注重报刊舆论的宣传。阅读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形成了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18951898年间,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材料二诚以此两自由苟失坠,则行政之权限万不能立,国民之权利万不能完也。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龚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故一国之业报馆者,苟认定此天职而实践之,则良政治必于是出焉。诚哉,报馆者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也。故今日吾国政治之或进化、或堕落,其功罪不可不专属诸报馆。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材料三一曰:创学堂然而学堂书院之容积,犹有限量二曰:学会。然而学会设于会城,会城以外无由致其观听,而况于外县,而况于外府三曰:报纸。报纸出,则不得观者观,不得听者听又将以风气浸灌于他省,而予之耳,而授以目,而通其心与力,而一切新政、新学,皆可以弥纶贯午于其间而无憾矣。谭嗣同后叙(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国内南北居主导地位的时政性综合报刊的名称。(4分)(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报纸推动国家政治进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体现此理由的举措。(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新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2分)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宣传变法的需要。(2分)名称:时务报国闻报。(2分)(2)理由:以出版、言论自由监督政府行为防止专制;捍卫国民话语权(言论自由权)。(2分)举措: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创立报馆、学会。(2分)(3)关系:一方面戊戌变法推动了报刊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报刊扩大了学堂学会的影响,有助于启迪民智,扩大变法的社会基础和舆论基础。(2分)3.(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3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2分)答案(1)战争:克里米亚战争。(1分)影响:加剧俄国国内矛盾,引发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改革;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动摇了其在欧洲霸权地位。(4分)(2)调整: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改革司法制度(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教育改革(鼓励办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