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指导.doc_第1页
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指导.doc_第2页
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指导.doc_第3页
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指导.doc_第4页
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指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指导手册调试管理手册一、调试、试运行内容及目的在设备单机调试及对于调试阶段,已对土建构筑物单体、设备安装、电气自控、管道阀门、辅助工程等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后,污水处理工程可转入清水或通水联动调试工作。清水或通水联动调试的目的:为进一步考核设备的机械性能和安装质量,检查设备的电气、仪表、自控等辅助系统在联动调试条件下的工作状况,还要进一步检查电气、仪表、自控设备的性能和与工艺设备的联动效果,特别要检查中控与各PLC就地开关柜能否控制设备的启停以及反映运行状态下的数据、图表。检验各个构筑物中的细部结构尺寸、闭水情况、熟悉各部位功能,测定构筑物及其设备性能;检查各设备机组连续72小时运转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检测记录;清水或通水联动调试的条件:联动试车时,场外输水管线及泵站应具备污水输送能力,污水处理厂也应具备向外排水能力;外部供电能力满足联动调试的用电负荷条件。厂内各主变压器和供电设备投入运行,基本满足联动调试的用电负荷;电气和中控系统通过单体调试,能达到控制用电设备的条件,仪器、仪表能够显示和监控各种设备设备运行状况;单机调试及单元调试过程中发现的故障、隐患、缺陷整改完毕,并再次调试确认合格;调试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对设备性能及操作方式熟练掌握,符合调试操作要求。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化验室化验人员培训到位,考核合格。各类化验器材、药剂准备完毕。化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设备厂家或供货商及技术人员到场,指导现场操作人员联动调试,并逐步交由操作人员独立操作。二、调试、试运行准备工作当施工单位完成所有设备的单机调试后,工程即进入联动试车、生物培养、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清水联动调试,检验各个构筑物中的细部结构尺寸、闭水情况、熟悉各部位功能,测定构筑物及其设备性能;检查各设备机组运转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检测记录;对试车过程发现的存在问题逐一分析解决。第二、菌种的培养和驯化,主要是积累处理所需微生物的量,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第三、系统试运行,即污水处理负荷提升阶段,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第四、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第五、工程申请交工验收。试运行阶段。为了后续调试工作有序开展,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管理手册如下:第一、人员准备:按照项目人员配备计划,首先工艺管理人员到位,其次配齐运行岗位的操作人员、水质分析室的化验分析人员,并且同时有足够的设备及电气仪表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污水设施运行的保障。化验员应具备相应的化验分析资质,懂得化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污水处理厂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设备、电气安装、仪表自控安装时上岗工作并熟悉图纸、工艺要求;清水联动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运行岗位的操作人员、水质分析室的化验分析人员均应经过理论及初步操作培训;所有污水厂人员要全部上岗参加清水联动,经过操作培训并考核后能够在调试过程中独立完成运行操作。在调试阶段,参加调试操作的人员应在施工方调试人员的指导安排下进行运行操作。负责调试的技术人员应准备好调试及运行的培训工作,在生物调试前完成上岗人员的理论培训及在运行中完成岗位操作培训。第二、生物调试过程所需药剂的准备:第三、水质分析条件的准备:生物调试前,水质分析仪器、玻璃器具、药品应全部到位,分析仪器的调试、标准溶液的配制应全部完成。(注:化验所需仪器、器皿、药品详见附件一)第四、污水水源准备:生物调试前首先对来水水质、水量指标进行调查与核定,水质水量符合设计背景条件则可按正常程序进行生物调试,若出现异常,则需参照相关预案加以调整、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系统生物调试程序。第五、微生物菌种的准备1)接种污泥来源及种泥要求:种泥应取污水厂生化系统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其中不得含有大量的诸如木块、建筑垃圾、塑料袋、编制袋、纸屑、生活垃圾等杂质,有机成分应大于70%,便于生物培养。对于含有的大量杂物在现场应进行筛除。2)接种污泥数量:3)种泥投加的时间保证:首先应使供应方储备足够量的种泥,减少在取用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种泥的运输及投加时间应在一三天内完成。三、清水联动试车对整个工艺系统进行设计水量的清水联动试车,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相关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打通工艺流程。1、根据设计水量,打开系统进水阀门,经过粗格栅进入提升泵站。待低区提升泵站液位达到开泵液位后,首先开启一台低区提升泵,向高区提升泵站供水。待高区提升泵站液位达到开泵液位后,开启一台高区提升泵经细格栅向沉砂池内进入清水。在此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同时运行粗格栅、细格栅及无轴螺旋输送机等配套设备。2、待沉砂池水位到达设定的水位时,手动开启鼓风机或鼓风机或表曝机、桥式吸砂机、砂水分离器等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沉砂池水位达到运行水位后,打开出水阀,出水进入生化系统。3、待生化系统内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开启相应的搅拌器、推流器、鼓风机或表曝机等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生化系统内水位达到运行水位后,打开出水阀,出水进入二沉池。4、待二沉池内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开启相应的刮泥机、污泥回流泵等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二沉池内水位高于三角堰后,出水进入中间提升泵房。5、待中间提升泵站内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开启提升轴流泵,检查轴流泵的运行状况。出水依次进入混凝反应斜板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消毒装置。6、整个工艺流程打通后,考核设备在清水流动的条件下,检查设备机械部分、自控部分和连接各工艺单元的管道、阀门等是否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第二、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各种仪表,检测进水水质,测量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第三、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四、生化系统调试第一、水源条件保证1、水质、水量的调查监测工程施工安装完毕后,已经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检查合格。完成了清水联动试车,并由相关方负责人确认验收。在上游排水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进入污水处理厂区的各段废水的水质、水量能代表其正常生产量的条件下,由调试运行人员对进入厂区的废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查摸底。三期设计规模为10万m3/d,如具备调试条件的情况下,水量达到设计规模的80%以上即可认为是满负荷(不包括雨季水量)。2、水质水量异常情况的确认及解决经过调查监测,确认实际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水量严重超出设计要求的工艺参数范畴时(水质水量超过设计能力的20%),调试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对后续生物调试过程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报业主协助处理。同时要求相关责任方在一周内解决或采取合理的措施,并商定解决的时间期限。水质水量异常情况预案表内容异常情况影 响解 决 措 施水 质 异 常 情 况1、pH大于9或小于6。2.COD、BOD5、SS、浓度异常过高,超过设计负荷的20。3、进水温度过低。1、PH值异常过高或过低:一方面会腐蚀设备和构筑物,影响设备和构筑物的正常运行,缩短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会抑制微生物正常生长,引起污泥膨胀、甚至死亡,恶化出水水质。2、抑制生物活性,甚至生物中毒,导致生物处理系统瘫痪。3、降低微生物活性,从而导致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出水恶化,使微生物适宜的生存环境破坏。1.调整二沉池回流比及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加酸加碱中和使满足进水水质要求。2减小进水量加大二沉池回流比或对进水进行稀释使满足系统要求。3、一般生活污水进水温度不会低于10,在进水温度较低时,为保证出水水质可降低进水量或增加微生物量。水 量实际水量大于设计的处理量(严重超过设计的允许范围)工艺系统设施无法接纳,并达不到生物处理所需时间,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多余水量由业主方协调超越污水处理系统。水质水量异常情况1、来水水量大浓度小。2、来水浓度大水量小。3、来水水量小浓度小。4、来水水量大浓度大。1、超出处理设施的正常调节范围,F/M负荷减少,微生物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繁殖速率陷入衰减状态,处理系统的生物群体减少,污泥絮体解絮。2、超出允许的负荷范围,严重冲击系统。3、F/M负荷减少,微生物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繁殖速率陷入衰减状态,处理系统的生物群体减少,污泥絮体解絮。4、超出允许的负荷范围,严重冲击系统。1、对工艺运行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投加碳源补充。2、对进水负荷进行核算,适当进行稀释。3、对工艺运行进行合理调整,必要时投加碳源补充。4、对进水负荷进行核算,调整相应系统运行参数,由业主方协调超越多于污水,稳定进水负荷。第二、生物系统调试生物处理部分调试过程按活性污泥特性可分为污泥接种、系统启动、污泥培养驯化及负荷提升运行四个阶段。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调试运行中的主要调节控制参数有: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MLVSS、SV30、DO、PH、污泥回流比、气水比、水温,通过调试运行,确定最佳的运行参数,使最终出水达到设计排放标准。一、污泥接种接种污泥采用别的稳定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生化系统中以2g/L MLSS投泥启动进行污泥培养驯化。种泥准备好后,开始投加接种污泥,投泥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考虑首先向生化系统加入1/2清水后,开启潜水搅拌机、鼓风机或鼓风机或表曝机,直接向生化池内多点投加。二、生化系统系统启动在污泥投入池内后,再加水至液位在正常运行时液位,进行充氧闷曝, 并监测池内的溶解氧值,观察活性污泥颜色应由黑变黄,此过程大约需要12天。如未转变,需继续闷曝,直至污泥转变颜色,并有明显的絮体生成,镜检观察污泥活性。待污泥活性恢复后,排出对微生物增殖有害的代谢产物,要向系统少量连续或间断进入污水。在此阶段一般采用间歇换水,每天进水1-2次,系统启动调试时的进水水质严格按照双方合同要求的进水条件。系统启动阶段需用7天时间。三、污泥的培养及驯化1)在培养、驯化阶段为了尽快的培养出适合本废水繁殖生长的微生物,根据污泥中微生物所需营养比例BOD:N:P=100:5:1投加各营养物质。2)当监测好氧池的出水COD降解率达到60%,混合液30分钟沉降比达5%,检查池污泥性状,污泥沉降性能好、显微镜观察出现大量菌胶团及固着型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时,就标志培菌成功,可以进入负荷提升阶段。3)活性污泥的观察和评价A.活性污泥性状的观测:在运行中对污泥的色、嗅进行观察,正常的活性污泥一般呈黄(棕)褐色,同时略带湿土味;当充氧不足时,污泥发黑、发臭;当充氧过高或负荷过低时,污泥色泽会较淡;污泥性能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应及时检测污泥的浓度、沉降比和体积指数,核算系统运行负荷并加以分析,及时调整系统运行情况。B.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生物相的观察,是已经普通采用运行状态观察方式。通过生物相观察,了解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等,及时观察生物相的变化,掌握运行状态和处理效果。a.生物种类的变化: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会随水质变化,随运行阶段而变化。活性污泥培养的逐渐生成,出水由浊变清,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发生有规律的替换,在运行中起到指示性作用。如污泥松散时,常见游动纤毛虫的大量增加。出水浑浊时,变形虫及鞭毛虫类的原生动物的数量会大大增加。b.微生物活动的状态:当水质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的活动发生一些变化,甚至微生物的体形随废水变化而变化。以钟虫为例,可观察其纤毛摆动的快慢,体内是否积累较多的食物泡,伸缩泡的大小与收缩、以及繁殖情况。当水中溶解氧过高或高低时,能见钟虫“头”端突出一空泡;进水中难降解物质过多或温度过低、高时,可见钟虫体内积累有不消化颗粒并呈不活跃状态,最后导致菌种中毒死亡;PH值突变时,虫体纤毛停止摆动。c.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但一些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反映出山水质的变化。活性污泥中鞭毛虫的出现预示污泥开始增长繁殖,而鞭毛虫数量很多时,反映处理效果的降低;钟虫的大量出现,则预示活性污泥生长成熟,此时处理效果很好,同时可能会有少量轮虫的出现;若大量轮虫的出现,则预示污泥的老化,随后发生污泥解体,水质变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来完成。用低倍数的观察污泥的絮体的状态;高倍数的观察微型动物的状态。四、污泥负荷的提升生化系统的负荷提升需要分阶段实施。系统启动阶段应注意以下工作事项:对进入系统的水质、水量进行较严密的监测,减少水质、水量波动带来的影响。为对微生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应对初期培养中各种营养物质进行较为严格的计算,N、P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根据出水实际状况,每次提高负荷以20%进行。每次提升后系统稳定运行5天,BOD5去除率达到80%以上时,继续提高20-30%,直至满负荷。运行过程中,SV30达到15-25%时即可启动污泥回流系统。每次负荷提升过程若冲击较大,可稳定或降负荷恢复运行后再行提升。五、污泥接种期间管理要求1、按生物池池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检查各池进水量,确保各池均匀配水,以保证运行效果。2、操作管理人员定时巡视,了解处理系统的表观状况,如观察曝气池内污泥色、嗅及液面翻腾情况,观察二沉池有无漂泥现象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和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SV应控制在1530%之间,SVI控制在80120之间。4、按照好氧池DO控制曝气设备运行出水,维持DO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保持2mg/L为宜。5、在保证进水均匀的前提下,保持内、外回流量恒定。6、每日排放剩余污泥,维持泥量平衡,保证适当的泥龄。7、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8、编制工艺控制规程,以指导今后的运行。六、调试工艺参数控制1、污泥接种培养阶段(1)分析进、出水各项水质指标。(2)调节工艺、设备运行参数,满足微生物培养需求。(3)在化验分析数据指导下,开始对除磷脱氮效果进行测试。(4)调整工艺控制参数,逐步使出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2、确定工艺参数(1)进水泵房的控制水位;(2)沉砂池排砂周期;(3)生物氧化池的溶解氧DO及氧化还原电位ORP;(4)污泥回流比R;(5)污泥浓度MLVSS;(6)污泥沉降比SV%;(7)污泥指数SVI;(8)污泥龄SRT;(9)剩余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10)最佳曝气量;当生化系统活性污泥成熟,出水水质达标,处理水量达到满负荷,生化系统调试工作完成。同时,深度处理系统性能调试工作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管理手册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不同于一般建筑给排水工程或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试运行,前者包括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启动和调试,过程缓慢,耗费时间长,受环境条件和水质水量的影响较强,而后者仅仅需要系统通水和设备正常运转便可以。第一、工程试运行的内容及要求: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与工程的验收一样是污水治理项目最重要的环节。通过试运行可以进一步检验土建工程、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是保证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并转为正常运行过程能够成功的基础,进一步达到污水治理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污水处理工程的试运行,不但要检验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工程运行是否能够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试运行的内容和要求有以下几点:(1)通过试运行对土建、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进行持续的检验,对相关机械、设备及仪表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提出优化建议。(2)对前期调试过程中发现但尚未整改的隐患、缺陷进行整改。(3)对某些通用或专用设备进行带负荷运转,并测试其能力。如水泵的提升流量与扬程、鼓风机的出风风量、压力、温度、噪音与振动等,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或氧利用率,刮(排)泥机械的运行稳定性、保护装置的效果、刮(排)泥效果等。建立相关设备的档案材料。(4)各套处理单元的试运行,要求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尤其是生化系统要培养、驯化出成熟的微生物污泥,并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找出最佳运行工艺参数。确保污水处理能够达标排放。(5)在各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总体工程的联合运行和验收。第二、工程试运行准备:生化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试运行时间一般为三个月。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进入试运行条件:处理水量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量60%以上,进水水质符合设计要求。经处理后排放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达到双方合同要求的排放标准。在生物镜检中具有活性污泥正常、成熟运行的指示性微生物的大量出现如:钟虫、轮虫、等枝虫;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活性污泥以菌胶团(蘑菇状、指状)的形式大量出现等。生化系统调试运行中各项工艺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SV30:2040%;MLSS:24g/L;DO:1.53mg/L;PH:69;混合液回流比:100200%;污泥回流比:50100%。第三、试运行管理要求一、运行指标1、污水处理量:XXXXX2、出水水质:设计出水指标3、设备运行:设备完好率99%二、运行管理手册污水处理构筑物主要有粗格栅、提升泵站、细格栅、沉砂池、生化系统、二沉池、深度处理系统、消毒装置、除臭系统、脱水机房辅助建构筑物、管理用房等。 第一、工艺控制调度1、工艺参数调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实际情况与设计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当水量、水质及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运行调度,将各工艺参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使处理系统高效低耗地完成净化处理作用,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艺运行调度的主要内容为:根据入流污水的水量水质和环境条件,确定格栅工作台数和沉砂池排砂周期,确定生化系统设备运行的数量,确定恒速鼓风机或表曝机、变速鼓风机或表曝机的开启台数和速度调整,确定回流比和污泥日排放量等。(1)确定格栅工作频率和进水泵房的水位控制:通过污水厂前部设置的流量计、水位计可得知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流量及渠内水深,再按设计推荐或运行操作规程设计的流污水量与格栅的关系,确定投入运行的格栅工作频率。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进水泵房水位应尽可能的控制在高位运行,以降低能耗。(2)沉砂池排砂周期:一般根据每天产砂量的体积与集砂斗容积的比值来确定排砂周期。在运行中,可总结出不同季节及一天中不同时段沉砂量的多少和变化规律,更合理的安排排砂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下雨时应增加排砂次数或连续排砂。(3)活性污泥系统的控制:厌氧区的DO控制在0.2mg/L以下,缺氧区控制在0.5mg/L以下,好氧区控制在23mg/L;将污泥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确定污泥负荷;分析并制定实际日污泥排泥量、泥龄和回流比。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调度主要体现在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一个方面。系统的控制: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结合活性污泥的质量,调节鼓风机或表曝机的开启台数、转速,将好养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3mg/L。当进水水量增加或负荷增加时,增加鼓风机或表曝机的开启台数。污泥回流系统的控制:进水量、水质和环境因素相对恒定或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回流比可在较长的时间段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检查核算。可按照回流污泥浓度及污泥浓度指导回流比的调节。一般可将回流比控制在3080%左右,当水量增大时,会造成活性污泥的流失,可适当增加回流比;当水量减少时,不需要太多的污泥浓度,可适当的降低回流比。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当入流水量水质和环境因素相对恒定或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排泥量可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核算。当水量水质和环境因素波动较大,需要通过排泥调节活性污泥的工艺状态。可以根据活性污泥浓度调节排泥量。该工艺的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30006000mg/L,根据季节及进水水质具体进行调整。当实际MLSS值高时,可通过排泥降低污泥浓度;当实际MLSS值低时,应减少排泥量,增加污泥浓度。综上所述,正常运行时系统应实时控制;回流比可在较长的时间段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检查核算;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也可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恒定,但应每天核算。当进水水量水质突变时,应随时采取控制措施,或重新进水运行调度。(4)污泥处理系统的控制:根据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确定脱水机的运行台数,根据泥质和脱水效果的要求,调整脱水机、加药系统的运行参数。2、工艺运行调度a、进水泵房目标:均匀进水、不冒溢、水位控制按设计要求并进行核实。管理要求:按水量、工艺情况调节水量点检水泵运行状况。b、进水粗格栅目标:保证不发生明显内外水位差,及时去除垃圾管理要求:液位差控制:内外水位差0.3米,自动开启。时间控制:运行10分钟,停止170分钟。c、细格栅目标:保证不发生明显内外水位差,及时去除垃圾管理要求:液位差控制:内外水位差0.3米,自动开启。时间控制:运行10分钟,停止170分钟。d、沉砂池目标:及时排除沉砂管理要求:罗茨风机:均匀布气(无死角,无明显大气泡等)。时间视进水砂粒状况调整。砂泵:与罗茨风机同步运行。砂水分离器:与罗茨风机同步运行。e、生化系统1、厌氧区目标:保持搅拌均匀,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污泥浓度控制4.0g/l左右。管理要求:搅拌器:按工艺单要求运行;在发生死角情况,要合理调整搅拌器角度、位置等溶解氧控制:检测数值高于0.2 mg/l,及时调整回流污泥量或进水阀门开启度.污泥浓度控制: 检测数值高于4.5g/l或低于3.0g/l,调整污泥回流量.2、缺氧区目标:保持推流均匀,溶解氧控制在0.5mg/l,污泥浓度控制4.0g/l管理要求:搅拌器:按工艺单要求运行;在发生死角情况,要合理调整搅拌器角度、位置等溶解氧控制:检测数值高于0.7mg/l或低于0.3mg/l,及时调整内回流污泥量即内回流阀门开启度.污泥浓度控制: 检测数值高于4.5g/l或低于3.5g/l,调整污泥内回流量.3、好氧区目标:保持均匀,溶解氧控制在2.5 mg/l左右 ,污泥浓度控制4.0g/l左右 ,SV30控制在30%左右。管理要求:搅拌器:按工艺设计的要求运行。溶解氧控制:检测数值高于3.5mg/l或低于2mg/l,调整鼓风机或表曝机开启台数、转速或出水堰门开启度。污泥浓度控制: 检测数值高于5.0g/l或低于3.0g/l,调整污泥回流量。漂泥:有漂泥现象,调整鼓风机或表曝机运行时间或回流污泥量。SV30: 每天检测一次,并记录。f、污泥泵池目标:满足池污泥浓度4.0g/l,回流比50100%。g、二沉池目标:保持池面无明显漂浮物(及时撇除池面浮渣,及时排泥)管理要求:刮泥机:与进水泵同步运行。三角堰口:出水均匀,保持清洁,无青苔或杂物。池面:保持清洁,无漂浮物。排泥:按工艺单的要求,及时排除剩余污泥。h、化学除磷装置目标:保持池面无明显漂浮物(及时撇除池面浮渣,及时排泥)管理要求:刮泥机:与进水泵同步运行。出水堰:出水均匀,保持清洁,无青苔或杂物。池面:保持清洁,无漂浮物。排泥:按工艺单的要求,及时排除剩余污泥。i、反硝化滤池目标:出水达标管理要求:压力表:保持仪表的准确性。碳源投加:能根据进出水NO3N浓度控制碳源投加量,避免碳源投加过量出水COD超标。过滤反冲洗:按设计要求执行,定时进行反冲洗。j、污泥脱水机房目标:保证日产日清,含水率80,加药比率0.20.4管理要求:仪表:确保仪表的准确性。卫生工作:保证脱水机房的清洁,及时清洗设备。k、消毒装置目标:保证出水大肠杆菌数1000个/l,管理要求:仪表:确保仪表的准确性。安全:确保操作规范性,防护设施的有效性第二、中控室管理目标:保证全厂设备设施能够按照生产调度单顺利进行管理要求:仪表:确保仪表的准确性。安全:确保操作规范性,安全性。运行操作:认真按照生产调度指令进行操作。三、化验检测体系1、日常水质检测a、样品的采集和储存新建污水处理厂水样的采集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满足国家标准水质采样管理手册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以及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的规定。为保证水样的可信度,加强对进、出水水质取样的管理,取样器上锁,由运营方和业主方共同管理;进水水质取样点选在污水厂的总进水口;出水水质取样点选在污水处理厂工艺的末端排放口;进、排放口均设水量计量装置、自动采样装置、在线仪表装置;取样频率为至少每两小时一次,取24小时混合样,以日均值计。b、水样储存满足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的要求。c、泥质采样采用多点取样,样品应有代表性;样品重量不小于1.0kg.2、检查技术(1)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试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