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结题报告2015.1.doc_第1页
《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结题报告2015.1.doc_第2页
《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结题报告2015.1.doc_第3页
《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结题报告2015.1.doc_第4页
《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结题报告2015.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贵溪市幼儿园 方红梅编织是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编织不仅生产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让人们的生活变丰富多彩。她不仅是一项精细的手工劳动,更是一门指尖的艺术。2011年我园成立了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课题研究小组,充分利用我们身边常见的有利资源,拓展编织材料,引导幼儿欣赏编织工艺品,感受民间手工艺的特殊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编织的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创造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并通过它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国的民间编织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编织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编织是一项精细的手工劳动,既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细心,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更需要有不断创新、探究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孩子能动手,就能促发思维能力。”幼儿编织活动(包括编折、编结、编扎等),就是让幼儿动手,让幼儿学学、玩玩、做做、想想,从而在操作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操作中体现创造的萌芽,在操作中暴露合作的愿望。编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我园的家长、教师也不乏编织的高手。因此,在我园进行以编织为载体的研究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二、主要研究目标:1、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编织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编织艺术活动课程资源,建构各年龄段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在编织艺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课研实施水平,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从而打下坚实的课研理论基础。3、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编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增进幼儿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理解、表现、创造美,提高幼儿的艺术综合素质。4、通过研究构建以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的园本课程。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开发幼儿民间艺术编织活动课程资源。2、探索幼儿编织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创建和谐亲子活动,提升亲子间的感情。4、探索各年龄段幼儿编织活动的发展目标。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资料,了解幼儿园中开展编织活动的经验、方法。并着手收集整理各种适宜3-6岁幼儿学习的编织活动。2、调查法:了解幼儿对编织工艺,编织活动的知晓情况,家长资源情况等。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即:边实践、边评价、边改进。在幼儿学习编织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学习编织活动中的情况,发现幼儿学习中的难题,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5、学生带动法:学习编织的过程中,我们先教会部分能力强的孩子,让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有利于孩子树立完成作品的信心。6、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中,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三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幼儿在编织活动中所表现的才华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质量的弘扬了民间传统文化,使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1、理性成果:探索出了幼儿编织艺术表现力提升的心理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编织艺术表现力提升是通过感受体验内化建构表现创造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不断提升的。(1)感受体验:这是幼儿编织艺术表现的初级阶段,幼儿在充满编织艺术气息的环境里,在多元的活动内容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身心,感受到了编织艺术的魅力,萌发了参与编织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教师又作为编织艺术教育活动实施者和引导者,与幼儿的心灵直接沟通,情绪上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体验、感动,悟出一个道理,这种模式的框架是:感知+体验+迁移。 (2) 内化建构:幼儿将感受到的外部信息通过消化吸收转化成内需的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儿童的编织艺术创造动机。幼儿在建构经验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当幼儿面对活动要求不知所措时,教师作为幼儿编织艺术活动的引导者,给予耐心的启发;当幼儿有能力有愿望独立表现和尝试时,教师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需要时随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完全可以独立活动时,教师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欣赏者和分享者,适时地给予幼儿一些支持性的鼓励,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自己的成长。这种模式的框架是:探索+交流+表现。(3)表现创造:每个幼儿都具有表现和创造的潜能和天赋,编织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在活动中,幼儿大胆进行表现和创造,作为教师,鼓励幼儿以自己方式多元创造与表达,让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这种模式的框架是:欣赏+联想+创作。2、实践成果(1)、教师的教育理念、科研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设计出了小、中、大班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及亲子活动案例,创编了用小手编织美丽的生活课题研究成果册文本,内容包括:幼儿编织活动教案设计、幼儿作品编织指南、编织作品欣赏。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高了教师总结反思的能力,全体课题组教师撰写了编织论文,并装订成册形成了编织论文汇编成果册。(2)、幼儿的编织技能及表现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惊喜的发现,编织活动帮助孩子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优美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编织教育活动和优秀的编织艺术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孩子,她们对作品的色彩美、表现每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了由衷的喜爱,拥有了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实验班的孩子能独自编辫子,能熟练地利用绕、编、插、穿、盘等技能创编各种作品,如热带鱼、杯垫、蜗牛、毛毛虫、花篮等极富特色的编织作品。(3)搭建了家园共育的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了“亲子共编织”“展风采、显亲情、促传承”迎新年亲子编织活动等,搭建了家园共育的平台,为家长和幼儿架起了亲子共游戏的桥梁,各类活动受到家长的关注,媒体的报道,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三字经里有句话叫“玉不琢,不成器”。纵观三年来我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其实便是一个琢玉的过程。虽然这块粗糙的玉石没有变成一件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