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doc_第1页
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doc_第2页
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doc_第3页
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doc_第4页
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父母要懂得与孩子一起成长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女儿在一天天地成长,她像一块海绵,不断地汲取着知识。她会不停地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文化不高,每次给女儿说教和解释时,我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我常常发现,自己很难读懂孩子: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有如此多的问题?每当我看不懂她,对她无可奈何时,我就求助于书本。于是,我买来了儿童心理学学龄前儿童教育父母必读等书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学习。在读书过程中,我经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的一些教育方法,让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和孩子交流、沟通。最让我受益的是一本书是窗边的小豆豆,它让我懂得了:其实,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家长要学会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想法。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于是,“饭桌论坛和自行车文学”就成了我们家的保留节目。因为每天晚上我要上课或者做作业,没有多少时间,我就学会了立体地利用时间,饭桌上给她读读书或者和她一起讨论问题。而“自行车文学”就是,在接送佳佳的路上,我会给她讲讲故事,内容五花八门,有安徒生童话,有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还有我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和佳佳交流多了,她的知识面逐渐丰富,思维日益活跃,语言表达越来越流畅,成语典故也运用自如。一次,三叔逗她玩,想拔着她的脑袋把她提起来,没想到佳佳不紧不慢地问:“三叔,你拔苗助长呢?”大伙儿一听,全都乐了。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带着佳佳到司法局去办事。佳佳看着办公室墙上的引导牌琢磨起来:哦,这是宣教科,那是律师科,那是公证科佳佳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妈妈,谢清科是做什么工作的科呢?”原来,谢清科是我们局长的名字,有意思的是,谢清科局长此刻正好就在我们办公室。他饶有兴致地问:“佳佳,你说谢清科是干什么的科呢?”佳佳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认真地回答:“我知道了,谢清科就是谢绝吃请的科,就是清正廉洁的科!”大家一下子笑弯了腰。佳佳的解释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笑完以后,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大人从来没有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也许,孩子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才会语出惊人。记得还有一次,佳佳在院子里正和一群小朋友玩,突然看到奶奶扶着门框走了出来。奶奶的眼睛因为白内障动了手术,刚刚出院,不敢见强光。佳佳立刻扔下手中的玩具,跑到奶奶身边,拉住奶奶的手说:“奶奶,你慢慢走,奶奶,你迈过去”奶奶激动得热泪盈眶:“看看我孙女,多懂事!多知道孝敬老人!”我和老公知道后,高兴之余,也思考着佳佳为什么会这样做?原来,在奶奶生病动手术期间,我们一家人争相到医院照顾她,喂饭端水倒尿盆。佳佳也常常跟着到医院去,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她都看在眼里,并且模仿出来。原来,无论我们做什么,背后都有孩子那一双清澈的眼睛在看着我们。我更加懂得了,教育孩子就是做好自己,父母的身教比言教更有力量。等到佳佳上学前班时,我就开始教她写日记。我告诉她:“思想是气体,稍纵即逝;而语言呢,则是液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文字是固体,可以记载、保存和传播。中国有句老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你的想法记下来,等你长大时再回头看,肯定很有意思。”佳佳听了似懂非懂,再加上认识的字也有限,刚开始她主要是用拼音记日记,随着识字越来越多,她就把拼音和汉字掺着写,直到完全学会用汉字为止。现在翻翻佳佳6岁时的日记,仍然觉得童趣盎然。“天空老是黑压压的,为什么不下雨?姥姥给我买的袋鼠式雨衣,又没法穿了!”“天空忽然一道闪电,马上就要下大雨了,人们像被大灰狼追赶的兔子一样,飞快地往家赶”在佳佳的成长过程中,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潜力和领悟能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象。也只有一个不断成长中的妈妈,才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好成绩是帮出来的要把一个贪玩的孩子教育成为能静得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孩子,谈何容易!为此,我们付出了“绝情”和“狠心”。所谓“绝情”,就是对自己“绝情”,要求自己做到不看电视,不打扑克,尽量排除各种迎来送往的应酬,一心用在孩子的导学上;并重新捧起书本学习,改变以前那种懒懒散散、安逸度日的生活习惯,为孩子树立起好好学习的榜样。所谓“狠心”,就是对孩子“狠心”,不宠爱,教育孩子懂得学习是一个人的天职,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为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采取了强制甚至打骂的手段。现在的孩子,面对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能自觉、刻苦地钻研那些枯燥功课的实在太少。我曾听一位老师这样说过:“现在读书自觉的孩子,在一千个里面只有一个,那个孩子是天才。然而,这个天才不可能一定是你的孩子。做家长的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是在家长的管教下出成绩的。”由于习惯形成不易,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自己也会认为很正常,“习以为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对孩子进行了很严格的规定。当阿骏不懂事、不愿学习、想着玩的时候,我就拿起扫帚来进行棍棒教育。我的严厉有时连他爸都觉得过分,他心痛孩子,埋怨我的粗暴。我也知道自己确实偏激了一些,但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啊!自从阅读了在西方创造神话的中国女孩后,我越来越明白了“我们玩不起”的道理;看过早期教育的书,我知道孩子已经永远失去了宝贵的早期教育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我的孩子所耽误的时间,只能用“损失惨重”来形容。记得有一次,孩子又玩得大汗淋漓地回来,我开始训斥他。他不服气地顶嘴说:“人家怎么有的玩,我怎么没的玩呢?人家比我还要会玩呢!”我说:“四年级以前,你拼命玩,已经把很多学习的时间玩掉了,也把以后玩的时间提前超支了。再这样玩下去,你就很危险了,你要心中有数!”在此,我要为自己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很内疚地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因为这种教育手段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注重早期教育、没有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如果我们注重了早期教育,注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还需要进行棍棒教育吗?孩子是无辜的,责任在我们家长!但是,正因为我们用这种手段帮助阿骏逐步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阿骏做到了“学得投入”,孩子后来的成绩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初二暑假,提前扫清中考外围学习状态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初二时阿骏的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这让我们很宽慰。这天下班回家后,我在阿骏的桌子上看到了一份学习计划:初三一个冷峻的字眼,一个输不起的年级。初三前的暑假更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真正能舞好这把剑的人,才是学习中的强者。尽管年年都有暑假,但真正充实的假期,还是需要自己约束自己才能获得的。已经结束的初二进步很大,但在初三,以及这个暑假,更要拿出精神来学习。现在需要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优势科目上,能精益求精,领先别人;在劣势科目上,更需要兢兢业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和成绩好的同学竞争。学习上的问题只能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来解决。暑假可支配的时间不短,谁的利用效率高,谁就能在学习上占得先机,也就能在未来的中考中赢得优势。天虽然热,但我不能落后,想想11个月后的中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近在眼前了。看着阿骏的学习计划,我感到孩子真的长大了。他学习的目的性开始明确起来,而且学习自觉性也的确在提高。因为放假了,我们对他也放松了一些,平时没时间看的课外书,也放手让他看,让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要求: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405万字,高中生不少于555万字。小学时,阿骏看过不少课外书,超额完成了教育部要求的阅读任务;但进入初中以来,平时因为功课忙,他很少有时间看课外读物了。长久的“告别”会不会使他对课外读物不感兴趣了呢?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他看得很投入。除了课外书,7月11日至17日上午,他还每天去学校学习,下午和晚上,除了看书就是做作业。那种埋头学习的专心状态,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努力、勤奋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由于阿骏的英语成绩总是拖后腿,暑假我们还送他去参加了为期8天的“多思疯狂英语培训”,这也是对阿骏在期末考试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特别奖励。这次培训的效果还真不错!阿骏说,这次培训感触最深的是,知道了学习英语要“疯狂”,并从“疯狂”接触中培养兴趣。由于我和他爸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学毕业生,那时的农村学校英语还没有普及,我在学校里只学了100来个英语单词,还要在单词下面注谐音呢,连音标都没有认准、认全。在儿子的英语学习中,我们既不能正确指导,监督力度也不大,也从没请过家教。自始至终,阿骏的英语学习都处于“封闭且索然无味”的情境之中,尤其是口语明显不够准确。但通过这次培训,他不仅对英语口语信心大增,而且学习英语的胆子变大了,心态也转好了。在后来参加的初三“双证”测试中,阿骏的英语合格证上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个“优”字。后来我们才认识到,这种培训方法跟我当年陪阿骏学数学基本是相同的。培训部老师长时间地教孩子、逼孩子、陪孩子苦练英语,让孩子在“疯狂”的练说中快速告别“聋哑”英语,掌握英语交流的真功夫;让孩子在最短时间内重拾学习英语的冲天自信,激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英语的巨大潜能。这个培训班实行封闭式培训、军事化管理、全天候轰炸式强化教学,采用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学习法”,在每天至少10小时超密集、高强度的团队奋战中,先告诉孩子一个“说好英语”的真实故事,让孩子在英语面前反“弱”为强,引领孩子逐步进入到全英文环境、全英文思维、全英文表达的实践之中,让孩子经历“丢脸、挫折和痛苦”,挑战潜能,追求成功。另外,中考要考体育,而阿骏的游泳一直没有练好,这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再不学就来不及了。所以,这个暑假除了安排以上学习外,阿骏爸爸还带他去杭州游泳馆练习游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连续游二三十米,到50米,100米,150米,200米直到游200米用时6分10秒,已达到体育考试8分钟内游200米的满分成绩时,这才罢休。阿骏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阿骏身上,我发现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如何纠正孩子赖床的坏习惯孩子磨蹭怎么办闹钟响起,熟睡的妈妈被吵醒,隔壁房间的儿子却一动不动,儿子没有听见吗?不一定。妈妈站在儿子床前:“起床了。”儿子翻了个身,把屁股对着妈妈。“起来了,快点!一会儿要迟到了,听见没有?快点!”妈妈开始着急,用手推儿子,摇动他的身体。孩子的睡意被渐渐赶走,开始有了反应。妈妈看儿子已经同意起床的样子,语气缓和了很多:“起了啊。妈妈去给你准备早餐。”妈妈忙了一阵后,回到孩子房间。孩子依然在床上香甜地睡着。妈妈皱起了眉头,使劲晃动儿子。儿子的睡意再一次被赶走,眼睛睁开一条缝,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急,再睡5分钟,一会儿就起。”妈妈已经知道孩子说话一定不算数,于是,硬把儿子拉起来,套上衣服,穿上裤子,把儿子推进了卫生间孩子为什么这样妈妈每天都会很辛苦,从早晨就开始着急上火:孩子不起床,着急;来不及吃饭,着急;要迟到了,着急。于是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大,说话声音越来越高,就像在吵嘴、打架。而孩子却觉得妈妈没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孩子想,不就晚几分钟起来吗,我又不会迟到,真是瞎着急。孩子不觉得是妈妈的大呼小叫保障了他不会迟到,也不去想如果妈妈真的不再“瞎着急”,恐怕自己不仅会迟到,而且还会没有时间刷牙、吃不上早饭、不能穿戴整齐地出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不过孩子不会想到这些,即使孩子想到了也觉得无所谓,毕竟妈妈不忍心真的这样做,不会让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颜面扫地。孩子被批评或惩罚,妈妈的心里会比孩子还难受。如此,孩子就理直气壮地磨蹭了。请妈妈注意父母赖床造成孩子赖床父母从来不按时起床,或者早起的积极性也不高,和孩子一样抵触早起,习惯成自然。一家人想到每天要早起都感到痛苦不堪,这种情绪是相互传染的。这些也都成为孩子借口赖床的重要原因。妈妈虽然不愿早起,可妈妈知道必须早起,而孩子往往克服不了心里的厌烦情绪,磨磨蹭蹭也就很正常了。硬性纠正赖床会让孩子抵触父母往往不认为起床是件难事,叫一声就应该起来,没有什么可磨蹭的。和这样的父母捣乱的孩子大多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和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同。妈妈如果不考虑孩子的生活习惯,一味地用不耐烦的语气批评、责怪孩子。这时,孩子就会面临双重压力:一是被迫改变自己的习惯,再就是接受被批评的不愉快。带着这种心情从被窝里爬起来,心里一定特别不舒服,磨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补偿心理会让孩子起床更痛苦父母疼爱孩子,怕孩子吃苦,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照顾。父母已经预想到孩子上学后每天都必须早起,于是在孩子未上学前随便他自由自在地睡个够。这其实害了孩子。孩子可以很快习惯睡懒觉,却很难马上习惯早起,上学后需要天天早起,孩子就会觉得痛苦,自然会磨蹭。让孩子完全独立不如给他适当的帮助早晨妈妈有很多事情要做,希望孩子自己起床收拾一切,少给自己添麻烦。当孩子需要妈妈帮助时,妈妈从心里觉得麻烦,控制不住地唠叨,甚至大发脾气。其实家庭生活需要相互依靠,比如妈妈把衣服收入衣柜,爸爸搬来一个装杂物的盒子,孩子跟在后面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如果完全要求孩子独立做事,孩子当然会心情不畅,行动也就变得磨蹭。强化训练心理暗示训练法给孩子心里装点事给孩子心里装点事情,如提醒孩子明天要考英语,需要早点儿到学校;或者有一个诙谐的约定。例如女儿临睡的时候对妈妈说:“明天我要不起,您就说江红老师(班主任)来了,我保证起来。”或者妈妈说一个孩子一听准乐的笑话等等。总之给孩子找一个爬起来的理由来分散孩子起床时的痛苦,达到起床不磨蹭的目的。素质教育一定要科学性好习惯是养出来的我虽长期住院,不得与女儿日夜厮守。然而,作为一个母亲,总会找到表达牵挂与爱心的途径。于是,我就把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浓缩简练成一句,写在纸条上,让家人贴在女儿床头。后来家里还为此买了黑板,多年来形成了“每月一句妈妈赠言”。从幼儿园到大学,如今已积累了近200句,内容大部分是我自己编写的,也有少数是摘取的名言佳句,每一条都埋藏着一个女儿成长的故事。它就像妈妈从病床上伸出的一只手,领着女儿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共处,学会审美,学会幽默,有效地为孩子栽种高素质的细胞,并力求将现代意识与传统美德和谐地渗透其中。幼儿园时代,为了鼓励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写下“我有一双小小手”,旁边画着两只小手。还有“自己有的不挥霍,别人有的不眼热”。女儿参加健美操比赛获奖后,我又写下了这样的赠言:“不求别人乱拍手,但愿别人暗点头。”女儿当上班长后,我告诉她:“为集体为他人作贡献是高尚的生活。”“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我体会素质教育一定要尊重其内在科学性,不要推之极端。比如:培养孩子俭省的习惯,要防止他变得抠门儿,要引导孩子达到“自奉要约,待人要丰”的境界,“节省而不抠门,简朴而不寒酸”,我编了这一句给孩子。又如:对待别人嫉妒的问题,我首先告诉女儿:“不遭人嫉是庸才。”其次,告诫女儿:“莫在失意人面前做得意状。”人家考试不及格,偏有人总炫耀自己的双百分。人家没亲娘,非要显摆母亲的宠爱,遭恨又怨谁呢?最后,教给女儿摆脱妒忌的良方是:“要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女儿心领神会。有了这三层的界定,就不会跑偏。伴随着女儿的成长,留言的内容总在适时地变化。近来,女儿大了,我担心女儿可能因性格的柔顺随和而失却了自我。于是留言板上就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对于父母,你应该大胆地说不,这是维护你独立人格的最美妙的肯定词。”更富有意义的是,留言板上现在记录的不再是我单纯对女儿的关爱了,它已经加入了新的声音。最近上面就出现了这样一条忠告:“老爸:千万别去学校看我,回家也别对我太亲,注意离家在外的人的感情!”原来,去年被保送到南开大学的女儿,不愿意让宿舍里家在外地的同学和家中的小保姆因此而触景生情。善解人意的女儿还在留言后面用红笔体贴地写着:“不好意思。别伤心!”女儿对平等宽容、尊重分享这几个词汇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已经学会了与别人换位思考。每当我翻看着“每月一句”,它们就幻化为女儿的一只只脚印,由小到大,每一只脚印都是那么清晰。谁是早期教育最好的老师温州网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是大自然。父母亲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早教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每时每刻交流共处的影响,就是给孩子提供的每一个环境细节的熏陶引导。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生活则是最好的内容。家长与其带着孩子在各种拔苗助长的特长班之间疲于奔命,不如有的放矢地进行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使其在学中玩,玩中学,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比如敲锅子,可以培养婴幼儿的节奏感和听觉;如果孩子对抽水马桶好奇,就可讲解马桶几个开关的使用关系,让孩子知道“抽水马桶的水箱怎么用了又会满”的小秘密等。通过这些共同参与的游戏,同样可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加强了与孩子的沟通,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全的心智。千万别以为早教就是要教什么难懂的大道理,其实就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动中教孩子怎么生活。作为实践者,家长需要的是科学理念、认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早教水平。只要有心,都能做好。教育孩子不要说“没有时间”好习惯是养出来的无论谁,每当讲到孩子们的时候,便会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尽管千言万语,也好像没有倾吐出自己所想说的东西。我很难选择出一些适当的辞句来表达我们家庭中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真挚和有力。我们的友情是从日常琐事中,从那些虽然无关紧要而永远不能忘怀的谈话中,从共同的欢乐和苦痛中,从彼此的注意和关怀中发展起来的,我相信,我们一直到生命的终结也不会丢掉这种友情。我也像我国的大多数母亲一样,经常是在工作着的。我热爱我的工作,我不仅在工作方面,就是在社会活动方面也都要努力学习,因此,我没有多少时间来教育孩子。可是我想要指出,问题并不在于时间。我们的全部生活,我们对待工作和社会主义财产的态度,我们安排日常生活的本领,我们跟幼儿园、学校以及我们的孩子所参加的校外教育机关取得步调一致的本领,都能够对儿童的教育发生影响。重要的是不要和自己的孩子失掉联系,不要对他们漠不关心。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和愿意注意儿童的兴趣和心情,把它们导入正轨,当然啦,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成年人对儿童说:“没有时间”,这句话是不好的,可是成年人常常对他们滥用这一句话。例如。当母亲在烧饭的时候,女儿走来问道:“妈妈,我这样缝行不行?”母亲不肯费上两秒钟的时间(这一点时间反正对烧饭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指教女儿,她却回答说:“不要打扰我!我没有时间!”像这类瞎说“没有时间”的事实,我们真是不胜枚举。我个人在遇到下面的一件事情之后,就竭力少用这句话了。这件事情发生在儿子大约4岁的时候。当时,我整晚评阅学生的试卷。儿子不只一次地走到我的身前向我提出问题,可是,我就用“没有时间”这句话来做挡箭牌,对他完全不理。孩子一边在地毯土玩耍,一边睡着了。我把儿子抱到床上去的时候,把他弄醒了。他紧贴着我,很委屈地说:“妈妈,没有时间这句话多么长呵!说了一晚上都没有说完!我现在已经忘掉我问您的是什么问题,可是它们都是很需要问的!”我很久很久没有忘掉孩子的合理责备。“没有时间”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看起来无关重要,而事实上却会带来十分重大的损失。孩子并不是随便想起一个问题就发问的。他要经过思索,自己琢磨,发生怀疑,然后才去找年长者确定他所理解的问题或者替他解释不明白的问题。有时候,当孩子走近成年人时,他犹豫起来,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这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发问,怎样说明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成年人常常用短短的一句话“不要打扰我,我没有时间!”打断孩子的思路。孩子碰到这句“没有时间”的次数越多,当然他也就闭口不谈了。可是,如果你肯倾听一下孩子的话,你看他会讲出多少津津有味的事情,他怀抱着多么远大的理想啊!大家要知道;孩子对于周围的一切是会感到很大趣味的,无论是他跟女朋友或同学们的谈话也好,或是他无意中听到而后反复思考的成年人之间的谈话也好,都会使他发生兴趣。扩音器常常整天地开着。孩子们一方面游戏或学习,一方面就会吸收许多词句和歌曲,儿童对于歌剧的歌词、运动冠军、优秀象棋手以及我国的著名人物,并不比成年人知道的少。有一个星期天,我一边收拾屋子,一边思索事情,没有听广播节目,但是,我注意到女儿虽然面对着摊在桌上的课本,却没有学习。她把她的两肘支在桌上,眼光凝视着一个地方。我问:“依丽娜,你干什么哪?”女儿很严肃地回答说:“妈妈,我在想!无线电刚才谈到盘尼西林。我们发明了多么好的药品!它可坝拯救人们的生命。我愿意赶快长大!赶快学习!您知道,我要研究什么呢?我要发明这样一种药品,它不仅可以治病,而且还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我要多多地、多多地研究,从咯方面进行试验,结果也许会得到成功的!这可能做为我给祖国的献礼!”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这些美好理想。任何的“没有时间”都不应当妨碍我们和孩子们建立联系。谢宏真道理:隔辈教育利弊谈谢宏真道理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隔代教育”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人总是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不容否认,祖辈家长十分疼爱孙辈,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现实中的“隔代亲”存在着一些误区,由于两代人的教养方法不一致,导致家庭矛盾上升已经成为不可躲避的社会现象了。Q问: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繁重,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去抚养。隔辈教育有利也有弊,那么它的利弊是什么呢?真道理: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繁重,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去抚养。调查表明,孩子年龄愈小,与老一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愈高。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形成,由隔代进行抚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人说,“隔代抚养教育”有害无益,会把孩子给毁了。但这话说得太绝对,历史上隔代教育的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是由伯祖父抚养长大的、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外祖母对他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事实表明,祖父母不但能带好孙辈,也能把孙辈培养成材,成大材。隔代教育的优势是因为:1.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2.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3.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孩子;4.可以解除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5.天伦之乐对保障老人健康的心态也有裨益。但是,隔代教育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有三个方面:1.溺爱;2.观念陈旧;3.造成亲子感情隔阂。Q问: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繁重,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去抚养。隔辈教育有利也有弊,那么它的利弊是什么呢?民间有个说法叫“隔辈亲”,意思是老人对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比对子女更亲。“隔辈亲”属于人之常情,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多数可以同时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爱。然而,“隔辈亲”很容易演变成“隔辈溺”。“隔辈溺”有哪几种常见表现呢?真道理: 1.“全程服务”。有些老人视孙辈为掌上明珠,从清晨开始就为其提供上厕所、穿衣、洗脸、喂饭、去幼儿园接送等“优质服务”,直到晚上孩子熟睡才如释重负。2.“有求必应”。有些老人对孙辈提出的物质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竭尽全力给予满足,小到吃的火腿肠、烤鱼片,喝的各种饮料,大到数百元的时装和高档玩具,几乎要什么给什么,逢年过节还要送上一份丰富的礼物,或者一把钞票。3.“遮丑护短”。有些老人迷信“树大自然直”,对孙辈显而易见的缺点熟视无睹,当父母、老师对孩子加以管教时,或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来帮助孩子搪塞,或以“孩子还小,应当原谅”为遁词来帮助孩子避免受到责罚。这些老人不自觉地充当了孙辈自私、任性、懒惰、骄横等坏毛病的“保护伞”。 Q问:隔辈教育中,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与老人在育儿上发生冲突? 真道理:1.亲近孩子,多创造父母单独带孩子的环境。遇到过分保护孩子的老人,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背着孩子提醒老人,请求老人配合;选老人不在的时候教育孩子,用算后账的形式教育孩子。2.老年人运动不便,父母要多带孩子外出锻炼,防止孩子动作协调不足等问题。3.孩子将来进入幼儿园、小学,思维要和其他孩子同步,因此要注意经常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减少孩子将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4.每周与祖父母交流沟通一次,统一认识,不要用同龄人的标准要求他,在鼓励孩子进步的同时,少批评,多注重解决具体的行为问题。5.不可一味地把责任都揽到家长身上,这只会助长孩子的依赖与推卸责任的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 结 *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而主要在于育儿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否科学。年轻的爸爸妈妈要和老人沟通,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努力,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野马”式教育方式好吗?好成绩是帮出来的我和阿骏的爸爸都是在苦海中泡大的孩子,但是因为读书勤奋努力,成绩优异,所以没有因家境贫寒而中断学业。我们先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考入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两年后分别分配到铁路和报社工作,逐渐摆脱了贫穷,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1990年1月5日,我们的儿子阿骏呱呱落地。阿骏的爸爸很喜欢儿子,阿骏刚出生时,他笑得连嘴巴都合不拢,连走路也在自个儿笑呢!他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和忙碌之中。我们夫妻俩都是外地人,双方母亲都不在杭州。阿骏小的时候,我请了一年长假带他。到阿骏18个月大时,我们便急着把他送到幼儿园。阿骏2周岁前,我还在萧山火车站工作,而家安在杭州,两地奔波,其辛苦不言而喻。这段时间我们实际上连照顾好孩子的精力都没有,更没有意识到孩子要早教。孩子读小学了,当别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理想的学校而奔波忙碌时,我和他爸却很不以为然;有朋友曾善意地提醒我们把孩子放到教学质量好一点的民办小学去读书,我们也没有在意,而是把他放在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通小学读书。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一直观念落伍,极不重视。我们总认为孩子读书要靠自己,劝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农村学校中脱颖而出,能够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自身的努力、勤奋和韧劲。我们的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每天都为生计疲于奔命,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来督促和操心我们的学习,因此,我们的学习全靠自己“两眼一抹黑”地摸索,全靠自己的自觉(当时一个朴素的思想就是“跳出农门,吃上皇粮”)。而现在自己的孩子已在城市的学校里学习,比我们当年的生活、学习条件好多了,所以孩子理应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和督促,并且应该学得更好才对。孩子上学后,我们除了忙于自己的工作外,根本没有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什么精力,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在孩子教育的起步阶段,要特别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面对孩子成绩不好的现实,我们总是归咎于孩子,埋怨孩子不聪明,学习不勤奋,而认为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在读小学四年级以前,孩子一直被我们“放野马”式地养育着。对待孩子,我们在思想上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学习上从不给予细致的辅导,缺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生孩子,养孩子,却没有认真履行培育孩子的职责。现在看来,我们这种自以为是的错误观念,是导致孩子成绩平平的直接原因。在盲目的嬉耍中,在放任自流中,孩子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只有中等水平,有时甚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我们为孩子的成绩烦恼时,一位同事借给我一本书在西方创造神话的中国女孩。这是周传鸿女士记录自己培养女儿缪茵成为钢琴神童艰辛历程的书,这本书要是放在书店里,我们即使看到,也会与之擦肩而过,或者根本就不会去瞧它一眼;如果不是别人推荐,我们也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事后我和他爸非常感谢这位同事,正是这本书把我们引向教育之路,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这本书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深深地被书中母亲的执著和孩子的勤奋所感动,它使我们真正懂得了母亲的伟大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合上书本,他爸感慨地对我说:“要是我们有人家十分之一的耐心、决心和毅力,怎么会培养不好孩子呢?”此后,我们开始关注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哈佛女孩刘亦婷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妈妈的心有多高成长11爱拼才会赢一本本教育、励志类图书纷纷走进了家门,成了我们时时研读的对象。“当你遇到问题时,应该去请教成功者”。深入了解孩子的教育问题后,我们幡然醒悟: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极不负责任!改变宝宝的马虎重在吸取教训孩子马虎怎么办“宝贝,你都多大了,怎么还会撞到台阶上!”妈妈心疼道。“不小心就撞上去了。”东东笑了笑。“下次小心一点。”妈妈说。“嗯,知道了。”东东应了声就走出了门。妈妈有些奇怪,东东已经7岁了,却显得比其他同龄小朋友要笨拙一些,经常不小心打翻碗盘,走路不是撞到别人,就是弄伤自己,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经常提醒他,他却从来不在意。孩子为什么这样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妈妈没有太多的时间照料孩子,要么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要么交给保姆。老人自己的行动不是很敏捷,所以对于到处爬、到处跑的孩子难以应付;保姆则需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孩子到处跑、到处爬会让她更加焦头烂额。有的妈妈虽然自己带孩子,却因为溺爱孩子,担心孩子跌倒或者把衣服弄脏。不约而同地,他们都愿意把孩子局限在一个角落里,不让孩子多爬或者多跑。长期这样缺少爬和跑的锻炼,直接导致了孩子的神经反应迟钝,空间感知不准,动作技巧也掌握得不好,也就是感觉统合失调。这样,孩子会显得比同龄人动作迟缓,会不小心打坏东西,走路时会碰伤自己,有的甚至双脚交替上下楼梯都比较困难。所以,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并不是“真”马虎。妈妈不必在孩子“为什么马虎”里打转,而应及时地、尽早地给孩子进行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当然,如果孩子经常弄伤自己而其他方面并没有比同龄人有明显的差距,就可能是孩子真马虎了,家长“对症下药”即可。请妈妈注意孩子在不同时期都有要做的“功课”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再现了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从水中到陆地,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经之路。比如,当宝宝开始爬行的时候,有了更主动的探索,活动范围也大大增加了,父母不必因为担心宝宝的安全而限制宝宝去“探险”。父母要用欣喜的眼光迎接宝宝成长的新阶段的到来,为宝宝的爬行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并鼓励宝宝爬行。父母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缺少体验,使宝宝比同龄人要迟钝得多,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遇到问题。人一生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总有不同的“功课”要做,父母要鼓励并陪伴孩子一起经历。过分夸张的安全意识反而让孩子不重视看到宝贝这样马虎,弄伤自己都不知道,妈妈担心孩子不知道危险的存在。于是,妈妈天天在孩子的耳边念念叨叨:“走路要看前面有没有东西,否则”“走路的时候小心,否则”“过马路左右看,否则”把危险描绘得淋漓尽致。可是,这样的危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几率毕竟很小,现实中一直没有发生妈妈口中的危险,孩子就不再在意妈妈说的话,认为是妈妈夸大其词。如此,孩子不仅不会注意到危险,还会因为不相信危险的存在而继续马虎下去,妈妈的说教就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从小推卸责任让孩子不会总结经验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孩子磕到桌子的时候,妈妈就会拍着桌子对孩子说:“桌子坏,磕到宝贝了,我们打它。”于是,孩子跟着妈妈打桌子。孩子依然走到小桌子面前不会绕开,即使撞疼了自己也认为是小桌子坏。孩子并没有从自己的角度去总结经验教训,所以,这一次磕着碰着,下一次依然如此,还养成了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意识。宝宝为什么会“丢三落四”呢孩子记不住怎么办思思做事比较仔细,可是有一个小毛病让妈妈很不满,刚才还握在手里的东西,转眼就找不到了。经常是喝水回来笔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找到了笔,再喝水的时候又找不到杯子了。要写日记的时候找不到日记本,到处乱翻也没有找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现日记本在被窝里面,才惊叫:“原来在这里,我昨天在被窝里看日记,顺手放在这里了。”每次看到思思找东西,妈妈就生气,看到东西在哪里也不告诉她,让她自己四处乱转,直到忍无可忍,才会一边批评,一边把她拉到找到的东西面前,让思思看。母女俩经常为了找东西而弄得很不愉快。母亲教育过,也要求过,可是效果就是不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仔细观察这样的孩子,我们常常会用心不在焉来形容他们。其实,他们的思维一定被拴在其他事情上了,因此眼前的事情往往是下意识的,不受大脑显意识的支配,所以,他们注意力是分散的,就会出现类似拿在手里的东西,转眼就找不到的这种状况。再有,很多人无意记忆能力很强。走过一个地方,尽管没有刻意地要记住什么,但一些无意看到的东西就留在了大脑里,当需要的时候,能够很顺利地被提取出来。而无意记忆不强的孩子,他们一心不能多用,想着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还有一些孩子心里没有想事情,但是依旧记不住刚才做了什么,这可能和他们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太小有关系。容量越小,同一时间里可处理的信息越少,就会有一些信息被遗漏,这也是孩子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把东西放在哪里的缘故。请妈妈注意专心致志的思维习惯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场合挑选飞行员的过程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要看被挑选的人有没有一心多用的能力,如果有一心多用的能力,这一关才算通过。这就说明,一心一意固然好,一心多用在很多场合也是十分有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一心一意,好多孩子为此挨过批评,甚至受到打骂。所以,妈妈一定要知道,要求孩子时不要过于刻板,要有一个度,要是超过这个度了,就容易出问题。就像人参鹿茸是好东西,但是不可以多吃一样。不要让小事情影响亲子关系要完成任务,却没法将任务与积极记忆结合;给自己一个有效的记忆方式,结果是一团糟,在这样的状况下找东西一定困难。孩子的这些能力应该从一两岁的时候开始训练。家里的东西摆放有序,孩子放错位置家长要马上要求他把东西放在原位。如果是孩子的东西,妈妈尊重孩子的习惯,把孩子的物品放在他喜欢的地方。让一切都顺理成章,有规律可循,并成为一家人共同的生活习惯,那时不用要求,不用提醒,更不用命令和批评,孩子就能找到东西。如果孩子超过四岁,请注意,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就很困难了。对此,我们提议,家长不要再和孩子因为一条毛巾、一双拖鞋而吵吵嚷嚷,把一个温馨的早晨变得火药味十足。不如多一分宽容,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学校学习更重要,当然晚上和其他任何时间也很重要。那怎么办呢?下面的方法,会对您有帮助。强化训练编故事记忆法首先要有关键词,如钢笔、第三层抽屉、首饰盒。然后想象一个画面,把关键词变成图像进行连接,有情节,要夸张,有动画效果地编故事。如:“我的钢笔很高傲,他看我总是把他和普通的铅笔放一起,很生气。有一天我打开第三个抽屉,里面有几个漂亮的首饰盒,钢笔看见了,趁我没有注意就跳进了一个最漂亮、最大的盒里去了。”编好故事再温习几遍,就会很快记住了,找东西就不会麻烦了。把这个方法用在其他记忆中,会比平时多记很多东西。想懂孩子请走进孩子的世界“零吼叫”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孩子的世界与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蛮做,只会阻碍孩子的进步。用心去关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适当地照顾孩子的想法,你会收获颇多。“桐桐,赶紧起床了,爸爸要带你去王叔叔家玩儿。”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对着桐桐的房间喊道。今天妻子出差,照顾桐桐的任务就交给我了。可是我洗漱完,做好早饭,桐桐的房间也没动静。我有些着急,说好了十点钟就要到的,这都快九点了。小王还特意交代要我带着桐桐去,他家的晓雅很喜欢和桐桐一起玩儿。没办法,我只好走进桐桐的房间,她却还在用被子蒙着头,不肯出来。我匆忙地给女儿找衣服,要拉她起床。桐桐撅着嘴,一副很不乐意的样子。本来,我是觉得女儿昨天睡得太晚,可能还没睡够,就说:“桐桐,洗完脸就有精神了,听话,赶紧起来。”可是,桐桐盯着我的眼睛说:“爸爸,你要是去就自己去吧,我不想去。”我问:“为什么?”桐桐说:“今天我想去奶奶家玩儿,你为什么非要我去王叔叔家啊?你要是想让我去,为什么昨天晚上不和我说好啊?你这是给我临时下通知。”这么严肃的话从桐桐嘴里说出来,还真让我有点吃惊。但是孩子的话不无道理。我是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意见,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原来,孩子是这样想的啊!考虑片刻后,我决定尊重桐桐的意见。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送她去了奶奶家,而我独自去了小王家。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了决定,而没有耐心询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结果导致:你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认为你不理解他。其实,你问一句:“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啊?”孩子就会告诉你他的想法。这样不仅会因为你的询问而让孩子倍感被重视,你还知道了孩子的真实想法,能有效消除和孩子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隔阂。发生在同事老李家里的事情更能说明这个问题。那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听同事老李说:“我家李同最近跟我关系好多了。”说话间,老李很是自豪。这可是第一次从老李口中听到他这么轻松地聊儿子。事情从前几天开始,那次,老李发现老师对李同的评价中有一条是“热爱劳动”。这让老李有些纳闷,李同在家里可是个懒孩子,不但不帮大人干活,甚至连自己房间的卫生都弄不好。老师是不是搞错了?老李怀着这样的疑问找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老师说:“没错啊,李同在班级里很热爱劳动,几乎每次都被奖励小红花。”老李又在琢磨,那孩子怎么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呢?晚饭后,老李来到李同的房间,很温和地问他:“孩子,你为什么喜欢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在家里却不做呢?”李同说:“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做家务,你打扫卫生的时候,我都跟在你后面,想帮你做。可每次你都说:可别在那里给我添乱了,你去玩吧。时间长了,我就什么都不想干了。可是在学校里,不仅没人嫌弃我,还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话,让老李觉得很惭愧,也让他深思。他开始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刻意让孩子给自己帮忙,现在孩子和老李的关系也好了很多。在一起做家务的时候,李同会和老李说很多话了。这里还有一件我家里的事情。记得小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搬家。一次,父母决定再次搬家,想换个大房子。可是我发现弟弟开始变得情绪低沉起来。当时我们还小,父母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意见。不久弟弟开始以“不吃不喝”作为抗议。虽然方式不可取,但我想那是弟弟当时想到的最好的抗议方法了。还是妈妈看出了弟弟的反常,她问弟弟:“换大房子,你就有自己的房间了,多好的事啊?”总算有了说话的机会,弟弟把他的想法一股脑儿全部说了出来:“现在的房子挺好的,这边有我很好的伙伴,我们玩得很好,如果搬家了,我找谁玩啊?搬家后,我还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多辛苦啊!”听了弟弟的话,记得妈妈只是笑了笑,说:“小鬼,你这样想的啊!”从那之后,直到上大学之前,父母开始考虑我和弟弟的感受,都尽量少搬家了。小时候,当你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你会愤愤地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让我的孩子像我现在这个样子。”可是,有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了,你的做法不还是在照抄父母的吗?孩子的世界与你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不先理解,一味蛮做,只会阻碍孩子的进步。用心去关照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适当地照顾孩子的想法,你会收获颇多。带功利性的教育会危害孩子冯德全早教方案10记 者: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逼着他们学这学那,生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而各级各类学校也是这样,招收学生,不是看你品德怎样,学习能力怎样,而是看你数学、英语、作文有没有获奖,音乐、美术、体育有没有八级十级证书、全国获奖证书。孩子们从小就为获奖、为拿证书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他们的未来是有利还是有害呢?李跃儿:儿童学画画,西方国家的家长很少抱有功利的目的。他们是为让孩子得到精神享受,以及受到艺术熏陶而学画画。而中国的家长却不是这样,他们会认为这是“白花钱”。在中国,一提到艺术教育就是学画画、学钢琴,而且一定要考到九级十级才算见到了成效。可他们不知道,一味地追求多出“成效”、快出“成效”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我有个朋友的侄子,本是一个小天才,却被他的父母折腾坏了。朋友给我看这孩子几年前画的画。我惊呆了这个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能把人的内在的精神通过线条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奇迹。比如画他爷爷补鞋,扎针时使的那种劲儿,嘴抿起来、目光凝视、眉头紧皱的样子,往鞋里扎针时每根手指的配合,手指的细节,手与脚的那种协调与呼应,全都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比例都画得非常准确。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然能把人的受神经指挥的那种感觉表现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后来一到学校就想吐,不愿上学了。问原因,朋友说,一是天才儿童过于敏感;二是孩子性格中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因素。我从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一些信息,觉得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而是出在大人身上。因为这孩子小时候太优秀了,大人的心劲也大,就像大多数家长那样非要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为了让孩子更有出息,孩子的妈妈一下就给孩子报了四个兴趣班,整个周末,大人与孩子都在疲于奔命。你想想,这样被动地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孩子能不厌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