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点第二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二十二点第二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二十二点第二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二十二点第二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4页
二十二点第二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第二课题:数字化学习港资源共享、学分互认 和质量监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承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负 责 人:李德芳2008年3月目 录第二课题:1数字化学习港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和质量监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二、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2(一)指导思想2(二)目标和任务3、关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与研究3、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的研究3(三)研究方法4、调查方法4、文献方法4、统计方法及问卷调查法5、比较研究方法5、系统方法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典型实验及示范方法5(四)研究组织6(五)研究过程6、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与研究7、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研究7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8(一)探索形成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模式9、探索形成了基于统一平台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模式9、明确了各方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10(二)探索出可实施、可复制推广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流程10、探索形成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工作流程10、明确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参与主体在重点环节中的职责分工12(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的效果分析151、基本情况和效果152、评价和建议18(四)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模式211、探索形成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模式及机制222、确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的内容和流程253、明确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各主体监督管理职责与分工26(五)构建并形成了对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监管进行年报年检的模式及实施流程271、明确了政府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指导方针、内容、重点及主要观测点282、研究确定了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工作步骤、流程及实施办法293、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系统文件29四、特色和创新点30(一)首次探索并开展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平台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践,初步形成了远程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流程和模式30(二)研究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模式31(三)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制度,确定了年报年检的内涵、重点和实施办法32(四)研究的组织实施及方法特色显著32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2六、附件及参考文献、项目研究目录3339第二课题:数字化学习港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和质量监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探索,党的 “十六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充分说明远程教育在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所承担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促使我们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研究远程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远程教育如何更进一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研究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管理问题;研究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问题;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中公共服务体系功能定位、规范运行、质量监管等问题。2006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依托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乡镇、社区、企业和行业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研究数字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社会的理论、模式、方法、技术,构建基于数字化学习港的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推动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数字化学习港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和质量监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的第二子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并紧密结合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探索。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自1999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凭借其开放性、跨越时间和空间等优势,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尤其是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艰苦行业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教育繁荣提供了新视野、指出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目前我国教育尤其远程教育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和机制普遍薄弱,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网络教育各机构之间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课程范围、标准、学分数量、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管制度,形成可借鉴的示范性模式和经验,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制度、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本项研究对我国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课题重点研究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在数字化学习港及示范型学习中心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和研究;第二是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的研究。二、 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6 111号)和“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基本情况如下:(一) 指导思想1、本课题遵循项目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与其他课题(特别是第四课题)和典型应用示范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协调互动,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2、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边研究、边实践、边产出”,重点研究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研究成果及时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理论研究成果。3、在“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注重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作用,深化本课题的研究。4、紧密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定位、目标、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本课题研究。(二) 目标和任务、 关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与研究基于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学历教育的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试点实验。重点调研并探讨现代远程教育各机构之间整合共享优质资源,探讨试点高校之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课程范围、标准、学分核定及教学环节的操作实施办法和管理办法,同时,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试点实验,形成有示范性、可借鉴推广的基本模式和实践经验。 本阶段确定在三所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六个数字化学习港实验基地和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进行两个专业层次的学历教育课程互选、学分积累、学分转移、学分互认实验,整合现代远程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师教育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有实践经验支持和理论指导保证的有关课程互选、学分积累、学分转移、学分互认的实施管理办法,总结出可供借鉴推广的、示范性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办法与管理模式。、 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习中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提供支持服务的质量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内外部结合,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实施质量管理和监督的模式和办法;同时,根据教育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研究政府监管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政府对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管理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对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为切入点,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指导方针、政策、内容、重点、实施办法,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制度、实施办法、评估办法及相应的政策文件,提出对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相应制度和模式。(三) 研究方法本课题遵循总项目研究的指导思想,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关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诉求研究成果能够解决远程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使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始终以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终身教育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课题的研究和实施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调查方法研究中我们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支持服务状况、制度建设和远程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学习模式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采取了专题研讨会、各类座谈会、专家等有关人员访谈、典型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 文献方法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的国家及有关部委关于终身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互联网等法规制度、方针政策、管理办法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指导和保障。、 统计方法及问卷调查法为确定对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内容、重点及实施办法,我们对试点高校年报年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我们对教师教育、教师网联成员有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在试点中对互选课程学生的选课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具体的事实、客观的数据来反映和支撑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比较研究方法本研究充分比较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异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也与国内外相关质量监管办法,特别是国内试点高校的年报年检、学习中心的年报年检制度和办法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系统方法本课题研究在整个远程教育及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大环境中开展,无论是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或者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都是大系统的子系统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就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监管既涉及内部管理也涉及外部管理,外部管理既涉及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又涉及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远程教育机构、试点高校及学生等,所以必须要进行系统通盘的研究。、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事实、数据、典型案例为基础和基本素材,坚持实事求是,以实际为出发点,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典型实验及示范方法以试点推动研究,强化项目示范意义,确定试验对象,制定试点方案,边实践、边研究,在质量监管中以年报年检为切入点和抓手,建立和完善外部的监管制度;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中,确定实验基地、实验课程等,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试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四) 研究组织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了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专家组和秘书组构成。专家组成员由项目专家组有关成员、有关试点高校和中央电大奥鹏中心专家组成:组 长:李德芳(北京师大)副组长:徐乃庄(上海交大)、汪继平(华中师大)成 员:刘 英(教育部)、陈德人(浙江大学)、黄荣怀(北京师大)、丁 新(华南师大)、许晓艺(华南师大)、范新民(福建师大)、赵 敏(奥鹏中心)、汪启富(奥鹏中心)。课题组秘书:李丹玲(北京师大)、张燕(奥鹏中心)(五) 研究过程本课题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2007年4月正式启动,课题研究从“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研究” 和“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研究”两个重点方面展开,制定研究计划、确定试点单位,有目标、有步骤的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工作。参与课题的高校召开了多次专项会议,在对部分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互选的相关标准及实施方案,各单位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组织落实工作。承担项目的奥鹏中心就本课题的实施,成立了内部专家组和工作组,在公共服务体系内承担课程互选任务涉及五个部门,奥鹏中心确定有关领导负责协调工作。2007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组织专家组对总课题和包括本项目在内的各子课题和示范点进行了中期检查,并对示范点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中期检查专家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予以肯定,并提出改进完善建议。此后,本课题还先后于2007年8月份、10月份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继续推进并深化项目的研究与试点工作。下面分别介绍两个方面的研究过程。、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采取边研究、边实践的方法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确定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三所师范大学进行试点。在对网络教育和试点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基础性、指导性文件,包括互认互选共享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学分互认的需求方案(草案)、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学实施方案等;研究并制定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质量要求、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确定了试点基地、试点专业和互选课程;确定了课题研究各方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流程;确定了课题研究各方学籍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对课程互选,学分积累、学分转移、学分互认的实现平台进行了评估、检验和完善,形成了相关试点运行方案。通过试点实施并实现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示范性教学与管理模式。试点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两个专业的专升本、高起专层次;本学期互选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文学创作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七门;试点基地选择在奥鹏公共服务体系的甘肃定西、广州海珠、广东陆河、石家庄鹿泉、山东日照、浙江平湖等6个示范学习中心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参加试点的学生共103名,学生中74%为中、小学教师、学校领导或教育管理人员, 26%为企业、事业、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人员;20-30岁年龄者61.2%,31-40岁者占29.1%,40-50岁年者占9.7%。、 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分析工作,包括收集、分析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文件;收集、整理公共服务体系现有的管理制度文件,探讨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技术模式、支持服务方式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材料的收集和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坚实、严密的政策架构和理论依据。针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从学生选课到毕业,课题组通过研究试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模式。按照教育部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定位、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相关试点高校的需求以及学习者的需求,充分考虑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特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课题组认真梳理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试点院校、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之间的关系和职责,探索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外部质量监管模式,课题组通过研究教育部关于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年报年检的方针政策、内容、相关实施办法以及数据统计的办法,研究制定公共服务体系的年报年检的内容、重点、实施办法并研究设计相关统计报表。三、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本课题经过认真的调查、实践和研究,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研究与实践中,经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制定了互选课程的认证标准、课程互选和转移的程序与规则、课程互选流程、实施细则、工作流程以及教学教务各环节、各责任方的职责,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性、可供借鉴的远程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流程、模式和机制,并根据教师教育的要求,在教师网联内部的三所师范大学之间开展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探索,达成了共识。在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质量监管方面,本课题通过研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教学各环节全程实施质量监管,形成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学习支持服务过程的质量监管模式。通过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政府宏观监管和社会监督,探索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外部质量监管模式;在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外部质量监管模式的过程中,课题组重点研究了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年报年检的制度,研制了对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指导思想、年检内容和重点、实施办法和统计方法及工具,构建形成了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进行年报年检的模式和实施流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一) 探索形成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模式课程互选和学分积累、转移、互认是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及网络教育的资源共享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和要素之一,也是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和瓶颈之一,它对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和实践,较为成功的组织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同院校之间学习者的课程互选,研究了互选课程的标准、教学计划的实施、学习支持服务的实现和包括招生考试在内的教学教务、支持服务流程,以及各个院校、机构之间的工作职责、协同关系和教学教务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在公共服务体系的平台上实现跨校的课程资源流通、共享以及学分转移、积累、互认的模式和实现途径。、 探索形成了基于统一平台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模式本课题在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平台上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试点,研究明确了四个责任主体(主办校、辅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的职责,发挥多方协同管理作用,进行精心组织实施,严格管理学习过程,保证教学服务质量,共同服务于一个学习主体。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模式,如图1所示。图1: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模式图、 明确了各方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通过试点实施明确了主办校、辅校、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港及典型应用示范中心的四个主体职责分工,作为办学主体办学院校,拥有办学的主导权,负责教学及学术性支持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平台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共性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港及典型应用示范学习中心具体承担学生学习的组织服务工作。四个主体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如图2所示。图2:四个主体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二) 探索出可实施、可复制推广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流程、 探索形成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工作流程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选课,经身份认证进入公共服务体系互选课程引导界面,选课结束后,公共服务体系系统汇总选课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业务系统向主校和辅校分发选课信息,通过相关接口,有关数据分别进入公共服务平台学习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进入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学习所选课程;学期结束时,辅校向公共服务体系业务系统提供学生成绩及获得的学分;各校之间进行结账。课程互选数据流程,如图3所示。学生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选课系统主校教学计划辅校互选课信息主校确认学生互选课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汇总互选课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分发辅校接收辅校互选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学习系统管理员辅校互选课学习成绩缴交互选课学习费用公共服务体系汇总费用结账公共服务体系互选课费用主校提交主校辅校提交互选课成绩成绩公共服务体系汇总成绩公共服务体系汇总互选课成绩公共服务体系分发成绩主校更新辅校互选课信息学生辅校结账图3:课程互选数据流程、 明确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参与主体在重点环节中的职责分工为了保证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的顺利实施,课题组经过认真研究,明确了五个责任主体,即主办校、辅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学生;明确了五个重点工作环节,包括招生宣传实施、入学考试组织、教学过程实施、考试组织实施、学分互认实现;明确了五个责任主体在五个重点环节的责权利。在试点工作中,五个责任主体职责、取向明确,进行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严密管理和实施落实,并与五个重点环节的流程密切结合,全面落实实施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五个责任主体和五个重点环节及流程,如图4所示。五个责任主体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学生辅校主办校招生宣传实施入学考试组织教学过程实施考试组织实施学分互认实现五个重点环节五个重点环节图4:五个责任主体和五个重点环节及流程五个责任主体在各重点环节实施中的职责分工,如图5-图9所示。招生宣传实施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主办校辅校学生报名、入学资格验证参加教学课件、考前辅导课件录制、完成课程题库建设、确定互选课程教学方案并下达教学任务书进行招生前各项准备工作设置教学管理平台、准备关于学生手册、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专业总体教学计划、教学模式、互选课程总体实施计划图5:五个责任主体在招生宣传实施中的职责分工入学考试组织学生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辅校教师主办校参加入学考试、查询录取情况机考的组卷工作、公布入学考试时间和科目以及成绩登录准备入学考试考场、监考教师和考务组织进行题库内容的审核、完成组卷工作、给出考试大纲、模拟题、参考书等资料、安排入学考试的题库建设、考前辅导资料准备、组卷策略制定、确定录取名单、发放录取通知书图6:五个责任主体在入学考试组织中的职责分工教学过程实施辅校教师主办校学生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答疑库、题库等的维护、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邮件答疑和BBS的维护,解答疑难问题等工作、指导教学辅导的实施根据教学安排参加相关院校互选课程的辅导、根据多媒体课件自学、参加网上答疑、完成作业组织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和上机、组织学生进行学分互认的专门导学、教学质量的反馈并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到公共服务体系监督教学计划的执行、沟通协商互选校教学辅导的实施公共服务体系根据高校提供的资源和课程实施方案、导学方案,聘任相应的辅导教师,报高校批准后进行相应的课程日常辅导工作。日常导学和考试预约、考场安排、考试组织等工作。图7:五个责任主体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职责分工考试组织实施辅校教师主办校学生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预约考试、参加考前辅导、查询考试安排、参加考试、网上查询考试成绩组织学生参加考前辅导、安排考场、安排监考人员、试卷接收与保管、接待巡考、组织考务会议、组织考试协助完成考前辅导、发布本次考试安排、统计预约情况、根据预约情况,做出考场安排、印制试卷、试卷分装及配送、安排巡考、接收互选院校的考试成绩并录入系统主讲教师完成考前辅导的录播、组卷、阅卷、试卷分析、提交总结、登录成绩制作本校课程的考试计划(含互选课程)图8:五个责任主体在考试组织实施中的职责分工学分互认实现辅校教师主办校学生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查看学分获得情况督促学生核实学分获得情况接收学生所在院校的成绩档案,在系统中记录学生学分提供互选课程考试成绩接收互选课程的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赋予学生学分图9:五个责任主体在学分互认实现中的职责分工(三)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的效果分析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实施一段时间后,课题组对选择学分互认课程的100余名学生,进行了网上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份,占总选课学生人数的72.8%。在给出的20余个问题中,对于选学互认课程的动因、互认课程的特色和吸引力,在选学互认课程中对其他学校的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感受,在互认课程学习中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环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1、 基本情况和效果参加课程互选学生的年龄结构:20-30岁年龄阶段的学生人数为61.2%;31-40岁年龄阶段的人数为29.1%;40-50岁年龄阶段的人数为9.7%,如图10所示。图10:参加课程互选学生的年龄结构参加课程互选学生的职业:74%的学生从事教师、学校领导、其他教育管理人员;26%的学生从事其他企业、事业、政府行政管理职务,如图11所示。图11:参加课程互选学生的职业选学互认课程的学习动因:60%的学生在选择学分互认课程中,受学习中心老师引导和推荐的影响,26%的学生选择学分互认是完全凭借自身对于学习的需要; 13%的学生受到同学的影响;1%的学生是考虑到学费优惠政策。调查结果表明,学费优惠的政策对于学生的学习选择几乎没有影响,而学习中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如图12所示。图12:参加互认课程学习动因学生上网学习的频率:25%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上网进行课程的学习,包括观看课件、查阅导学资料、参与网上答疑。70%的学生每3-5天登陆学习平台,进行课程的学习。5%的学生超过上网学习时间比较少,每1-2周登陆学习平台进行网上学习,如图13所示。图13:学生上网学习的频率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75%的学生选择通过论坛与课程导学老师沟通的方式,进行解决。有10%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获得帮助。还有15%的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课件、查阅导学资料自己解决,如图14所示。图14: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得到论坛教师答复的时间:对于学生通过课程论坛提出的问题,有87%的学生认为在24小时内能够得到老师的答复 ;11.5%的学生问题可在48小时内得到;1.5%的学生的问题在3天以上的时间内得到答复。对于老师的回复99%的学生比较满意,表明网上导学工作开展顺利,如图15所示。图15:学生得到论坛教师答复的时间2、 评价和建议互认课程的特色与吸引力:86.5%的学生认为所选外校互认课程在内容上与本校课程相比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7%的学生认为外校互选课程并没有鲜明的特色和吸引力; 6.5%的学生对此课程的内容方面没有明确的判断。如图16所示。图16:互认课程的特色与吸引力学生对互选课程的评价:对于互选课程的课件65%的学生认为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学习;12.5%的学生认为界面制作具有艺术性,风格统一;22.5%的学生认为课件一般,与普通课件差异并不大,如图17所示。图17:学生对互选课程的评价体现互认课程教学特色的感受方面:在选学互认课程中,对其他学校的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感受方面, 44.4%的学生能够从课件资源中感受到所选高校的教学特色、校园文化;22%的学生分别认为导学、助学过程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特色;11%的学生通过课程论坛、答疑等环节感受到高校的教学特色; 22.6%的学生感受为其他方面。如图18所示。图18:体现互认课程教学特色的几个方面对公共服务体系各环节工作重要性的认同度:学员在互认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公共服务体系在以下环节的作用给予认可:44%的学生对于导学环节、11%的学生对于网上答疑、22%的学生对于作业过程支持服务比较满意,11%的学生认为公共服务体系在选课阶段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保证了后续学习的顺利完成;12%的学生对于学习中心的入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非常满意,认为有效的入学教育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学分互认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课程的学习、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业很有益处。如图19所示。图19:对公共服务体系各环节工作重要性的认同度互认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在其他方面,57%的学生认为选择学分互认的课程对于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意义;43%的学生认为选择学分互认课程对于其今后的工作学习的帮助意义并不大。如图20所示。图20:互认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关于课程学习计划、考试和作业:90%的学生在开始课程学习前,制定了详细和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10%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学习计划做得并不好。75%的学生认为课程考试难度适度,25%的学生认为尚可。80%的学生希望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20%的学生建议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即以作业或者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75%的学生认为网上平时作业的题量比较少,25%的学生认为勉强可以接受。总体来看平时作业的题库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丰富和补充。而50%的学生对于平时作业的质量表示满意,50%的学生认为平时作业质量一般,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资源优势。100%的学生了解互选课程的论坛发帖在课程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学习中心的入学教育工作开展效果良好。(四) 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模式随着近几年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在远程教育中的任务日益繁重、需求不断增加,教育机构和学习者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监督,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力、技术支持和资源传输能力以及对各类社会成员学习支持服务和市场运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使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在更高的要求上完成规范建设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服务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良性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本课题从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外部监管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国内外监管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规范服务及支持服务质量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对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质量进行监管的模式及机制。1、 探索形成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模式及机制教改项目按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在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实施监管的基础上(如试点高校和学习中心的准入、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年报年检和教学评估等),对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其监管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位一体”,即“以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监管为主导,加强省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资源提供方、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重视需求方(学生/学员、行业、企业、社区) 等的反馈与评价,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内部的自我监管,全面落实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质量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模式如图21所示。图21: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模式政府宏观监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育部对数字化学习港的资源提供方(包括主办院校和其他资源提供者)和服务提供方的公共服务体系总部进行监管;二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受教育部委托对服务提供方(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中心进行监管。社会各界监督,包括数字化学习港的用户即需求方(学生、行业、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对数字化学习港从用户角度进行监督,也包括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的质量和服务评估,还包括对数字化学习港关心和感兴趣的社会各界的义务与责任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图21反映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质量监管模式。图中涉及以下八对关系:(1)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宏观指导和直接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向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自检报告并反馈相关信息。(2)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资源提供方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资源提供方进行监管,资源提供方向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自检报告并反馈相关信息。(3)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在省的学习中心进行监督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检查评估报告并反馈相关信息。(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学习中心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委托,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按照要求开展对所在省的学习中心的检查评估或抽查工作,所在省的学习中心要提供自检报告并反馈相关信息。(5)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总部-管理中心、学习中心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在相关省设立了管理中心,配合公共服务体系总部对区域内学习中心进行监督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内部监管,对体系内的管理中心、学习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学习中心接受管理中心的监督并及时进行反馈,或直接向公共服务体系总部进行反馈、上报相关信息。(6)办学院校、资源提供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与相关院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服务,办学主动权在合作院校,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为各办学院校及相关资源提供方提供支持服务,办学院校、资源提供方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总部汇集各学习中心的需求信息或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再反馈到高校和社会的资源提供方进行资源征集或优化。(7)社会各界-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引进资源进行整合,为需求方提供服务;数字化学习港的用户即需求方(学生、行业、企业、事业等用人单位)对数字化学习港从用户角度进行监督,并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的质量和服务评估;对数字化学习港关心和感兴趣的社会各界的义务与责任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8)需求方(学生/学员)-办学院校、资源提供方需求方对办学院校、资源提供方提供的学习内容、形式等进行评价反馈,办学院校、资源提供方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对需求方提供服务2、 确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的内容和流程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环节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遵循了PDCA循环。其监管内容覆盖了组织机构、功能定位、条件设施、人员配置、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招生服务、考试服务、学习支持服务、毕业实践服务等重要条件和环节。监管的重点是服务实现过程,检查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业务各环节的服务理念的落实、服务条件的利用、服务标准的执行、服务绩效提升以及规范管理等方面;检查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业务是否满足了需求者的需求,并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反馈予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在过程监管的基础上,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整体效果评估,并及时提出检查评估意见反馈予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依据监管意见,不断进行服务质量改进,更好地满足各方的要求。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内容、流程如图22所示。图22: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内容、流程3、 明确了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质量监管各主体监督管理职责与分工(1)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责:1)制定质量监管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宏观监控、管理;2)构建政府监管的框架与分工,确定监管内容、办法;3)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检查评估;4)授权或责令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主管部门进行检查评估;5)组织专家或授权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支持服务工作进行专项实地抽查;6)组织专家根据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年度自检报告、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查结果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中心的检查评估或抽查的结果,结合相关机构和合作试点高校的评价意见,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进行年度综合审查。(2)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责:1)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委托,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按照要求开展对所在省的学习中心的检查评估工作;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检查评估报告;3)受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委托,对数学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服务工作进行专项实地抽查;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通过监管系统实施对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业务监管;5)对违规学习中心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总部主要监管职责:1)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的内部监督体系;2)组织全系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并接收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3)协助、配合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学习中心的检查工作;4)配合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试点高校远程教育的评估、检查、年报年检等工作;5)制定数字化学习港示范学习中心设置标准、服务标准,建立检查、评估、考核制度,实施公共服务体系的内部质量监控管理;6)开发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年报年检系统,并及时向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上报年报数据和自检报告,同时将有关年报材料分送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合作试点高校;7)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根据年检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措施报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8)组织基层学习中心开展学习需求调查、学习效果评估、利用平台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监管,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高校、资源提供方及学习中心。(五) 构建并形成了对公共服务体系质量监管进行年报年检的模式及实施流程本课题从“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出发,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监管,现阶段重点研究并建立对公共服务体系的年报年检制度和模式,作为教育部对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监管的重要举措。课题组以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年报年检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为基础,重点研究了教育部关于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年报年检的方针政策、内容、相关实施办法以及数据统计的办法,充分考虑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和需求,梳理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年报年检的要素和主要监控点,形成了年报年检系列文件、流程和实施方案。1、 明确了政府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指导方针、内容、重点及主要观测点教育部对公共服务体系实行年报年检的指导方针是加强对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质量的监管,推动公共服务体系自身建设,规范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服务行为,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年报年检的内容覆盖了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机构、功能定位、条件设施、人员配置、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教学学习过程招生服务、考试服务、教学服务、学习服务等教学学习的重要条件和环节。年报年检的重点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理念、服务条件、服务质量、服务绩效以及整个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的规范管理问题。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重点和主要监控点如图23所示。图23: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重点和主要监控点2、 研究确定了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工作步骤、流程及实施办法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年报年检包括自检、年报、抽查和年检四个工作步骤,具体实施办法主要包括: 1)公共服务体系依照自查要点进行自查,并进行年度统计分析;2)公共服务体系及数字化学习港通过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将自检报告和年报数据报送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3)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服务工作进行专项实地抽查;4)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年度综合审查。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的流程如图24所示。图24: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流程3、 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系统文件在对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中建设了系统的文件体系(详见附件),这些文件体系明确了年报年检的对象,以及教育部、中央电大、省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合作试点高校在年报年检中的职责作用;突出强调了各奥鹏学习中心的年检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负责组织实施;明确了年报年检的工作流程、工作步骤(自检、年报、抽查、年检)及每一步骤的内涵、要求、途径、实施办法;明确了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试点高校在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中的职责和定位;规定了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学习中心年报年检的评价结果及标准,以及对严重违规行为的认定及其处理办法;强化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在省奥鹏学习中心的监管权及违规行为的处理权。文件明确了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年度工作的自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定位、职能、技术模式、服务模式、服务理念、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服务设施、条件以及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与办学机构的合作情况;招生服务;考试服务;教学过程支持服务;教学资源的传输、配送、整合与共享;学习支持服务;奥鹏学习中心的管理;非学历教育项目合作情况;队伍建设;质量管理与保证;专项服务服务特色与改革创新;工作思路等。为了确保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事实的准确性、数据的有效性、状态的可靠性,制定了十多个统计表。统计表的设计力求内涵明确、数据分类清晰、统计准确。院校、地区、专业等界定、分类清楚,相应数据与公共服务体系年报年检统计数据相互对应关联、数据资源共享,在设计和统计方法上避免造成重复统计。每一份表格都有相应的重要说明解释和填报要求,表格内容主要涉及机构名称、主管部门、机构运作方式、资金情况、软硬件系统建设、支持服务运行、公共服务体系综合统计、队伍建设、学历教育招生情况、非学历教育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功能、互联媒介、平台最大同时在线人数等网络教学环境等。四、 特色和创新点(一) 首次探索并开展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平台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践,初步形成了远程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流程和模式按照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的要求,经过认真分析和研讨,三所试点师范大学在公共服务体系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招生宣传、教学实施、学习支持服务等,初步建立了基于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平台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模式,为优质资源共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贡献。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平台主要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试点提供以下服务:1、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