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重要)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重要)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重要)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重要)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吸虫(重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动物蠕虫病学,第一节 概论 一、内容 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及棘头虫病 二、流行特征 1. 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 2. 发病缓慢,病程长 3.感染高,发病率低 4.常常混合感染,症状无特异性 5.主要危害幼龄动物,第二节 吸虫病,一、吸虫的形态、发育与分类 (一)吸虫的形态构造 1. 外部形态 1.1 形状与大小 背腹扁平,叶状、圆柱形、线状等,大小差异很大,异吸虫小于1mm,布氏姜片吸虫大于25 mm。 1.2 颜色 一般呈棕色或白色,但固定后均为灰白色。,1.3 表被构造 体表光滑或具小刺、小棘;p2-1-1.jpg p2-1-2.jpg 具肌肉质的杯状吸盘 口吸盘:前端及其腹面p2-1-3.jpg p2-1-4.jpg 腹吸盘:中部或后端 p2-1-5.jpg 体表开口 生殖孔:腹吸盘前后 排泄孔:位于后端 劳氏管孔:位于虫体背面,2.体壁,由外向内,皮层底膜肌肉层 形成皮肌囊 3.实质 无体腔,内部器官充满实质。实质是由中胚层形成的多细胞物质。,4.内部构造 内部器官包埋在实质中,无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4.1消化系统 口前咽咽食道盲肠 p2-1-6.jpg,4.2 生殖系统 p2-1-6.jpg,除分体科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系统 p2-1-10.jpg 睾丸(数目、形状)输出管合并为输精管雄茎囊(贮精囊、前列腺、雄茎)生殖腔生殖孔,雌性生殖系统 p2-1-11.jpg 卵巢(数目、形状)输卵管 受精囊 劳氏管 卵黄腺卵黄管卵黄总管 卵模梅氏腺子宫生殖腔生殖孔 p2-1-12.jpg,生理 代谢 生殖 既能异体间交配,又能自体受精。,4.3 排泄系统 p2-1-7.jpg p2-1-8.jpg,代谢产物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原肾型排泄系统。 焰细胞毛细管收集管合并为排泄总管合并为 排泄囊排泄孔,在两个神经节之间有背索相连,由两个神经节分别向前、后分出三个神经干,神经干之间有横索相连,再由神经干发出神经纤维。p2-1-9.jpg,4.3 淋巴系统 由几个淋巴窦组成,每个淋巴窦有2-4对纵排泄管相连。,4.4 神经系统 由神经节和神经干组成。,间接发育,都需要中间宿主(1个或2个) 第一中间宿主:螺类; 第二中间宿主:鱼、虾、蟹、昆虫等。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 成虫,(二)吸虫的发育,1.虫卵 p2-1-13.jpg,大多为卵圆形、具卵盖,有的具卵丝或突起;灰白、淡黄或棕色。 虫卵 卵壳卵黄细胞、卵细胞 卵壳毛蚴 2.毛蚴 p2-1-14.jpg 梨形或三角形,外被纤毛,内有头腺穿刺腺及胚细胞等。,3.胞蚴 p2-1-14.jpg 囊状,体表具微绒毛。体内有胚细胞或胚团 子胞蚴(雷蚴或尾蚴) 4.雷蚴p2-1-14.jpg p2-1-15.jpg p2-1-16.jpg p2-1-17.jpg 囊状,体表具微绒毛。,口 肌质咽 雷蚴外部 围领 雷蚴内部 盲肠 子雷蚴 产孔 胚细胞 足突 尾蚴,5.尾蚴 p2-1-14.jpg 蝌蚪形,由体部与尾部构成。,外表:体棘、吸盘 体部 口咽食道肠管 内部 生殖基及排泄囊 眼点 穿刺腺 细胞腺 成囊腺,6.囊蚴p2-1-14.jpg 圆形或卵圆形,囊壁由多层非细胞性物质组成。,(三)吸虫的分类,单殖目:鱼类寄生虫 吸虫纲 盾腹目:鱼类寄生虫 复殖目 腹口亚目:鱼类寄生虫 片形科 分体科 前口亚目:动物寄生虫 双腔科 腹袋科 棘口科 ,二、片形科吸虫病,(一)片形吸虫病 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胆管炎、实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引起消化障碍、循环障碍和营养障碍。 临床上以消瘦、贫血和腹泻等为特征,偶见颌下、胸下部位水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1.病原 p2-1-18.jpg p2-1-19.jpg p2-1-20.jpg p2-1-21.jpg 1.1形态 肝片吸虫呈背腹扁平的叶片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出,称为头锥,头锥后部宽阔形如“肩”状,虫体后端呈“V”字形。睾丸两枚,分枝状;卵巢呈鹿角状分枝。肠管亦形成许多分枝。虫卵长卵圆形,金黄色。 p2-1-22.jpg,大片吸虫与肝片形吸虫的主要区别,肝片吸虫:头锥的基部形成明显的肩部 虫体尾端呈“V”字形 大片吸虫:头锥的基部无明显的肩部 虫体尾端呈“U”字形 p2-1-23.jpg p2-1-24.jpg,1.2 生活史 p2-1-25.jpg p2-1-26.jpg p2-1-27.jpg,锥实螺科的螺类充当中间宿主。 终宿主胆管内的成虫虫卵十二指肠外环境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幼虫移行途径:,a.穿过肠壁腹腔肝实质胆管 b.钻入肠壁血管经门脉系统循环肝实质胆管 c.十二指肠总胆管肝内,2.流行病学,2.1 分布 p2-1-31.jpg 2.2 中间宿主p2-1-28.jpg p2-1-29.jpg p2-1-30.jpg 种类 全世界已报道锥实螺科有40余种淡水螺。在我国,主要是萝卜螺属的耳萝卜螺及土蜗属的小土蜗。 分布 生物学习性,2.3 终末宿主,有数十种哺乳动物;肝片吸虫在绵羊体内可生存11年,在人体可生存12年。广泛的宿主种类和如此长的生存寿命构成了难以控制的片形吸虫病的感染源。,2.4 感染途径 p2-1-32.jpg p2-1-33.jpg 吃草及饮水,2.5 虫卵与囊蚴的抵抗力 虫卵抵抗力强,在中等干燥的粪中可生存数月; 囊蚴在外界可生存很久,在未干的草中可生存8个月;在干草中亦可生存44天。 2.6 感染季节 2.7 气候因素 气温、雨量,3.致病作用 p2-1-34.jpg p2-1-35.jpg p2-1-36.jpg p2-1-37.jpg p2-1-38.jpg p2-1-39.jpg,3.1机械性损害 童虫移行时引起组织损伤和出血。虫体定居于胆管后,其虫体皮棘刺激胆管壁引起慢性胆管炎,因组织增生导致胆管变肥厚硬实。大量虫体寄生于胆管可堵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诱发局部的肝实质变性和坏死。,3.2 毒素作用,虫体分泌的毒素具有溶血作用,毒素吸收后能引起全身中毒现象。此外,毒素对生殖机能亦有影响。 3.3 夺取营养 虫体以血液和组织细胞为食。一条虫可使宿主每天失血近0.5ml。,4 临床症状 p2-1-39.jpg p2-1-40.jpg p2-1-41.jpg,4.1 急性期 童虫在宿主肝内移行和摄食而破坏肝组织,引起损伤性肝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触诊肝区敏感等。,4.2 慢性期,成虫在胆管内长期寄生和摄食营养,引起以胆管炎和粘膜上皮增生、纤维化和肝硬化为主要病变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瘤胃膨气或驰缓,反复出现腹泻,后期颌下、胸前和腹下部出现水肿,可视粘膜呈瓷白色。,5 病理剖检变化,5.1 急性病例 5.2 慢性病例 肝硬变,表面凹凸不平,颜色变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象绳索一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有盐类沉着而致粗糙和坚实,管腔内有虫体和污浊稠厚的粘液。,6 诊断,6.1 生前诊断 p2-1-42.jpg 虫卵检查:循序沉淀法 免疫学诊断: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虫诊断试剂盒(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 b. Dot-ELISA c.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 6.2 死后诊断,7 治疗,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 三氯苯唑(Triclabendazole肝蛭净) 碘醚柳胺(Rafoxanide) 氯氰碘柳胺钠(三特) 碘硝酚,8.预防,8.1 驱虫 8.2 杀灭中间宿主 8.3 注意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 8.4 粪便及肝脏废弃物的处理,(二) 布氏姜吸虫病,片形科姜片属的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 1. 病原 p2-1-43.jpg p2-1-44.jpg 1.1 形态 肉红色,宽大肥厚似斜切的姜片状。腹吸盘发达,肠管形成4-6个弯曲,但不分枝。睾丸两个分枝状,卵巢亦呈分枝状,位于睾丸之前。虫卵长卵圆形,金黄色。,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的淡水螺。 虫卵毛蚴胞蚴母、子雷蚴尾蚴 水面 囊蚴成虫 p2-1-45.jpg 水生植物上,2 流行病学,2.1 分布 亚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 2.2 终末宿主 2.3 中间宿主 p2-1-46.jpg 2.4 感染季节 2.5 感染途径 p2-1-47.jpg p2-1-48.jpg 菱角、荸荠、茭白,3 致病作用,3.1 机械损害 3.2 夺取营养 3.3 毒素作用,4 临床症状 5 诊断 6 治疗 吡喹酮(Praziquentel),7 预防,7.1 定期驱虫 7.2 粪便处理 7.3 杀灭扁卷螺 7.4 改变饲养方式及饲喂方法,三、 前后盘吸虫病,由同盘科和腹袋科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瘤胃内所引起的疾病。少数吸虫见于真胃、盲肠及胆管、胆囊内。 1.病原 国内已报道40多种,在四川已发现40种。,1.1 形态特征,虫体多呈圆柱形或粗颗粒状,深红、淡红或白色;几个毫米至20多个毫米。体后端有一个发达的后吸盘,卵巢位于睾丸之后靠近后吸盘,子宫上升不下降,卵黄腺发达。 p2-1-49.jpg p2-1-50.jpg,1.2 生活史,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扁卷螺科的淡水螺。 发育过程与肝片吸虫相似。但尾蚴具有眼点。 p2-1-51.jpg,2.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成虫致病力弱,而童虫致病力强。 童虫在移行期造成胃、肠粘膜损伤、出血及炎症。患病动物表现为消瘦、顽固性腹泻,粪呈粥样或水样,带有腥臭味。 p2-1-55.jpg p2-1-52.jpg p2-1-53.jpg p2-1-54.jpg,3. 诊断,循序沉淀法查虫卵。虫卵呈长卵圆形,灰白色,卵黄细胞大小不均匀。 4. 治疗 硫双二氯酚(别丁) 奥芬达唑(Oxfendazole) 5. 预防 同肝片吸虫病相似。,四、双腔科吸虫病,(一)双腔吸虫病 由双腔科双腔属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肝脏胆管及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种为:矛形双腔吸虫与东方双腔吸虫。,1.病原,1.1 形态特征 p2-1-57.jpg 睾丸前后排列或左右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黄位于虫体中部的两侧。p2-1-56.jpg 1.2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螺(蜗牛);第二中间宿主为:蚂蚁。p2-1-58.jpg p2-1-59.jpg 虫卵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粘球囊蚴成虫,2.流行病学,2.1 分布 2.2 终末宿主 已发现70多种。 2.3 感染季节 3. 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4.诊断 p2-1-60.jpg,虫卵为不对称的卵圆形,咖啡色,内含毛蚴。 5. 治疗 丙硫咪唑 吡喹酮 6. 预防 定期驱虫;灭螺、灭蚁;加强饲养管理,(二)阔盘吸虫病,双腔科阔盘属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种: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与枝睾阔盘吸虫。 1. 病原 p2-1-61.jpg p2-1-62.jpg p2-1-63.jpg 1.1 形态特征 睾丸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黄腺位于虫体中部的两侧。,1.2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陆生螺 第二中间宿主:螽斯或针蟀。 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螽斯、针蟀(囊蚴)成虫 p2-1-64.jpg p2-1-65.jpg p2-1-66.jpg,2.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虫体及毒素的作用,使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致使胰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p2-1-67.jpg,3.诊断 虫卵椭圆形,两侧稍不对称,棕色,内含毛蚴。 4.治疗 吡喹酮 丙硫咪唑 5.预防,五、分体科吸虫病,(一)日本血吸虫病 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畜及其它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肝门静脉内所引起的吸虫病。 1.病原 p2-1-68.jpg p2-1-69.jpg p2-1-70.jpg p2-1-71.jpg p2-1-72.jpg,1.1 形态特征,雌雄异体,线状,口吸盘位于头端腹面,腹吸盘有柄。无咽,食道后分为两根肠管,但在后1/3处又含并为一根肠管。,雌虫: 细长,灰黑色,卵巢呈长椭圆形,位于肠管汇合处的前方。 虫卵:短椭圆形,一端侧面有一个小刺,内含毛蚴。,雄虫:粗短,白色,从腹吸盘之后虫体两侧向内卷曲形成抱雌沟。睾丸位于腹吸盘的背面,呈椭圆形,共有6-8个(平均7个)排列呈一排。,1.2 生活史,p2-1-73.jpg p2-1-74.jpg p2-1-75.jpg 中间宿主:钉螺 p2-1-76.jpg p2-1-77.jpg 合抱状态的虫体产卵达到肝脏或停留于肠粘膜下发育形成毛蚴,毛蚴分泌的溶细胞物质透过卵壳渗出到周围,使肠粘膜组织发炎、坏死、破溃,虫卵进入肠腔随粪排出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成虫 尾蚴成虫,约需30-40天;成虫寿命3-4年,最长可达20年。,2.流行病学,2.1 分布 亚洲东部,我国长江以南13个省区 2.2 终宿主 人、畜、野生动物 2.3 流行条件 2.4 影响因素 2.5 家畜易感性 黄牛水牛 非疫区牛疫区牛马 水牛可自愈,3.致病作用,3.1 尾蚴 3.2 成虫 刺激引起血管内膜炎、阻塞;分泌毒素影响造血机能;本身以血为食,引起贫血。p2-1-78.jpg 3.3 虫卵 在肝内淤集并分泌毒素,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虫卵结节的形成,影响静脉回流,出现腹水。 p2-1-79.jpg p2-1-80.jpg,4.临床症状,黄牛 水牛(大多不出现症状) 5.病理剖解变化 在肝脏、肠壁可见到大量呈灰黄色的虫卵结节,结节压片可见虫卵;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可见大量虫体。,6.诊断,6.1 生前诊断 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6.2 死后诊断 7.治疗 吡喹酮 8.预防 查治病人、病畜; 管粪、管水; 控制与杀灭钉螺及保虫宿主; 安全放牧; 防止病畜调动,(二) 东毕吸虫病,分体科东毕属的吸虫寄生于牛、羊等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种: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1. 病原 p2-1-81.jpg,1.1 形态特征 与日本血吸虫相似,但有以下区别: 睾丸数目多,几十个;卵巢呈螺旋状扭曲,子宫短,其内只有一个虫卵;虫卵两端各有一个附属物; 1.2 生活史 中间宿主:椎实螺科淡水螺,2.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 3.诊断 4.防治,(三) 毛毕吸虫病 p2-1-82.jpg p2-1-83.jpg 分体科毛毕属吸虫寄生于水禽。 常见种:包氏毛毕吸虫;中间宿主为椎实螺 科的淡水螺。,六、后睾科吸虫病,(一)华枝睾吸虫病 后睾科枝睾属的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猪、犬、猫及其它野生动物。 1. 病原 1.1 形态特征 p2-1-84.jpg p2-1-85.jpg,1.2 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赤豆螺及长角涵螺等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鲤科鱼类及虾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p2-1-86.jpg p2-1-87.jpg,2.流行病学,2.1 分布 2.2 感染途径 3.诊断 4.治疗 吡喹酮 丙硫咪唑 5.预防,(二)禽后睾吸虫病,1.次睾吸虫病 后睾科次睾属的东方次睾吸虫、台湾次睾吸虫等寄生于禽类的胆囊及肝脏胆管内。 p2-1-88.jpg p2-1-89.jpg p2-1-90.jpg p2-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