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第02课时)1作者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美国记者 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下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章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 。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2了解奥斯维辛奥斯维辛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这里,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1947年7月2日,波兰会议通过一项法案,将原址辟为殉难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以此纪念在灾难中不幸死去的无辜者。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1罗森塔尔 普利策新闻奖 2纳粹德国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祷告,无非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是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正是“没门”,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2这篇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之处?新闻的特点在于及时地捕捉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记者对于一般新闻报道的事件参与有三种情况:一种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一般为第一种、第二种,本文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的报道。3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继续运用反衬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解析:此处写景显然是“以乐景写哀情”,典型的反衬手法。4理解这些话的含义。(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运用描写手法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寓含着强烈而深沉的愤慨之情:虽然它已经告别了灾难的过去,重新展现美丽的景貌,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永远和最可怕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一点。这样写,突出文章主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写出了布热金卡的现状。结尾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地狱。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突出了对法西斯不可遏制的憎恨之情。(3)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们已经了解很多,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即使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枯萎(wi)旅(l)游致(zh)意纳粹(cu)相隔(g)B规模(mu)抑(y)制撤(ch)退焚(fn)烧玻(b)璃C砖砌(q)牢(lo)房踉跄(qing)呆滞(zh)恳(kn)求D笔墨(m)窒(sh)息甜(tin)蜜回顾(g)清楚(ch)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凝重隐秘折磨阳光明眉B嬉笑凋谢绞刑终身难忘C残状接载颠倒心智健全D废墟噩梦复原蒙蒙细雨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在南海的夜幕中。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_的。 导游也_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参观的人们一个个心情_,他们一声不响地走出陈列室。A消逝序幕无需凝重 B消失帷幕无须沉重C消失序幕无须沉重 D消逝帷幕无需凝重4下面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A BC D5怎样理解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的标题?下面解说最恰当的是A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有事情是众所周知的,没有新鲜的内容了,所以说“没有新闻”。但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否则,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B作者熟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事情,所以说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新闻”,但其他没到过这里的人并不知道奥斯维辛,有必要让人们了解这里发生的可怕的事情。C奥斯维辛的现在是一个充满阳光,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城市,没有二战期间作为集中营时可怕的事情发生,所以“没有什么新闻”。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个新闻标题融入作者愤怒的感情,使作者不愿把更多可供报道的新闻报道给人们。6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尾遥相呼应,突出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浑然一体。B本文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C在写集中营的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和绞刑室时,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使人读了心里也随着紧张起来。D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专程到奥斯威辛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不可理喻的行为。B整幅画面气吞山河,既显示出意境的深邃,又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C在冲绳岛北部,人们把甘蔗装上船,千里迢迢,运往祖国各地,四面八方。D有些党员对有辱于党格国格的言行若无其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身份。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有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都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B据贵州省文化厅官员介绍,少数民族比例占到该省人口三成以上,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其中尤以苗、布依、侗族特色鲜明。C大开发势必带来投资,投资必然拉动市场需求,必然会为中部及东部地区带来大量的商机。D上海团干部认为青少年的社会生存靠什么?健康的人格,全面的素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1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的中间的一张有什么作用?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马萨达永不再陷落毕淑敏马萨达是以色列死海边高昂的头颅。马萨达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希腊文手抄本中,在亚拉姆语中是“堡垒”之意。它位于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看不到丝毫绿色,和周围充满盐土气息的绵延小丘,没有大区别。马萨达山脚下的沙石大地上,绘有粗糙的水纹状痕迹,这位不拘一格的大手笔涂鸦者,乃是死海日复一日的咸浪。想当年,这世界上最低的咸水湖,面积比现在要大,波涛汹涌。由于气候干旱变暖,死海不断瘦身,留下了这身宽体胖时的飘逸衣褶。上了缆车,人们纷纷倒向右侧车厢,那一边可以看到正午时分的死海,如巨大宝镜,迸射烂银一般的强烈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马萨达海拔50米。你可能会说,原以为是壁立千寻的高山,原来不过区区50米。请注意啊,此处高度虽然以海拔标注,但周围却是低于海平面440米的死海。也就是说,马萨达高出周围海面490米,峭壁和峡谷,刀剁斧劈般直上直下,让它显出桀骜的高耸。上得山来,马萨达的顶部倒很平坦,大约有650米长,300米宽,像一幅巨大的土黄色桌面。放眼四看,它是森严堡垒和华美宫殿的奇异混合体。堡垒见过,宫殿见过,在同一个视野中,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和绚烂华美的宫廷遗址绞缠一处,比肩而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是第一次目睹。这两组遗址的使用主人是不同的,宫殿属于残暴多疑的希律王;萧索的古战场,则属于沥血而亡的犹太勇士。站在马萨达西围墙处,迎猎猎罡风,俯瞰这处长堤,会感受到它志在必得的凶险用心。再放眼,可看到山下平坦地,有8处呈长方形或是菱形的营盘痕迹,那就是罗马大军的驻扎地。以色列的四月,正是仲春,加之死海地势低洼,类似一面凹透镜,将太阳光聚焦于此,炙热已似馕坑。此刻山风如刺刀般尖锐地刺穿耳膜,全身不由得渗出冰冷。试想当年的马萨达将士们,也曾站在此处,目睹天梯一天天迫近山顶,那是怎样的惊觉和无奈?公元73年4月15日,也就是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首领爱力阿沙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的犹太人,也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为了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不过一样东西要除外那就是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这是全体殉难的信号。第二天一大早,罗马人以为会遭遇马萨达守军的殊死抵抗,他们披上铠甲,搭好梯桥,对城堡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不料迎接他们的只有早起的鸽子咕咕啼声。罗马人走入焦黑的城堡,没有看到一个敌人。正确地讲,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敌人。殚精竭虑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尸骸。在微茫的晨曦中,一抹猩红从死海东岸娩出,带着咸而湿的冷冽,一如渐渐暗凉下去的忠魂之血。死海的日出,有一种惊魂动魄的美。无数跳跃的光芒在黏腻的海面上飞速滑行,如同金红翅膀的鲲鹏展开血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俯冲着扑到了马萨达山下。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马萨达的勇士们都集体殉难了,后人如何知道这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不是杜撰出来的?原来,有两个妇女和5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在集体殉难中幸免。一名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向他叙述了亲眼所见的故事。人们因此得知了罗马军队破城之前发生的一切。从此,犹太人亡却了家园,足迹从迦南大地上蹒跚远去,背影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马萨达于是成为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里曾经以少抗多以弱抗强,当失去赢得宗教和政治上独立的希望之时,万众一心地选择了用死亡代替奴役的命运。这是理想主义的千古绝唱,这笔精神遗产,不仅属于犹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人类。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新兵入伍宣誓仪式,以纪念英烈。宣誓词是“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陷落”是一个可怕的词。世界上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很多国家,都曾经陷落过。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罗马的陷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巴黎的陷落、南京的陷落陷落之后是血泊和杀戮,是肝脑涂地和尊严尽失,是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坠毁。国与国之间所有的攻伐,说到底,是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面对无法调和的利益之争时,如果不想进入殊死的博弈,人们通常会说“把蛋糕做大一点”。意思就是只要利益变大变多,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多分到一块,可能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平息争端,缓和冲突。我以前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各方各得其所,谁的利益都不受损失。直到2008年春夏,我买一张船票环游地球。3个多月绕地球一圈航行下来,最重要的发现却是地球这块蛋糕,不可能做得更大了。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诡异。越简单的东西,越是要付出大代价,才能参透。我相信马萨达永不再陷落!期待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和地区,都永离陷落!保证这个世界“永不陷落”的支点,原本就掌握在文明人类自己手中。(选自毕淑敏小说选,有删改)1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请对“话语在马萨达上空激荡,如同钢铁的风铃被飓风抽打,坚硬的声响摇撼夜幕,群星颤抖”一句进行赏析。(2)文中讲“马萨达永不再陷落!一个再字,寓意深刻”,请分析其深刻的寓意。2请结合第段内容,具体分析写景的作用。3文章插叙公元73年4月15日那天发生的事的用意是什么?4请结合文本,说说第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思考。【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1C【点睛】本题考查字音。1.据单用或合成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单用时是一个读音,作合成词时是另一个读音。如“剥”“削”: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b,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bo;“削”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当中时读作xu,作单个语素使用时读作xio。这类词还有“薄”“逮”等。2.据人姓地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人姓用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如 “单”,作人姓、地名时,读作shn,姓单,单县(地名), 还有单(ch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类似的字还有“任”“蠡”“燕”等。3.据是否音译和专业词辨多音字。有的多音字是音译过来的,如“卡片”中的“卡”,它是英语单词“Car”的译音,如卡通、卡车、卡宾枪、卡介苗,故读作k;“巷”如果和采矿有关的,就要读作hn,如“巷道”。2D 【解析】A项,“阳光明眉”应为“阳光明媚”;B项,“终身难忘”应为“终生难忘”;C项,“残状”应为“惨状”。【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3C4A【解析】句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据此排序。5A【解析】联系课文内容主旨作答。6C【解析】“渲染了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分析有误。7C【解析】A项,“不可理喻”指蛮横不讲理;B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D项,“若无其事”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均不合语境。8C【解析】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语意重复 、句式杂糅 、前后矛盾 、否定不当 、成分赘余等病句的类型、学会使用修改符号对病句加以规范修改,并学会修改语段中的病句。具体表现为:A项,“只有”和“那”搭配不当; B项,“比例”和“占到该省人口三成以上”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偷换主语。(一)1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解析】作者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2反衬。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解析】细节描写是耐人寻味的。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3以具体的事实揭露法西斯的残忍。【解析】这些都是具体的实例,却能说明深刻的道理,鲜明地突出了中心。4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继续运用反衬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解析】新闻中,除了包括参观者的行为、神态及他们无法抑制的感情,也蕴含着记者的感情,这种用法显然是反衬手法,反衬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二)1(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马萨达上空激荡的话语比作被飓风抽打的钢铁的风铃,并夸张地用“摇撼夜幕,群星颤抖”来形容其震撼力,且“群星颤抖”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萨达首领话语中悲壮的气概与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 (2)说明马萨达曾经陷落过,表现了以色列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