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从选修课的设置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一直设置分科课程,在分科课程中,没有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历史课程也不例外,表现在重历史必修课,轻历史选修课,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设历史选修课。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历史教育目标重视统一的规格,重视共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即使在历史必修课中,也只注重为学生升学作准备,而不注重为学生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基础。这样,在整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计划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不够。自60年代以来,我国总结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历史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了历史选修课。一、1963年,在调整方针和教学必须改革的精神指导下,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提出,在高中三年级设置选修课,规定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5课时,共计111课时,占高中阶段的36%。这个教学计划还建议各校根据师资设备等条件,在保证学好必修课的基础上,酌设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立体解析几何、制图、历史文献、逻辑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志愿和爱好,任选一门或两门,选修课程不进行考试。根据这一计划,普通高中设置了历史文献选修课。但因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极少数高中在这方面进行了试验。尽管如此,这是建国以来普通高中第一次设置历史选修课,影响很大。第二次设置历史选修课是1981年。自70年代末我国中学历史教育逐渐走上正轨后,设置历史选修课又提上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改革,要求在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发展他们的特长。如何设置选修课,教育部有两种安排,供各地选择一种是单科性选修,即对某些课程的选修。周课时除高中二年级、三年级各为26课时必修课外,各开设4课时选修课。开设什么选修课,根据学生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而定,可以另设新课程,也可以就必修课程或就必修课的某一门或几门开设加深加宽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也可以不选。另一种是分科性选修,即侧重文科课程或侧重理科课程的选修。侧重文科的学生,历史等学科适当提高程度;侧重理科的学生,历史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不削弱。对于选择单科性选修的学校来说,教育部要求在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每周各4课时,占高中阶段总课时的9%。对选择分科性选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