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docx_第1页
江苏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docx_第2页
江苏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docx_第3页
江苏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2013-01-25 09:19:17 来源:江苏省信息中心 办公室 1月16日,2013年全省信息系统工作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江苏省信息中心组织召开,各省辖市、县(区、市)信息中心参加会议,省政府徐立副秘书长、省发改委张卫东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信息中心主任周荣华作务实求真创大业,开拓创新攀高峰,为建设协同、高效的信息系统而不懈努力的工作报告。会议对2012年全省信息系统的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对2013年系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分析了当前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确定了将“为政府服务”作为全省信息系统业务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方针,明确了建设“一流团队、一流效能、一流业绩、一流形象”的省级经济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 2012年,全省信息系统以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为方向,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通过经济预测与决策支持、信息内容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与支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等业务的广泛开展与深度创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高效政府”和“智慧城市”发挥了积极作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一是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纵深推进。集约化建设、集中化管理是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全省信息系统加强与各地党政部门沟通联系,紧贴需求做好对接服务,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政务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政务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是全年信息系统工作的亮点之一。各地政府加大政务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力度,政务数据中心及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显著。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各地信息中心配合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到目前为止,“智慧南京”已从宏观规划、基础建设向实践应用转变,得到省委罗志军书记、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市委杨卫泽书记、市政府季建业市长的肯定,“智能交通”以车辆智能卡工程为核心,建成全市交通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道路交通动态实时监测体系和电子围栏系统,已发卡约80万张,为城市交通的科学、动态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智慧医疗”构建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电子病历等三大数据库和120智能急救等四大应用系统,将促进医疗保障服务的公平分配,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智慧政务社区”已完成机房、楼宇自控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系统开发和集成。四是政务应用系统功能日趋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更侧重于业务系统的功能融合、资源共享,在政民互通、协同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五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绩突出。建好、管好和用好各地政府门户网站是全省信息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各级信息中心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运维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信用平台和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省中心完成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二期)功能开发和安装部署,完成省企业基础数据查询数据库建设,入库企业150多万家。完成“省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通过专家评审,编制了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系统信息指标体系。完成省食品行业企业基础数据库和网站建设,入库企业1万多家;完善“江苏省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推进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试用,省交通厅等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开展联动监管。南京中心对企业与个人信用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32个成员单位1320项指标修订完善工作。二是信用信息归集优化提升。建立联络机制,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考核管理,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日趋常态化和正常化。2012年,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归集了全省40家省级部门和多家省辖市的信用信息,增加了企业行业分类及代码数据归集。省级部门入库记录1.17亿条,入库率93.9%;省辖市入库记录约124万条,入库率78.2%。无锡优化升级市信用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清理库内重复数据、开发管理系统、调整数据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准确率,共采集25个部门26万家企业289万条信用信息。“诚信连云港”网站开通运行,完成16家市级部门数据归集,入库信息13万余条。三是工程领域诚信建设深入实施。在省治工办、省信用办的领导下,全省信息系统共同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省中心承担了我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省级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建设和指导全省各地各级部门专栏建设,对全省各地各部门的867个专栏开展测评工作,形成评测报告。省级专栏在年度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专项评估中,位列全国政府网站工程建设领域专项评估第3名,得到省纪委、省经信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南京、苏州、泰州等地出台了标准规划、管理文件及管理办法,对重点领域的项目和工程实施分类管理。扬州完成竣工项目、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扬州、连云港、盐城按照省专栏改版要求完成市级专栏改版工作。四是信用信息应用服务持续扩展。省中心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制度,提供服务信息8500万条,为省级部门、省辖市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核查服务累计5100次,为我省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和长三角备案互认的信用服务机构提供76家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为48家企业提供自身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为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约6000次。扬州各级综合治税主管部门全部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延伸应用;建成财税深化应用系统,加强对收入与税源的全面实时监控。无锡推进信用信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服务,完成了年度工业发展、兼并重组与基地建设等各类信用查询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查询意见表794张。常州协税护税数据共享平台二期项目新增19个成员单位,将与市财税部门合作推进共享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五是信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围绕诚信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制度性和规范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省中心完成了“企业信誉度评价研究”、“政府部门失信惩戒机制研究”,起草了对失信行为联动惩戒的意见,开展了 “省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社会诚信的系统构建”等课题研究,其中社会诚信的系统构建公开出版。南京、无锡、扬州、连云港、镇江等市中心配合主管部门制定了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了有关诚信体系建设、信用热点问题研究。决策支持服务方面。一是依托技术平台,提升预测监测水平。省中心及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中心借助经济预测模型系统,依托专业数据库平台,把经济预测分析工作做得更专业、更有特色,年度分析报告获得省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紧扣重点工作,经济研究取得实效。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已成为全国信息系统的业务重点。全系统紧密结合当地政府经济工作重点热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围绕“收入倍增”、“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决策”、“苏北发展”、“社会发展”、“民生发展”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三是借助职能优势,推动信息化研究全面拓展。参与信息化建设是全省信息系统重要职能,以规划带项目,以建设促研究,信息化研究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信息内容服务方面。一是加强深度开发,决策咨询服务影响增强。全省信息系统为各地党委政府及综合管理部门提供各类专题信息、定制信息,通过江苏经济信息、专供信息、城市动态、网络舆情专报、决策参考等内刊,围绕“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发展”等热点开展深度分析,突出信息服务的“新、精、快”特点,体现信息的原创性和可借鉴性,为省市党委政府及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加强筛选整合,资源共享平台作用增大。全省信息系统共享平台是全系统信息内容服务的基础平台。2012年,省中心对共享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优化考核模式,创新工作机制,试点吸收县级信息中心成员,丰富平台展现形式,提高信息内容的质量,点击率和下载率显著提高,更好地发挥共享平台作用。三是加强互动交流,网站内容建设丰富多彩。各地政府网站功能由“信息发布”逐步向“政务公开”、“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转变。根据政府工作重点及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各类政务信息,策划制作百姓关心的热点专题,开设领导在线访谈,提升了政府网站的社会影响力。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方面。一是科学运维保障系统安全运行。以安全为主线,通过保障制度化、监测实时化、巡检常规化等措施,保障各级政务网络、系统及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巡检和漏洞扫描,进行容灾备份演习,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敏性,保证政府部门网络及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是开发系统助力政府管理服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部门门户网站升级改版、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行政权力阳光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开发、公文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工作。盐城中心实施市政府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扬州中心“大运河数字管理平台”已完成项目验收,该项目将在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推广应用。连云港中心组织实施数字城管托管系统续建工作,拓展电子政务外网的对公众服务职能。常州中心组织建设的市发改委“协同办公平台”项目,预计年初可上线运行,对提高全委办公效率、提升委内资源共享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八大描绘的五年发展蓝图,为全省信息系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发展需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全省信息系统2013年发展总体思路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以环境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支撑,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四大载体”建设,全力打造决策支持“三大品牌”,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公共诚信“大体系”,努力建设“团队一流、效能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一流”的省信息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协同发展。一是统筹推进全省政务内外网建设。201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新建政务内网、改造现有内网为外网”的部署,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网络平台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尽快完成政务数据中心项目立项,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化机房,推进各部门网络系统集约化建设,设备集中化管理。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深化信息资源开发研究,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共享、应用和管理工作。加强各地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和部门业务分类数据库,通过信息交换共享为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多方联动的应用管理协调机制,实行信息“分头采集、关联使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建设由分散、独立向统筹、集约转变。三是深入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以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以数据挖掘和云构建为手段,整合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和应用定制相结合的云服务推送。尽快推动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建设,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利用政务云平台实现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四是协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全面融入“智能、服务、低碳”的理念,将物联、传感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经营服务理念有效融合,逐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对突发事件提前布控防御,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工具。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是提升经济预测分析的权威性。注重经济预测分析资源共享、成果分享,促进经济预测分析报告的品牌化、产品化发展。依托经济研究模型和分析方法,优化经济预测监测和工业景气调查系统功能,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打造决策支持服务的知名度。建立专门研究机构,打造研究团队,提升分析研究能力,争取长线研究业务可持续发展,在各地形成团队有特色、个人有专长、政府里有声音、社会中有影响的研究格局。要继续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切,有重点地选择规划咨询、民生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城乡统筹、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拓展性研究。三是扩大信息内容服务的影响力。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思考信息内容服务方式,从特色上挖掘潜力,在特色上体现价值。围绕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生态、产业、旅游、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等主题,强化信息整合,提供各类定制信息。实施信用信息充分共享。一是完善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集中统一、层次清晰的失信信息发布平台;依托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系统、商业贿赂犯罪查询系统、文明交通应用平台等,继续稳步推进专题信用数据库建设与应用。二是完善信息归集工作机制。借助出台的省级部门和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做好相关联络协调工作,形成常态化信息归集工作机制,推动省市信用信息常态化交换,促使信用信息归集走上稳定化、持续化的道路。扩大信用信息的归集范围,扩充和调整企业信息类和关键数据项,加大信用信息核查、税收征管保障、信贷风险、企业信誉度评价、企业大中小微分型等应用服务所需信息的归集。研究确定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项,形成个人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全面开展个人库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加强对归集数据的分析研究,解决信息归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归集跟踪管理,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升数据库信息的总体质量。三是深化信用信息服务和专题服务。扩大信用系统共建共享共用的范围,增加共建成员数量,拓展信用服务功能。做好为政府效能建设服务,做好为税收征管保障服务,做好为信贷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