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园区农民增收“太仓模式”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示范园区农民增收“太仓模式”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示范园区农民增收“太仓模式”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示范园区农民增收“太仓模式”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示范园区农民增收“太仓模式”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示范园区“城乡一体化”太仓示范点调研报告【按】马鞍山示范园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强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和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园区开发建设两年来,在“先行先试、快干快上”的探索实践中,坚持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区为统揽,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为引领,无论是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城乡统筹还是干部作风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建设速度和发展成效双赢。特别是位于园区核心起步区的太仓村,紧紧抓住园区“产城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率先走出了一条智慧农业园管委会组织管理+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合作社分类带动+村委会协调服务+农户参与分红+农民就近就业的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村庄社区化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太仓村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00亩,全村农户1056个、村民3522人,其中劳动力2085人,民营企业24家,个体工商户35家,1300多名务工经商人员,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137名党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仓村率先进行农田和村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兴办集体企业,推进农林牧副渔的建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率先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90年代初,太仓村率先实现产值超亿元、率先税收超百万;农民生活率先住上“小二楼”、率先普及家用电器。示范园区开发建设之前,太仓村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是原当涂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全村工业区、农业生产区、村庄生活区已初具规模,学校、卫生室、文化大院、休闲公园等公益设施全面建成,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沟塘净化、家庭美化”的新农村“六化”标准。自2010年7月园区托管以来,太仓村紧紧围绕“产业、宜居、服务”三个示范的要求,抢抓“一个战略、一座新城”的战略机遇,调整规划、做好安置、组织就业、集体增收、惠及百姓,确定了“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户户住新房、家家有小车和存款、全村达小康”的发展目标,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与农村的发展过程率先整村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011年开始,全村农排水电费和新农合费用支出由村级财政承担,2011年两项费用支出共计28.7万元。另外,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除园区失地保障、基础养老金等补助外,村里每年还安排发放专项慰问金,2011年共发放6.15万元。太仓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主要做法太仓村位于示范园区核心起步区范围,坚持规划引领,抢抓机遇,无论是企业入驻、安居工程,还是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太仓村已实现了两个“100%”,即土地流转达100%、农村劳动力就业达100%,农村弱劳动力新增就业60岁以上达210人。2011年太仓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0元,位居全市镇村前列。预计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18600元人民币,增幅达50%。(一)坚持新城建设,注重规划一体化。太仓村始终把规划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园区“四园两区”的总体规划要求,结合自身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园区规划“一张纸”,在太仓村附近小区布点按照新建、保留的原则,做到“三新一改”,即新建新龙山家园、常乐小区、太仓小区,保留改造凤凰山小区。目前,全村所涉及征迁农户已安置在新龙山家园,进入小区化管理,实现城镇化目标。(二)组织转移就业,抓好农民增收。一是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2011年末,太仓村劳动力2085人,就业率达100%,主要是企业上班,劳务服务、种植养殖等方式,工资性收入大幅提升。2011年全村人均年劳动力工资性收入3.2万元,其中企业上班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67%。特别是园区企业投产和路网框架全面拉开,原部分从事建筑业辅助小工的女性劳动力及60岁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园区企业后勤及道路保洁等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减少了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的成本,也改变了“土地就是农民保障”的传统观念。二是农业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社员实现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专业化规模运作,实行“公司+农户+企业”的“产、收、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合作者组织龙头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影响带动农户参与,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依托一个点,影响一大片,带动一个面的良好局面。太仓村农户分散种植,结构单一,效益不高。吉洋蔬菜、龙升专业合作社和神农种业公司推行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三是公司壮大增加股权收入。太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理清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权量化、制订章程、建立机构和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使农民分到更多红利。预计今后每年农民增收增幅30%递增,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24000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40000元人民币。按照每户4口人,平均每户收入将达到16万元,全面实现“户户住新房、家家有小车和存款、全村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三)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保障体系。2011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200万元,村集体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0元。通过园区补贴、集体扶持、群众补齐等途径,太仓村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投保率、参合率均为100%,并逐年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同时随着企业职工劳动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民在享受农村养老保险的同时,仍然可以享受失地保障,具有社会养老“双保险”。目前园区企业职工就业“三金一险”的购买率达100%。园区太仓村已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了全村群众的幸福指数。职业技能水平。城乡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的人占劳动力资源的32%,没有技术特长占68%,与以往相比,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增长比较明显。全村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100%,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共30户,享受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保健费共420户,新农保参保率达93.94%。(四)加快房屋置换,增加资产收入。目前,太仓村土地分为已征土地和流转土地两种,改革集体土地收入补偿分配,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所得作为本金或股金,全部留给集体土地所有者,让农民参与租金和股金收入分配。农户流转自家土地集中经营,按照每亩500元入股,流转年限为14年,流转面积7000亩,成立太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运营的模式,变资产为资本,市场化运行,提高农民资产性收入。一是从农民承包地来算,每亩500元入股,当年可得到500元的回报,第二年开始在500元的基础可以增加利润分红,按照公司每年赢利百分之二十,农户可得利润100元,留存10%,基数增加,利润也逐年增加。二是从房屋拆迁补偿来看,以安置房总面积*2600元/平方,减去房屋拆迁补偿金额再除以安置人口数,得出每个人的资产增收(32540*2600-29283284)/752=73565元,土地增收120974720/3561=33972元,每人增收房屋+土地(73565+33972)=107537元。土地征地面积8823.0948亩,安置农业人口3386人,自费农转非175人,发放征地补偿金额合计120974720元。二、主要体会太仓村经过两年时间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示范园区的开发建设。太仓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就业为依托,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将全村农户土地通过流转方式集中起来,采取对外发包,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势,多渠道让农民持续增收。就是在土地流转中切实保障农民的收益,通过园区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龙头加工业企业和专业大户,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的投入,建设农村新社区。 (一)园区开发战略驱动是核心。太仓村农民增收原因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和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其动力源于“产城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太仓村横跨工业和农业两大块,工业化与农业化齐头并进。在开发区未建之前,太仓村也多次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因农民收入保障得不到解决,未能成功。示范园区开发建设以后,招商引资企业的成功落户加快土地征迁步伐,部分企业实现当年征迁、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极大地带动了太仓村农民就近就业。特别是对推动土地流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征迁户释放劳动力从事二产、三产起到积极作用。(二)新型工业化是带动农民就业的关键。农业生产性收入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近十年的全国农民增收工作证明,单纯农业获得收入的结构格局,既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总水平,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更快、持久增长。突出工业带动战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智慧农业园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因此,园区在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的同时制定企业用工补贴政策,对招收本地劳动力的企业给予最高1200元/年/人的补贴。目前,园区生产企业和即将投产企业19家,在建项目12个,为太仓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力的就业保障。太仓村现有劳动力人数2150人,农民工人化劳力达到1930人,90%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增收可持续性、增速得到保障。为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太仓村依托园区发展把改造传统农业与改造传统农民结合起来,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扫清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引导农民向村办企业、镇办企业、园区企业有序转移,利用园区新春劳动力招聘市场,常规化这条信息渠道。与农业、服务业综合保增收,太仓农民与土地脱离不割离。(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是前提。建立土地流转收益的递增机制,制定土地流转最低价,明确集体土地流转价格、流转期限和利益保障,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和自主经营权,提高农民从集体土地流转中得到的租金收入或股金分红收入。农民参与集体资产分红。明确农村集体资产归农民所有,提高农民从集体资产经营中得到的分红收入。目前,园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启动,太仓村委会经测算,通过折股量化和配股后,按照每人2亩地,每亩分红500元,3口之家年终可享受股权分红约6000元。合作组织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降低成本,农机作业可节约成本30%以上。(四)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是保障。村党总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按照终身有保障的目标, 立足实际,大胆探索,让农民失地不失保障,失地不失收入,失地不失业,建立起了失地农民保障长效机制,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居,园区在搞好村民住宅安置的同时,开辟以招商、租赁、入股等形式生财之道,增加村集体收入。让失地农民不失业,太仓村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拿出专项资金,针对区内企业用工实际,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培训。对符合招工条件的提供就业机会,对年龄偏大的按企业需求进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后向企业推荐就业。大力保障失地农民提供生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失地农民安置的核心和根本。被征地农民中的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则按照社会救助有关政策纳入救助范围。附件:1、劳动力就业分布一览表2、农民农户收入结构图 3、农业园管委会、公司、村、合作社、农户关系图 112011年太仓村劳动力就业分布一览表表1:劳动力性别比例性别人数比例(%)男性121156%女性93944%合计2150100%表2:劳动力年龄分析年 龄人 数比例(%)16-35周岁134663%男50-60周岁52825%女40-50周岁27612%表3:劳动力文化程度分析 文化程度 地方 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农村24111%148769%42220%表4:劳动力从业情况分析产业劳动力从业人数比例第一产业21111%第二产业153779%第三产业19610%合计1944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