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新课标要求下语文阅读教学设问点的选择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入,“提问”似乎已淡出了它被“改”的舞台,有“提问的教学方式太老套”“不新颖,不符合新课标要”等等,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教改怎么改,“提问”依然是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被广大教师认同且实践运用着。所以我们在吸呐新的方式、模式的同时,也别忘了“提问”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是它将学生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接受的知信息和情况反馈给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操作的技巧方法层面的问题,也是涉及教育观念问题。也就是说,“教授知识本位”向“培养学生本位”转变的教育思想,正是本文将看似新异的“提问”重新阐述的立意所在。一、阅读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1、主体性原则特级教师曹樟玉对阅读教学作过界定,他认为现代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阅读实践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发展,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教学。的确,学生是教师的对象,但同时他们更是阅读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因此在选择阅读教学设问点时必须考虑教学的对象,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利于学习、利于归纳、利于迁移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学得主动、学有所得。例如胡同文化是高一新选入汪曾祺的一篇京味浓郁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知到老北京胡同的特别,“胡同”里“文化”的意蕴和作者那特别的感情,与其教师分析,还不如设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如“老北京胡同有何特点?”“胡同文化有何特点?”这类问题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就能找到答案;“作者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作者在对胡同文化描写过程中包含了什么感情?”这个问题是要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查关于作者的经历,了解作者关于对老北京的感情,同时还要深入思考;“老北京与老武汉有什么差别?”要回答这个问题,是要在对文本整体感知之后,查阅老武汉的相关资料,二者进行比较讨论,从而生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以上三部分问题,是从不同的层面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面解决问题的路径是:良好的阅读,捕捉提炼信息的能力;查阅资料,深入思考;比较评价能力。前一个层面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第二层面需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第三个层面,既是一个有兴趣的问题,又能在相互启发中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纵横比较中求异存同(不同的“老样”相同的“情”)。三个层次,三条途径,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举一反三原则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他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何“不教”即如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课文例子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己掌握的基础和基本技能,灵活地运用到解决相关问题上,特别是能独立完成相关文体的课外篇章的阅读,这样就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了。如:祭十二郎文,学生在体味到韩愈深切复杂的“情”之后,得学习作者写下这篇让人无不下泪的“千古绝调”的写作特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当问及这一问题时,下面鸦雀无声,学生感觉难以回答。如果学生连这一课的特点都无法概括的话,那么就更不用说去分析其它文章,甚至用以指导他们的写作实践了。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并提问启发:“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打动你们的?”学生回答:感人的事迹。我紧跟着问:“那么他这种在抒写事情的同时倾注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概括叫什么?”学生回答:叙述中抒情。我接着问:“那么我们刚学习过的陈情表呢?”这一问,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回忆,找到了相似的篇目,初中学过的背影,上学期的项脊轩志,回到本文,共同特点都是寓情于事,在平实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真切的深情,此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求同比较,举一反三,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二、设问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是选择设问点的前提目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浓,特别是对一些名家的赏析不感兴趣,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较多的是一些侦探小说、魔幻小说,有些学生甚至只注重港台言情小说,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对于课本中的阅读篇目,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另一部分是为了考出好成绩,能够在阅读时把老师传授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模仿,对分析过的课文能理解作者和写作意图,文章的构思并能在课外阅读时运用到同尖文体中去;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能有意识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所以为了真正实现阅读才教学的终极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就势必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研究一套提高学生阅读认知加工能力的方式方法,在有的放矢的训练中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体验中获得阅读的方法具有分析能力,达到阅读的一种自觉状态,研究学生的心理就成了准确选择设问点的前提了。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进行设问点的选择的关键在了解学生阅读现状和心理之后,在新课的讲授中必须逐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要靠每节课的积累,其中的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孔子不也说过“知之者不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正说明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根据学生具有好主这一特殊的心理,同时也新课标要求之一:导入激趣。新课导入设置一个的疑问点,从而激起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打开思想的闸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常可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导入课文:(1)、选择最激氛围的情节作为导入的设问点如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文言文,篇幅很长,本身学生对于文言文就很头痛,再加上篇幅一长,就更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于是我就剪辑了影视马大帅中一老太太因怀念、祭奠她老伴仙逝一周年请马大帅唱的二人转一节,有声有形,句句是情,声声含悲,同学们都被马大帅的说唱深深打动,有的还偷偷举手试泪,看完之后,鸦雀无声。这时导入祭十二郎文:在唐代也有一篇祭文,被寓为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苏轼曾说读“祭十郎文不下泪者,其有必不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篇祭文,看看它为什么能被寓为“千古绝调”?有了前面浓浓的悲情氛围的渲染,同学们个个都进入了角色。(2)、选择与该课最类似的生活细节作为导入的设问点如高中第四册第三课陈奂生上城一文,一位讲公开课的老师是这样导入的:新年刚过,同学们都去亲戚家拜新年了吧。(学生就露出欢喜的笑容)那有没有亲戚到你们家来呢?学生集体回答:有。老师继续问:那其中有没有乡下农民亲戚来呢?有的答有,有和答没有。老师就抓住答“有”的那一批学生追问:在你的眼里乡下农民亲戚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举动看出来的?这样一问,学生就如同煮沸了的开水,炸开了锅。这就与陈奂生上城的举动紧密地接合在一起,直接上升到对农民朋友的认识,既激趣又具深度。三、紧扣目标是选择设问点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紧扣文体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作为重点进行设问。比如新教材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演讲词单元,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演讲词这一文体,不仅具有议论文特点,具的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鼓动性、口语化特点,为达到演讲目的还需动情,运用多用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该单元的教学,就要尽可能根据演讲词的要点来选择问点,安排教学程序。例如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1)、这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进行的?(2)、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场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