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用“问题”教学,活化课堂创造舞台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以问题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几乎成为教学的共识。朱绍禹先生曾说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领和学生发现而提出的富有一定思维含量、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用问题教学,能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触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拟就教学探索,谈点做法,就教于方家。一、激趣探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使学生学得进,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得去。善于启发诱导,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学生就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进步就快。在教学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从篇末“活该”二字入手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即鲁迅先生在文末以“活该”二字收束全文,这“活该”二字,我们应该用何种语气来读?问题的出现,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用欢喜的语气来读,有的说应该用愤怒的语气来读,有的说用嘲笑的语气来读,有的则说应该用诅咒的语气来读。在这浓郁的问题情境中,教师没有轻易肯定或否定他们的回答,而是继续建构“问题场”,让学生来讨论:用“喜”“笑”“怒”“骂”不同的语气来读,怎样读?学生纷纷揣摩不同的语气语调,顿时,课堂“喜笑怒骂”读“活该”,热闹非凡。接下去我又用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纽带”,提问:不同的语气来读“活该”二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诱发学生深入课文研读,完成对鲁迅先生“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博大精深的文章内涵的理解。1、喜读“活该”。象征封建镇压之塔的雷峰塔倒掉了,“白蛇娘娘”终于重见光明,“普天之下的人民”怎不欣喜呢!喜读“活该”,可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与百姓寄托的劳动妇女得以翻身的欢呼之情。2、笑读“活该”。“荼毒生灵”的法海,“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孩子们吃螃蟹时要找“蟹和尚”,这是何等的解“恨”与“快乐”。这是一切封建卫道者罪有应得的可耻下场。笑读“活该”,则是对封建卫道者的揶揄、奚落。3、怒读“活该”。学生义愤填膺,爱憎分明。那个象征封建势力的所谓“得道禅师”,活活将一对鸳鸯拆散,在法海这样的封建统治者手里,他们除了用“礼教”这把软刀子杀人以外,甚至直接制造劳动妇女的悲剧,他们是可恨可鄙的“孽种”!4、骂读“活该”。法海和尚“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是出自妒忌的心理,最终“得道的禅师”变成了“蟹和尚”,而且“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这个结局的确“活该”。骂读“活该”是对于造镇压之塔的法海的嘲笑、批判与警告。通过讨论、玩味,深入课文找答案,学生懂得了用“活该”二字作结,实在高妙,“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这是由鲁迅先生思想认识的深邃所决定的。二、导引比较。善于“比物丑类”是问题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教学曹植的白马篇,我让学生将诗中少年英雄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笔下少年闰土的比较,找出二者有何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两少年英雄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同:两少年都是英俊少年,“敏捷”“勇剽”,忠于“国”、“家”。描写人物都以外貌、动作为主,并通过色彩搭配烘托出来。白马篇起句“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明;轻捷地奔驰在西北地区,何等有气势。表面写马,实则写人。故乡写少年闰土,“项戴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多么勇敢敏捷。一个卫国征战,“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一个月下看瓜,“尽力向一匹猹刺去”,守护家园,尽心尽职。“蹈”“凌”二字,写尽少年长驱直入,锐不可挡,大有压倒一切之势;“捏”和“刺”,写少年闰土灵敏迅捷,刚强勇剽,凛然之气,跃然纸上。一个在“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沙场;一个在“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的“碧海沙地”上,“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深蓝”“金黄”“碧绿”,多么富有生命的色彩。异:白马篇为诗歌,语言凝练含蓄,故乡是小说,语言描绘细腻。前者为虚写,后者为实写。一个描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忠心报国之英雄肝胆俱现。一个描写“装弓京捕鸟”“海边捡贝”,捉“跳鱼儿”的勇敢灵敏、天真纯洁、热爱生活的农家小英雄。一个善射骑之技,一个善操叉之术。一是边塞风光,一是田园景色。主题也不同:白马篇塑造人物为表现“忠心报国”的主题服务,故乡中通过少年闰土的形象刻画,为中年闰土的出场作比较,从而突出表现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生机,农村日趋凋敝,农民日益破产的惨痛现实。三、补白延伸。我在带领高三学生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时,根据柳宗元的江雪,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钓鱼的内涵和外延有那些?3、柳宗元的“独钓”表现了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诗眼“独钓”,而后针对钓鱼的目的和手段,分别从三个层面归纳出三种人的“钓”,即钓鱼,钓趣,钓人。真正钓鱼者乃为食而已,民以食为天,这是解决生计问题的渔夫所为;第二种人为钓趣。泮湖文录载清朝学者吴敏树的说钓中写到:“当初夏、中秋之月,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竹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依竿于岸,游目而观之,其寂然者如故。”这是写宁可安于钓鱼之求得而不求其他,这种人往往对追求功名利禄无谓,安于淡泊的生活旨趣。颇有庄子的无为的思想。第三种人借钓鱼而钓人。学生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姜子牙身上找答案:姜子牙八十岁在渭水边垂钓,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终于完成兴复周室的大业。而柳宗元的“独钓”,大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境界。从诗的一、二两句的韵脚来看,“千山鸟飞绝”的“绝”,可以换成“尽”字,“万径人踪灭”的“灭”,可以换成“隐”字。为什么用“灭”“绝”二字?可见诗人对当时“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现实何等的不满与愤恨!诗人的“独钓”,既非“钓鱼”,又非“钓趣”“钓人”,而是将整个世界钓在他的竹端,惟有他怎样懂得演绎人生。其孤寂与乐观化成了一江冬钓图。这样,将诗中隐藏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进行补充,让思维延伸,通过联想与想象,重新加工,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当然,平时教学中,高起点的古诗赏析搞几个讲座可以这样做,不过,指导高考鉴赏题的答案不必这样做。恕不赘述。四、换料变形。将文本中的信息故意改换,学生往往兴趣盎然。1、我把小橘灯中小姑娘制作的“小橘灯”换成“小灯笼”,让学生来比较,看各有什么不同?课文这样写好在哪儿?学生纷纷找答案:有的说,这一改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的确比小橘灯作用大些,灯笼有纸罩子,能挡风避小雨。有的说,这一改,失去了文学的美。集中了上述两点,我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二者有何区别?通过甄别,学生从课文中的一段话悟出了作者的匠心。“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小桔灯之美,美在立意的深刻新颖。小桔灯的象征意义在于小桔灯象征着蕴藏在革命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小桔灯就是光明和胜利之灯,正如鲁真在春颂评冰心的小桔灯一文中所说:“当她(作者)感激地接过小女孩送给她的小桔灯时,她感受到了革命人民的力量”,“这段文字有很深的寓意,她(作者)在寻找光明,这是她在美国的慰冰湖畔没有找到的东西,现在,她从一个穷苦的木匠的女儿身上看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