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研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设计具有学术性的理论意义与可操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础课建设的研究意义、现实目的、具体内涵几方面进行构建,通过把握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和丰富讲授形式,为课程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体系中阐述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理论,以帮助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正确认识大学生活规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方面具备基本的素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把握基础课的内容、目的、规律、作用、意义,既是对高校两课教师工作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明确思想科学理解基础课建设的意义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通过课程的开设,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才符合时代要求,为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奠定基础。因此,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促进人生积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贴合时代切实明晰基础课建设的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因此切实加强基础课建设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和谐社会建设思想为指导,明晰教育目的首先,基础课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相应的以学生为本,要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道德品性养成、理想信念树立为根本目的。其次,和谐社会构建所贯穿的务实精神要求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务实的价值取向,进行积极地引导。最后,通过课的建设使大学生群体成长为社会先进群体,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到责任。三、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基础课建设的内涵一分析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