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针对临床大夫.ppt_第1页
肝纤针对临床大夫.ppt_第2页
肝纤针对临床大夫.ppt_第3页
肝纤针对临床大夫.ppt_第4页
肝纤针对临床大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清学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应用,目录,肝纤维化简述 肝纤维化诊断方法 肝纤四项指标的应用 肝纤四项检测方法的发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简述定义,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随着各种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的进展可逐渐形成肝纤维化 。 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消除后早期肝纤维化可完全恢复,肝硬化则不易复原。,肝纤维化简述定义,需要认识、注意和区别的是: (1)肝纤维化既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2)肝纤维化是一种主动性过程; (3)创伤修复与损害的双重因素; (4)与肝纤维化增生性疾病、肝硬化的区别。 轻肝纤维化 重肝硬化 (不同之处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纤维化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历史阶段: (1)2O世纪6O年代前,为形态学描述研究时期(dis-eriptive peroid),主要为肝脏结缔组织含量增加的大体病理改变,结缔组织观察限于不溶性纤维,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无活力的结构;,肝纤维化简述研究历史,(2)20世纪6080年代初,为生理研究时期(physiologic period),研究涉及结缔组织成分的理化性、免疫性、超微结构;ECM 的形成与降解;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等方面。此阶疑的研究主要为动物实验及细胞培养系统的观察,且大多为定性观察。此期间有几次国际肝纤维化学术会议,其中较有影响的如1973年在德国Freiburg召开的肝脏的胶原代谢会议;1979年在意大利Fuggi召开的肝纤维化免疫病理研讨会及1980年在德国Munster召开的人类正常肝脏和纤维化肝脏的结缔组织研讨会等;,肝纤维化简述研究历史,(3)20世纪80年代后,为动力学研究时期(kinetic period),已步入活体研究,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定量改变观察,其中涉及到肝纤维化形成的网络学说及其反馈调节系统;相关基因表达及其改变;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过程中作为主要效应细胞及其转化;人体肝纤维化疾病的多领域协同研究等。此期间,除1985年在日本Matsue召开的肝纤维化的病理和生物学,1989年在美国California召开的结缔组织生物学和肝脏的学术会议外,在许多国家或国际消化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学术会议中,都把肝纤维化列为专题进行交流研讨,可见有关肝纤维化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肝纤维化简述研究历史,1. 单核-巨噬细胞 在肝纤维化的启动阶段,Kupfer细胞受到刺激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TGF-)、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1(IL-1)、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和集落刺激因子(CSF)等。这些均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同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作用,使HSC增殖,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ECM分泌增加,降解减少,因而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逐渐形成。,肝纤维化简述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2. MMP和TIMP 由于近年来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细胞外基质分解酶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 -ases,TIMP)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MMP是一组金属依赖性蛋白酶,以细胞外基质蛋白为其作用的主要底物。其作用是降解肝细胞外基质。 肝损伤早期,MMPs中的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和基质分解素(MMP3)降解正常的基底膜,使星状细胞失去正常的由型胶原、层粘蛋白和蛋白多糖构成的基质环境,无法保持静止状态。激活的星状细胞大量增殖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MMP通过尿激酶纤溶酶原(uPA)水解激活,而PAI-1为其主要负向调节因子,它可阻止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使MMP不能被激活。而TIMP作为MMP抑制剂,即使MMP被激活状态,也可被抑制。 在肝损伤后,TIMP-1和TIMP-2的表达开始迅速而显著地增加,并且保持持续增加。其作用是抑制MMPs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 。,肝纤维化简述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从生理角度看,肝损伤时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是一种对损伤的正常修复反应。 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功能降低 过度增生 肝脏萎缩变硬,肝硬化失代偿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原因。,肝纤维化简述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血吸虫病 脂肪性肝炎(酒精或非酒精性) 药物 免疫性肝病 胆汁淤积等,肝纤维化简述肝纤维化的病因,肝纤维化简述肝纤维化的发病率,据统计,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500万,加上慢性丙肝、血吸虫病、免疫性肝病等,构成了庞大的潜在的肝纤维化患者群,绝大多数存在肝纤维化,其中25%-40%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肝癌。调查显示,肝硬化占据国际上疾病死亡病因的第六位。 此外,我国3岁至40岁的中青年男性中,四分之一被确诊患有脂肪肝。肥胖人群、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和嗜酒者是脂肪肝高发人群,此类人群的肝纤维化发病率为20%-30%。,肝纤维化简述推行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引起肝纤维化的病因消除后早期肝纤维化可完全恢复,肝硬化则不易复原。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纤维化,使之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肝纤维化诊断方法,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动态的病理过程,形态学改变伴同的肝内循环、代谢和其他功能改变,使其表现成广谱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肝纤维化的诊断涉及对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生化学、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各方面的评定 。,1. 综合判断,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须临床与病理相结合,才能完善诊断。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诊断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予以综合判断,包括临床评估、病原学、组织病理学、体液中肝纤维化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正常诊断并判定纤维化的阶段和活动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的估计都将起积极作用。,2. 临床评估,1)病史:肝纤维化患者常有病毒性肝炎、饮酒、血吸虫病、胆汁淤积或胆道疾病等病史,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等家族史,但许多遗传性肝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而难以确认受累家族的有关成员。 2)病程、年龄及性别:肝脏炎症性疾病的病程持续6 个月或以上者,定为慢性肝炎。不同年龄阶段对慢性肝炎的分级及分期可能有影响,存在着随年龄增长伴纤维化程度增加的趋势。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自然史的观察发现,感染时年龄超过40 岁及男性,可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与纤维化发病率的升高相关。 3)临床表现: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无症状,且有症状大多也为非特异性,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被忽略。近年来采用量级化观察,将症状和体征的轻重程度、数量多寡进行综合计分,这种临床评估被认为是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评定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供一些有关肝纤维化严重性的线索。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大致有3个范畴: (1)临床慢性肝炎表现:可分为有症状型和无症状型;黄疸型和无黄疸型。(2)门脉高压症; (3)伴同于原发病的其它临床综合征。,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3.1 组织学诊断方法 3.1.1 常规及广义的组织学检查: 通常用于肝纤维诊断的金标准是指常规病理学检查。通过对肝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常规苏木精2伊红、网状纤维和(或)Masson 三色染色,判断结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病变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评估。广义的组织学检查还包括电镜、特殊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原位PCR、酶学、重金属含量测定等,以进一步满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需要。,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3.1.2 组织学半定量评估系统: 依据对肝纤维化的分布、纤维化的形式及数量改变参数进行量化评估,目前有若干个半定量积分系统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分期(F)。 3.1.2.1 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标准:有多个系统用于评估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一般采用的是以Scheuer等方案为基础进行分级和分期。我国学者也以此为基础修订了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近来提出以病原学为基础的慢性肝炎新分类建议,因此废弃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小叶性肝炎等诊断命名,因为它们不是不同的疾病类型,在整个病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变的。慢性肝炎的诊断需包括病原、分级和分期3 个部分。分级是依据坏死和炎症的程度,评估病变的活动程度;分期是依据纤维化的程度和肝硬化的形成,表示疾病的进展情况,与病程有关,并影响治疗及预后。最后的诊断命名如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活动、明显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明显活动、肝硬化;慢性药物性肝炎、明显活动、无纤维化等,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3.1.2.2 其他几种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估系统简介: 表1 列出的4 个评估系统相互之间有较好的关联性,它们都重视纤维隔形成和桥接纤维化的出现对病变进程的判断意义。组织学分期按F0 F4 区分。F0 和F1 反映轻度纤维化;F2 和F3 为中度纤维化; F4为重度纤维化。近年来临床病理联系中普遍注重分期诊断中判别有无明显纤维化的意义,以F0-1 表示无明显纤维化;而以纤维隔或桥接纤维化的出现,即Scheuer 和METAVIR F2 或Ishak F3 定为临床明显纤维化(CSF) ,因此,评估F2 与F3 之间的纤维化进展较F1 与F2 之间的进展显得更为重要。,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3.2 组织学诊断的局限性 3.2.1 创伤性检查的限制性:不易被患者接受,约0.3%发生肝穿刺后严重合并症,难反复活检。 3.2.2 病变和评估系统的影响:肝纤维化的不均匀性分布常导致组织学评估错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纤维化不均匀性较慢性丙型肝炎(CHC)明显,这与肝脏不同区域肝实质损伤后愈合的差异有关。慢性肝病(CLD) 的炎症活动性病理分级诊断准确性(DA)一般都相对高于纤维化的分期诊断,分级诊断可仅误差1 级,而分期(F3 和F4 )可误差12 期别。应用METAVIR 系统评估肝脏左右叶之间的炎症和纤维化可发现炎症分级至少差异1 级者为24 % ,而纤维化分期至少差异1 期者为33%。Siddique等用Knodell系统评估肝右叶同一穿刺部位的2 次标本,发现肝纤维化评估差异1期者高达45%。,3.2.3 标本差异:传统的合适肝活检标本指长度1.5 cm并含45 个汇管区,近来普遍不能接受此标准。应用半定量系统评估肝纤维化的标本长度应22.5 cm ,宽度1.21.4 mm ,含1115 个汇管区。METAVIR 系统标本长度至少2.5 cm; Ishak系统标本长度至少2.0 cm ,宽度1.4 mm ,含至少11 个汇管区。肝活检获取的2 cm肝组织仅是整个肝脏的5万分之一,标本太小可出现纤维化分期低估,肝硬化的漏诊可达15%30% 。标本长度不够和标本破碎造成的标本错误是病理诊断失败的常见原因,由其引起的分级和分期假阴性分别占10.1 %和4.5 % ,主要与标本太小有关;而纤维化分期的假阳性发生率3.5%则主要与标本破碎有关。肝脏表面锲形活检标本也可能给诊断带来假象,正常肝包膜下纤维组织丰富,在低氧、缺血或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时,肝包膜下病变受累更明显,易误诊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故疑弥漫性肝病时,应建议外科医师作肝组织锲形活检同时进行针穿。,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3.2.4 观察者差异:组织学分析活检标本需有经验和技能,但仍然存在主观倾向,易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产生差异。肝脏病理学家对纤维化分期诊断在观察者内的一致性为60%90%;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高于70%90%。应用METAVIR 系统评估的一致性高于Ishak系统 。Afdhal等认为,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做肝活检和有资历的病理学家解释标本,纤维化分期错误率仍达20%,分期或肝硬化的正确诊断率约80%。,3. 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其评估,4. 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由于近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如超声波、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MRI)、核素扫描、纤维内镜及腹腔镜等,广泛用于临床,各种影像检查及检查方法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水平。就目前来看,作为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仍以B 超较为常见,但尚未有比较敏感和特异的指标。近来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研究发现,B 超检查如果发现肝包膜厚度、肝右叶最大斜径、门静脉主干管径、门静脉左支管径、门静脉右支管径、胆囊壁厚、脾长径、脾厚度、脾静脉直径、门静脉每分发钟血流量参数、光点形状和胆囊形态等有变化时,常常提示已出现肝纤维化,这些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较有用的指标。而CT/ MRI 仅发现肝包膜和脾脏体积与肝纤维化有关,提示B 超较CT/MRI 在肝纤维化诊断中似乎有更大的价值。,5. 血清学标志物,就临床应用而言,理想的标志物应对肝脏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易于测定且为非侵入性。目前应用于研究和/ 或临床的体液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为血清标志物,小部分为尿液标志物。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评价中,有多个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标志物,包括ECM 成分、降解产物、参与它们代谢的酶及细胞因子等,一些有价值的标志物也包括在免疫功能及常规肝功能检查中。 1)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正常肝脏中约占蛋白重量的5 %10 % ,肝纤维化时胶原蛋白含量可增至50 %左右。目前发现肝内胶原蛋白主要有5 种,分别是、和型胶原,其中以、型为主,肝纤维化时型胶原的增加最为明显。 2)糖蛋白:包括层粘连蛋白(LN) 、纤维连接蛋白(FN) 和其受体(FNR) 等。 3)蛋白多糖:主要是透明质酸(HA) ,肝硬化时肝内可有大量HA 合成。血清HA 水平在判定肝纤维化或活动性硬化性疾病时更为敏感。HA 在目前所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中是诊断价值最高的一个。,5. 血清学标志物,4)胶原代谢相关酶类:脯氨酸羟化酶(PH) 和脯氨酸肽酶( PLD)水平升高主要与肝纤维化活动性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和其抑制物(TIMPs) 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血清TIMP-1 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69 % ,特异性为72 %。血清中TIMP-1 水平能很好反映肝纤维化活动度,对判断肝纤维化预后有很大价值。最近研究发现慢性肝炎患者血清MMP-2/ TIMP-1 比值、TIMP-1 水平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但只有MMP-2/TIMP-1 比值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MMPs 和TIMPs 在肝脏诊断中的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5)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时血清中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有IFN-、TGF1 和PDGF 等。 6)肝功能指标:某些肝功能指标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常用的有白蛋白(A) 、白/ 球蛋白(A/G) 比例、GGT、-巨球蛋白(-MG) 和载脂蛋白A1(ApoA1) 等。,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比较,肝纤四项指标的应用,1. 肝纤四项指标简介 1.1 透明质酸 :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广泛分布于细胞外间隙,是一由重复的二糖单位组成的线状多聚体,分子量为1010 000 kd。HA主要由组织中纤维母细胞合成,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并由肝脏快速清除。肝内皮细胞是HA摄取、降解的场所。HA在循环中的半衰期是2555 min。由于体内存在有效的HA清除机制,因此,正常人血清中仅有低水平的HA。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病均可使血清HA水平上升,主要与肝脏清除功能下降、肝脏内成纤维细胞(肝星状细胞)合成增加有关。在肝纤维化时,肝星状细胞合成HA水平大大升高,且内皮细胞清除HA能力亦有下降,双重原因导致肝纤维化中HA水平上升。,1. 肝纤四项指标简介,根据文献可以发现血清HA水平具有以下作用:反映肝脏纤维化形成;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反映肝细胞功能;反映肝脏炎症性改变;无论是无症状性病毒感染或严重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胆汁性肝硬化,HA均是有效指标;可用于药物疗效观察及病情的动态观察。 就目前的临床研究而言,HA是目前众多纤维化生化指标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80 以上),若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进一步提高。有报道,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组织学一血清学对照研究中发现,HA是4项细胞外间质成分(HA,PNP,IV型胶原、层粘蛋白)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HA 的诊断准确性为82.9 ,特异性为93,敏感性为56 。,1. 肝纤四项指标简介,1.2 层粘连蛋白(LN): LN是基底膜成分中的主要大分子糖蛋白,在肝内与型共同分布,大量沉积则引起肝窦毛细血管化,直接影响肝窦血流阻力,血清LN 的测定通常是测定其LN-P1片段,即抗胰酶片段。因此,LN-P1主要反映的是肝纤维化形成中的纤维化活性,其血清值被认为是反映基底膜更新率的指标,可提示肝窦的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但LN 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病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LN水平在酒精性肝硬化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硬化和胆汁性肝硬化,LN水平可反映酒精性肝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及门脉高压程度,但在非酒精性肝硬化,LN则不能用于门脉高压的诊断。总之目前有关LN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仍有争议,其诊断敏感性不及 型胶原和PNP 。与其他标志物一样,LN也缺乏高特异性,故应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有学者认为,PNP反映慢性肝纤维化的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透明质酸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可明确区别早、晚期肝纤维化,因此3者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实用价值。,1. 肝纤四项指标简介,1.3 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NP,PP) 血清PNP是型前胶原在细胞外形成原胶原前,被相关酶切下后进入血循环的氨基端尾肽。完整的前型胶原肽主要由肝脏通过窦状隙内皮细胞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清除,而小片段则主要由肾脏排泄清除,故胶原代谢活跃及肝功能损伤时,血清PNP增高,PNP被视为肝纤维化生成的血清学指标。PNP在肝纤维化病人血清中水平的上升与组织学上的表现,如炎症和纤维化的活动程度有伴随关系。测定PNP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区别轻型与中/重型慢性肝炎,提示活动性肝纤维化,是反映慢性肝纤维化活动性和程度的指标。长期随访血清PNP含量能判定慢性肝病的预后。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进行210年随访,无论药物治疗与否,原发性肝硬化者血清PNP总是升高,接受肝移植后,PNP含量降至正;慢性迁延性肝炎PNP含量在正常上限;发展成肝硬化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其血清PNP水平持续升高,转入缓解期则血清PNP值正常。唯自身免疫性肝炎例外,血清值一直不高。综上所述,血清PNP可评估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纤维化过程,其临床判断预后价值已被公认,但总体敏感性、特异性不高。,1. 肝纤四项指标简介,1.4 型胶原: 型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肝内型胶原合成增多并大量沉积,致使肝窦毛细血管化。组织中的型胶原是以原胶原形式交联组成三维网状结构而存在的,故其网状结构中不仅含 型胶原的主三螺旋区,也含其氨基端的四聚体(PNP,7s胶原)和羧基端的二聚体(PCP,NCL)。故型胶原有3种可检测成分,即血清7S胶原、NCL及主三螺旋区,3者均是反映型胶原降解的指标,即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差别在于不同成分的检测敏感度不同。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常伴有更多的再合成,因此,确切地说,他们是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的指标。研究表明,型胶原成分的检测对判断肝纤维化和硬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和特异性(82)。近来有文献报道在慢性活动性丙肝患者中组合利用 型胶原与凝血酶原时间(PT)可较为明确地诊断为肝硬化。目前认为型胶原是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较好指标并倾向于将该指标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以提高判断的敏感性。,2. 肝纤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李漫松等通过对220 例肝病患者血清IV 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各类肝病患者血清IV - C、HA、LN 水平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以IV - C = 130g/ L 、HA = 260g/ L 、LN =160g/ L 为诊断肝纤维化的临界点,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达80 %以上,联合检测以IV - C、HA 联合较为理想,说明三者可作为肝纤维化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其中IV - C 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优于HA、LN。李琴等通过对69 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HA、IV - C、PP 检测,结果显示,HA以171ng/ ml 为界值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58.3 % ,特异度为93%;IV - C 以130ng/ ml 为界值,敏感度为91.7% ,特异度为78 . 9 %;PP 以1 . 28U/ ml为界值时,敏感度为83 .3 % ,特异度为73.3%。敏感度IV - C P P HA LN ;特异度HA lV - C P P LN。陈登登等通过对42 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P P 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代偿、失代偿期两组血清HA、PC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胃肠疾病组。以血清HA = 165g/ L 、PC= 148. 2ug/ L为临界值的联合诊断指标比单项指标好,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示值分别是0. 77 、0. 94 、0. 97 。总之,血清学可以动态观察肝脏受损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早期护肝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3. 肝纤四项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待补充,4. 肝纤四项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价值,六味五灵片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分析,肝纤四项检测方法的发展,放射免疫检测,有效期短 存在放射污染 操作繁琐 重复性差 线性范围窄,酶联免疫检测,化学发光检测,肝纤四项检测方法的发展,安图生物肝纤四项化学发光产品的创新点: 1.创新的包被工艺,重复性更好; 2.消除了血清内抗原降解片段的干扰,结果更准确; 3.不与检测抗原的结构类似物、衍生物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更强; 4.操作简便,用时更短,及时为临床提供参考。,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 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 ),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目前国内外建立了多个肝纤维化非创伤性综合指标诊断模型,这些模型具备一些共同特点,即 ROC曲线下面积(AUC)0.8; 指标易从临床实践中获取; 先后经临床病理验证有一致性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对判别有(F2F4)或无明显(F0F1)纤维化具有较可靠的参考价值。 下面列出的是较有诊断价值的预测模型。,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Fibrotest: 2001 年由法国学者提出,其参数包括2M、载脂蛋白A1(ApoA1)、谷胺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5项,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3和 0.87。Myers等应用Fibrotest再加校正的年龄和性别参数进行评估,认为Fibrotest能准确诊断F2F4肝纤维化(AUC 0.78 0.04) ,应用此模型可避免 46%的患者进行肝活检。该检测方法目前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Forns 指数: Forns等采用多变量方法(如年龄、GGT、胆固醇和血小板计数预测肝纤维化程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和评分系统,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6和0.81,截断值6.9分的阳性预测值为79%。只有2例患者被误诊,其可使1/3的患者避免肝活检。,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AST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 Wai等应用APRI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显著性肝纤维化(Ishak评分3)和肝硬化的情况,APRI=(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109/L)100,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0和0.88。APRI的截断值0.5者85%无临床显著性肝纤维化,1.5者88%有临床显著性肝纤维化;APRI1.0 者98%无肝硬化,2者97%有肝硬化。APRI明显肝纤维化的阴性预测值为90%,阳性预测值为91%;而肝硬化的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95%。 FIBROSpect : Patel等应用HA、TIMP-1和2M参数预测肝纤维化,评分范围为0.11.0,敏感性为93%, 特异性为66%。当其截断值0.36时,阴性预测值为75.8%,阳性预测值为74.3%,总准确性为75%。该预测的假阴性率相对较低(6%) ,Ishak和knodell评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7%和40%。对评分在0.420.8的患者可避免74%患者肝活检需要。,肝纤维化诊断的数学模型,纤维化概率指数(FPI): Sud 等通过对 176 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阳性的患者进行35项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T、总胆固醇、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饮酒史6个月为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4和0.77。在验证组中, 当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