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doc_第1页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doc_第2页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doc_第3页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doc_第4页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1讲讲义第一章 导 言一、编写说明编写这本教材主要目的,是使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应试人员通过阅读辅导材料,能够对“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有一个系统、清晰的理解,掌握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一般性知识,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本辅导教材的对象为具有基本理论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以及准备参加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二、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文件,是考试命题、考前培训及编写教材和有关辅导资料的依据,也是我们必读的指导性文件。三、关于指定用书这本辅导教材是结合了近两年来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依据考试大纲对以前版本的修编。关于章节调整情况见表1-1四、关于考试题目本科目考试题目一般采取单项选择题,2002年的考试中第一次出现了多选题型,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理解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在考试内容数量分布上,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题量达到20%,所以我们对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要认真学习掌握。新形势对依法行政的要求1-3第二章 依法行政一、新形势对依法行政的要求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发应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受得不到及时救济;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2、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做到:(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 (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3、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极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要逐步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要切实解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新形势对依法行政的要求4-54、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依法向有关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规章;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的监督,虚心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履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各级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监督创造条件。要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的制度。要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5、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国务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营造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2讲讲义依法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1-5二、依法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1、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一是熟悉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主体和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核和审批主体;二是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程序,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批程序,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调整程序,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的审核内容和审核依据。2、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规划的主体依法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就是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编制和审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据实施法律、法规的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指示进行。各级城市规划组织编制的主体见表2-1。审批城市规划的主体见表2-2。3、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编制城市规划的依据,首先,应当遵循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1)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2)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3)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4)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5)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远景的需要;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6)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编制民族自治地方的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7)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8)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和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9)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10)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具备勘察、测量和其他必要的基础资料。其次,应以上一层次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为依据。第三,应以城市规划有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为依据。第四,应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城市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也应作为依据。4、审批和调整城市规划的程序城市规划审批程序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归纳起来有:(1)前置程序(2)上报程序(3)批准程序(4)公布程序城市规划调整程序分两种情况(1)只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2)如果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有重大变更的,必须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5、对近期建设规划工作的要求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建设部对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提出要求:(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3)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5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至。城市人民政府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以制定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4)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包括: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依据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5)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包括:依据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城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地区的实际,决定增加近期建设规划中的指导性内容。(6)近期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必要的图纸和说明。(7)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城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批准近期建设规划前,必须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意见。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其中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备案。(8)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传媒和固定的展示方式,将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向社会公布。近期建设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城市人民政府调整近期建设规划,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重新向社会公布。(9)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必须符合近期建设规划。(10)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检查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对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监督,保证规划的事实。依法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6-86、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要求强制性内容涉及区域性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必须明确强制性内容。分别要求如下:(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厂等。调整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2)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资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文化保护区、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激起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为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调整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人民政府必须组织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规定的程序重新审批。(3)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对特定地区地段允许的建设高度;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的规定;规划地段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调整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组织论证,其中直接涉及公众利益的,应当进行公示。调整后的详细规划必须依法重新审批后才可执行。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因保护工作的特殊要求确需调整的,必须组织专家警醒论证,并依法重新组织编制和审批。(4)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建设项目,不得违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5)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依法 进行查处。(6)城市人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擅自调整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比学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7、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城市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确定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名城保护重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范围、建设控制区,提出规划分期实施和管理的原则,规定保护区内建、构筑物的高度、地下深度、体量、外观形象等控制目标,制定保护和整治措施。尚未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的,必须限期完成。要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好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经批准,应当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就其必要性进行论证;其中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的,应当进行公示,听取公众意见,按程序审批,批准后报历史文化名城批准机关备案。8、依法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了解各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条件、承担项目的内容和资质审批程序。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各级标准及其承担规划任务的规范见表2-3。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应遵守的管理程序是申请、审批、变更、换发补发、备案、监管、处罚七个程序。申请甲级资质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资质证书。申请乙、丙级资质的,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资质证书,并报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甲、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规划编制任务时,承担城市总体规划任务的,向任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承担其他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向任务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两个以上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合作编制城市规划时,有关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共同向任务所在地相应的主管部门备案。发证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对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实行资质年检制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3讲讲义本讲要求三、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一是熟悉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含建筑、管线和市政交通工程)的概念;二是掌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的管理目的与任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和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程序及操作要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是对城市各项建设进行规划管理,也就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法、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规范,通过管理手段,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引导、调节和监督,使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行政主体依据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属于跨行政区域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则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范围分为管理地域范围和管理对象范围两部分:(1)管理地域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即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市区在设有郊区人民政府的城市,是指城区人民政府管辖的行政区域;在不设郊区人民政府的城市是指城市建成区和有关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近郊区是指和市区联系紧密的外围地区。(2)管理对象的范围是各项建设,即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的一切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屋、各类构筑物、市政设施、管线工程、防灾工程、绿化美化工程、整治工程和临建工程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是“一书两证”,统称规划许可制度。“一书两证”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法律手段和法定形式。选址意见书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法律凭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选址意见书与规划许可证的作用:(1)是确认城市中有关建设活动的合法地位,确保有关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2)是作为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3)是作为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下列作用中哪项不对?(A)是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法定依据(B)确认建设活动的合法性,确保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C)在建设活动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D)是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内容答案A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1)是城市规划依据,其中包括:按照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发展战略、城镇体系文件与图纸、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文件与图纸、分区规划文件与图纸、专业规划文件与图纸、近期建设规划文件与图纸、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与图纸、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与图纸等,前一阶段的管理结果也是后一阶段管理的依据。(2)是法律规范依据,其中包括:城市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管理文件以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行政制度和工作程序。(3)是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依据,其中包括:国家制定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标准;城市规划行业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城市根据国家技术规范编制的地方性技术规范、标准。(4)是政策依据,其中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等。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规划的严肃性与实施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的关系;(2)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3)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4)经济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3-43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概念: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布点符合城市规划,为城市政府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能力,为建设单位提供服务。综合协调建设项目选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应审核的内容是: (1)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根据有关规定的申请条件。 (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3)建设项目拟选地点与城市规划布局是否协调。 (4)建设项目拟选地点与城市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等是否衔接、协调。 (5)建设项目拟选地点配套的生活设施与城市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否衔接、协调。 (6)建设项目拟选地点对于城市环境有无可能造成污染或破坏,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城市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等是否相协调。 (7)其他规划要求。如是否占用良田、菜地,有关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等。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 (1)申请程序(由建设单位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审核程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于法定时限内对其申请进行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3)颁布程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定时限内,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城市规划的建设项目,给予不同意见的书面答复)。(例)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进行的行政管理工作。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详细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 D城市规划 答案D4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及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确定建设用地定点、位置和范围,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提供土地使用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在管理职责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按照城市规划对建设工程使用土地进行选址,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协调有关矛盾,综合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保证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规划实施。土地管理负有维护国家土地管理制度,调整土地使用关系,保护土地使用者的权益,节约、合理地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责任,主要内容有:负责土地的征用、划拨和出让;受理土地使用权的申报登记;进行土地清查、勘查,发放土地使用权证;制定土地使用费标准,收取土地使用费;调解土地使用纠纷;处理非法占用、出租和转让土地等。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的联系: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区内审批土地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因此,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保证和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实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对用地的要求,促使各项建设丁程能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依据城市功能要求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维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建设用地管理的任务: (1)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2)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3)综合协调建设用地的有关矛盾和相关方面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4)不断完善、深化城市规划。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审核的内容: 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 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城市用地的调整。 审核临时用地。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对改变地形、地貌活动的控制。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 第,申请程序。对于行政划拨用地的,由建设单位持批准的可研报告、设计方案;对于有偿出让用地的,由受让方持出让合同、注册手续,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审核程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于法定时限内,对申请的文件、资料、图纸是否齐全、完备进行程序性审核,并对建设工程总平面、用地范围和设计方案进行实质性审核。 第三,核发程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同意的,在法定时限内,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附件。 (例)建筑密度是指()。 A建筑物外轮廓线投影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B建筑物外轮廓线投影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C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D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答案C (例)不属于建设选址规划管理内容的是( )。 A选择建设用地地址B核定土地使用性质C核定建筑密度 D 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答案D (例)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职责包括( )。 A根据建设用地要求确定建设用地范围B负责土地的征用、划拨和出让 C实施城市规划 D按照城市规划对建设工程使用土地进行选址 E综合提出土地使用规划要求 答案ACDE (例)规划设计条件,主要提供的内容包括( )。 A 核定土地使用规划性质 B 核定建筑密度 C核定容积率 D核定建筑等级 E核定基地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 答案 ABCE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4讲讲义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5-6 5严格控制建设项目选址与用地的审批程序 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特别是要符合近期建设规划和土地年度利用规划。因特殊情况,选址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一致的,必须经专门论证。如论证后认为确需按所选地址建设的必须先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规划中,一并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审定。 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区域性重大项目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其中国家批准的项目应报建设部备案。涉及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项目,经相应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审同意。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部要予以纠正。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必须附有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批准建设项目,建设地址必须符合选址意见书,以及不得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取代选址程序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部门会同计划等部门要依照国务院文件和建设部、国家计委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各类重大项目选址审查管理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有关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凡未依法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未通过预审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用地申请。 6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有关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对各类建设丁程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使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是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地进行建设; 二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四是综合协调对相关部门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促进建设工程的建设。 建设下程规划管理的审核内容根据建设工程特点确定,由于建设工程类型比较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将其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建筑工程(包括地区开发建筑和单项建筑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和市政交通工程三大类。规划管理对其分别进行审核,内容如下: (1) 地区开发建筑工程。首先应着重审核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然后按照工程进度,分别对施工地块的建筑工程进行审核。如对居住区开发建设,其审核的要点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用地平衡指标;规划布局;空间环境;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道路系统等。至于施厂地块的建筑厂程可与单项建筑工程同样审核。 (2)单项建筑工程。审核的依据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详细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和附图。其审核的要点是: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无障碍设施;绿地率;主要出入口;停车泊位;交通组织;建设基地标高;建筑空间环境;有关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和临时建设的控制。 (3)市政交通工程。主要是指市内交通和市域交通,包括城市道路(地面和高架)、地下轨道等:地面道路丁程的审核要点是:道路走向及坐标;横断面;标高和纵坡;路面结构;交叉口;附属的隧道、桥梁、人行天桥(地道)、收费口、广场、停车场、公交车站设施等。高架交通的审核要点,首先按构筑物的要求,并按交通系统规划和单项:厂程规划进行审核同时可参照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的要求进行审核。 (4 )市政管线工程。主要控制市政管线工程的平面布置及其水平、竖向间距,并处理好与相关道路、建筑物、树木等关系。其审核要点是:埋设管线的排列次序、水平间距、垂直净距、覆土深度、竖向布置;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竖向间距;管线敷设与行道树、绿化、市容景观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其他管理内容。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分为: (1)申请程序(由建设单位执行计划任务、批准的设计方案及图纸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审核程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后于法定时限内对其申请进行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3)核发程序(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定时限内,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土地转让、投资行为合法,且又遵守城市规划和有关法律规范,应该允许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变更。同时要注意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为提高效能而应该对程序进行精简或者调整。(例)下列关于市政管线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管线的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B 所有管线都应沿道路规划红线平行敷设,其规划位置不固定,可自由调节 C管线的布置次序应依次从道路规划红线向道路中心排列 D各种市政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E交叉敷设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线、热力管、燃气管、雨水管、给水管、污水管 答案ACD(例)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管理的任务包括( )。 A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地建设 B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C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 B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E综合协调对相关部门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促进建设工程的建设 答案 ABCE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7 7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一是熟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地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二是掌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意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内容与依据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风貌地区保护规划管理的程序及操作要求。 规划管理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管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法律规范。 历史文化遗产,根据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应当保护全人类的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古迹、建筑群、遗址可列为文化遗产;而从美学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自然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落组成的一种自然面貌,地质、自然地理结构和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生长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域可列为自然遗产。 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有五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 对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确定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七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历史文化名城是由国务院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市。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和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的保护规划管理。总的原则是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规划管理原则和方法: 保护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 保护的方法:制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保护的原则:保护该地区的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保护的方法: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构成特点和规划管理经验,除了重点保护其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外,还要制定保护措施,纳人规划,控制各项建设,加强环境整治,防止破坏传统风貌并对遗存的其他历史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慎重地进行保护性的更新和改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保护的原则:既要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丁作生活环境,保护与建设要协调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保护的方法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和名城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三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的一些主要方法有:开辟新区,保护古城;保护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和历史标志;保护城市宏观环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程序及其操作要求: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中要依法增加相应的征询、论证和审批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事先征得相应级别的政府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内或其相邻地段的新建、改建项目、设计方案及环境整治方案,需由规划管理部门组织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专家论证,听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可分为( ) A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和名城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三个层次 B物质形态保护,非物质形态保护两个层次 C系统保护,特色保护,物质形态保护与非物质形态保护并重三个层次 D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地段的保护,城市形态特征的保护三个层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5讲讲义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四、依法进行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 1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一是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概念与意义;二是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特点与方法、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操作要求、查处违法用地和建设的程序及操作要求。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对行政相对人在建设使用土地和建设活动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做出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处理具体行政行为。意义: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城市规划实施的最终结果是否实现规划管理的预期目标其特点是:一是行政主体的法定性,即由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二是行政行为的具体性,即以具体的特定的相对人或事实为对象;三是法律关系的相对性,即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监督检查中的不平等关系,在行政诉讼中的关系却是平等的;四是行政执行的强制性,即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强制力,有权强制执行。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和依据 2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的行政行为和依据 行政行为方式主要为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 城市规划监督检查行政行为的主要法律规范依据是:城市规划法、城建监察规定、行政处罚法以及各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规章。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3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城乡规划管理应当受同级人大、上级城乡规划部门的监督,以及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城乡规划实施情况每年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下级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就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和管理工作,向上级城乡规划部门提出报告。城乡规划部门要将批准的城乡规划、各类建设项目以及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应当逐步将旧城改造等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布,批准开发企业建设住宅项目规划必须向社会公布。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依据管理权限,应当每年向建设部和省(区)城乡规划部门提出报告。城乡规划、城市园林部门可以聘请监督人员,及时发现违反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情况,并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受理社会公众对违法建设案件的举报。 对城乡规划监督的重点是: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执行;调整规划的程序;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执行;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建设;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情况。加快建立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建设部应对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其核心景区的各类开发活动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等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人员 4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人员 城建监察规定规定,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必须是国家正式职工,二是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经过法律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三是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行政监督检查时,应当持城建监察证、佩戴标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5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对城乡规划管理中违反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审批规划,违反规划批准建设违反近期建设规划批准建设违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批准重大项目选址违反法定程序调整规划强制性内容批准建设,违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和违反文物保护规划批准建设等行为,上级城乡规划部门要及时责成责任部门纠正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城乡规划部门对违反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案件要及时查处,对违法建设不依法查处的,要追究责任;上级部门要对下级部门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限期处理,并报告结果;对不履行规定审批程序的默许违法建设行为的,以及对下级部门监管不力的,也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城市规划行政检查 6城市规划行政检查城市规划行政检查的概念城市规划行政检查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机构,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活动中是否遵守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及规划许可设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